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2.58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7.9%。其中,出口6.97万亿元,增长10.3%;进口5.61万亿元,增长5%;贸易顺差1.36万亿元,增加39.2%。按美元计价,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98万亿美元,增长10.1%。其中,出口1.09万亿美元,增长12.5%;进口8814.2亿美元,增长7.1%;贸易顺差2129.3亿美元,增加42.3%。 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前4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8.01万亿元,增长11.2%,占我外贸总值的63.6%,比去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41万亿元,增长15%;进口3.6万亿元,增长6.8%。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2.64万亿元,增长2.5%,占21%,下滑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5万亿元,增长2%;进口9918.1亿元,增长3.4%。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1.51万亿元,增长7.6%。其中,出口5589亿元,增长13.5%;进口9528.3亿元,增长4.3%。 对东盟、欧盟、美国和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前4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1.84万亿元,增长7.2%,占我外贸总值的14.6%。其中,对东盟出口1.03万亿元,增长8.7%;自东盟进口8089.9亿元,增长5.3%;对东盟贸易顺差2234.2亿元,增加23.2%。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1.73万亿元,增长6.8%,占13.8%。其中,对欧盟出口1.14万亿元,增长17%;自欧盟进口5960.4亿元,下降8.3%;对欧盟贸易顺差5428亿元,增加67.8%。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1.56万亿元,增长8.7%,占12.4%。其中,对美国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2.6%;自美国进口3871.9亿元,下降1.7%;对美贸易顺差7900.5亿元,增加21.2%。韩国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中韩贸易总值为7649.2亿元,增长8.4%,占6.1%。其中,对韩国出口3206.8亿元,增长12.4%;自韩国进口4442.4亿元,增长5.7%;对韩贸易逆差1235.6亿元,减少8.4%。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3.97万亿元,增长15.4%。其中,出口2.2万亿元,增长12.9%;进口1.77万亿元,增长18.6%。 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比重提升。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6.1万亿元,增长11%,占我外贸总值的48.5%,比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07万亿元,增长15.4%,占出口总值的58.4%;进口2.03万亿元,增长3.2%,占进口总值的36.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42万亿元,增长2.2%,占我外贸总值的35.1%。其中,出口2.36万亿元,增长4.6%;进口2.06万亿元,下降0.5%。国有企业进出口2.04万亿元,增长14.1%,占我外贸总值的16.3%。其中,出口5321.3亿元,增长3.5%;进口1.51万亿元,增长18.4%。 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前4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4.04万亿元,增长6.7%,占出口总值的57.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5088.8亿元,增长3.9%;手机2924.8亿元,增长0.1%。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21万亿元,增长9.2%,占17.3%。其中,纺织品3108.8亿元,增长8.9%;服装及衣着附件2993.9亿元,增长4%;塑料制品2101.9亿元,增长12.6%。出口农产品1907.4亿元,增长18.7%。 铁矿砂进口量价齐跌,原油、煤炭、天然气和大豆等进口量减价扬。前4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3.54亿吨,减少7.1%,进口均价每吨752元,下跌29.5%。同期,进口原油1.71亿吨,减少4.8%,进口均价每吨4323.6元,上涨54.3%;煤7540.6万吨,减少16.2%,进口均价每吨1004.6元,上涨109.1%;天然气3586.6万吨,减少8.9%,进口均价每吨3842元,上涨72.1%;大豆2836万吨,减少0.8%,进口均价每吨3979.7元,上涨22.7%;初级形状的塑料1029.5万吨,减少15.1%,进口均价每吨1.21万元,上涨13.3%;成品油797.5万吨,减少0.8%,进口均价每吨5001.9元,上涨36.2%;钢材417.4万吨,减少14.7%,进口均价每吨9598.9元,上涨26.1%。此外,进口未锻轧铜及铜材193.9万吨,增加0.9%,进口均价每吨6.48万元,上涨15.1%。 2022-05-12/dalian/2022/0512/1578.html
-
1月17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7000亿元,利率为2.85%。 1月17日,人民银行下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具体为隔夜利率从3.05%下调至2.95%、7天利率从3.2%下调至3.1%、1个月利率从3.55%下调至3.45%。 1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6%。 1月21日,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银行续签规模为2500亿元人民币/550万亿印尼卢比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1月24日,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21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月29日,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2022年第一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中标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1月29日,人民银行、外汇局发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贷款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22〕27号),进一步支持和规范境内银行开展境外贷款业务。 2月8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银发〔2022〕30号),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 2月11日,人民银行印发《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2〕第1号)。 2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3000亿元,利率为2.85%。 2月16日,人民银行与阿尔巴尼亚银行续签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330亿阿尔巴尼亚列克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2月21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6%。 2月21日,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2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央行票据1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15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50%和2.70%。 2月28日,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2022年第二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中标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3月8日,人民银行发布新闻稿,2022年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 3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2000亿元,利率为2.85%。 3月16日,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筹)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设立许可。 3月21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6%。 3月22日,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期限为6个月,中标利率为2.60%。 3月下旬,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2年第一季度例会。 3月29日,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2022年第三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中标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3月30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银发〔2022〕74号)。 2022-05-12/dalian/2022/0512/1577.html
-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稳住经济大盘;部署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拓宽社会投资渠道、扩大有效投资;决定阶段性免除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并允许延期还本。 会议指出,受新一轮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的超预期影响,4月份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定信心,正视困难和挑战,着力稳住经济大盘,为统筹做好各项工作提供基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是财政、货币政策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退减税、缓缴社保费、降低融资成本等措施,都着力指向稳市场主体稳岗位稳就业,以保基本民生、稳增长、促消费。要进一步研究运用多种政策工具,调动地方积极性并压实责任,切实稳岗位稳就业。二是确保物价稳定。我国基本民生需求品供应是充裕的,但不可掉以轻心。要抓实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产量和供应稳定,夯实稳物价基础。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进一步畅通物流特别是重点地区物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三是确保能源正常供应。在前期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可再生能源补贴500亿元、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注资200亿元基础上,再拨付500亿元补贴资金、注资100亿元,支持煤电企业纾困和多发电。要优化政策、强化协调,安全有序释放先进煤炭产能。决不允许出现拉闸限电。四是对当前有困难的企业和职工,给予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今年底前企业申请即可缓缴,职工正常提取公积金和申请公积金贷款不受影响,预计减缓企业负担900多亿元。职工未正常偿还公积金贷款,不作逾期处理。各地可合理提高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五是抓紧研究养老保险费缓缴政策扩围、延长实施期限的措施,指导地方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水电气等费用予以补贴。 会议指出,盘活基础设施等存量资产,有利于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和扩大有效投资、降低政府债务风险。一要鼓励通过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实施盘活。指导地方拿出有吸引力的项目示范,对参与投资的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二要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提高项目收益水平。对回收资金投入新项目,专项债可予以支持。三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公开透明确定交易价格。确保基础设施稳健运营,保障公共利益。 会议指出,国家助学贷款是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为帮扶他们减负和就业,会议决定,免除今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生今年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免息资金由国家财政承担;本金可申请延期1年偿还,不计复利。毕业生因疫情影响今年未及时还款的,不影响征信。预计免息20多亿元、延期还本50多亿元,惠及400多万毕业生。各高校和相关金融机构等要加强工作衔接,特事特办尽快让政策应享尽享。 会议研究了其他事项。 2022-05-12/dalian/2022/0512/1579.html
-
问:国家外汇管理局刚刚公布了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请问造成2022年4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外汇储备规模趋势是怎样的? 答:截至2022年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97亿美元,较3月末下降683亿美元,降幅为2.14%。 2022年4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总体延续净流入态势,境内外汇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预期、地缘政治局势、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大幅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显著下跌。外汇储备以美元为计价货币,非美元货币折算成美元后金额减少,与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但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2022-05-12/ningbo/2022/0512/1812.html
-
问:国家外汇管理局刚刚公布了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请问造成2022年4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外汇储备规模趋势是怎样的? 答:截至2022年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97亿美元,较3月末下降683亿美元,降幅为2.14%。 2022年4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总体延续净流入态势,境内外汇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预期、地缘政治局势、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大幅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显著下跌。外汇储备以美元为计价货币,非美元货币折算成美元后金额减少,与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但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2022-05-12/neimenggu/2022/0512/1332.html
-
问:国家外汇管理局刚刚公布了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请问造成2022年4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外汇储备规模趋势是怎样的? 答:截至2022年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97亿美元,较3月末下降683亿美元,降幅为2.14%。 2022年4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总体延续净流入态势,境内外汇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预期、地缘政治局势、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大幅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显著下跌。外汇储备以美元为计价货币,非美元货币折算成美元后金额减少,与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但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2022-05-12/dalian/2022/0512/1576.html
-
附件:资本项目外汇收入及其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使用问题解答 2022-05-12/ningbo/2022/0512/1813.html
-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银发〔2022〕92号),加大对保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深圳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夺取“双胜利”,提出如下14条工作举措: 一、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支持深圳经济稳增长。各金融机构要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的要求,应对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尽早行动,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更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大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二、强化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扶持。各金融机构按照2022年全年普惠小微贷款增量不低于2021年全年增量的要求,持续加大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力争实现全年普惠小微贷款增量2000亿的目标。扎实开展小微企业首贷户培育“三年行动”,推动金融机构提高首贷户占比,力争2022年深圳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突破20000户。加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发放力度,大力推广线上信用贷款和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提升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积极稳定负债成本,引导普惠小微贷款利率2022年较2021年稳中有降。对于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强主动服务,合理续贷、展期、调整还款安排,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协商减免罚息。 三、助力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渡过难关。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深圳市商务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重点企业清单的对接支持力度,快速响应、特事特办,聚焦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接触型服务业企业,围绕餐饮保供企业、全国或全省“首店”知名餐饮企业、“老字号(非遗)美食街区”等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企业、应急保供零售业企业、演艺演出和旅行社,加大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展期续贷、减费让利的支持力度。 四、做好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鼓励各银行开辟运输物流企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加大对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重点企业清单以及承担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交通运输企业的融资对接支持力度,主动对接物流运输企业、仓储企业、个体运输者、巡游出租车、货车司机的融资需求,应贷尽贷、早贷快贷。推广动产抵押融资,创新符合运输行业特点的动产融资产品。 五、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力度。各金融机构按照2022年全年制造业贷款增量不低于2021年全年增量、制造业贷款余额在各项贷款余额中的占比较2021年末进一步提高的要求,持续加大对制造业核心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信贷投放力度。在合理把握风险的前提下,研究通过中长期贷款支持制造业企业升级改造和研发投入,减少企业倒贷续贷压力,进一步提高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制造业贷款余额的比重。发挥供应链票据等金融工具及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支持供应链企业融资。 六、持续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引导信贷资源向科技型企业倾斜,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重点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攻关企业和基础研发企业等的金融支持力度。21家全国性银行在深分支机构要充分用好人民银行新创设的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加强与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的融资对接,按照市场化原则向符合要求的科技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七、支持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支持力度,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积极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加大流动性贷款等支持力度,保持建筑企业融资连续稳定。优化住房金融服务,支持刚性和改善性居民购房信贷需求,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 八、加大重点领域债券融资对接力度。各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贸、服务业、民航等发债企业,要开辟绿色服务通道,提高融资效率。加大对辖内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科技企业债券融资服务力度,建立对接清单和台账,持续助力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充分满足民营经济合理金融需求。用好银行间市场各类债务融资工具,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九、优化金融服务支持释放消费潜力。鼓励金融机构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基础上,创新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对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家居、节水器具等绿色消费产品提供信贷支持。鼓励发展线上消费、航旅消费等消费金融业务。主动对接深圳“圳帮扶”平台,通过手机银行APP等线上商城加大消费帮扶力度,支持深圳创建国家消费帮扶示范城市。探索推出文化信贷等文化金融产品赋能文化消费领域创新。鼓励数字人民币业务试点机构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提升数字人民币在更多消费场景的创新应用。 十、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个人、新市民群体等的金融服务。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及时优化信贷政策,对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对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货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主体,金融机构可比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加大对其经营性贷款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强化新市民创业就业金融支持。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新市民和新市民就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主动与新市民较为集中的高新产业园区、创新中心、工业园区和城中村等重点区域对接,为新市民提供专业多元的金融服务。 十一、促进跨境贸易收支便利化。扩大深圳地区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范围,鼓励银行在强化客户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将更多“材料多、环节多”的业务和“笔数多、信用好”的企业纳入试点范围,重点支持优质的专精特新企业和中小企业。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凭交易电子信息,为跨境电商、外综服、市场采购贸易等贸易新业态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鼓励银行对接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广审核电子单证,提供在线化、无纸化的跨境结算服务。 十二、便利企业开展跨境投融资。支持非金融企业开展外债一次性登记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便利跨国企业集团跨境资金统筹使用。简化外债账户管理,非金融企业在银行办理外债业务时,多笔外债可共用一个外债账户。支持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线上化、无纸化办理资本项目业务,以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大幅降低市场主体“脚底成本”。鼓励企业以线上方式申请外债登记。 十三、优化流程和服务,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扩大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覆盖面,力争试点企业数量较年初增长10%,便利化业务占比达到20%。鼓励银行通过审核电子单证等在线化、无纸化方式,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推动科创等重点企业以及大宗商品贸易、跨境电商等重点领域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十四、优化企业汇率避险服务。鼓励银行和担保机构加强联动,通过增信支持、专项担保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业务。鼓励金融机构丰富产品种类,提升汇率避险服务能力,降低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成本,助力外贸企业提升汇率风险应对能力。 2022-05-12/shenzhen/2022/0512/1163.html
-
2022-05-12http://www.gov.cn/premier/2022-05/11/content_5689750.htm
-
为总结分析企业汇率避险工作经验教训,推进汇率避险专项行动,提升汇率避险服务水平,10月22日,莱芜市中心支局组织商业银行召开汇率避险专项行动工作推进会。外汇局工作人员及重点商业银行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共计17人参会。 会上,6家衍生品资格银行及1家合作办理远期结售汇银行就汇率避险专项行动工作开展以来的汇率避险机制建设、业务推进及办理情况进行汇报,并分析了自身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及原因,就下一步具体工作打算进行了汇报,其中2家套保率较高的银行分享了经验做法,为其他银行办理衍生产品业务提供了新思路。外汇局就辖区整体衍生产品签约额、履约及套保率进行了通报,并对比全省情况进行了分析,对22家重点企业衍生品业务办理情况进行了梳理,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下一步,莱芜市中心支局将进一步压实银行责任,有效落实汇率避险工作的各项要求,继续加强宣讲交流,积极向涉外企业传导风险中性理念,要求银行跟进营销服务,不断提升企业业务体验,建立起汇率避险工作的长期发展规划。 2021-10-27/shandong/2021/1027/1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