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 问:有记者问,对当前对外投资形势如何看?需要坚持什么样的对外投资方针政策? 答: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保持较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深化我国与各国互利合作、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对外投资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原则是明确的,即坚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原则、国际惯例、政府引导,坚持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把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和防范对外投资风险结合起来,规范市场秩序,按有关规定对一些企业对外投资项目进行核实,促进我国对外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016-12-09/hainan/2016/1209/403.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0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10.9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63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1.66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469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9.33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38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4.50万亿元人民币(等值6674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6.4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9623亿美元)。(完) 2016-12-09/hainan/2016/1209/402.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6年6月末我国对外证券投资资产分国家/地区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6月末,我国对外证券投资资产(不含储备资产)3120亿美元。其中,股权类投资1867亿美元,债券类投资1254亿美元。投资前五位的国家/地区是美国、中国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和英国,投资金额分别为1166亿美元、724亿美元、203亿美元、143亿美元和137亿美元。(完) 2016-12-21/hainan/2016/1221/405.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17年1月19日(星期四)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6年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 主持人 袭艳春: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女士,请她向大家介绍2016年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有请王春英女士作介绍。 2017-01-19 10:00:55 · 王春英: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首先通报2016年我国外汇收支情况,然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缓慢,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我国经济总体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外汇局统筹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关系,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总体来看,2016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有所缓解。 2017-01-19 10:01:22 · 王春英: 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16年,银行累计结汇9.5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44万亿美元),售汇11.8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78万亿美元),结售汇逆差2.2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377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2016年,累计涉外收入18.5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79万亿美元),对外付款20.5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10万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2.0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053亿美元)。 2017-01-19 10:03:18 · 王春英: 2016年,我国外汇收支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银行结售汇、涉外收付款均呈现逆差。2016年,按美元计价,银行结汇较上年下降17%,售汇下降19%,结售汇逆差3377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入下降15%,支出下降11%,涉外收付款逆差3053亿美元。 第二,四季度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总体低于2016年年初水平。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一季度逆差规模最高,为1248亿美元;二、三季度逆差降至490亿和696亿美元,四季度逆差943亿美元,比一季度低24%,同比下降43%。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一至三季度逆差分别为1123亿、565亿、855亿美元,四季度逆差510亿美元,为全年最低值。 2017-01-19 10:04:28 · 王春英: 第三,售汇率总体下降,企业偿债进程放缓、融资需求回升。2016年,衡量购汇意愿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74%,较2015年下降8个百分点,一至四季度比例分别为80%、74%、70%和72%,主要是企业购汇偿还外汇融资减少。相应地,2016年一至四季度,银行国内外汇贷款余额分别下降350亿、234亿、120亿和151亿美元;2016年3月份以来,进口企业的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跨境外币融资余额逐月回升,截至年底累计增加425亿美元。 第四,结汇率有所波动,我国企业、个人在境内持有的外汇存款上升。2016年,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59%,较2015年下降9个百分点,说明企业、个人等更倾向于保留外汇收入,一至四季度结汇率分别为59%、63%、59%和57%。2016年,我国银行的境内外汇存款余额增加604亿美元,同比多增488亿美元。 2017-01-19 10:06:11 · 王春英: 第五,银行远期结售汇逆差较2015年下降。2016年,银行对客户远期结汇签约较2015年下降47%,远期售汇签约下降52%,远期结售汇签约逆差849亿美元,下降56%。其中,一季度逆差363亿美元,二季度逆差收窄至8亿美元,三季度逆差扩大至211亿美元,但同比仍收窄79%,四季度逆差267亿美元,与2015年同期基本相当。 以上就是我要通报的2016年外汇收支主要统计数据。下面,欢迎大家就我国外汇收支状况有关问题提问。 2017-01-19 10:09:37 · 主持人 袭艳春: 谢谢王春英女士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还是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2017-01-19 10:12:27 · 央视新闻记者: 因为明天特朗普即将上台,我想问一下最近跨境资本流动有什么新的趋势?因为我们刚才听您说2016年整年的跨境资金流动压力有所缓解,但是最近新的变化是怎么样的?2017年全年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谢谢。 2017-01-19 10:13:09 · 王春英: 感谢你的问题,你的问题的确也是大家都很关心的。在这个节点上,大家可能都在预期着未来,包括美国的政策有什么新变化,执行情况会有什么样的影响。首先,从过去一年来的情况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情况总体是好转的,从刚刚给大家通报的外汇收支主要统计数据中有反映,在外汇储备、银行结售汇、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等反映外汇形势的主要指标中都有所体现。 2017-01-19 10:14:30 · 王春英: 第一,外汇储备余额变动总体趋稳。2016年全年储备余额下降3198亿美元,比2015年降幅明显减少。从趋势看,2015年12月份储备余额下降1079亿美元,2016年1月份又下降了995亿美元,随后降幅明显收窄,在一些月份还出现回升。去年10月份以来,由于美元汇率较快升值,四季度美元指数上升了7.1%,使得汇率折算因素引起的储备账面价值变化比较大,但即使如此,储备降幅也是低于年初的。第二,银行结售汇和跨境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总体收窄。2015年12月份和2016年1月份,银行结售汇逆差分别是894亿美元和544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分别是725亿美元和558亿美元。2016年2月份以后,逆差规模呈现总体回落态势。近期伴随着美元汇率走强,12月份结售汇逆差上升到463亿美元,但仍明显低于2015年底2016年年初的水平;12月份涉外收付款逆差123亿美元,在年内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2017-01-19 10:23:20 · 王春英: 近一段时期,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结构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境内主体仍在继续增加对外投资,但境外主体对我国的投资已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很好地看到这些结构变化。通常来讲,观察一个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不含储备资产的金融账户,在我国平衡表记录为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一季度,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的资产方和负债方都表现为净流出,资产方呈现净流出,说明境内主体向境外进行各类投资;负债方出现净流出,说明境内主体正在偿还境外负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资本流出压力比较大。2016年二季度以来,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的资产方仍然呈现净流出,但负债方已经恢复净流入,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说明当前我国资本流出主要表现为境内主体对外投资,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对外贷款等其他投资。另一方面说明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对外债务偿还后,境外资本又开始总体净流入我国。其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始终呈现净流入;外国来华证券投资在2016年二、三季度每季度净流入都超过200多亿美元,在历史上也属于比较高的规模;外债余额也从二季度起由降转升。 从这些变化中也可以得出三点判断:一是我国经济以及国内市场在世界范围内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二是我国借债主体在实际需求带动下、在相关风险释放后,对外债务调整也是有底的;三是相关改革的推动作用比较明显,比如,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人民币正式加入SDR等。 2017-01-19 10:35:19 · 王春英: 从未来形势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将朝着均衡收敛。不可否认,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经济仍将总体低迷,存在贸易和投资减速等问题,财政政策空间有限,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中的美联储加息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都可能时不时扰动国际金融市场,这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需要持续面对的客观环境,包括您刚才提到的美国新政府政策的影响。但总体上看,支撑一个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的根本因素还是取决于自身经济状况,我国在此方面的表现比较突出,包括经济增速在世界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财政状况相对良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储备规模仍高居全球首位等。同时,刚刚也提到,一些有利于我国外汇收支趋向均衡的积极因素开始显现。谢谢! 2017-01-19 10:53:15 · 经济日报记者: 美联储已经在去年12月份加息,市场预计美联储在2017年还会有几次加息,请问外汇局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谢谢。 2017-01-19 11:06:54 · 王春英: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本次美联储加息以及未来加息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观察和判断。 第一,对比2015年底和2016年底两次美联储加息,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受到的影响是有所减弱的。两次美联储加息以及加息之前的预期变化都导致了美元汇率走强,2015年四季度美元指数上升2.4%,2016年第四季度上升7.1%,都使得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短期内增加,但影响程度不同。2016年第四季度,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下降1559亿美元,较2015年四季度少降了15%,其中12月份少下降了62%;四季度银行结售汇逆差943亿美元,同比收窄43%,其中12月份同比收窄48%;四季度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510亿美元,同比收窄59%,其中12月份同比收窄83%。这主要是由于在美联储首次加息时,境内主体增持对外资产和偿还负债的调整比较集中,但经过压力释放后,境内主体资产负债调整已更加平稳,境内主体继续进行对外投资,但债务偿还趋缓、借债需求回升,使得我国化解外部影响跨境资金流动的能力得到提升。 2017-01-19 11:08:03 · 王春英: 第二,美联储加息的溢出效应是全球性的,在世界相关经济体普遍面临冲击时,各国受到的影响大小将主要取决于其经济基本面。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开放程度、经济体量大小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金融市场稳健程度和社会稳定性在全球范围内仍是表现良好的,在应对美联储加息冲击中具有一定优势。近期,我们也看到,国内主要经济指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显示我国经济增长稳定性有所增强。例如,截至去年12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经连续5个月位于50荣枯线以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调高了对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较前期预测值上调0.3个百分点至6.5%。 2017-01-19 11:14:23 · 王春英: 第三,美联储加息的进程以及美元走强的趋势仍有待观察。从目前的市场变化看,美元汇率也会有所波动,近期美元指数较年初总体回落。市场关于更长期的美元走势仍存在疑问和分歧,主要是考虑美国新政府的政策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上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等。大家可能还记得,在美联储2015年底加息后,市场普遍预期2016年会加息三到四次,但是由于不稳定、不可预见性的因素很多,最终仅加息一次。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应对方面最有力的措施永远是做好自己的事情。2017年,我国经济运行仍将保持在合理区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会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总体上有助于支持我国国际收支基本稳定。外汇管理部门将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切实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同时,继续加强真实性合规性审核,保持对外汇领域违法违规活动的高压打击态势,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2017-01-19 11:19:26 · 俄罗斯塔斯社记者: 请您对去年中俄外汇合作进行评价,对2017年中俄外汇合作有什么期待?谢谢。 2017-01-19 11:23:32 · 王春英: 谢谢你的问题,关于中俄金融领域各方面的合作,外汇局主要是配合牵头部门,推动两国商业银行更加紧密的合作,为双边的经贸往来提供更好的服务,相关工作也比较顺利,2017年我们会继续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2017-01-19 11:24:41 · 中国新闻社记者: 今年年初,外汇局加强了对个人购汇的申报要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对个人购汇有什么影响?谢谢。 2017-01-19 11:35:38 · 王春英: 谢谢你的问题。从我们监测的数据看,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地个人购汇总体平稳。截至近期,今年1月份以来个人日均购汇环比和同比均有所回落。这说明个人对这一政策的理解比较准确,情绪也保持了基本稳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想应该跟个人购汇政策坚持两个没有变有关。 一是个人年度购汇便利化额度没有变。境内个人凭有效身份证件进行真实性购汇需求申报后,直接在银行柜台以及电子渠道办理年度便利化额度之内的购汇,每年依然是5万美元额度,能够满足绝大部分人的经常项下实际需要;便利化额度之外的经常项目购汇,凭有交易金额的真实性证明材料在银行办理,不存在任何障碍。 2017-01-19 11:36:09 · 王春英: 二是与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留学、旅游等用汇政策没有变。出国留学,便利化额度内购汇,按照规定进行完整、真实的信息申报;超过便利化额度的,提供本人因私护照及有效签证、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学费证明或者是生活费用证明就可以去银行购汇。出境旅游,可以在便利化额度内按需购汇,也可在境外使用银行卡消费,用汇不受影响。此外,居民个人经常项下其他用汇需求,如探亲、境外就医、货物贸易,购买非投资类的保险以及各种咨询服务等,购汇政策也没有变。 2017-01-19 11:41:37 · 王春英: 改进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主要是为了加强事后核查,对有关违规违法行为加强管理和处置,提高对真实需求者的用汇保障能力。过去,我国个人购汇管理中存在一些漏洞,致使存在违规、欺诈,洗钱等行为,扰乱了正常交易秩序,对广大遵守个人购汇规定的居民形成利益侵蚀。因此,改进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主要是细化申报内容,明晰个人购付汇应遵循的规则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强化银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责任。 目前,个人经常项下购付汇仍比较便捷,外汇局将继续优化相关政策,督促银行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对银行办理个人购付汇业务真实性合规性检查。加大对个人购付汇申报事项的事后抽查和检查力度,提高对个人申报信息和交易数据的监测、分析、筛选和审查频率。对于虚假申报、骗汇、欺诈、洗钱、违规使用和非法转移外汇资金的个人和银行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规违法行为成本。相关措施包括:将违规个人列入“关注名单”,使其在一定期限内的便利化额度购汇受到限制或者被禁止购汇,同时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对于涉嫌洗钱的,由反洗钱部门开展反洗钱调查;对于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2017-01-19 11:59:33 ·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 最近有经济学家说,外汇储备如果是2万亿美元,其实2万亿也够的,您怎么看储备的规模问题以及变化?谢谢。 2017-01-19 12:09:14 · 王春英: 谢谢你的提问,外汇储备规模问题一直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在这里我想跟大家交流几个看法。 第一,没有必要对某个数值过度炒作。各种金融指标数据上下变化都是正常的。 第二,从对外支付能力和债务清偿能力看,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仍是十分充裕的。关于储备规模,全球尚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按照传统的衡量标准,在进口支付方面,外汇储备需要至少满足3个月的进口,假定没有人民币对外支付,目前是40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需求,其实跨境已经可以用人民币支付了。在对外债务偿还方面,外汇储备需要覆盖100%的短期外债,目前本外币短期外债规模为八、九千亿美元,比2014年末的1.3万亿美元明显下降,说明近一段时期外债偿还压力已经得到较大释放。因此,总的来说,从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看,国际支付和清偿能力依然很强,能够很好地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2017-01-19 12:15:31 · 王春英: 第三,从外汇储备满足境内主体增持对外资产的角度看,国家外汇储备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我国对外资产持有主体的结构变化,这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和个人经济实力的增强,民间部门多元化配置资产的需求必然增加,这是一个藏汇于民的过程。从国际投资头寸表看,截至2016年9月末,我国民间部门对外资产占全部对外资产的49.7%,较2015年末上升4.5个百分点。过去对外资产中储备占比较大,现在民间部门占比上升,使得民间部门的对外资产和对外负债平衡度和匹配度趋向改善。2016年9月末,民间部门对外净负债1.5万亿美元,较2014年末的2.3万亿美元高点明显下降。而且,满足民间部门增持对外资产也不一定全靠外汇储备。我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跨境融资、市场开放等政策也便利了境外资金流入,这些都可以成为境内主体增持境外资产的资金来源。当然,对外资产在官方和民间部门之间的调整需要合理、适度,应该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相协调。未来,我国将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不断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这都有利于上述调整平稳进行。 2017-01-19 12:33:21 · 王春英: 第四,未来我国外汇储备仍将围绕合理区间上下波动。从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四个主要因素看,一是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操作;二是外汇储备投资资产的价格波动;三是由于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的计量货币,其他各种货币相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可能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四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外汇储备的定义,外汇储备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资金运用记账时会从外汇储备规模内调整至规模外,反之亦然。未来,中国的外汇储备还是有条件在合理范围内波动的,一方面,近期民间部门增持外汇资产与当前的市场环境尤其是美元走强有关,但美元走势本身存在不确定性,不可能单边波动只涨不跌,人民币汇率也会得到国内经济基本面的更多支撑,这意味着民间部门可能调整本外币资产负债结构,使其外汇收入再向官方储备转移。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国际收支会继续呈现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的稳定格局。谢谢。 2017-01-19 12:40:37 · 央广中国之声记者: 发言人您好,承接您上一个问题回答时提到的一个关键词,我国的外债余额,据我了解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回升,您怎么看待这样的变化?从外汇管理局掌握的情况来看,未来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增长吗?谢谢 2017-01-19 12:46:37 · 王春英: 谢谢您的问题。我国外债余额确实出现了连续回升,2016年6月末全口径外债余额1.39万亿美元,环比增长了2%;去年9月末,全口径外债余额1.43万亿美元,环比增长3%。外债总规模连续两个季度稳步回升,逆转了2015年二季度以来外债持续下降的态势。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我国企业进出口形势向好,对外借贷融资需求上升。从外债结构看,与实体经济尤其是贸易相关的融资信贷类负债占比较大,受进出口规模波动因素影响也比较大。2014年下半年以来,由于货物进口规模下降、美元持续升值,国内企业主动调整自身对外负债水平,积极偿还短期贸易融资和贸易信贷负债。但自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进口规模止跌回升,尤其是在5月份以后环比稳步增长,同时美元指数有所回落,相应的企业贸易融资需求开始回升。2016年9月末,贷款和贸易信贷负债余额比6月末增加353亿美元,比3月末增加425亿美元。可见,企业外债连续两个季度增长,一方面固然是自身业务经营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企业具有较好的境外融资能力,可以有效利用国内外资金服务于生产经营。这也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总体向好,对未来形势比较乐观,愿意通过融资的方式来支持自身进出口发展。 2017-01-19 12:48:06 · 王春英: 第二,境外投资者看好投资中国的回报,投资意愿增强。2016年,我国经济仍保持了中高速的稳定增长,货物贸易继续保持顺差,而4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对美元加息预期的次数减少,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复苏势头缓慢,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出现变化,境外投资者继续看好投资中国的回报,增持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增加。再加上我国对外融资政策的进一步放开,二、三季度中国吸收非居民存款和债务证券投资合计增加了208亿美元,这主要是境外投资者主动参与形成的,扭转了一季度的下降趋势。 预计2017年我们外债规模仍将保持企稳回升的态势。去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便利国内主体跨境融资和境外主体来华投资的改革措施,包括稳步推进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便利中资企业外债资金结汇使用,大力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进一步深化外债管理改革并便利资本项目结汇等。2017年,这些政策还会继续深化,相关的市场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再加上我国实体经济和外贸发展等方面的支撑,均有利于推动外债余额稳步回升。 2017-01-19 12:50:50 ·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我们看到银行结售汇仍是一个逆差态势,这说明人民币汇率还存在贬值预期。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一波反弹,是否担心这将释放企业和个人的购汇需求而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贬值?外汇局对此有什么应对措施?之前有传言,必要时可能采取强制结汇,请问是否属实? 2017-01-19 12:57:41 · 王春英: 谢谢您的问题,但希望审慎判断假设性问题。关于具体政策情况,还是应该以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正式文件为准,不要轻信传言。 关于未来汇率的变化,我们认为需要从短期和中长期两个维度看。从短期看,外汇市场供求受到国际收支、市场情绪、跨境资本流动以及投机炒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在汇率上有所反映,有时在预期、投机等因素影响下可能偏离基本面。从中长期看,汇率主要受基本面因素影响。过去大家一直说、现在也普遍认为,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支持人民币汇率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当然,不否定人民币汇率的短期波动,这是正常现象,希望市场参与者客观分析。 关于提到的政策传言,我没有得到这方面的信息。事实上,对于跨境资本流入或流出压力,从防范风险的角度都需要做好应对预案,并且结合国内外形势审慎评估和实施。我们的基本原则仍是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好实体经济,同时坚持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要求,加大对外汇违法违规活动的打击力度。 2017-01-19 13:23:13 · 主持人 袭艳春: 谢谢王司长,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7-01-19 13:27:05 (原文载于中国网) 2017-01-20/hainan/2017/0120/420.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完善真实合规性审核的通知》(汇发〔2017〕3号,以下简称《通知》)。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通知》出台的主要背景和思路是什么? 答:一直以来,外汇局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狠抓改革攻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同时,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严格履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要求,保持对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维护健康外汇市场秩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通知》继续落实上述工作思路,一是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特别是境内外汇市场对外开放方面,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二是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资本流动管理体系,要求银行、企业遵守现行外汇管理规定,确保交易真实合规,在改革开放总原则下坚守风险底线,维护外汇市场秩序,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真实合规的跨境收支和汇兑不受影响。 二、允许具有货物贸易出口背景的境内外汇贷款办理结汇,对市场有何好处?有何注意事项? 答: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允许具有货物贸易出口背景的境内外汇贷款办理结汇,将有利于解决部分中小进出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可结汇资金主要包括信用证及托收项下出口押汇、出口贴现、出口商业发票贴现、出口保理、福费廷、订单融资、协议融资、出口海外代付、打包放款等具有货物贸易出口背景的境内外汇贷款。同时,为避免企业和银行资金货币错配,降低境内外汇贷款结汇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对于已结汇使用的境内外汇贷款,要求境内机构以货物贸易出口收汇资金偿还,原则上不允许购汇偿还,在总量上保持外汇市场供求平衡。 三、允许内保外贷项下资金调回境内使用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2016年以来,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实施,境内中资企业可在净资产的一定比例内借用外债。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允许内保外贷项下资金以外债形式调回境内使用,将有利于进一步便利企业跨境投融资,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资源,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服务实体经济。实际操作方面,按照现行外债管理相关规定办理外债登记即可。同时,也允许内保外贷项下资金按相关规定以股权投资形式调回境内使用。 四、对支持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方面,有何新进展? 答:2015年印发的《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汇发〔2015〕36号),允许“境内银行通过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吸收的存款,可在不超过前六个月日均存款余额的50%额度内境内运用;在占用短期外债余额指标的前提下,可将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吸收存款中超过50%的部分境内运用”。实践中各银行主要结合自身经营实际,确定境内运作的具体模式和路径。此次将50%的比例调整为100%,且境内运用资金不占用银行短期外债余额指标,主要是为进一步发挥银行主动性,优化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功能,丰富资金运用渠道。 五、允许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办理结汇,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外汇局积极支持、贯彻落实。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9〕29号),未经注册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管理部批准,不得直接或者变相将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内资金结汇。为探索离岸性质账户监管经验,进一步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区作用,《通知》允许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银行开立的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NRA账户)内外汇资金可办理结汇,结汇后汇入境内使用的,按照跨境交易相关规定,审核境内机构和境内个人有效商业单据和凭证后办理,按规定办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此外,2015年,外汇局已明确境外机构按照规定可开展即期结售汇交易的业务,注册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银行可以为其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交易,允许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结汇也可进一步推进上述创新措施发挥效果。 六、《通知》为何再次强调“企业应当按照‘谁出口谁收汇、谁进口谁付汇’原则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业务,及时办理收汇业务”? 答:按照《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第十四条以及《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谁出口谁收汇、谁进口谁付汇”原则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业务,出口业务应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收回货款。代理进出口业务的,应由代理方收付汇。同时,对于符合规定的收付汇单位和进出口单位不一致的情况,企业可在所在地外汇局办理主体变更手续。近期外汇局在监测和核查中发现,少数企业存在出口不收汇或少收汇、进出口报关主体和收付汇主体不一致等情况,扰乱正常外汇收支秩序。为此,《通知》对上述要求进行重申,警示风险,强调外汇业务真实合规,以进一步规范外汇市场秩序,服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七、为何要求境内机构报送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存放境外信息? 答:按照现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法规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2〕38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法规的通知》(汇发〔2013〕30号)等规定,境内机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收入存放境外,应事前到外汇局办理境外外汇账户开户登记或核准手续,并及时报送境外外汇账户收支信息,外汇局对其实施非现场监测。监测核查中发现,个别机构因各种原因未按规定办理相关登记备案手续或报送信息。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经常项目外汇收入情况,对存放境外外汇收入信息进行全面采集,规范数据报送,完善外汇收入存放境外管理,《通知》要求对于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境外账户及其收支相关信息的,境内机构应在《通知》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内主动、完整、准确的向所在地外汇局现场报告或通过系统补录入相关信息,以便于全面掌握相关信息。未按《通知》规定办理登记和信息报告的,外汇管理部门依据《外汇管理条例》予以处罚。 八、《通知》对境内机构利润汇出管理进行了哪些完善? 答:直接投资利润汇出属于经常项目。我国已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境内机构真实合规的利润,只要按程序出具证明材料,可以直接在银行办理汇出手续,没有任何限制。根据《公司法》等,《通知》进一步明确境内机构利润汇出前应先依法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重申等值5万美元(不含)以上利润汇出单证审核要求,对境内机构利润汇出未增加新的审核材料。等值5万美元(含)以下的利润汇出,仍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法规的通知》(汇发〔2013〕30号)规定,银行原则上可不审核交易单证,但对于资金性质不明确的,应要求境内机构和境内个人提交交易单证进行合理审查。银行应继续按照“展业三原则”的要求,完善对境内机构利润汇出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核,这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九、在境外直接投资管理方面,是否有政策调整? 答:外汇局一贯支持真实合理的境外直接投资。近年来,在境外直接投资政策方面不断简政放权,从较多的审批核准转向登记备案,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是一贯的、稳定的。《通知》并未改变境外直接投资的监管导向,要求境内机构应向银行说明投资资金来源与资金用途(使用计划)情况,提供董事会决议(或合伙人决议)、合同或其他真实性证明材料,主要是完善真实性合规性审核,目的是促进我国境外直接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相关真实性材料可为董事会决议(或合伙人决议)、合同或财务报表(说明资金来源)等,以及资金使用计划(说明资金用途)等。 十、实施本外币全口径境外放款管理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人民币与外币跨境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本质相同,人民银行、外汇局一贯坚持完善跨境资金本外币一体化管理。2016年4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银发〔2016〕132号),将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扩大至全国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进一步丰富境内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助力降低融资成本,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知》对境内企业办理境外放款业务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的宏观审慎管理,是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资本流动管理体系,促进本外币跨境资金流动双向平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现行其他外汇管理规定关于上述“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照本通知执行。 2017-02-06/hainan/2017/0206/424.html
-
2016年12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15966亿元,支出14730亿元,顺差1236亿元。其中,货物贸易收入14118亿元,支出11080亿元,顺差3039亿元;服务贸易收入1848亿元,支出3651亿元,逆差1803亿元。 按美元计值,2016年12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2308亿美元,支出2129亿美元,顺差179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收入2041亿美元,支出1602亿美元,顺差439亿美元;服务贸易收入267亿美元,支出528亿美元,逆差261亿美元。(完) 中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口径) 2016年12月 项目 按人民币计值 (亿元) 按美元计值 (亿美元) 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 贷方 借方 1236 179 15,966 2,308 -14,730 -2,129 1.货物贸易差额 贷方 借方 3,039 439 14,118 2,041 -11,080 -1,602 2.服务贸易差额 -1,803 -261 贷方 1,848 267 借方 -3,651 -528 2.1加工服务差额 113 16 贷方 114 16 借方 -1 -0 2.2维护和维修服务差额 9 1 贷方 33 5 借方 -24 -3 2.3运输差额 -263 -38 贷方 240 35 借方 -503 -73 2.4旅行差额 -1,673 -242 贷方 660 95 借方 -2,333 -337 2.5建设差额 57 8 贷方 118 17 借方 -62 -9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差额 -23 -3 贷方 42 6 借方 -65 -9 2.7金融服务差额 17 2 贷方 27 4 借方 -10 -1 2.8知识产权使用费差额 -159 -23 贷方 18 3 借方 -177 -26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58 8 贷方 165 24 借方 -107 -15 2.10其他商业服务差额 92 13 贷方 417 60 借方 -325 -47 2.11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差额 -11 -2 贷方 6 1 借方 -17 -2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 -20 -3 贷方 7 1 借方 -28 -4 注: 1. 本表所称货物和服务贸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货物和服务口径一致,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月度数据为初步数据,可能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季度数据不一致。 2. 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编制,当月人民币计值数据由美元数据按月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折算得到。 3.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4.2016年12月旅行贷方为估算数据。 指标解释: 货物和服务贸易: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交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口径相同。 1.货物贸易: 指经济所有权在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的货物交易。贷方记录货物出口,借方记录货物进口。货物账户数据主要来源于海关进出口统计,但与海关统计存在以下主要区别:一是国际收支中的货物只记录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的货物(如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的货物),所有权未发生转移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或出料加工贸易)不纳入货物统计,而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二是计价方面,国际收支统计要求进出口货值均按离岸价格记录,海关出口货值为离岸价格,但进口货值为到岸价格,因此国际收支统计从海关进口货值中调出国际运保费支出,并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三是补充部分进出口退运等数据;四是补充了海关未统计的转手买卖下的货物净出口数据。 2.服务贸易:包括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贷方记录提供的服务,借方记录接受的服务。 2.1加工服务:又称“对他人拥有的实物投入的制造服务”,指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在所有者和加工方之间发生转移,加工方仅提供加工、装配、包装等服务,并从货物所有者处收取加工服务费用。贷方记录我国居民为非居民拥有的实物提供的加工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加工服务。 2.2维护和维修服务:指居民或非居民向对方所拥有的货物和设备(如船舶、飞机及其他运输工具)提供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维护和维修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维护和维修服务。 2.3运输:指将人和物体从一地点运送至另一地点的过程以及相关辅助和附属服务,以及邮政和邮递服务。贷方记录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借方记录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 2.4旅行:指旅行者在其作为非居民的经济体旅行期间消费的物品和购买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在我国境内停留不足一年的非居民以及停留期限不限的非居民留学人员和就医人员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境外旅行、留学或就医期间购买的非居民货物和服务。 2.5建设服务:指建筑形式的固定资产的建立、翻修、维修或扩建,工程性质的土地改良、道路、桥梁和水坝等工程建筑,相关的安装、组装、油漆、管道施工、拆迁和工程管理等,以及场地准备、测量和爆破等专项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在经济领土之外提供的建设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在我国经济领土内接受的非居民建设服务。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指各种保险服务,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 2.7金融服务:指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但不包括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项目所涉及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 2.8知识产权使用费: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经许可使用无形的、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和专有权以及经特许安排使用已问世的原作或原型的行为。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使用的非居民知识产权服务。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通信服务以及与计算机数据和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但不包括以电话、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媒介交付的商业服务。贷方记录本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借方记录本国居民接受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 2.10其他商业服务: 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其他类型的服务,包括研发服务,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技术、贸易相关等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其他商业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其他商业服务。 2.11个人、文化娱乐服务: 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与个人、文化和娱乐有关的服务交易,包括视听和相关服务(电影、收音机、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其他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健康、教育等)。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相关服务。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指在其他货物和服务类别中未包括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和购买的各项货物和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购买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 2017-02-06/hainan/2017/0206/423.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2月,银行结汇8857亿元人民币(等值1280亿美元),售汇12060亿元人民币(等值1743亿美元),结售汇逆差3203亿元人民币(等值463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8583亿元人民币,售汇11566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2983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结汇274亿元人民币,售汇494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220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365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1250亿元人民币,远期净售汇885亿元人民币。截至本月末,远期累计未到期结汇986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售汇9625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净售汇8638亿元人民币;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3279亿元人民币。 2016年1-12月,银行累计结汇95514亿元人民币(等值14383亿美元),累计售汇117979亿元人民币(等值17760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逆差22465亿元人民币(等值3377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累计结汇88331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109547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21216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累计结汇7182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8432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1249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4666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售汇签约10330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净售汇5664亿元人民币。 2016年12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8088亿元人民币(等值2615亿美元),对外付款18937亿元人民币(等值2737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850亿元人民币(等值123亿美元)。 2016年1-12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85479亿元人民币(等值27909亿美元),对外付款205708亿元人民币(等值30962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20228亿元人民币(等值3053亿美元)。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客户及其自身之间发生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签约额与累计未到期额之间的关系为: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上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本期远期结售汇签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履约额。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银行为管理这部分风险敞口,在期权合约存续期间通常会在外汇市场进行对冲。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7-01-20/hainan/2017/0120/419.html
-
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2017年1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较2016年12月底下降123亿美元,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请问造成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答:截至2017年1月31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29982亿美元,较2016年末下降123亿美元,降幅为0.4%。 从1月份的情况看,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适逢农历春节,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等活动增多,企业偿债和结算等财务操作也会增加,带来相应用汇需求,成为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季节性因素。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总体出现反弹,使得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货币按照计量货币美元进行报告时金额上升,则是促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外汇储备多元化资金的运用和收回也对外汇储备规模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看,外汇储备在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策略下,不同货币和资产之间有效发挥了此消彼长、风险对冲的效果,维护了外汇储备规模的基本稳定。 与上年同期相比,1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少降了872亿美元;与上月相比,外汇储备规模少降了288亿美元,降幅均明显缩窄。剔除掉汇率重估因素以后,外汇储备规模的同比和环比降幅也是明显缩窄的,这反映出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增强,跨境资金流动会趋向平衡。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虽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实际上,外汇储备是一个连续变量,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无论从绝对规模看还是用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进行衡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都是充裕的。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财政状况较好、金融体系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些有利因素都将继续支持人民币成为稳定的强势货币,也将促进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2017-02-20/hainan/2017/0220/425.html
-
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2016年1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较11月底下降410.81亿美元,全年下降3198.44亿美元,请问造成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答: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105.17亿美元,较11月底下降410.81亿美元,降幅为1.3%。 从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因素看,主要包括:(1)央行在外汇市场的操作;(2)外汇储备投资资产的价格波动;(3)由于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的计量货币,其它各种货币相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可能导致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4)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外汇储备的定义,外汇储备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资金运用记账时会从外汇储备规模内调整至规模外,反之亦然。 从12月份的情况看,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非美元货币对美元总体贬值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出现下降。 从全年的情况看,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是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估值方面,非美元对美元总体贬值和资产价格变化也对外汇储备规模造成影响。总体而言,2016年的全年降幅比上年同期少降了1928.12亿美元。 2017-01-20/hainan/2017/0120/417.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2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15.56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25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2.3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457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3.16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9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7.1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04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8.3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21万亿美元)。(完) 2017-02-06/hainan/2017/020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