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份,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 一、工业生产由降转增,装备制造业回升明显 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4月份为下降2.9%;环比增长5.6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制造业增长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月份为下降8.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股份制企业增长2.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5.4%;私营企业增长1.1%。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8.3%、31.4%。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6%,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9%。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582亿元,同比增长3.5%。 二、服务业生产指数降幅收窄,现代服务业保持增长 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8.0%、5.5%。1—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7%。1—4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分别增长8.8%、6.6%。5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1%,比上月上升7.1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2%,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 三、市场销售有所恢复,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和网上零售持续增长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0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205亿元,同比下降6.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342亿元,下降6.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0535亿元,下降5.0%;餐饮收入3012亿元,下降21.1%。基本生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3%、7.7%。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689亿元,同比下降1.5%。全国网上零售额49604亿元,增长2.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2718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比1—4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05964亿元,同比增长6.2%;5月份环比增长0.72%。分领域看,1—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7%,制造业投资增长10.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073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6%;商品房销售额48337亿元,下降3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1%。民间投资增长4.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4.9%、10.8%。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0.4%、29.3%;高技术服务业中,研发设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0.1%、14.9%。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2.9%,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7.8%、9.0%。 五、货物进出口增长加快,贸易结构持续改善 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4500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月加快9.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765亿元,增长15.3%,加快13.4个百分点;进口14736亿元,增长2.8%,上月为下降2.0%。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029亿元。1—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60374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出口89437亿元,增长11.4%;进口70937亿元,增长4.7%。1—5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9%,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2%。 六、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 1—5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29万人。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5%;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6.6%,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6.2%。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4%、5.1%。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9%。5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2小时。 七、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继续回落 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2.1%,衣着价格上涨0.5%,居住价格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4%,交通通信价格上涨6.2%,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7%,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8%。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1.1%,粮食价格上涨3.2%,鲜菜价格上涨11.6%,鲜果价格上涨19.0%。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与上月持平。1—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 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4%,涨幅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1—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1%、10.8%。 总的来看,5月份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主要指标边际改善,经济呈现恢复向好势头。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全力推动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恢复。 2022-06-16/dalian/2022/0616/1609.html
-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6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交通运输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畅通交通物流,保障市场主体运行,稳住经济大盘。 在交通指挥调度中心,李克强详细了解货运数据变化,并视频察看高速公路通行和港口、机场等集疏运情况。有港口负责人汇报,目前货物吞吐量恢复提升较快、但还没达到正常水平。李克强叮嘱他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采取措施把积压的货箱尽快发运出去。他说,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货物贸易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港口是对外开放的大通道,要加快提升装卸转运水平和通关效率,既保障出口产品出得顺,助力企业履约交货和保住来之不易的订单,又保障进口产品进得快,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做好跨境绿色通道工作,稳外贸稳外资,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李克强与跨区作业的小麦收割机手视频交谈,询问他们路上有没有卡点、行车是否免费。他说,民以食为天,农时不能误。现在是小麦收割的关键节点,农机手从南到北辗转奔波,是麦收的主力,要加强对他们的服务,想尽一切办法保障农机顺畅通行,确保夏粮颗粒归仓。通过粮食稳产稳收,保障市场供应,夯实稳物价的基础。 座谈会上,交通运输部作了汇报。李克强说,交通运输是市场经济的经脉,也是保障民生、防控疫情的重要支撑。要切实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进一步打通交通物流大动脉和微循环,着力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通而不畅问题,加强重点行业、区域和企业货运保障。各地区各部门要强化协同联动,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齐心协力推动货运量尽快实现正增长,为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提供支撑,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平稳健康发展。 李克强说,交通物流的背后有量大面广的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要扎实把留抵退税、缓缴社保费、车贷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落到位,主动向受益主体推送政策信息、办理方式等,做到非申即享、直达快享。落实民航、铁路纾困政策,促进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恢复发展。要始终绷紧交通安全这根弦,加强风险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李克强说,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我国已成为交通大国,但还有不少短板。要坚持适度超前,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抓紧梳理一批建设项目,优化审批流程,强化用地等要素保障,加大长期低息贷款支持,能开的要尽开早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货运市场体系,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刘鹤、肖捷、何立峰参加。 2022-06-16/dalian/2022/0616/1607.html
-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支持民间投资和推进一举多得项目的措施,更好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和就业;确定阶段性缓缴中小微企业职工医保单位缴费,加力支持纾困和稳岗;决定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部署缓缴行政事业性收费。 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思路、政策取向,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抓住时间窗口,注重区间调控,既果断加大力度、稳经济政策应出尽出,又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物价,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会议指出,扩大有效投资,要注重启动既能补短板调结构、又能带消费扩就业的一举多得项目,调动各方积极性。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一半以上,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大政策支持,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一要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和国家明确的重点建设领域,选择一批示范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已确定的交通、水利等项目要加快推进,在招投标中对民间投资一视同仁,并尽快推出以工代赈具体措施。二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民间投资手续办理效率,将大项目纳入地方重点项目库并加强用地等保障。各地要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严格履行政策承诺。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发展创业投资。三要鼓励金融机构采用续贷、展期等支持民间投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抓紧推出面向民间投资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会议强调,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里子”工程,投资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是一举多得的代表性项目。要结合已部署的城市老旧管网改造,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科学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健全收费回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导金融机构发放长期贷款,对项目主体发行信用债给予市场化增信支持。 会议指出,保住1.5亿户市场主体,就能稳住就业、保持中国经济的韧性。为进一步助企纾困和稳岗,对符合条件的地区,允许中小微企业缓缴3个月的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规模约1500亿元。政策实施要直达市场主体,免申即享。缓缴不影响医保待遇,保持报销比例和药品品种稳定,确保应报尽报。 会议决定,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把交通物流、水电气暖、金融、地方财经、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等领域作为重点。各地各部门要在7-9月进行自查自纠,重点整治降费政策落实不到位、借疫情防控名义违规收费、收取明令取消的费用、强制捆绑搭售、乱检查乱罚款等问题。对自查自纠要适时开展联合检查,严肃处理并曝光典型问题,用改革办法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同时,各部门要有全局意识、同舟共济观念,系统梳理本领域涉及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原则上缓缴一个季度,不收滞纳金。要制定和公布缓缴清单,并适时督查落实。 2022-06-16/dalian/2022/0616/1608.html
-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通报,对2021年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扩大内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199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资金、项目、土地、改革先行先试等30项激励支持措施。 通报指出,今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事业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各地区、各部门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强化实干担当,勇于改革创新,狠抓督查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此次督查激励的地方名单共30组,包括江苏、山东等5个省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成效明显;北京市大兴区、湖南省株洲市、广东省深圳市等10个地方促进工业稳增长、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等方面成效明显;河北省正定县、海南省琼海市、陕西省延安市等20个地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上海市崇明区、浙江省湖州市、重庆市渝北区等9个地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等方面成效显著;福建省三明市、河南省周口市、四川省成都市等10个地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等。 国务院办公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正向激励机制的工作要求,国务院办公厅自2016年起探索组织开展督查激励工作,持续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表扬激励,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各地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力推动了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为适应“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更大力度激励地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去年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调整完善督查激励措施,对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加强激励支持。此次199个受激励地方典型性、示范性较强,其中,东部地区82个,中部地区59个,西部地区58个,兼顾了东中西部地区平衡;市级89个,县级92个,市县占比91%,体现了向基层倾斜的原则。 目前,各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组织兑现各项激励措施,指导地方用足用好激励政策,确保落实落细落到位。 2022-06-16/dalian/2022/0616/1606.html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六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2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加强外汇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通过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行为,维护外汇市场健康良性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11号)等相关规定,现将部分违规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案例1:中泰惠购电子商务(深圳)有限公司非法买卖外汇案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中泰惠购电子商务(深圳)有限公司通过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14笔,金额合计130.1万美元。 该行为违反《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第三十二条,构成非法买卖外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处以罚款110.3万元人民币。处罚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案例2:沈阳华锐世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非法买卖外汇案 2019年6月至10月,沈阳华锐世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7笔,金额合计83.4万美元。 该行为违反《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第三十二条,构成非法买卖外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处以罚款74.6万元人民币。处罚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案例3:黑龙江籍车某非法买卖外汇案 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车某通过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47笔,金额合计312.5万美元。 该行为违反《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第三十条,构成非法买卖外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处以罚款207.8万元人民币。处罚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案例4:湖北籍谭某非法买卖外汇案 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谭某通过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146笔,金额合计400万美元。 该行为违反《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第三十条,构成非法买卖外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处以罚款259.6万元人民币。处罚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案例5:云南籍黄某非法买卖外汇案 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黄某通过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20笔,金额合计350.9万美元。 该行为违反《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第三十条,构成非法买卖外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处以罚款295.3万元人民币。处罚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案例6:天津籍郎某非法买卖外汇案 2018年10月,郎某通过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43笔,金额合计774.3万美元。 该行为违反《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第三十条,构成非法买卖外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处以罚款648.9万元人民币。处罚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案例7:山东籍曹某非法买卖外汇案 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曹某通过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12笔,金额合计84.3万美元。 该行为违反《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第三十条,构成非法买卖外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处以罚款65.5万元人民币。处罚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案例8:天津籍王某非法买卖外汇案 2018年10月,王某通过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10笔,金额合计270.7万美元。 该行为违反《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第三十条,构成非法买卖外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处以罚款227.5万元人民币。处罚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案例9:福建籍薛某非法买卖外汇案 2019年2月,薛某通过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2笔,金额合计92.9万美元。 该行为违反《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第三十条,构成非法买卖外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处以罚款78.8万元人民币。处罚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案例10:山东籍徐某非法买卖外汇案 2019年9月,徐某通过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35笔,金额合计170万美元。 该行为违反《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第三十条,构成非法买卖外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处以罚款143万元人民币。处罚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2022-06-16/ningbo/2022/0616/1836.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5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2年5月份外汇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2年5月份我国外汇收支形势如何? 答: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保持顺差格局。一是银行结售汇延续顺差态势,5月顺差规模为15亿美元,综合考虑远期结售汇、期权交易等其他供求因素,境内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二是涉外收支总体呈现净流入,5月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顺差77亿美元。三是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截至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1278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81亿美元。 货物贸易、直接投资等实体经济相关跨境资金净流入维持较高水平,继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5月,货物贸易涉外收支顺差383亿美元,同比增长97%;直接投资涉外收支顺差5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受全球疫情等综合因素影响,服务贸易涉外收支逆差28亿美元,仍处于较低水平。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汇出季节性增加,规模与上年同期基本相当。 当前,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但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稳定经济增长政策措施持续显效,经济恢复的动能在加快,有助于我国外汇市场和国际收支继续平稳运行。 2022-06-16/dalian/2022/0616/1610.html
-
2022年4月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分地区) 2022-06-14/jilin/2022/0614/1727.html
-
2022年4月银行结售汇数据-分地区 2022-06-13/jilin/2022/0613/1726.html
-
2022-06-16http://www.gov.cn/premier/2022-06/15/content_5695848.htm
-
2022-06-16http://www.gov.cn/xinwen/2022-06/15/content_5695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