-
2022年9月银行结售汇数据(分地区) 2022-11-04/jilin/2022/1104/1839.html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2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加强外汇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虚假、欺骗性外汇交易,维护外汇市场健康良性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11号)等相关规定,现将部分违规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案例1:温州市科城贸易有限公司逃汇案 2016年3月,温州市科城贸易有限公司虚构贸易背景,提交虚假提单,对外付汇901.5万美元。 该行为违反《外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构成逃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处罚款292.1万元人民币。 案例2:深圳市神舟百瑞达投资有限公司逃汇案 2016年11月至2019年8月,深圳市神舟百瑞达投资有限公司虚构贸易背景,向境外转移资金1772.64万美元。 该行为违反《外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构成逃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处罚款597.88万元人民币。 案例3:江苏日晨特种装备技术有限公司逃汇案 2018年1月,江苏日晨特种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以预付货款名义对外支付256万美元,进口货物未实际到货。 该行为违反《外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构成逃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处罚款83.72万元人民币。 案例4:江西和梦投资有限公司逃汇案 2019年6月,江西和梦投资有限公司勾结关联公司,虚构贸易背景,对外付汇709.22万美元。 该行为违反《外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构成逃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处罚款246万元人民币。 案例5:徐州鸿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逃汇案 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徐州鸿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虚构贸易背景,对外付汇2734.9万美元。 该行为违反《外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构成逃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处罚款960.2万元人民币。 案例6:邵阳市信成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逃汇案 2020年3月至4月,邵阳市信成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32名境内个人的个人年度购汇额度,违规以分拆购付汇形式向境外转移资金158.25万美元。 该行为违反《外汇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构成逃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处罚款53.64万元人民币。 案例7:海安恒麟供应链有限公司逃汇案 2020年3月至8月,海安恒麟供应链有限公司构造进口贸易,对外付汇合计666.8万美元和140.68万港元。 该行为违反《外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构成逃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处罚款241.7万元人民币。 案例8:江苏顺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逃汇案 2020年7月至8月,江苏顺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虚构贸易背景,对外付汇300.05万美元。 该行为违反《外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构成逃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处罚款104.63万元人民币。 案例9:黑龙江籍李某逃汇案 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黑龙江籍李某在境外违规刷卡交易188笔,金额合计122.2万加元。 该行为违反《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第十六条,构成逃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处罚款32.56万元人民币。 案例10:辽宁籍李某逃汇案 2020年3月至6月,辽宁籍李某利用102名个人名义分拆购汇汇往境外账户,非法转移资金合计675.36万加元。 该行为违反《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第七条,构成逃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处罚款172.78万元人民币。 2022-11-04/beijing/2022/1104/1983.html
-
为深入落实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23条举措,外汇局吉林省分局着力优化金融外汇服务,出台多项措施帮助涉外企业纾困解难,服务企业更好管理汇率风险,助推吉林涉外经济发展。 精准施策,做好企业纾困解难金融外汇保障 疫情发生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出6项助企纾困措施,加快各项外汇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督导银行畅通外汇业务渠道,为涉外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和纾困解难提供有力保障。3-4月疫情期间,指导银行为涉外企业高效办理外汇资金结算7400万美元,办理各项外汇业务600余笔,金额16.6亿美元,有效满足市场主体合理用汇需求。 珲春农商行为当地企业办理跨境汇款业务 多措并举,助力涉外企业尽享外汇便利化政策 推动优质企业贸易便利化政策提质增效,指导银行建立优质企业名单,保障便利化政策精准落地。推进资本项目便利化政策落实落细,支持企业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以及线上申请外债登记,目前已有多家企业获益。深入调查400余家涉外企业经营情况和“急难愁盼”问题,精准解决跨境结算问题。联合省商务厅等相关部门开展线上对接会2次,为近200余家企业解答涉汇难题。引导银行利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办理融资业务,解决涉外企业融资难题,截至8月末,全省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累计办理融资业务156笔,融资金额4153.2万美元。 吉林省某企业主营整车物流及销售,受疫情影响企业资金链紧张。为帮助企业尽快获得境外贷款,外汇局吉林省分局指导该企业通过线上方式申请办理外债登记,获得一笔签约金额1500万美元的低息贷款,办理时间从2-3个工作日缩短至2小时,节省资金成本59万元人民币。 外汇局吉林省分局召开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提质增效会议 靶向服务,帮助企业更好管理汇率风险 开展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主题宣传月活动、外汇局“送政策进百企”、银行“送服务到千家”系列活动和专题培训,服务覆盖辖内全部大型涉外企业及60%以上的中小微涉外企业。在吉林省“吉企银通”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开设“银行外汇衍生品服务专区”,推动银行上线了9项外汇衍生产品,增加了企业个性化汇率避险需求。2022年1至8月,全省外汇衍生品签约48.1亿美元,同比增长75.6%,外汇套保比例24.5%,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吉林省某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涉及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回款周期一般为1个月,由于企业缺少管理汇率风险的经验,以往出口收汇都是随到随结、随用随结,对企业财务成本造成一定影响。了解企业情况后,外汇局辽源市中心支局联合多家银行机构上门为企业讲解汇率风险中性知识,介绍外汇衍生产品,并结合企业订单笔数多、单笔订单规模变动较大的实际情况,为企业制定了汇率避险方案。目前企业已签约期权等外汇套期保值相关产品,有效管理了汇率风险,提高企业财务稳健性。 外汇局辽源市中心支局联合多家银行机构为企业介绍汇率避险知识 2022-09-15/jilin/2022/0915/1800.html
-
为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助力辖区涉外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外汇局辽源市中心支局开展常态化“进企业 送服务”活动,精准推进汇率风险管理银企对接,联合银行机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外汇套保方案。 开展常态化“进企业 送服务”活动 今年以来,辽源市中心支局带领辖内多家银行机构走访多家涉外企业,宣传“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分析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引导企业聚焦主业,科学管理汇率风险,使原本对汇率风险管理概念不了解、对银行外汇衍生产品不信任的企业逐渐转变理念,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意愿,为下一步银企合作管理汇率风险奠定基础。 推进精准化汇率风险管理银企对接 在了解辖内某进口贸易公司汇率风险管理需求后,辽源市中心支局立即联合银行机构上门与企业对接,详细向企业介绍各类外汇衍生产品的应用场景、使用条件、履约模式等。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贸易情况与财务需求,与该银行成功签订购汇期权合约。该银行“一次线下签约、日常线上办理”的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便利。 提供定制化外汇套保方案 辖内某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涉及多个欧美国家,由于订单笔数多、回款周期不定、单笔订单规模变动较大,企业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法。了解企业情况后,辽源市中心支局联合银行机构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制定外汇套保方案。目前企业已签约期权等外汇套期保值相关产品,有效管理了汇率风险,提高了企业财务稳健性。 2022-11-04/jilin/2022/1104/1837.html
-
2022年9月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分地区) 2022-11-04/jilin/2022/1104/1838.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9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23.42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36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3.6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53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9.75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84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8.45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21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4.9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15万亿美元)。 2022年1-9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180.2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7.29万亿美元)。 2022-11-02/anhui/2022/1102/2119.html
-
问: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后,剩余前期费用如何处理? 答: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后,剩余前期费用应当转入人民币资本金专用存款账户或原路退回。 2022-11-04/qinghai/2022/1104/1266.html
-
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人民银行、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完) 2022-11-02/anhui/2022/1102/2116.html
-
10月14日,外汇局吉林省分局举办2022年第五期“外汇大讲堂”活动,吉林省分局副局长王景富同志及外汇各业务部门全体人员参加活动。 活动中,来自外汇各业务部门的主讲人围绕总局政策及日常工作,交流所思所悟,分享课题研究成果。王景富副局长对此次活动给予肯定,表示外汇大讲堂是各业务部门介绍新业务的平台,分局将继续办好讲堂活动,深化外汇各业务部门间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外汇业务人员履职效能。 2022-10-18/jilin/2022/1018/1823.html
-
党的十八大以来,外汇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稳步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积极防范化解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历经十年发展,我国外汇市场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成功经受住多轮外部冲击考验,保持总体稳定的发展格局,呈现更加成熟的发展特征,有效服务市场主体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稳健运行。 一、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和稳定性持续提升 近年来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2015年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转向,新兴经济体普遍受到外溢冲击;2020年以来,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相互交织,全球经济受到疫情严重影响,发达经济体再次实施极度宽松货币政策,随后因高通胀压力又于2021年下半年启动货币政策紧缩,全球汇市、股市、债市随之波动调整。2022年以来,乌克兰危机加剧国际政治局势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大宗商品和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风险。 我国外汇市场成功应对多轮外部冲击,稳定性逐步增强。2015年底至2017年初,受内外部环境多重因素作用影响,我国跨境资金由持续净流入转为阶段性净流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外汇管理部门多措并举,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成功地稳定了外汇市场。2017年以来,外汇市场运行更趋平稳,境内外汇供求总体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和国内外环境超预期变化,我国外汇市场总体稳定的特征更加凸显。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在全球货币中表现相对稳健,汇率预期基本平稳;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外汇市场交易保持活跃与理性,境内外汇市场供求维持基本平衡格局。 二、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外汇市场平稳运行提供基础保障 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夯实了涉外交易平稳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14万亿元人民币,是2012年的2.1倍;人均GDP达到1.25万美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2021年末我国经济体量在全球占比为18%,较2012年占比提升7个百分点,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同时,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高水平开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高端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强,对外投资稳步推进,跨境双向投资更趋活跃,进一步夯实外汇市场平稳发展的基础。 国际收支结构更加稳健,增强了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经常账户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总体保持在2%左右,始终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内外部经济平衡基础稳固,充分体现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对外资产总量9.2万亿美元,连续十年稳居世界前八位,规模较2012年末增长76%,其中银行、企业等私人部门持有的对外资产在对外资产总量中的占比较2012年末上升29个百分点,抵御外部冲击的资源总体充足。我国对外负债总量7.1万亿美元,规模较2012年末增长1倍,其中外债增长主要来自境外央行等长期资金配置我国债券,外债结构不断优化、风险总体可控。对外净资产2.1万亿美元,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三、我国外汇市场日臻成熟,外汇交易更加平稳有序 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汇市场建设不断深化。2021年,我国外汇市场交易量达36.9万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3倍,已成为全球第八大外汇交易市场,可交易货币超40种,涵盖国际主流外汇交易产品。同时,“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投资等政策相继实施,合格投资者制度不断完善,境内股票和债券逐步纳入国际主流指数,拓宽了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渠道,丰富了国内外参与主体。截至2022年8月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债券和股票合计1.03万亿美元,是2014年末的4.7倍。 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能够及时有效释放升贬值压力,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外汇市场参与者更加理性。银行、企业等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逐步适应汇率双向波动,总体保持理性交易模式。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增强,更多企业以财务状况稳健性和可持续性为导向,审慎安排资产负债的货币结构,合理管理汇率风险。2021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合计超1.4万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2倍;企业套保比率达22%,较2012年提升9个百分点,2022年1-8月套保比率进一步提升至25%以上。 外汇市场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外汇管理部门探索建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一方面,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不断健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更加充实,能够有效应对跨境资金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外汇市场微观监管执法标准坚持跨周期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零容忍”打击外汇违法违规活动,维护我国外汇市场健康良性秩序。 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和通胀上升压力并存,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国际局势深刻复杂演变,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外汇市场成熟度和稳定性将继续提升,更有基础、更有条件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外汇局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推出、扎实落实有利于稳定经济大盘、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同时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11-07/dalian/2022/1107/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