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18年12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134877亿元人民币(等值19652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余额为47604亿元人民币(等值6936亿美元),占35%;短期外债余额为87273亿元人民币(等值12716亿美元),占65%。短期外债余额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42%。 从机构部门看,广义政府债务余额为15941亿元人民币(等值2323亿美元),占12%;中央银行债务余额为2030亿元人民币(等值296亿美元),占1%;银行债务余额为61683亿元人民币(等值8987亿美元),占46%;其他部门债务余额为40649亿元人民币(等值5923亿美元),占30%;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债务余额为14574亿元人民币(等值2123亿美元),占11%。 从债务工具看,贷款余额为28133亿元人民币(等值4099亿美元),占21%;贸易信贷与预付款余额为26979亿元人民币(等值3931亿美元),占20%;货币与存款余额为33184亿元人民币(等值4835亿美元),占24%;债务证券余额为29394亿元人民币(等值4283亿美元),占22%;特别提款权(SDR)分配为667亿元人民币(等值97亿美元),占1%;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债务余额为14574亿元人民币(等值2123亿美元),占11%;其他债务负债余额为1946亿元人民币(等值284亿美元),占1%。 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余额为43885亿元人民币(等值6394亿美元),占33%;外币外债余额(含SDR分配)为90992亿元人民币(等值13258亿美元),占67%。在外币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82%,欧元债务占8%,港币债务占5%,日元债务占2%,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币外债合计占比为3%。 2018年末,我国外债负债率为14.4%,债务率为74.1%,偿债率为5.5%,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41.4%,上述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最新获得的贸易信贷与预付款等数据,修订了2017年末至2018年9月末各季度全口径外债数据,并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栏目公布。 附 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关于外债期限结构分类。按照期限结构对外债进行分类,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签约期限划分,即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外债为中长期外债,合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外债为短期外债;二是按照剩余期限划分,即在签约期限划分的基础上,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外债纳入到短期外债中。本新闻稿按签约期限划分中长期外债和短期外债。 与贸易有关的信贷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除贸易信贷与预付款外,它还包括为贸易活动提供的其他信贷。从定义上看,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包括贸易信贷与预付款、银行贸易融资、与贸易有关的短期票据等。其中,贸易信贷与预付款是指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非居民之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对外负债,即由于商品的资金支付时间与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债务。具体包括供应商(如境外出口商)为商品交易和服务直接提供信贷,以及购买者(如境外进口商)为商品和服务以及进行中(或准备承担)的工作预先付款;银行贸易融资是指第三方(如银行)向出口商或进口商提供的与贸易有关的贷款,如外国金融机构或出口信贷机构向买方提供的贷款。 负债率即外债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债务率即外债余额与当年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收入之比。偿债率即中长期外债还本付息与短期外债付息额之和与当年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收入之比。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等外债风险指标的国际公认安全线分别为20%、100%、20%和100%。 附表:中国2018年12月末按部门划分的外债总额头寸 2018年12月末 2018年12月末 (亿元人民币) (亿美元) 广义政府 15941 2323 短期 1349 197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1349 197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长期 14592 2126 SDR分配 0 0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11253 1640 贷款 3339 487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中央银行 2030 296 短期 1218 178 货币与存款 1020 149 债务证券 198 29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长期 812 118 SDR分配 667 97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0 0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145 21 其他接受存款公司 61683 8987 短期 49660 7236 货币与存款 32153 4685 债务证券 4381 638 贷款 13001 1894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124 18 长期 12023 1752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8853 1290 贷款 3113 454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57 8 其他部门 40649 5923 短期 31429 4579 货币与存款 10 2 债务证券 248 36 贷款 3900 568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26507 3862 其他债务负债 764 111 长期 9220 1343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3112 453 贷款 4780 696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472 69 其他债务负债 856 125 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 14574 2123 直接投资企业对直接投资者的债务负债 9035 1316 直接投资者对直接投资企业的债务负债 330 48 对关联企业的债务负债 5208 759 外债总额头寸 134877 19652 注:1. 本表按签约期限划分长期、短期外债。 2. 本表统计采用四舍五入法。 2014年末以来中国全口径外债情况表 金额单位:亿美元 2014年12月末 2015年3月末 2015年6月末 2015年9月末 2015年12月末 2016年3月末 2016年6月末 2016年9月末 2016年12月末 2017年3月末 2017年6月末 2017年9月末 2017年12月末 2018年3月末 2018年6月末 2018年9月末 2018年12月末 广义政府 1134 1124 1121 1048 1114 1143 1131 1210 1239 1226 1402 1548 1687 1917 2160 2293 2323 短期 73 0 8 0 30 58 94 111 122 101 117 144 170 188 214 206 197 货币与存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债务证券 73 0 8 0 30 58 94 111 122 101 117 144 170 188 214 206 197 贷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长期 1061 1124 1113 1048 1084 1085 1037 1099 1117 1126 1285 1404 1516 1729 1946 2087 2126 SDR分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货币与存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债务证券 511 586 583 576 615 608 580 662 697 713 775 890 1006 1215 1437 1593 1640 贷款 549 539 530 472 469 477 457 437 421 413 509 514 510 514 509 494 487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中央银行 427 355 380 409 430 747 802 673 555 254 333 253 234 249 267 395 296 短期 105 82 81 116 132 210 208 182 89 122 178 129 108 126 119 143 178 货币与存款 105 82 81 116 132 210 208 182 89 122 178 129 108 126 119 143 149 债务证券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9 贷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长期 322 273 299 293 298 537 593 492 466 133 156 124 126 123 148 252 118 SDR分配 101 96 98 98 97 98 98 98 94 95 97 99 100 102 98 98 97 货币与存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债务证券 26 30 42 51 55 56 119 9 0 0 0 0 0 0 0 0 0 贷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其他债务负债 195 147 159 144 147 382 377 386 372 38 58 25 27 22 50 155 21 其他接受存款公司 9166 8177 8139 7036 6120 5581 5787 5969 6042 6795 7683 8392 8455 9149 9009 8941 8987 短期 8123 7123 7082 5901 5020 4585 4690 4710 4677 5350 6105 6702 6696 7313 7241 7148 7236 货币与存款 4925 4292 4468 3765 3184 3018 3133 3141 3022 3420 3942 4215 4249 4703 4591 4535 4685 债务证券 52 0 40 894 755 561 511 442 460 487 492 683 709 778 812 751 638 贷款 3143 2830 2573 1242 1081 1003 1047 1127 1194 1443 1670 1787 1722 1798 1786 1839 1894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其他债务负债 2 1 1 0 0 3 0 0 0 0 1 16 15 33 52 23 18 长期 1043 1054 1057 1135 1100 997 1097 1259 1364 1445 1578 1690 1760 1836 1768 1794 1752 货币与存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债务证券 547 572 611 634 657 586 652 765 800 839 905 1040 1147 1227 1222 1296 1290 贷款 495 481 445 499 442 405 443 492 562 603 669 643 606 602 538 490 454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其他债务负债 1 1 1 1 1 6 2 2 2 2 3 7 7 7 8 8 8 其他部门 5125 5033 5046 4754 4272 3799 3812 4043 4277 4027 4125 4453 5212 5490 5611 5949 5923 短期 3940 3809 3737 3459 3041 2607 2673 2928 3126 2909 2997 3258 3978 4181 4301 4615 4579 货币与存款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2 2 1 2 债务证券 39 40 30 14 9 4 20 2 4 2 3 21 28 41 41 41 36 贷款 613 691 769 644 355 258 274 286 285 269 317 362 354 602 644 654 568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3285 3068 2935 2797 2673 2339 2372 2636 2833 2635 2499 2733 3461 3386 3476 3795 3862 其他债务负债 3 10 3 4 3 5 5 3 4 3 177 141 133 150 138 124 111 长期 1184 1224 1310 1295 1231 1192 1139 1115 1151 1118 1128 1195 1234 1309 1310 1334 1343 货币与存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债务证券 201 205 270 263 211 183 171 178 217 206 248 293 319 378 386 401 453 贷款 919 958 980 973 868 861 821 785 782 762 730 732 726 745 733 749 696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59 55 52 50 48 42 42 47 50 47 45 49 62 60 62 68 69 其他债务负债 7 6 7 9 104 106 105 105 101 103 105 121 127 126 129 116 125 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 1948 2299 2371 2308 1894 2028 2014 2079 2045 2028 2036 2105 1991 2091 2129 2105 2123 直接投资企业对直接投资者的债务负债 1685 1991 2020 1974 1590 1631 1606 1587 1505 1499 1487 1513 1331 1379 1357 1332 1316 直接投资者对直接投资企业的债务负债 3 3 3 3 2 5 8 13 18 21 30 35 44 46 58 50 48 对关联企业的债务负债 261 305 348 331 301 392 400 479 523 508 519 557 616 666 713 723 759 外债总额头寸 17799 16988 17057 15554 13830 13299 13546 13974 14158 14330 15579 16751 17580 18896 19176 19684 19652 注:官方网站主页“统计数据”栏目公布。 2019-04-09/henan/2019/0430/601.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3月,银行结汇10153亿元人民币(等值1513亿美元),售汇10565亿元人民币(等值1575亿美元),结售汇逆差412亿元人民币(等值61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9474亿元人民币,售汇9640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166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结汇679亿元人民币,售汇925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246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1526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301亿元人民币,远期净结汇1225亿元人民币。截至本月末,远期累计未到期结汇3737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售汇6794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净售汇3057亿元人民币;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2021亿元人民币。 2019年1-3月,银行累计结汇29443亿元人民币(等值4362亿美元),累计售汇30050亿元人民币(等值4454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逆差607亿元人民币(等值91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累计结汇27345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27502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157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累计结汇2098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2548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450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3572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售汇签约1252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净结汇2320亿元人民币。 2019年3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0095亿元人民币(等值2995亿美元),对外付款20248亿元人民币(等值3018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53亿元人民币(等值23亿美元)。 2019年1-3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59387亿元人民币(等值8800亿美元),对外付款55711亿元人民币(等值8258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3676亿元人民币(等值542亿美元)。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 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客户及其自身之间发生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远期结售汇平仓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无法履行资金交割义务,对原交易反向平盘,了结部分或全部远期头寸的行为。 远期结售汇展期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调整原交易交割时间的行为。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签约额与累计未到期额之间的关系为: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上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本期远期结售汇签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履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平仓额。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银行为管理这部分风险敞口,在期权合约存续期间通常会在外汇市场进行对冲。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9-04-19/henan/2019/0419/605.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8年12月末外债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就近期我国外债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问2018年我国外债情况如何? 答:2018年我国外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增速总体趋缓。截至2018年12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19652亿美元,较2017年末增长2073亿美元,增幅12%。2018年1-4季度,我国外债规模季度环比变化分别为7.5%、1.5%、2.7%和-0.2%。其中,一季度增长最快,二、三季度增速明显趋缓。 外债结构继续优化。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同比增幅为16%,高于外币外债10%的增幅;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同比增速为13%,略快于短期外债11%的增速;从债务工具看,主要源于债务证券、货币与存款、贸易信贷与预付款增加,分别占外债规模增长的44%、23%和20%。 问:如何评价当前我国外债风险? 答:2018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外汇局不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境外投资者配置境内人民币债券需求持续增加,债务工具结构更趋稳定。2018年末,债务证券余额占全口径外债余额的比重为22%,较2017年末上升2.6个百分点。 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2018年末,我国外债负债率(外债余额/国内生产总值)为14.4%,债务率(外债余额/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收入)为74.1%,偿债率(中长期外债还本付息与短期外债付息额之和/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收入)为5.5%,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41.4%,上述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 未来,外汇局将进一步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继续密切关注外债形势变化,在坚持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加强外债风险防范,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2019-04-10/henan/2019/0410/602.html
-
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2019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较2月末上升86亿美元。请问造成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外汇储备规模趋势是怎样的? 答:截至2019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988亿美元,较2月末上升86亿美元,升幅为0.3%。 3月,主要受中美经贸谈判、欧美央行货币政策预期调整、英国退欧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小幅上升,但金融资产价格也有所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因素综合作用,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今年以来,尽管外部环境不平衡、不确定因素较多,但我国经济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向好的趋势逐步显现。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更趋平稳,主要渠道跨境资金流动状况进一步改善,为外汇储备规模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 往前看,全球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性有所上升,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金融资产价格仍处高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可能加大。但我国经济运行将保持在合理区间,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自动稳定器”功能逐渐显现,总体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 2019-04-16/henan/2019/0416/604.html
-
2018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19-04-09/henan/2019/0409/600.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 为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结算,促进支付机构外汇业务健康发展,防范外汇支付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总结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支付机构外汇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见附件)。现就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办法》实施前参与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支付机构,应于《办法》实施之日起3个月内,按照《办法》要求,向注册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外汇管理部(以下简称分局)进行名录登记。 二、银行在满足交易信息采集、真实性审核等条件下,可参照《办法》第十二条,申请凭交易电子信息为跨境电子商务经营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提供结售汇及相关资金收付服务。 三、为确保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试点业务 平稳过渡,各分局应向辖内支付机构准确传导政策要求,科学调配人员,妥善做好《办法》实施的各项工作。 四、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通知》(汇发〔2015〕7号)同时废止。 各分局收到本通知后,应及时转发辖内中心支局(支局)、地方性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收到本通知后,应及时转发下属分支机构。 特此通知。 附件:支付机构外汇业务管理办法 国家外汇管理局 2019年4月29日 2019-05-05/guangdong/2019/0505/1390.html
-
2019-04-29http://www.gov.cn/xinwen/2019-04/29/content_5387260.htm
-
2019-05-05http://www.gov.cn/xinwen/2019-05/01/content_5388073.htm
-
2019-05-05http://www.gov.cn/xinwen/2019-04/30/content_5387964.htm
-
2019-04-30http://www.gov.cn/premier/2019-04/29/content_5387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