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4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20.14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93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2.91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42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7.23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50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7.34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07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2.80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86万亿美元)。2023年1-4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80.2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1.71万亿美元)。 2023-06-09/shanxi/2023/0609/1197.html
-
2023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会见了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范洁恩(Jane Fraser)一行。双方就国际经济金融市场形势、深化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2023-06-09/anhui/2023/0609/2290.html
-
尊敬的陈书记、龚市长,罗塞夫行长,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报告的主题是“全球金融周期:趋势和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尤其是美欧发达经济体的资产价格、信贷增长、银行杠杆率以及跨境资本流动等各项金融指标均呈现出明显的共振。在中长期的时间轴上,金融活动呈现出周期波动的特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三轮较大的下行期,分别是2000-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2022年全球股债汇“三杀”。综合股票、债券、汇率等多种金融指标,构造出反映金融整体状况的金融条件指数,在这三轮下行期都出现了快速大幅收紧。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美联储货币政策成为全球金融周期的重要驱动因素。美联储1999-2000年、2004-2006年、2022年以来三轮加息,分别导致了此后的全球金融周期的三轮下行期。 2022年全球股债汇“三杀”,全球股票全年下跌约20%,债券也有两位数的跌幅,跨境资本流动大幅减少,银行信贷标准普遍收紧,呈现出全球金融周期下行期的典型特征。2022年,美国金融条件指数由历史极端低位上升,收紧程度和速度仅次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背后原因是美联储“大放大收”的货币政策。 每当美国金融条件收紧时,一些经济基本面比较脆弱、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新兴经济体,往往就会面临较大的资本流出、本币贬值、外债偿还压力,甚至爆发金融危机。2022年以来,随着美国金融条件快速收紧,全球金融周期进入下行期,新兴经济体再度面临本币贬值等压力。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美元指数由89升至114,升幅高达28%,与2014年中至2017年初美元指数升幅相当。同期摩根大通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下跌17%,跌幅显著小于2014年中至2017年初的29%。 本轮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幅度相对较小,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新兴经济体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应对资本流出的缓冲垫更厚。二是许多新兴经济体央行抢在美联储之前启动加息周期,赢得了主动。三是商品出口型新兴经济体受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振。虽然本轮金融周期下行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弱于历史上的几次,但一些经济实力偏弱、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新兴经济体,仍然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 近年来,中国的金融周期则相对稳健。2020年以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在2.4%-3.4%之间窄幅波动,最高与最低点的极差不到100个基点,显著低于美国同期近400个基点。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则保持10%左右的增速。中国金融周期相对稳健背后的原因,是中国长期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坚持跨周期和内外平衡的导向,不跟随美联储“大放大收”,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 中国稳健的金融周期为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稳定的融资。信贷脉冲是刻画金融周期变化的重要指标,反映了金融周期的边际变化方向。以新增信贷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的边际变化衡量,2023年以来中国的信贷脉冲转正上行,显示信贷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正在增强。2023年初以来,对于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总体是上修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由4.4%上调至5.2%。两天前,世界银行刚刚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由4.3%上调至5.6%。 人民币资产具有竞争力的真实利率,为我国贸易投资伙伴持有的人民币提供了良好的保值能力。以2年期国债收益率减去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衡量,中国的真实利率处于1.7%左右,与大幅加息后的美国真实利率相当,显著高于德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人民币债券的投资组合分散化价值凸显。2022年以来,发达国家政府债与股票都出现了明显下跌,股债收益的相关性由负转正,债券对冲股票的分散化价值显著降低;新兴市场债券作为风险资产,与全球股票收益的相关性始终较高;中国债券与全球股票收益的相关系数则保持在负值区间,具有较好的投资组合分散化价值。 2023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跨境资金流动由年初较高顺差趋向基本平衡,外汇储备稳中有升,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4月中旬以来,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美元指数在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中小银行风险问题推升避险情绪、美联储加息预期有所升温的推动下走强,叠加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汇率预期和跨境资金流动保持相对稳定。向前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上行的态势,而一些市场机构则预测美国经济可能面临温和衰退。同时,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强较难持续,外溢影响有望减弱。总体看,我国外汇市场有望保持较为平稳的运行状态。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逐渐呈现出新的特征:市场运行呈现较强的韧性,市场主体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汇率避险工具更多运用,以及人民币跨境使用水平的大幅提升,也大幅压缩了汇率风险敞口。而且外汇市场监管者面对市场的变化时,也更加从容、更加淡定、更加成熟。多年来,我们在应对外部冲击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外汇市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也更加丰富。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 最后,预祝本届陆家嘴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23-06-09/beijing/2023/0609/2144.html
-
为不断提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效,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今年4月至5月,营业管理部以赛促学,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踊跃参加,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营造了理论学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经过初赛选拔,8支由党支部书记、处级干部、青年党员组成的代表队晋级决赛。5月30日,决赛在营业管理部四季青办公区举行,人民银行党委主题教育第一巡回指导组组长杨瑞茂、国家外汇管理局总经济师、兼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吴建武出席活动并讲话,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杨伟中及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所属单位、中关村中心支行负责同志和干部职工代表400余人在现场或通过视频参加活动。 比赛正式开始前,杨伟中在致辞中指出,营业管理部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迅速落实总行、总局工作要求,高站位谋划、高质量研学、高标准行动,构建统学、领学、研学、引学、践学“五学联动”机制,举办主题教育知识竞赛初赛,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次知识竞赛既是对前一阶段主题教育学习成果检验的“小测试”,也是推动下一阶段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助力器”。 活动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设置“有问必答”“快速抢答”“风采展示”“风险竞答”“终极挑战”等五个竞赛环节。参赛队员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在比赛中沉着应对、对答如流,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学习成效和良好的政治素养。现场观众热情参与互动环节,为参赛队伍加油助威,气氛浓厚热烈。通过激烈角逐,8支参赛队伍分获一、二、三等奖。 吴建武在讲话中指出,本次活动是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的有力举措,对凝心铸魂筑牢根本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是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有力举措,对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是外汇局系统首要的政治任务,要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指导和推动外汇管理工作的重要动力。 杨瑞茂在点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知识竞赛的良好成效,并对营业管理部下一阶段的主题教育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在以学铸魂上下功夫,坚定信念信仰;二是在以学增智上下功夫,提升能力本领;三是在以学正风上下功夫,营造良好风气;四是在以学促干上下功夫,展现担当作为。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一次正逢其时的学习再深化、思想再提纯、精神再充电、使命再落实。营业管理部将以本次知识竞赛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2023-06-09/beijing/2023/0609/2142.html
-
国际收支平衡是什么 第 2 期 国际收支平衡,也称对外经济平衡,是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之一。在实践中,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有两个层面的评价标准。首先,经常账户平衡状况是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标准。主要观察经常账户差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是否在合理区间。很多研究显示,历史上新兴经济体发生国际收支危机的一个关键预警指标是,经常账户逆差与GDP之比持续超过4%,这意味着长期依赖外部融资,一旦资本流入枯竭或逆转,就容易发生本币贬值、债务危机等。理论界对于经常账户顺差多少为宜没有统一标准,有些国家曾在国际会议上提议将经常账户差额控制在GDP的4%以内。我国长期以来是经常账户顺差国,2011年以来的经常账户顺差规模与GDP之比始终在2%左右,2022年为2.2%,展现出较强的稳健性和平衡性。 图 2011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差额持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其次,对于一些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来说,国际收支总体平衡状况也被视为一个评价标准。即将国际收支总差额,也就是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所构成的总差额,用于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造成的压力。国际收支总差额长期顺差或逆差,对应储备资产持续上升或下降,说明国际收支总体平衡状况有待改善。近年来,随着央行退出常态化外汇干预,我国国际收支逐步形成自主平衡格局,主要表现为经常账户顺差通过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加以平衡,储备资产变动则趋平稳。2022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4019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110亿美元,因交易形成的储备资产(剔除汇率、资产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增加1000亿美元。 2023-06-09/beijing/2023/0609/2145.html
-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水平,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发展,2023年6月7日,铜陵市中心支局组织召开2023年度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工作会议,辖内10余家银行参加了会议。 会议通报了2023年度全市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并对金融机构提出工作要求。一是鼓励加大套保业务减费让利力度,降低企业套保成本,调动企业汇率避险的积极性。二是增强各类企业汇率套保产品适配度,满足企业多样化避险需求。三是探索创新中小微企业套保业务支持方式,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门槛。四是加强外汇从业人员能力培训,提升基层网点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下一步,铜陵市中心支局将加强与商务、财政等部门的沟通联动,持续推进辖内中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工作,促进涉外经济发展。 2023-06-09/anhui/2023/0609/2286.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65亿美元,较4月末下降283亿美元,降幅为0.88%。 2023年5月,受主要经济体财政和货币政策预期、全球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升,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2023-06-09/beijing/2023/0609/2143.html
-
2023年5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会见了富兰克林邓普顿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庄丽雅(Jenny Johnson)一行,双方就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全球及中国投资机会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红燕陪同会见。 2023-06-09/anhui/2023/0609/2289.html
-
国际储备与外币流动性数据模板 Template on International Reserves and Foreign Currency Liquidity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23-06-09/anhui/2023/0609/2287.html
-
2023-06-09/beijing/2023/0609/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