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附件。 附件1: 2016年9月云南省金融机构外汇存贷款主要项目表 2016-12-07/yunnan/2016/1207/52.html
-
2015年,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稳中求进,主动作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支持全省稳增长、调结构的力度保持强劲。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2015年云南省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2015年,云南省金融运行呈现以下特征:存款增速回升;贷款增长提速,信贷投放精准度提高;表外融资继续下滑,企业债券融资大幅增长;涉外收付呈现逆差,跨境人民币结算比重提升。 (一)存款增速回升,但增长基础仍不稳固 截至2015年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5204.56亿元,同比增长11.27%,比年初新增2610.53亿元,增速分别较3、6、9月末提高3.44个、4.74个和1.47个百分点。进入四季度,各项存款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速明显加快。地方政府债券成功发行形成大量资金沉淀,导致财政性存款大幅增加,是推动各项存款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从9月份开始,全省地方债开始大量发行,9—11月地方债的发行总量达1109.4亿元,是前9个月的2.42倍。住户存款增长依然乏力,全年增长8.29%。由于集中发债导致的存款增长不可持续,金融机构存款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 (二)各项贷款增长提速,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截至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243.17亿元,同比增长15.65%,增速连续12个月保持在15%以上,比上年末提高1.77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879.1亿元,同比增长15.92%,高于全国1.6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2位、西部十二省区第5位。贷款增加2598.35亿元,同比多增400.22亿元,超额完成省政府年初新增2200亿元的建议目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存款增长乏力、可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存量贷款盘活力度,着力提高资金利用率,进一步加大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为84.3%,增量存贷比达99.5%,1—12月累计发放本外币贷款15987.33亿元,同比多增2951.7亿元。 (三)稳增长与扶弱扶小并重,信贷投放的精准度明显提高 全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加大对重点项目、民生领域及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2015年,全省新增中长期贷款1549.06亿元,同比多增222.76亿元,占同期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达59.62%,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11月末,全省19户重点省属企业贷款余额达1976.29亿元,同比增长13%,比年初新增239.66亿元,占贷款增量的比重达9.2%。同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截至2015年末,剔除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后,本外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78%,高出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速2.13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量占比达35.1%;保障性住房贷款同比增长70.10%。 (四)表外融资大幅萎缩,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2015年以来全省表外融资继续下滑。截至11月末,全省表外融资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承兑汇票比年初合计减少499.45亿元,同比少增483.14亿元。监管政策趋严和需求不足是导致表外融资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全省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规模实现快速增长。1-12月,全省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960.3亿元,同比增长30.2%,再创历史新高。 (五)涉外收付和结售汇继续呈现逆差,跨境人民币结算比重提升 1-11月,全省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0%。其中出口下降5.5%,进口下降42.9%。受此影响,全省涉外收付也出现下滑。1-12月,全省涉外收付和结售汇分别为327.14亿美元和141.37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8.19%和9.71%。涉外收付和银行结售汇全年均呈现逆差,逆差分别为4.75亿美元和20.31亿美元。在全球经济环境低迷、全省对外贸易疲软、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有所下滑,但跨境人民币在跨境收支中的结算比重进一步提升。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752.3亿元,同比下降3.57%。其中,贸易等经常项下同比增长13.74%,投资及跨境融资等资本项下同比下降了35.45%。全年人民币跨境收支占全部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达38.97%,同比提升近5个百分点。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5.95%,同比提高近10个百分点。 (六)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业景气状况较为低迷 据我行对全省115个银行高管和183户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四季度全省企业经营状况及银行业景气状况均持续低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四季度企业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41.3%,较上季度下降5.2个百分点。经济下行的影响已渐渐从企业传导至银行,在银行贷款审批条件趋严、贷款质量下降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银行经营压力加大,银行业景气指数为57.4%,较去年同期下降8.7个百分点,处于近几年来的低位水平。 二、我行主要工作措施 (一)保持货币信贷较快增长。印发《2015年云南省信贷指导意见》、参与拟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牵头及参与举办政银企融资对接会5次,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有效满足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园区的合理融资需求。率领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到红河州开展重点项目建设融资对接,创新了重点区域金融支持的新模式。相关做法有效促进了信贷总量的合理较快增长。 (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牵头拟定《关于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实施意见》,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督促金融机构坚持让利原则,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12月,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期限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83%,比上年末回落1.46个百分点。其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回落至6.08%的较低水平。 (三)推动直接融资再创新高。积极推动企业运用新型债务融资工具,首单20亿元资产支持票据成功发行。2015年,全省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960.3亿元,同比增长30.2%,再创历史新高。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富滇银行70亿元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发行完毕。 (四)稳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推广跨境人民币贷款,为企业开通了面向东盟、南亚地区融资新渠道。全省办理22笔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累计合同金额35.24亿元。支持省内4家大型跨国企业搭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经常项下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累计办理经常项下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21.91亿元,业务覆盖41个国家和地区。积极推动国际投贷基金发展,聚信海荣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成功落户云南。全国首家中缅货币兑换中心在德宏州挂牌成立,发布人民币兑缅币“瑞丽指数”,全年人民币兑缅币累计交易2.02亿元。农业银行泛亚业务中心挂牌成立,正式启动全国首个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挂牌交易平台。截至12月末,人民币对泰铢、越南盾、老挝基普银行柜台兑换业务量累计达1.5亿元。 (五)探索云南金融精准扶贫方式。牵头建立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积极参与推动乌蒙山区、迪庆藏区、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形成文山石漠化贫困地区支农再贷款“四位一体”扶贫新模式,年内为借款人节约利息支出约8838万元。进一步优化扶贫贴息贷款流程,提高扶贫精准度,1—11月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365.70亿元,贴息资金15.87亿元,较去年增加9.97亿元,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申贷满足率达70%以上。引导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 8月至11月累计发放贷款218亿元。年末,全省93个贫困县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4%,比年初增加832.96亿元,信贷资金对片区农业增产、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起到了有力支撑。 (六)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2009年以来,很多地区先行先试,探索开展了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取得了一定成效。2013年底中央改革办确定人民银行牵头两项改革任务,人民银行牵头形成了“两权”贷款试点意见的送审稿。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2015】45号)。由于试点涉及突破《物权法》和《担保法》中关于耕地、宅基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相关法律条款,为此,人民银行代拟了在试点地区暂时调整实施相关法律规定的草案。 2015年 12月 27日 ,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允许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至 2017年 12月 31日前 试行。云南开远市、砚山县、剑川县、鲁甸县、景谷县、富民县可以试点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大理市、丘北县、武定县可以试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下一步,昆明中支将指导相关县市严格按照45号文的要求,加快完善“两权”确权登记、评估流转等基础条件,创新“两权”抵押相关信贷产品和担保方式,尽快建立抵押物处置和风险补偿机制,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积极开展试点探索,做好跟踪监测和评估总结,推动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七)跨境金融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与老挝央行举行首次正式双边会谈,开启了滇老双边金融合作与交流的新里程。人民银行昆明中支首次独立组团访问泰国银行北部分行,滇泰央行金融合作取得新突破。创新推出跨境人民币反假合作云南模式,在沿边8个州市举办跨国人民币反假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2016-02-22/yunnan/2016/0222/30.html
-
今年1-3月,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着力服务实体经济,金融运行保持平稳。相关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宏观经济总体偏冷,但部分监测指标显示我省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一季度云南省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1-3月云南省金融运行呈现以下特征:存款增长乏力,贷款平稳增长,信贷支持重点突出,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出现分化;表外融资持续萎缩,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局良好。 (一)各项存款增长乏力 受存款类指标考核政策放松,工业企业盈利下滑等因素影响,各项存款增长乏力。截至3月末,云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447.05亿元,同比增长9.85%,较年初增加242.49亿元,同比少增327.84亿元。目前,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取消对存款指标的考核,国有商业银行对于存款类指标的考核也明显弱化,金融机构季末主动冲时点积极性明显下降。一季度存款的增量主要源于地方债发行等扰动因素,旬报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存款较年初负增长200亿元,但随着3月21日地方债的发行,仅3月下旬的10天时间,即新增存款406亿元,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对存款的扰动明显加大。 (二)各项贷款增长平稳 截至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850.24亿元,同比增长12.42%,比年初新增607.67亿元,同比少增183.71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486.19亿元,同比增长12.49%,比全国增幅低2.2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23位、西部12省市区第9位,增速低于上年末3.43个百分点。 从贷款增速看,除政策性银行贷款增速高于上年同期外,其余类型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从贷款增量看,全国性中小型银行贷款少增较多,同比少增90.61亿元,反映出全国性中小型银行的贷款投放收缩较为明显。究其原因:一是地方债发行置换的影响。今年3月份,我省利用地方债置换贷款186.9亿元,如将此因素还原,贷款增速实际达13.38%;二是部分大型企业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用低成本融资归还银行贷款,此外,部分中小型企业处于控制财务成本的考虑,也存在提前归还银行贷款的情况;三是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重点投资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准备不够充分,规划、用地、环评等无法达到银行的放款条件。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尚未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银行的风险偏好下降,对民营及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提高。 (三)信贷投放集中度上升 中长期贷款比重上升。全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全省重点项目、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产业园区的金融支持。全省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13907.92亿元,同比增长12.50%,略高于全部各项贷款增速,比年初新增419.5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贷款同比增长13.66%,比全部各项贷款增速高1.24个百分点,为省内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贷款集中度有所提高。银行信贷在区域、行业、企业的集中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区域分布看,信贷资源向昆明进一步集中,一季度,昆明市的新增贷款占比达63%,较上年末提高6.3个百分点;从行业分布看,一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新增贷款235.1亿元,占比[1]达56.9%,较上年末大幅提高36.6个百分点,信贷对交通网建设及运输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符合我省大力推动“五网”建设的需要。此外,在20个行业门类中有16个行业门类贷款同比少增。第二产业贷款同比少增273.2亿元,其中制造业和采矿业贷款分别少增160亿元和108.2亿元,累计同比少增268.2亿元。制造业和采矿业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较为集中的两个行业,受经济下行周期影响较大,企业经营普遍比较困难,亏损严重,贷款条件下降,加上银行的风险偏好下降,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提高,其获贷难度大幅增加。 (四)表外融资持续萎缩 2016年以来,全省表外融资继续下滑。截至2月末,全省表外融资负增长118.1亿元,同比少增136.4亿元,延续了2015年以来表外融资大幅萎缩的态势。其中,委托贷款增长较快,新增132.1亿元,同比多增97.2亿元;信托贷款大幅减少,负增长112.1亿元,同比少增169.1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负增长138.1亿元,同比少增64.5亿元。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是拉低表外融资规模的主要因素。 (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局良好 一季度,我省金融和资本账户大幅逆差13.78亿美元。其中,对外证券投资、对外借款支出快速增长,累计逆差9.82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累计小幅顺差。对外投资的大幅增长受益于云南省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的有效推进,企业增持境外资产意愿上升。一季度,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比重进一步提升,随着采用人民币结算政策限制减少,以及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的加大,涉外经济主体更倾向于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潜在损失。同时,得益于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个人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等创新业务发展,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呈现高速快增开局。一季度,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达221.57亿元,同比增长为37.32%,人民币跨境收支占全部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达45.34%,同比提升7.34个百分点,创下2011年以来同期结算比重的最高值。 (六)经济运行显现积极信号 据我行对全省115个银行高管和183户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家判断宏观经济仍将继续下行,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和信心指数则连续两季出现回升。一季度,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信心指数分别为19.7%、41.0%,分别较上季下降1.1个、0.3个百分点,其中热度指数已跌至历史最低。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信心指数分别为18.8%、24.4%,分别较上季上升0.97个、1.4个百分点。近期宏观调控部门延续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市场资金面充裕,云南为稳增长、促投资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措施和项目规划,在这些预期因素影响下,银行家相关指数率先回暖。 二、我行一季度主要工作措施 (一)落实好定向降准政策 根据人民银行总行决定,一季度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对2015年度辖内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情况进行考核。自今年2月23日起,对符合宏观审慎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3家城市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其中,2家城市商业银行执行比同类机构正常标准低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1家城市商业银行执行比同类机构正常标准低1.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对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正向激励作用得到发挥。同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决定,自3月1日起,按时下调全省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保持金融机构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创造空间。 (二)做好扶贫再贷款发放准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主要战略部署,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于2016年3月23日决定设立扶贫再贷款。扶贫再贷款的发放对象为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未纳入上述范围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辖内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扶贫再贷款具有两个优势:一是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目前一年期的利率为1.75%,而普通再贷款利率为2.75%,从而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贫困地区扶贫贷款利率水平;二是累计展期次数最多达到4次,从而使扶贫再贷款的实际使用期限最长达到5年,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期限较长资金来源。为做好扶贫再贷款业务开办,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已下达我省贫困地区扶贫再贷款限额27.83亿元,要求贫困地区人民银行根据实际需求,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及时发放扶贫再贷款。 (三)房地产贷款新政有效执行 2月初,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6〕26号),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进行调整。人民银行昆明中支通过云南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工作会议,表决通过了云南省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的执行标准,即:云南省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0%;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 据调查,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均制定了对房贷新政的贯彻落实措施,按照政策要求合理确定贷款首付款比例。3月份,全省个人住房贷款的平均首付款比例为35.8%,较1月份降低了0.2个百分点。 (四)强化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力度 一季度,人民银行昆明中支加大了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工作力度。一是制定出台了《云南省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提出了“十三五”期间金融扶贫的总体规划,从金融扶贫服务体系建设、金融精准扶贫重点、保障措施、信贷投入规模等方面为金融扶贫提供明确指引,同时确定了2016年金融扶贫目标,细化量化了金融扶贫计划的相关指标。二是督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制定并落实“十三五”时期金融扶贫的工作规划和2016年的计划。三是建立了由人民银行昆明中支牵头的金融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每半年召开一次金融扶贫会议,同时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建立金融精准扶贫信息交流平台,强化金融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 2016-05-31/yunnan/2016/0531/33.html
-
2015年10月末,云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同比增速回升,其中,活期存款减少导致住户部门存款增速回落,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小幅回升,广义政府存款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增速回落,境外存款同比出现负增长;本外币各项贷款投放保持强劲,其中,住户部门贷款环比小幅增长,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速回升,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环比小幅减少,境外贷款增速增量双降。 一、本外币各项存款同比增速回升 10月末,云南省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562.05亿元,同比增长10.27%,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比上月新增12.80亿元,较年初新增1968.01亿元。 从存款来源结构看,住户部门、非金融企业和广义政府仍然是存款的主要来源部门,占各项存款的比重分别是42.4%、27.3%和27.7%(合计97.3%),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和境外存款占比仅为2.5%和0.2%。 (一)活期存款减少导致住户部门存款增速回落 10月末,云南省住户部门存款余额10412.44亿元,同比增长7.41%,同比增速连续21个月下滑,但增速降幅环比收窄。比上月减少157.84亿元,较年初新增504.25亿元。 其中,住户部门活期存款余额4988.89亿元,同比增长5.94%;比上月减少128.47亿元,较年初增加132.60亿元。活期存款环比减少额占住户部门存款环比减少总额的81.39%,是本月住户部门存款减少的主要原因。 (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小幅回升 10月末,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6709.45亿元,同比增长4.25%,为今年2月以来最高增速。比上月新增121.78亿元,较年初增加344.10亿元。 (三)广义政府存款持续保持高增长 10月末,广义政府部门存款余额为6791.65亿元,同比增长19.06%。比上月新增33.00亿元,较年初新增946.18亿元。其中,财政性存款比上月减少145.13亿元,较年初新增229.59亿元。 (四)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增速回落 10月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610.54亿元,同比增长52.76%。比上月新增15.17亿元,较年初新增181.18亿元。 (五)境外存款同比出现负增长 10月末,境外存款余额为37.98亿元,同比减少4.12%,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比上月新增0.67亿元,较年初减少7.69亿元。 二、本外币各项贷款投放强劲 10月末,云南省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791.69亿元,连续10个月保持15%以上的高增长。比上月新增161.72亿元,较年初新增2146.88亿元。 从贷款投向主体结构看,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投向住户部门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合计投放贷款余额20547.01亿元,占比98.82%;境外贷款244.6亿元,占比1.18%;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拆放体量较小,余额仅为0.06亿元。 (一)住户部门贷款环比小幅增长 10月末,住户部门贷款余额5635.06亿元,同比增长12.17%。比上月新增1.32亿元,较年初新增475.58亿元。 从贷款用途看,用于消费的住户贷款余额为3088.57亿元(占住户部门贷款的54.81%),同比增长14.81%,比上月新增13.33亿元,较年初新增318.83亿元;用于经营的贷款余额为2546.49亿元(占住户部门贷款的45.19%),同比增长9.12%,比上月减少12.01亿元,较年初新增156.75亿元。 (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速回升 10月末,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4911.95亿元,同比增长18.01%。比上月新增165.44亿元,较年初新增1655.41亿元。 从贷款结构看,中长期贷款增速良好,同比增长15.72%,增速环比提高2.24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217.71亿元,同比多增188.37亿元。短期贷款同比增长7.36%,增速连续四个月回落。融资租赁和各项垫款增长较为稳定,分别环比新增4.66亿元和5.15亿元。此外,票据融资规模较上月减少27.68亿元,增速小幅回落。 (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环比小幅减少 10月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0.06亿元,比上月减少2亿元,较年初新增0.01亿元。 (四)境外贷款增速增量双降 10月末,境外贷款余额224.63亿元,同比增长10.86%。比上月减少3.04亿元,较年初增加15.87亿元。 附件1: 2015年10月云南省金融机构外汇存贷款主要项目表 附件2: 2015年10月云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主要项目表 附件3: 2015年10月云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主要项目表 2015-11-26/yunnan/2015/1126/27.html
-
1月20日,云南省分局召开2016年全省外汇管理工作会议,学习贯彻2016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5年全省外汇管理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研究部署2016年全省外汇管理工作任务。杨小平局长对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刘莹副局长作工作报告,各州市中心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和外汇管理科科长,省分局各处室负责人和科长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对2015年全省外汇管理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进行了肯定,过去一年,云南各级外汇管理部门围绕总行、总局的部署、全面把握新常态,主动提升管理水平,在深化改革,促进创新,支持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会议指出,2016年我省外汇流出压力将更加凸显,防范跨境资本持续外流将更加困难,维护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从宏观经济面看,我省经济企稳基础不牢,进出口结构较为单一,涉外企业生存状况不断恶化,这将导致2016年全省外汇收支延续下滑态势;从微观经济主体看,随着云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地位的明晰,企业境外投资、海外增资、境外旅游及留学等用汇仍将保持较高需求;从利率环境看,跨境资金流动的短期波动将进一步增大,美元回归强势地位将导致资本进一步流出。 会议明确,在2016年严峻的外汇管理形势下,全省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牢牢把握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主基调,紧紧围绕“扩流入,控流出”的核心点,强化底线思维,加强监测预警,深化改革创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提升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最后,会议安排部署了2016年云南省外汇管理重点工作:一是继续以“五个转变”为统领,推进直接投资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等试点政策落地,着力支持云南辐射中心建设。二是综合运用购付汇监测和约谈机制以及外汇检查各种手段,着力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三是坚持简政放权,进一步推动依法行政,加强对外宣传、特色调研和队伍建设,着力增强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四是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落实从严治党要求。 2016-01-21/yunnan/2016/0121/28.html
-
2016年4月末,云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环比增加,其中,住户部门存款增速小幅回落,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环比明显回升,广义政府存款增速小幅提升,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环比回升,境外存款持续负增长;本外币各项贷款投放增速环比小幅回升,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速环比回落,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速环比回升,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环比大幅多增,境外贷款增速环比提高。 一、本外币各项存款增速环比回升 4月末,云南省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682.26亿元,同比增长11.70%,增速环比提升1.8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升4.40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235.21亿元,比年初增加477.69亿元。 从存款来源结构看,住户部门、非金融企业和广义政府仍然是存款的主要来源部门,占各项存款的比重分别是43.1%、27.4%和27.4%(合计97.9%),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和境外存款占比仅为1.9%和0.2%。 (一)活期存款环比减少导致住户部门存款增速回落 4月末,云南省住户部门存款余额11067.51亿元,同比增长8.86%,增速比上月回落0.5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升1.77个百分点。比上月减少81.01亿元,比年初增加279.95亿元。 其中,住户部门活期存款余额5428.32亿元,同比增长13.15%,增速环比提升1.6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10.81个百分点。比上月减少69.18亿元,比年初增加108.04亿元。 (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环比明显回升 4月末,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7028.43亿元,同比增长12.13%,增速环比回升3.40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14.56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199.72亿元,比年初新增65.85亿元。 (三)广义政府存款增速小幅提升 4月末,广义政府部门存款余额为7028.12亿元,同比增长16.72%,增速环比回升2.2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1.23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79.30亿元,比年初增加155.03亿元。其中,财政性存款同比增长16.15%,比上月增加42.70亿元,比年初增加82.40亿元。 (四)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环比回升 4月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515.61亿元,同比增长4.54%,增速环比回升4.2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30.97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37.92亿元,比年初减少23.32亿元。 (五)境外存款持续负增长 4月末,境外存款余额为42.59亿元,同比减少2.04%,连续3个月负增长。比上月减少0.73亿元,比年初新增0.19亿元。 二、本外币各项贷款投放增速环比小幅回升 4月末,云南省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123.70亿元,同比增长12.67%,增速环比小幅回升0.2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降低3.41个百分点。比上月新增273.45亿元,比年初新增881.12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110.48亿元。 从贷款投向主体结构看,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投向住户部门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合计投放贷款余额21858.05亿元,占比98.80%;境外贷款259.59亿元,占比1.17%;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拆放体量较小,余额仅为6.06亿元。 (一)住户部门贷款增速环比回落 4月末,住户部门贷款余额5835.43亿元,同比增长8.42%,增速较上月回落0.7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7.18个百分点。比上月新增26.83亿元,比年初新增108.85亿元。 从贷款用途看,用于消费的住户贷款余额为3288.77亿元(占住户部门贷款的56.36%),同比增长13.16%,比上月新增31.35亿元,比年初新增102.52亿元;用于经营的贷款余额为2546.66亿元(占住户部门贷款的4364%),同比增长2.86%,比上月减少4.52亿元,比年初新增6.32亿元。 (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速环比回升 4月末,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6022.62亿元,同比增长14.23%,增速环比回升0.5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降低2.24个百分点,比上月新增241.10亿元,比年初新增766.91亿元。 从贷款结构看,中长期贷款增长良好,同比增长14.42%,比上月新增151.12亿元,比年初新增509.21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19.74亿元;短期贷款同比增速出现回落,同比增长2.15%,增速同比回落7.93个百分点,比上月新增19.11亿元,比年初新增36.01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增长113.65%,比上月新增42.58亿元,比年初新增154.05亿元,同比多增102.00亿元,占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新增额的20.09%。 (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环比大幅多增 4月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06亿元,较上月新增4.00亿元,比年初新增3.00亿元。 (四)境外贷款增速环比提高 4月末,境外贷款余额259.59亿元,同比增长16.02%,增速比上月提高0.38个百分点。比上月新增1.52亿元,比年初新增2.37亿元。 2016-05-31/yunnan/2016/0531/34.html
-
2016年1月末,云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增速回落,其中,活期存款增加导致住户部门存款增速持续回升,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增速回落,广义政府存款增速环比放缓,境外存款增速环比回升;本外币各项贷款投放保持强劲,其中,住户部门贷款环比小幅增长,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速环比回落,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环比减少,境外贷款增速增量双升。 一、本外币各项存款增速回落 1月末,云南省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121.39亿元,同比增长9.64%,比去年同期回落1.94个百分点。比上月(即年初)减少83.17亿元。 从存款来源结构看,住户部门、非金融企业和广义政府仍然是存款的主要来源部门,占各项存款的比重分别是42.7%、27.5%和27.2%(合计97.4%),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和境外存款占比仅为2.4%和0.2%。 (一)活期存款增加导致住户部门存款增速持续回升 1月末,云南省住户部门存款余额10732.88亿元,同比增长9.46%。比上月(即年初)减少54.69亿元。 其中,住户部门活期存款余额5274.70亿元,同比增长12.26%,为近18个月以来首次出现两位数以上增速。比上月(即年初)减少45.57亿元,同比少减112.14亿元。 (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回落 1月末,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6909.87亿元,同比增长4.21%。比上月(即年初)减少52.71亿元。 (三)广义政府存款增速环比放缓 1月末,广义政府部门存款余额为6836.23亿元,同比增长14.10%,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 11.19个百分点。比上月(即年初)减少36.87亿元。其中,财政性存款同比减少17.39%,近14个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比上月(即年初)小幅新增0.99亿元。 (四)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增速上升 1月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600.57亿元,同比增长35.64%,比去年同期上升8.63个百分点。比上月(即年初)新增61.64亿元。 (五)境外存款增速环比回升 1月末,境外存款余额为41.85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较上月回升8.45个百分点。比上月(即年初)减少0.54亿元。 二、本外币各项贷款投放强劲 1月末,云南省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634.62亿元,同比增长14.12%。比上月(即年初)新增392.04亿元。 从贷款投向主体结构看,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投向住户部门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合计投放贷款余额21375.47亿元,占比98.80%;境外贷款259.08亿元,占比1.20%;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拆放体量较小,余额仅为0.06亿元。 (一)住户部门贷款环比小幅增长 1月末,住户部门贷款余额5778.55亿元,同比增长10.37%,比去年同期下降5.97个百分点。比上月(即年初)新增51.96亿元。 从贷款用途看,用于消费的住户贷款余额为3228.82亿元(占住户部门贷款的55.88%),同比增长14.60%,比上月(即年初)新增42.57亿元;用于经营的贷款余额为2549.73亿元(占住户部门贷款的44.12%),同比增长5.45%,比上月(即年初)增加9.39亿元。 (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速回落 1月末,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5596.93亿元,同比增长15.53%,比去年同期降低0.19个百分点,比上月(即年初)新增341.22亿元。 从贷款结构看,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有所回升,同比增长14.74%,比上月(即年初)增加273.34亿元;短期贷款同比增速出现回落,同比增长5.07%,比上月(即年初)减少21.08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大幅增长116.57%,比上月(即年初)新增81.11亿元,占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新增额的23.77%。此外,融资租赁和各项垫款规模分别较上月(即年初)增加3.66亿元和4.19亿元,增速小幅回升。 (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环比减少 1月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0.06亿元,比上月(即年初)减少3.00亿元。 (四)境外贷款增速增量双升 1月末,境外贷款余额259.08亿元,同比增长16.07%。比上月(即年初)增加1.86亿元。 2016-03-21/yunnan/2016/0321/31.html
-
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临沧市立足“沿边政策、地域宗族”优势,持续推进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缅甸佤邦)开展跨境金融合作,双边在金融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方面成果不断。从2013年至2015年,沧源县连续3年3次出境与缅甸佤邦共建金融交流平台,先后签订人民币反假协议、金融合作备忘录等机制性文件3份。2015年10月14日,沧源县政府、县人行、县级金融机构组成工作组,再次到缅甸佤邦开展金融合作洽谈,达成《沧源政府与佤邦政府跨境金融合作函》。至此,沧源县与缅甸佤邦地区的金融合作实现了常态化发展,并呈现出两个特征: 一是合作领域有延伸。从2014年沧源县金融机构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邦康银行签订《沧源金融机构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邦康银行跨境金融合作备忘录》,到2015年沧源县政府与佤邦政府达成《沧源政府与佤邦政府跨境金融合作函》,双边在跨境金融合作领域上由最初的银行层面延伸至双边政府层面;合作范围由人民币反假、跨境支付服务点建设,延伸至跨境金融信息共享、跨境金融业务协作以及跨境金融风险防控等领域。 二是合作内容有拓展。在跨境金融支付服务方面,从2014年在缅甸佤邦地区率先试点设立跨境金融支付服务点,到2015年该地区的跨境金融支付服务点发展为9个,服务点数量居全省首位,分别占全省和临沧市设立总数的53%和60%。实现跨境金融支付服务业务在缅甸佤邦地区的全覆盖,双边跨境金融合作进入新阶段;在跨境人民币反假宣传方面,沧源县结合地域宗族特点和境外语言使用习惯,首次将缅语作为常规宣传语种,对缅甸佤邦的常态化反假人民币宣传用语增加到3种,为开展跨境人民币反假工作破除了语言障碍。至2015年10月,共发放佤语、傣语、缅语版反假人民币知识宣传光盘100余张,宣传资料5000余份,在缅甸佤邦勐冒县佤龙电视台、勐冒电视台制作播放人民币反假宣传节目4次,惠及缅甸群众数万人。 2015-11-13/yunnan/2015/1113/26.html
-
2016年1月1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批复同意云南亚盟货币兑换有限责任公司瑞丽分公司扩大缅币项下兑换试点业务范围。至此,德宏州辖内4家特许兑换机构均可办理人民币与缅币经常项目下全部兑换业务,实现了中缅货币兑换“官方”通道的全覆盖。 自2011年争取到德宏州瑞丽市获批为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城市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德宏州中心支局继续加大调研力度,积极向上争取。2014年1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总局从政策上给予了云南边境口岸更大、更有力的支持,同意在德宏州扩大缅币项下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人民币与缅币经常项目全部可兑换政策得以在德宏州首推,在全国范围内也属首例,对德宏特许机构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政策落地带动辖内特许业务量爆发式增长,2014年累计兑换金额折合人民币8657万元,是2010-2013年4年累计兑换总量的1.77倍;至2015年末,年兑换量为2.1亿元人民币,突破亿元大关;特许机构数量由2家发展为4家,成为全省除昆明市外业务量、机构数量“双第一”的地区。 2016-03-21/yunnan/2016/0321/32.html
-
2016年2月2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豪带队调研金融系统。陈豪省长一行先后走访调研了浦东发展银行昆明分行、人保财险云南省分公司、昆明中支钱币博物馆,随后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召开全省金融工作调研座谈会,听取“一行三局”工作汇报,就做好2016年全省金融工作作了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江,副省长和段琪,副省长董华,省政府秘书长何金平参加调研及座谈会。 2016-02-22/yunnan/2016/022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