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SAFE), the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excluding foreign currency pairs, the same below) recorded total transactions of RMB 21.58 tr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3.09 trillion) in May 2023. In terms of markets, the transactions volume of client market was RMB 3.27 tr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0.47 trillion), and the transactions volume of interbank market was RMB 18.31 tr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2.62 trillion). In terms of products, the cumulative transactions volume of the spot market was RMB 8.91 tr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1.28 trillion), and that of the derivatives market was RMB 12.66 tr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1.81 trillion). From January to May 2023, a total of RMB 101.87 tr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14.79 trillion) was traded inthe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2023-06-21/en/2023/0621/2086.html
-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为地方和企业实现更好发展提供指导,抓住RCEP带来的机遇,国家外汇管理局抚顺市中心支局(以下简称“抚顺市中心支局”)于近日联合抚顺市商务局、抚顺海关、辽宁省商务厅、抚顺市税务局、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阿里巴巴服务中心六个部门组成宣讲团,面向抚顺四区三县的商务局及50余家外贸企业开展宣讲培训。 抚顺市中心支局副局长李冬雷致辞,辽宁省商务厅外贸管理处处长苏国辉做开班动员。各单位工作人员分别就RCEP相关内容、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海关通关便利化业务、出口退税政策、外经贸有关政策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全面讲解。 培训会上,抚顺市中心支局向参训的商务部门和外贸企业详细介绍了码上“汇”电子便民手册,引导各用汇主体通过“二维码”扫码阅读的方式链接进入电子手册,享受“一键式+一站式”服务,充分体验“扫一扫码上‘汇’,看一看马上会”的非接触外汇服务新模式,丰富用汇主体知晓外汇管理政策的路径。 此次培训会的顺利召开,为政府、企业搭建起了沟通平台,既实现了各项惠企便民政策向市场主体的系统、精准传导,又达到了提升地方政府对外汇政策知晓度的目的,进一步拓宽了外汇便利化政策的覆盖面。今后,抚顺市中心支局将持续加大外汇政策宣传力度,积极联合有关部门,邀请专家及业务骨干开展政策宣讲培训和现场解答活动,帮助企业快速知晓政策,用好用足政策,享受政策红利,推动企业外贸能力稳步提升。 2023-06-20/liaoning/2023/0616/2044.html
-
今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局(以下简称“宁夏分局”)坚持以服务实体和便利民生为动力,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优化外汇服务,一季度组织宁夏100余家重点外贸企业开展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宣传,推动5家审慎合规的银行实现优质企业备选库“应纳尽纳”,力促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提质、扩面、增效”。从业务主体看,截至一季度末,全区备案的便利化企业由2022年末的10家增至17家,均为民营中小微企业,其中3家为“专精特新”企业。从业务规模看,自2022年6月7日首笔业务成功落地以来,截至一季度末,全区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累计金额达1.7亿美元,其中,仅今年一季度新增便利化金额已是2022年全年的1.13倍,占同期宁夏货物、服务贸易总体收支规模的23.1%,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外汇金融支撑。 与此同时,宁夏分局全面落实稳外资工作要求,优化外商投资外汇管理服务,提升外资落地的便利化水平。一季度,宁夏外资流入增长势头强劲,“引进来”质量不断提高。从资金规模看,全区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流入2.23亿美元,同比增长71.5%。从投资结构看,外资主要流入清洁能源、健康养老等产业,“六新”“六优”产业成为吸收利用外资的主力。 此外,一季度宁夏办理资本项目便利化支付业务占全区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的96%,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企业资金使用的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便利化政策获得感明显增强。 2023-06-22/ningxia/2023/0622/2166.html
-
近日,金州新区中心支局组织召开青年政治理论学习会,深入学习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 会上,青年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视频,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随后,3名青年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和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深入理解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总书记殷切希望广大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最后,部分青年代表结合履职工作实际,从发挥基层外汇作用和做实做细宣传工作等方面交流了学习心得体会,要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与各自岗位工作相结合,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全力服务实体经济,为实现金普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3-06-07/dalian/2023/0607/1882.html
-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记者 邵艺博、董雪)日前,中国和阿根廷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了有关情况。 汪文斌表示,去年2月,中国同阿根廷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阿根廷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此次中阿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对于深化两国战略对接和各领域务实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给双方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也让两个大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汪文斌说,截至目前,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扩大至21国;中国连续10年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去年,中拉贸易总额再创历史新高。 “我们相信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推动下,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中拉关系将持续深化,跨越太平洋的友好合作之路将越走越宽广。”他说。 2023-06-07/dalian/2023/0607/1888.html
-
为使银行准确理解最新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进一步规范辖内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提高国际收支申报数据质量,推动全盟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工作深入开展,2023年5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锡林郭勒盟中心支局召开2023年度全盟国际收支申报及汇率风险管理业务培训。 会上,锡林郭勒盟中心支局业务人员分别从国际收支间接申报、直接申报及汇率风险管理三方面进行培训交流。此次培训详细解读了最新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为规范辖内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进一步提高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数据质量,促进全盟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2023-06-22/neimenggu/2023/0622/1512.html
-
间接申报中关于境内银行卡清算机构相关业务的申报。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指引(2023年版)〉的通知》(汇发〔2023〕10号),居民持卡人使用银行卡在境外ATM提现、POS消费,及退回银行卡的POS消费退款、返现等,以及非居民持卡人在境内ATM提现、POS消费和退回银行卡的POS消费退款、返现等,如通过境内银行卡清算机构清算,则持卡人无需进行间接申报,境内银行卡清算机构应通过境内银行将其银行卡清算相关的涉外收付款申报在“223029-其他私人旅行”项下。 2023-06-25/tianjin/2023/0625/2205.html
-
2023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会见了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范洁恩(JaneFraser)一行。双方就国际经济金融市场形势、深化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2023-06-07/dalian/2023/0607/1883.html
-
2023年6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会见了来访的阿根廷经济部长塞尔希奥·马萨与央行行长米格尔·佩塞一行。双方就经济金融形势、推动金融合作等议题交换了意见。(完) 2023-06-07/dalian/2023/0607/1885.html
-
尊敬的陈吉宁书记、龚正市长,罗塞夫行长,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再次参加陆家嘴论坛。首先,我代表人民银行,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这次论坛聚焦“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绿色发展是经济复苏的重要新动力,借此机会,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有关思考与大家做一个分享。 一、认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以赴促进30/60目标平稳实现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后,中央就实现30/60目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实现30/60目标,中国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意味着我国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必须发生深刻转变,其中绿色金融将在平稳实现30/60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实现30/60目标的难点在于解决碳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降低绿色溢价 实现30/60目标的任务很多、内涵丰富,集中到一点就是减少碳排放,其中难点有两个方面: 一是逐步降低碳排放的负外部性。排碳增加了温室效应,对整个社会是有成本的,但排碳企业和用户没有付出相应成本,大部分成本由社会承担,因此具有重大负外部性。只有排碳有了合理定价,比如排碳需要缴纳碳税或购买排碳指标,逐步实现“谁排碳谁承担成本”,使各微观经济主体将排碳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才能有效激励企业和家庭改变行为方式。 二是逐步降低绿色溢价。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实现30/60目标,关键在于抓住绿色能源这个“牛鼻子”。当前,绿色能源、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迅速,成本下降很快,但总的来看绿色能源的成本还是比传统化石能源高(因为化石能源没有承担全部的碳排放成本),高出的部分就是绿色溢价。降低绿色溢价,一个渠道是提高排碳成本,增加使用化石能源的支出成本;另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通过市场化激励机制,降低绿色能源的成本。 我国和各国经验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助力解决上述两个难点,为信息披露和绿色能源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激励机制。 三、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积极成效 中央作出30/60部署后,人民银行坚决把绿色金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环境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就是让社会知道是谁排的碳、排了多少碳,社会各方能够测算并验证排碳和减碳行为。只有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确保排碳数据真实准确,才能防范“洗绿”、资金套利、项目造假等风险,其他一系列碳减排政策才有基础。近年来,我们逐步明确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鼓励金融机构逐步披露相关环境信息,同时也要求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披露相关环境信息。 二是完善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实现30/60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显著提高排碳成本可以理解为“大棒”,适度提高则是“中棒”或“小棒”,而人民银行设立的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制中的“胡萝卜”。2021年,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的发展。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发放的碳减排贷款,由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一定期限的再贷款资金支持,利率为1.75%,精准直达绿色低碳项目。人民银行提供给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到期收回,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碳减排贷款自担风险,这样的“胡萝卜”激励机制是适中的、市场化的。同时,接受人民银行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承诺对外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余额、利率及相应碳减排效应等信息,并接受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核查和社会监督。截至2023年4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近40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约6700亿元,带动碳减排量超过1.5亿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是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工作,于2021年搭建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框架,组织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开展了针对电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航空、石化、化工、造纸等八个重点排碳行业的碳成本敏感性压力测试。此外,还结合区域经济结构和转型政策,组织部分地区银行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通过开展相关工作,金融机构管理气候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处理好减排与发展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节奏和力度更加合理。 在上述工作中,我们注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实现30/60目标,需要在绿色转型、绿色技术领域进行大量投资。据有关方面测算,所需资金达到百万亿元人民币的量级。如此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一小部分,主要靠引导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金融工具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实现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增长路径。金融部门通过制定绿色金融标准,推动环境信息披露,适当提高信息透明度,同时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可以降低社会资金参与绿色转型的成本,促进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均居全球前列。 四、气候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协同应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我们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和引领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牵头推进G20可持续金融工作。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作为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席主席,于2021年牵头制定《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成为国际层面引导市场资金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指引。2022年,人民银行牵头推动制定《G20转型金融政策框架》,并在去年11月的G20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上通过,为各方建立转型金融体系提供了指引。 与欧盟委员会有关部门共同发布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世界各地对绿色内涵的理解并不统一,需要加强协商,逐步实现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定价在全球市场上的互认和交易。近三年来,人民银行与欧方持续推动中欧绿色金融标准趋同,于2021年共同发布、并于2022年6月更新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在最新一版目录中,中欧趋同率达到80%。多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基于该目录发行、发放了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得到市场高度认可。 在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等多边机制下,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2019年,在人民银行指导下,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伦敦金融城一道,联合多家中外金融机构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增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近年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上海市委市政府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上海作为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金融风险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优质营商环境中心、金融人才中心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上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在地,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起步较早。近年来,上海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目标,率先推出了多个绿色金融产品,充分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力,未来可以在绿色金融领域发挥更大先导作用。人民银行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助力上海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谢谢大家! 2023-06-14/dalian/2023/0614/1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