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改进国际收支统计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调整《中资金融机构外汇资产负债统计报表》(以下简称中资报表)、《银行非居民人民币账户统计报表》(以下简称非居民人民币报表)以及《欧洲国家债券和衍生金融产品情况表》(以下简称欧债报表)的报送方式,同时配套使用新版报表系统。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新版报表系统访问方式 新版报表系统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登录。外汇局访问地址为:http://100.1.48.51:9101/asone/,相关报送机构访问地址为:http://asone.safe:9101/asone/。系统操作说明及用户授权见该平台首页“常用下载”栏目《中资报表、非居民人民币报表及欧债报表系统使用手册》。 二、关于新版报表系统上线流程 新版报表系统上线分为试运行和正式运行两个阶段。 (一)试运行阶段 2012年9月7日-30日期间,新版中资报表和非居民人民币报表系统进行试运行。在此期间,相关报送机构应同时通过现有系统和新版报表系统报送2012年8月末中资报表及非居民人民币报表,新旧系统登录用户一致。 2012年10月1日-31日期间,欧债报表系统试运行。在此期间,相关报送机构应同时通过手工方式和欧债报表系统报送2012年三季度末欧债报表。登录欧债报表系统前,相关报送机构应首先按照《中资报表、非居民人民币报表及欧债报表系统使用手册》创建用户。 (二)正式运行阶段 自2012年10月起,新版中资报表和非居民人民币报表系统正式运行,各报送机构应通过新系统报送2012年9月末及以后的相关数据,旧版系统将同时停用。自2013年1月起,欧债报表系统正式运行,各报送机构应通过该系统报送2012年四季度末及以后的相关数据,同时停止原手工报送方式。 三、中资报表、非居民人民币报表以及欧债报表的报送主体范围、报送频率等制度性要求,仍分别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中资金融机构报送外汇资产负债统计报表的通知》(汇发[2009]6号)、《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境内银行报送非居民人民币账户数据的通知》(汇综发[2008]51号)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中资金融机构补充报送外汇资产负债统计报表的通知》(汇综发[2012]3号)执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外汇管理部收到本通知后,应尽快转发辖内相关银行。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反馈。 业务联系电话:010-68402209、010-68402377; 技术联系电话:010-68402220、010-68402536。 2019-03-14/hubei/2019/0305/844.html
-
为方便银行、企业和个人掌握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境内银行涉外收付凭证管理的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整合,制定了《境内银行涉外收付凭证管理规定》(见附件1)。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发文之日起,相关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规范性文件同时废止(目录见附件2)。《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做好调整境内银行涉外收付凭证及相关信息报送准备工作的通知》(汇发[2011]49号)的附件1至2同时废止,汇发[2011]49号文件正文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启用境内银行涉外收付凭证及明确有关数据报送要求的通知》(汇发[2012]42号)正文中与涉外收付凭证管理有关的要求同时废止。 二、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外汇管理部在接到本通知后,应及时转发至辖内中心支局、支局和辖内银行。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反馈。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联系电话:010-68402434, 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联系电话:010-68402450, 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联系电话:010-68402366,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业务数据监测中心(科技司)联系电话:010-68402047。 特此通知。 附件:1.境内银行涉外收付凭证管理规定 境内银行涉外收付相关凭证样式 2.国家外汇管理局予以废止的5件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规范性文件目录 2019-04-09/hubei/2019/0304/839.html
-
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核查规则(2017年版) 2019-04-11/hubei/2019/0305/847.html
-
为符合国际收支统计国际新标准,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国家外汇管理局修订并发布涉外收支交易分类与代码。同时,根据新国家标准,启用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上述两项新分类和代码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现就具体实施事宜通知如下: 一、关于调整主要涉及的代码 (一)涉外收支交易分类与代码。涉外收支交易分类与代码用于涉外收支交易申报。涉外收支交易是指国际收支交易和其他与涉外收支业务有关的经济交易。本次修订并发布的涉外收支交易分类与代码为《涉外收支交易分类与代码(2014版)》(以下简称新交易代码,见附件1)。《涉外收支交易代码表(收入/支出)》见附件2。货物贸易核查项下的境内收付款、非货物贸易核查项下境内收付汇和外汇账户内结售汇的交易编码应在此范围内选填。 (二)国际收支交易编码。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操作规程>的通知》(汇发[2010]22号),通过境内银行发生涉外收入或付款的非银行机构和个人应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申报涉及的国际收支交易编码随同新交易代码调整。国际收支交易编码采用了涉外收支交易分类与代码的部分内容:其中收入未启用“121050”、“121060”、“121070”、“521010”、“621050”、“621060”、“621070”、“622040”、“622050”、“622060”、“622070”、“821041”、“821042”、“822041”、“822042”、“822050”和以“92”开头的收入交易代码;支出未启用“121050”、“121060”、“121070”、“521010”、“621040”、“621050”、“621060”、“621070”、“622040”、“622050”、“622060”、“622070”、“821041”、“821042”、“822041”、“822042”、“822050”和以“92”开头的支出交易代码。 (三)资本项目项下交易编码。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项下交易编码随同新交易代码调整。资本项目项下交易编码为涉外收支交易分类与代码中以“5”、“6”、“7”、“8”和部分以“9”开头的交易编码。其中部分以“9”开头的交易编码是指收入交易编码不包含“921030”、“922010”、“922090”、“925010”、“925020”、“929030”、“929080”;支出交易编码不包含“921030”、“922090”、“925010”、“925020”、“929030”、“929080”。 (四)根据新国家标准,启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1)(以下简称新行业代码,见附件3)。 二、关于代码切换的实施步骤 (一)业务切换。各外汇指定银行(以下简称各银行)应在5月1日零时起,在自身业务系统中启用新交易代码以及调整后的国际收支交易编码、资本项目项下交易编码和新行业代码。5月1日起,各银行应引导申报主体按照新代码进行申报。 (二)系统切换。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于4月30日23时59分最后一次按旧代码执行国际收支、单位基本情况表、账户信息等接口数据入库操作,并及时进行错误反馈。自5月1日零时起,各银行应按照新代码填报或报送接口数据(含5月1日前发生但尚未申报以及5月1日前已申报待修改数据等),国家外汇管理局各业务系统均不再接收和使用旧代码。 如无其他要素发生变更需按规定重新报送的,历史数据(含业务和档案数据)均不需要按新代码重新报送。 三、其他相关事宜 (一)各银行可根据自身需要,对本行历史数据按照新旧代码转换表转换。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在政府网站(www.safe.gov.cn)和银行信息门户网(http://banksvc.safe)提供新旧代码转换表。 (二)国家外汇管理局部分业务系统将在5月1日至3日期间停止对外服务,开展新旧代码切换工作。具体内容将在政府网站和银行信息门户网进行公告。 (三)原推荐性国家标准《涉外收支交易分类与代码》(GB/T 19583—2004)已向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请同步修订。 (四)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外汇管理部接到本通知后,立即转发辖内银行,并对辖内申报主体做好相关培训工作。 执行中如有问题,请与国家外汇管理局联系。与新交易代码相关的业务联系电话:010-68402448;与新行业代码相关的业务联系电话:010-68402459;技术支持联系电话:010-68402459。 特此通知。 附件:1.涉外收支交易分类与代码(2014版) 2.涉外收支交易代码表 3.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新旧对照表 附件1: 涉外收支交易分类与代码(2014版) 附件2: 涉外收支交易代码表 附件3: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新旧对照表 2014-04-17/hubei/2014/0417/3.html
-
为了解中资金融机构对境外投资风险状况,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08年10月下发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中资金融机构试行报送外汇资产负债统计报表的通知》(汇发[2008]52号)。为进一步加强对中资金融机构外汇资产负债统计情况的监测,明确数据报送要求,同时针对金融机构在前期试行报送过程中发现和遇到的问题,国家外汇管理局修订了中资金融机构外汇资产负债统计 报表并实行正式报送。现就有关事项及要求通知如下: 一、本报表报送主体包括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财务公司等经批准可从事外汇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二、本通知所称中资金融机构是指中资金融机构法人,包括其境内及境外分支机构。 三、中资金融机构外汇资产负债统计报表共计十张(报表样式及填报说明见附件1、2)。表一至表四统计范围为中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内的外汇资产、负债及币种结构;表五至表十统计中资金融机构的外汇证券、衍生金融产品总体投资情况及特定资产投资情况,统计范围包括需要计入金融机构表内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的业务,即包括资产负债表内业务、自营衍生金融交易及承担交易风险的代客业务。 四、报送主体应当每月填报上述十张报表;该套报表实行零报送制度。 五、总部在京的全国性中资外汇指定银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按总部原则将本单位系统内各分支机构数据汇总后于月后10个工作日内直接报送国家外汇管理局。除此以外的其他中资金融机构(包括总部在京外的全国性中资外汇指定银行、地方性中资银行,以及中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应于月后10个工作日内按总部原则将本单位系统内各分支机构数据汇总后报送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外汇管理部国际收支处(以下简称分局);分局收齐并汇总辖内中资金融机构的报表后将一览表(见附件3)和汇总表(见附件4)于月后12个工作日内报送国家外汇管理局。 六、各报送主体应当采取纸质报表和电子报表(以EXCEL文件形式通过外汇局专线或光盘等存储介质)形式报送外汇资产负债统计报表。各分局通过外汇局内部邮箱(bop@bop.safe)报送电子报表,并留存所辖报送主体的纸质报表。总部在京的全国性中资外汇指定银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光盘等存储介质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报送电子报表,并通过邮寄(或交换)方式报送纸质报表,邮寄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8号华融大厦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邮政编码100048。 七、银行电子报表EXCEL文件名称格式为:填报机构代码(中资金融机构为4位金融机构代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机构代码为7913,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机构代码为7912)+机构简称+报送日期(4位年份2位月份,如200809)。分局电子报表EXCEL文件名称格式为:分局代码(6位外汇局代码)+分局简称+报送日期(4位年份2位月份,如200809)。十张报表应分别置于一个EXCEL文件的不同工作表(sheet)中。 八、各分局应将本通知尽快转发至辖内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包括中资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和从事外汇业务的中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并监督报表及时报送。各分局在转发本通知时,应通知辖内中资金融机构报送当地分局的渠道。 九、本通知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各报送主体首次应报送2009年1月末数据,首次报送时间延迟至2009年1月20日。汇发[2008]52号文件同时废止。 如有问题,请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联系。联系人:周国林、高铮;电话:68402446、68402447。 特此通知。 附件:1.中资金融机构外汇资产负债统计表(金融机构填报) 2.中资金融机构外汇资产负债统计表填报说明 3.中资金融机构外汇资产负债统计表分局报送一览表 4.中资金融机构外汇资产负债统计表汇总表(分局填报) 2019-03-12/hubei/2019/0305/843.html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42号 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的决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李克强 2013年11月9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的决定 国务院决定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修改为:“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范围为中国居民与非中国居民之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以及中国居民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状况。” 二、第七条修改为:“中国居民和在中国境内发生经济交易的非中国居民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申报国际收支信息。” 三、第九条、第十条合并,作为第九条,修改为:“中国境内提供登记结算、托管等服务的机构和自营或者代理客户进行对外证券、期货、期权等交易的交易商,应当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报对外交易及相应的收支和分红派息情况。” 四、第十一条改为第十条,修改为:“中国境内各类金融机构应当直接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报其自营对外业务情况,包括其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其变动情况,相应的利润、利息收支情况,以及对外金融服务收支和其他收支情况;并履行与中国居民和非中国居民通过其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活动有关的义务。” 五、第十三条改为第十二条,修改为:“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外有直接投资的企业及其他有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的非金融机构,必须直接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报其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其变动情况和相应的利润、股息、利息收支情况。” 六、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三条:“拥有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的中国居民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规定申报其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的有关情况。” 七、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有权对中国居民和非中国居民申报的内容进行检查、核对,申报人及有关机构和个人应当提供检查、核对所需的资料和便利。” 八、第十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银行、交易商以及提供登记结算、托管等服务的机构应当对其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知悉的申报者申报的具体数据严格保密。” 九、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合并,作为第十七条,修改为:“中国居民、非中国居民未按照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十、第十九条改为第十八条,修改为:“国际收支统计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依法给予处分。 “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银行、交易商以及提供登记结算、托管等服务的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此外,对条文顺序和个别文字作相应调整和修改。 本决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2019-03-07/hubei/2019/0304/837.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北省分局辖内各中心支局,省级各外汇指定银行,汉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为加强对辖内机构申报主体通过境内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的管理,确保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北省分局制定了《湖北省国际收支机构申报主体涉外收入逾期未申报管理规定(试行)》(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湖北省国际收支机构申报主体涉外收入逾期未申报管理规定(试行) 二○一○年 十一月 二日 附件1: 湖北省国际收支机构申报主体涉外收入逾期未申报管理规定(试行) 2013-11-11/hubei/2013/1111/2.html
-
List of Banks Engaging in Derivative Businesses (Forwards and Swaps) for Clients 2019-08-02/en/2019/0802/1539.html
-
2019-08-01http://www.gov.cn/xinwen/2019-07/31/content_5417585.htm
-
2019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3957亿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6377亿元,服务贸易逆差4281亿元,初次收入顺差1714亿元,二次收入顺差146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中,资本账户逆差2亿元,直接投资顺差1444亿元,储备资产增加676亿元。 按美元计值,2019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58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94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634亿美元,初次收入顺差254亿美元,二次收入顺差2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中,资本账户逆差0.3亿美元,直接投资顺差214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100亿美元。 按SDR计值,2019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421亿SDR,其中,货物贸易顺差679亿SDR,服务贸易逆差456亿SDR,初次收入顺差182亿SDR,二次收入顺差16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中,资本账户逆差0.2亿SDR,直接投资顺差154亿SDR,储备资产增加72亿SDR。(完)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 单位:亿元 项 目 行次 2019年一季度 1. 经常账户 1 3,957 贷方 2 45,775 借方 3 -41,818 1.A 货物和服务 4 2,097 贷方 5 40,471 借方 6 -38,374 1.A.a 货物 7 6,377 贷方 8 36,462 借方 9 -30,085 1.A.b 服务 10 -4,281 贷方 11 4,009 借方 12 -8,290 1.A.b.1 加工服务 13 270 贷方 14 275 借方 15 -5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173 贷方 17 212 借方 18 -39 1.A.b.3 运输 19 -843 贷方 20 745 借方 21 -1,588 1.A.b.4 旅行 22 -3,889 贷方 23 543 借方 24 -4,432 1.A.b.5 建设 25 46 贷方 26 235 借方 27 -190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114 贷方 29 62 借方 30 -176 1.A.b.7 金融服务 31 22 贷方 32 55 借方 33 -33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416 贷方 35 125 借方 36 -541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109 贷方 38 514 借方 39 -405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454 贷方 41 1,201 借方 42 -747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47 贷方 44 14 借方 45 -61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44 贷方 47 29 借方 48 -73 1.B 初次收入 49 1,714 贷方 50 4,895 借方 51 -3,181 1.C 二次收入 52 146 贷方 53 409 借方 54 -263 2. 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5 -3,957 2.1 资本账户 56 -2 贷方 57 6 借方 58 -8 2.2 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9 -3,955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60 -3,279 其中:2.2.1.1 直接投资 61 1,444 2.2.1.1.1 直接投资资产 62 -1,524 2.2.1.1.2直接投资负债 63 2,968 2.2.2 储备资产 64 -676 2.2.2.1 货币黄金 65 0 2.2.2.2 特别提款权 66 -3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4 2.2.2.4 外汇储备 68 -676 2.2.2.5 其他储备 69 0 3. 净误差与遗漏 70 / 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以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折算方法为,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人民币对美元季平均汇率中间价折算。 4.资本和金融账户因含净误差与遗漏,与经常账户差额金额相等,符号相反。 5.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 单位:亿美元 项 目 行次 2019年一季度 1. 经常账户 1 586 贷方 2 6,785 借方 3 -6,198 1.A 货物和服务 4 311 贷方 5 5,999 借方 6 -5,688 1.A.a 货物 7 945 贷方 8 5,404 借方 9 -4,459 1.A.b 服务 10 -634 贷方 11 594 借方 12 -1,229 1.A.b.1 加工服务 13 40 贷方 14 41 借方 15 -1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26 贷方 17 31 借方 18 -6 1.A.b.3 运输 19 -125 贷方 20 110 借方 21 -235 1.A.b.4 旅行 22 -576 贷方 23 80 借方 24 -657 1.A.b.5 建设 25 7 贷方 26 35 借方 27 -28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17 贷方 29 9 借方 30 -26 1.A.b.7 金融服务 31 3 贷方 32 8 借方 33 -5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62 贷方 35 19 借方 36 -80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16 贷方 38 76 借方 39 -60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67 贷方 41 178 借方 42 -111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7 贷方 44 2 借方 45 -9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6 贷方 47 4 借方 48 -11 1.B 初次收入 49 254 贷方 50 726 借方 51 -472 1.C 二次收入 52 22 贷方 53 61 借方 54 -39 2. 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5 -586 2.1 资本账户 56 0 贷方 57 1 借方 58 -1 2.2 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9 -586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60 -486 其中:2.2.2.1 直接投资 61 214 2.2.2.1.1 直接投资资产 62 -226 2.2.2.1.2直接投资负债 63 440 2.2.2 储备资产 64 -100 2.2.2.1 货币黄金 65 0 2.2.2.2 特别提款权 66 -1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1 2.2.2.4 外汇储备 68 -100 2.2.2.5 其他储备 69 0 3. 净误差与遗漏 70 / 注: 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资本和金融账户因含净误差与遗漏,与经常账户差额金额相等,符号相反。 4.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 单位:亿SDR 项 目 行次 2019年一季度 1. 经常账户 1 421 贷方 2 4872 借方 3 -4451 1.A 货物和服务 4 223 贷方 5 4308 借方 6 -4085 1.A.a 货物 7 679 贷方 8 3881 借方 9 -3202 1.A.b 服务 10 -456 贷方 11 427 借方 12 -882 1.A.b.1 加工服务 13 29 贷方 14 29 借方 15 -1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18 贷方 17 23 借方 18 -4 1.A.b.3 运输 19 -90 贷方 20 79 借方 21 -169 1.A.b.4 旅行 22 -414 贷方 23 58 借方 24 -472 1.A.b.5 建设 25 5 贷方 26 25 借方 27 -20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12 贷方 29 7 借方 30 -19 1.A.b.7 金融服务 31 2 贷方 32 6 借方 33 -4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44 贷方 35 13 借方 36 -58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12 贷方 38 55 借方 39 -43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48 贷方 41 128 借方 42 -80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5 贷方 44 1 借方 45 -6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5 贷方 47 3 借方 48 -8 1.B 初次收入 49 182 贷方 50 521 借方 51 -339 1.C 二次收入 52 16 贷方 53 44 借方 54 -28 2. 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5 -421 2.1 资本账户 56 0 贷方 57 1 借方 58 -1 2.2 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9 -421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60 -349 其中:2.2.2.1 直接投资 61 154 2.2.2.1.1 直接投资资产 62 -162 2.2.2.1.2直接投资负债 63 316 2.2.2 储备资产 64 -72 2.2.2.1 货币黄金 65 0 2.2.2.2 特别提款权 66 0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0 2.2.2.4 外汇储备 68 -72 2.2.2.5 其他储备 69 0 3. 净误差与遗漏 70 / 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 季度SDR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SDR对美元季平均汇率折算得到。 4.资本和金融账户因含净误差与遗漏,与经常账户差额金额相等,符号相反。 5.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019-07-26/hebei/2019/0726/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