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新冠疫情,外汇局河南省分局强化应急处置,搭建服务“绿色通道”,精准服务市场主体,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涉外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应急服务不停摆 “在外汇局河南省分局的指导下,银行及时为我们筹集购付汇资金,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河南某石化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该公司是郑州一家大型石化企业,主要生产原料原油高度依赖境外进口。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存货积压、现金流回款较慢,短期内资金压力倍增,上半年签订的原油进口采购合同无法按期付款。外汇局河南省分局得知这一情况后,指导主办银行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通过敞口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为企业筹集购付汇资金1150万美元,解决该企业的付汇难题。 创新服务促便利 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推出的“关银—KEY通”项目实现了电子口岸业务与银行金融业务的“一盾”融合,企业在当地就可办理通关业务,提升了进出口企业通关便利化水平。 为降低企业的脚底成本和时间成本,外汇局河南省分局积极推广上述服务模式。受洪水和疫情影响,河南新乡市某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子口岸卡损坏无法使用,业务开展遇到了困难。外汇局河南省分行指导主办银行为企业及时办理了卡介质更换,保障企业业务正常运行。目前,河南已经在郑州、新乡、焦作、周口、许昌等7市、8个银行网点开办了“关银一KEY通”合作制卡代理业务,累计服务企业办理电子口岸业务23笔。 后盾服务提活力 疫情来袭,小微企业首当其冲。外汇局河南省分局通过线上、线下走访小微涉外企业,及时掌握小微涉外企业经营困难,组织辖区银行开展贴心服务,提供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做好涉外小微企业坚强后盾。 平顶山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销售新型电子元器件为主的中小型企业,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是铜,解决了部分当地群众就业。该公司于8月初外债渠道融资300万美元,但因疫情防控无法及时结汇。当地外汇局得知情况后,及时指导和督导银行分支机构,于8月12日,为企业办理完毕220万美元的外债结汇和支付业务,稳定了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正常生产交付。 《金融时报》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外汇局河南省分局积极引导银行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着力解决小微民营企业“轻资产、授信难、融资贵”问题,帮助企业灾后复工复产和抗击疫情冲击。外贸贷、出口退税资金池合作、出口收汇贷以及出口数据贷等大数据授信模式创新推出,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满足了不同类型中小微出口企业融资需求。 2021-09-01/henan/2021/0901/1062.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月,银行结汇15399亿元人民币,售汇13632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顺差1766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2年1月,银行结汇2422亿美元,售汇2144亿美元,结售汇顺差278亿美元。 2022年1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7251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33539亿元人民币,涉外收付款顺差3712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2年1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5858亿美元,对外付款5274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584亿美元。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银行,售汇是指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 远期结售汇平仓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无法履行资金交割义务,对原交易反向平盘,了结部分或全部远期头寸的行为。 远期结售汇展期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调整原交易交割时间的行为。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2022-03-03/ningxia/2022/0303/1833.html
-
2022年1月银行结售汇数据-分地区 2022-03-01/jilin/2022/0301/1636.html
-
2022年1月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分地区) 2022-03-02/jilin/2022/0302/1637.html
-
近日,外汇局吉林省分局先后举办2022年第一、二期“外汇大讲堂”活动,吉林省分局副局长王景富同志及分局全体人员参加活动。活动中,分局三个部门的各科室分别汇报2021年工作成效和2022年工作计划。 王景富副局长对各部门2021年度各项工作和2022年工作计划予以肯定,要求分局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工作计划,按照计划清单逐项落实工作任务,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今年的工作目标。 2022-02-14/jilin/2022/0214/1634.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1年四季度及全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1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有何特点?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3157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8%,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直接投资净流入增长显著,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活跃。 一是货物贸易延续顺差。2021年,全球经济整体延续复苏态势,我国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出口3.2万亿美元,进口2.7万亿美元,顺差5545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8%。 二是服务贸易逆差收窄。2021年,服务贸易逆差977亿美元,较2020年下降33%。旅行、知识产权使用费和运输是主要的逆差项目。其中,旅行逆差993亿美元,下降15%,主要是全球疫情下旅游、留学等跨境人员活动继续受到影响;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和支出均增长较快,逆差352亿美元,增长20%,反映了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合作持续加深;运输逆差151亿美元,下降60%,主要是运输收入增速整体快于支出。 三是直接投资顺差增长显著。2021年,直接投资净流入2048亿美元,较2020年翻倍。其中,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3323亿美元,增长56%,反映我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对境外长期资本的吸引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1275亿美元,增长16%,显示境内主体海外资产配置平稳有序。 展望未来,尽管外部环境存在较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 2022-03-03/ningxia/2022/0303/1835.html
-
问:国家外汇管理局刚刚公布了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请问造成2022年1月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外汇储备规模趋势是怎样的? 答:截至2022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16亿美元,较2021年末下降285亿美元,降幅为0.88%。 2022年1月,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延续平稳态势,境内外汇供求呈现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预期、地缘政治及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下跌。外汇储备以美元为计价货币,非美元货币折算成美元后金额减少,与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大。但我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将为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2022-03-03/ningxia/2022/0303/1836.html
-
近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固原市中心支局以涉外主体需求为导向,通过协同发力、精准服务,切实提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是面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海运成本上涨等情况,调研企业经营情况及需求,通过电话沟通、座谈交流、现场辅导等方式做好服务。二是为节约县域企业往返于外汇局和银行的“脚底”成本,及时指导银行做好银企对接,实现外债注销登记下放银行后首笔业务落地。三是鼓励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手段,降低企业办理业务成本。2021年至今,引导中国建设银行固原分行为全辖12家符合条件的涉外企业办理“关银一KEY通”入网业务,覆盖全辖50%涉外企业,大幅提高企业线上购汇操作便捷性。 2022-03-03/ningxia/2022/0303/1834.html
-
各种货币对美元折算率(2022年2月28日) 2022-03-03/jilin/2022/0303/1638.html
-
2022-03-03http://www.gov.cn/xinwen/2022-03/02/content_5676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