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8日,安顺市分局召开工作促进会。会议听取了银行对今年以来的外汇工作情况汇报,对银行业务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解答,帮助银行找准工作方向,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 2024-10-25/guizhou/2024/1025/1619.html
-
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181399亿元人民币(等值25453亿美元,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区、中国澳门特区和中国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余额为79677亿元人民币(等值11180亿美元),占44%;短期外债余额为101722亿元人民币(等值14273亿美元),占56%。短期外债余额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32%。 从机构部门看,广义政府外债余额为30091亿元人民币(等值4222亿美元),占17%;中央银行外债余额为9061亿元人民币(等值1271亿美元),占5%;银行外债余额为79734亿元人民币(等值11188亿美元),占44%;其他部门(含关联公司间贷款)外债余额为62513亿元人民币(等值8772亿美元),占34%。 从债务工具看,贷款余额为27532亿元人民币(等值3863亿美元),占15%;贸易信贷与预付款余额为27060亿元人民币(等值3797亿美元),占15%;货币与存款余额为34250亿元人民币(等值4806亿美元),占19%;债务证券余额为59798亿元人民币(等值8391亿美元),占33%;特别提款权(SDR)分配为3394亿元人民币(等值476亿美元),占2%;关联公司间贷款债务余额为19016亿元人民币(等值2668亿美元),占10%;其他债务负债余额为10349亿元人民币(等值1452亿美元),占6%。 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余额为88632亿元人民币(等值12436亿美元),占49%;外币外债余额(含SDR分配)为92767亿元人民币(等值13017亿美元),占51%。在外币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81%,欧元债务占7%,日元债务占5%,港币债务占4%,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币外债合计占比为3%。 我国外债主要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附 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关于外债期限结构分类。按照期限结构对外债进行分类,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签约期限划分,即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外债为中长期外债,合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外债为短期外债;二是按照剩余期限划分,即在签约期限划分的基础上,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外债纳入到短期外债中。本新闻稿按签约期限划分中长期外债和短期外债。 与贸易有关的信贷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除贸易信贷与预付款外,它还包括为贸易活动提供的其他信贷。从定义上看,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包括贸易信贷与预付款、银行贸易融资、与贸易有关的短期票据等。其中,贸易信贷与预付款是指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非居民之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对外负债,即由于商品的资金支付时间与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债务。具体包括供应商(如境外出口商)为商品交易和服务直接提供信贷,以及购买者(如境外进口商)为商品和服务以及进行中(或准备承担)的工作预先付款;银行贸易融资是指第三方(如银行)向出口商或进口商提供的与贸易有关的贷款,如外国金融机构或出口信贷机构向买方提供的贷款。 附表:中国2024年6月末按部门划分的外债总额头寸 2024年6月末 2024年6月末 (亿元人民币) (亿美元) 广义政府 30091 4222 短期 1592 223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1592 223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长期 28499 3999 SDR分配 0 0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24665 3461 贷款 3834 538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中央银行 9061 1271 短期 2831 397 货币与存款 1427 200 债务证券 1404 197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长期 6230 874 SDR分配 3394 476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0 0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2836 398 其他接受存款公司 79734 11188 短期 61901 8686 货币与存款 32814 4604 债务证券 10437 1465 贷款 17198 2413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1452 204 长期 17834 2502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14972 2101 贷款 2777 39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85 12 其他部门 43497 6103 短期 31002 4350 货币与存款 9 1 债务证券 193 27 贷款 1065 149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26587 3731 其他债务负债 3148 442 长期 12495 1753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6535 917 贷款 2658 373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474 66 其他债务负债 2828 397 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 19016 2668 直接投资企业对直接投资者的债务负债 10299 1445 直接投资者对直接投资企业的债务负债 1383 194 对关联企业的债务负债 7334 1029 外债总额头寸 181399 25453 注:1. 本表按签约期限划分长期、短期外债。 2. 本表统计采用四舍五入法。 2024-10-18/anhui/2024/1018/2690.html
-
2024年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97929亿美元,对外负债68046亿美元,对外净资产29883亿美元。 在对外金融资产中,直接投资资产30239亿美元,证券投资资产12353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资产219亿美元,其他投资资产20579亿美元,储备资产34539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31%、13%、0.2%、21%和35%;在对外负债中,直接投资负债34877亿美元,证券投资负债18577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负债295亿美元,其他投资负债14297亿美元,分别占对外负债的51%、27%、0.4%和21%。 按SDR计值,2024年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74451亿SDR,对外负债51733亿SDR,对外净资产22719亿SDR。 为便于社会各界解读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同时发布《2024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完) 2024年6月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项目 行次 期末头寸 (亿美元) 期末头寸 (亿SDR) 净头寸 1 29883 22719 资产 2 97929 74451 1 直接投资 3 30239 22989 1.1 股权 4 26011 19775 1.2 关联企业债务 5 4228 3214 1.a 金融部门 6 4245 3227 1.1.a 股权 7 3927 2985 1.2.a 关联企业债务 8 318 242 1.b 非金融部门 9 25994 19762 1.1.b 股权 10 22085 16790 1.2.b 关联企业债务 11 3910 2972 2 证券投资 12 12353 9391 2.1 股权 13 7303 5553 2.2 债券 14 5050 3839 3 金融衍生工具 15 219 167 4 其他投资 16 20579 15646 4.1 其他股权 17 99 75 4.2 货币和存款 18 4631 3521 4.3 贷款 19 8085 6146 4.4 保险和养老金 20 300 228 4.5 贸易信贷 21 6548 4978 4.6 其他 22 916 697 5 储备资产 23 34539 26258 5.1 货币黄金 24 1697 1290 5.2 特别提款权 25 532 404 5.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26 98 74 5.4 外汇储备 27 32224 24498 5.5 其他储备资产 28 -11 -8 负债 29 68046 51733 1 直接投资 30 34877 26516 1.1 股权 31 32062 24375 1.2 关联企业债务 32 2815 2140 1.a 金融部门 33 2022 1538 1.1.a 股权 34 1817 1381 1.2.a 关联企业债务 35 206 157 1.b 非金融部门 36 32855 24978 1.1.b 股权 37 30245 22994 1.2.b 关联企业债务 38 2610 1984 2 证券投资 39 18577 14123 2.1 股权 40 10995 8359 2.2 债券 41 7582 5764 3 金融衍生工具 42 295 224 4 其他投资 43 14297 10869 4.1 其他股权 44 0 0 4.2 货币和存款 45 4836 3677 4.3 贷款 46 3759 2858 4.4 保险和养老金 47 278 212 4.5 贸易信贷 48 3797 2887 4.6 其他 49 1150 874 4.7 特别提款权 50 476 362 说明:1.本表记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净头寸是指资产减负债,“+”表示净资产,“−”表示净负债。 3.SDR计值的数据,是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数据通过SDR兑美元季末汇率折算得到。 4.《国际投资头寸表》采用修订机制,最新数据以“统计数据”栏目中的数据为准。 2024-10-18/anhui/2024/1018/2687.html
-
2024年二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3876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3438亿元。 2024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6690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8788亿元。 按美元计值,2024年二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545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671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617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535亿美元,二次收入顺差27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484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逆差1亿美元,金融账户逆差483亿美元。 按美元计值,2024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937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884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230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778亿美元,二次收入顺差6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1228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逆差1亿美元,金融账户逆差1227亿美元。 按SDR计值,2024年二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413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366亿SDR。 按SDR计值,2024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707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926亿SDR。 为便于社会各界解读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同时发布《2024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完) 2024年二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览表) 项 目 行次 亿元 亿美元 亿SDR 1. 经常账户 1 3876 545 413 贷方 2 71230 10022 7589 借方 3 -67354 -9476 -7177 1.A 货物和服务 4 7491 1054 798 贷方 5 65131 9164 6940 借方 6 -57640 -8110 -6142 1.A.a 货物 7 11879 1671 1265 贷方 8 58883 8285 6274 借方 9 -47005 -6614 -5009 1.A.b 服务 10 -4388 -617 -468 贷方 11 6247 879 666 借方 12 -10635 -1496 -1133 1.B 初次收入 13 -3805 -535 -405 贷方 14 5508 775 587 借方 15 -9313 -1310 -992 1.C 二次收入 16 190 27 20 贷方 17 592 83 63 借方 18 -401 -56 -43 2. 资本和金融账户 19 -3438 -484 -366 2.1 资本账户 20 -7 -1 -1 贷方 21 1 0 0 借方 22 -8 -1 -1 2.2 金融账户 23 -3432 -483 -366 资产 24 -5372 -756 -572 负债 25 1940 273 206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26 -6838 -962 -729 2.2.1.1 直接投资 27 -6099 -858 -650 资产 28 -5043 -710 -537 负债 29 -1056 -149 -113 2.2.1.2 证券投资 30 -440 -62 -47 资产 31 -3062 -431 -326 负债 32 2622 369 279 2.2.1.3 金融衍生工具 33 -449 -63 -48 资产 34 -294 -41 -31 负债 35 -155 -22 -17 2.2.1.4 其他投资 36 151 21 16 资产 37 -379 -53 -40 负债 38 529 74 56 2.2.2 储备资产 39 3406 479 363 3.净误差与遗漏 40 -438 -62 -47 注: 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资本和金融账户中包含储备资产。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季度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中间价折算得到,季度累计的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由单季人民币计值数据累加得到。 4.季度SDR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SDR对美元平均汇率折算得到,季度累计的SDR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由单季SDR计值数据累加得到。 5.2024年二季度,我国直接投资负债中资本金新增197亿美元(折约1398亿元人民币)。 6.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7.细项数据请参见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互联网站“统计数据”栏目。 8.《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修订机制,最新数据以“统计数据”栏目中的数据为准。 2024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览表) 项 目 行次 亿元 亿美元 亿SDR 1. 经常账户 1 6690 937 707 贷方 2 135853 19013 14350 借方 3 -129163 -18076 -13643 1.A 货物和服务 4 11805 1654 1249 贷方 5 125586 17575 13264 借方 6 -113781 -15921 -12015 1.A.a 货物 7 20593 2884 2177 贷方 8 112866 15796 11921 借方 9 -92272 -12912 -9744 1.A.b 服务 10 -8788 -1230 -928 贷方 11 12720 1779 1343 借方 12 -21508 -3009 -2271 1.B 初次收入 13 -5553 -778 -588 贷方 14 9016 1263 954 借方 15 -14568 -2041 -1542 1.C 二次收入 16 437 61 46 贷方 17 1251 175 132 借方 18 -814 -114 -86 2. 资本和金融账户 19 -8788 -1228 -926 2.1 资本账户 20 -8 -1 -1 贷方 21 5 1 1 借方 22 -13 -2 -1 2.2 金融账户 23 -8780 -1227 -925 资产 24 -15352 -2144 -1616 负债 25 6572 917 691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26 -9069 -1272 -962 2.2.1.1 直接投资 27 -8090 -1135 -858 资产 28 -7768 -1089 -822 负债 29 -322 -47 -36 2.2.1.2 证券投资 30 -1992 -278 -209 资产 31 -6928 -969 -731 负债 32 4936 691 522 2.2.1.3 金融衍生工具 33 -362 -51 -39 资产 34 -399 -56 -42 负债 35 37 5 4 2.2.1.4 其他投资 36 1375 192 145 资产 37 -546 -76 -57 负债 38 1921 268 201 2.2.2 储备资产 39 289 45 37 3.净误差与遗漏 40 2099 291 219 注: 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资本和金融账户中包含储备资产。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季度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中间价折算得到,季度累计的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由单季人民币计值数据累加得到。 4.季度SDR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SDR对美元平均汇率折算得到,季度累计的SDR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由单季SDR计值数据累加得到。 5.2024年上半年,我国直接投资负债中资本金新增407亿美元(折约2910亿元人民币)。 6.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7.细项数据请参见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互联网站“统计数据”栏目。 8.《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修订机制,最新数据以“统计数据”栏目中的数据为准。 2024-10-18/anhui/2024/1018/2688.html
-
根据机构改革相关工作安排,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于2024年10月28日整体搬迁至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23号办公楼办公。具体如下: 国际收支处搬迁至人民南路四段23号办公楼10层。 原经常项目管理处、原资本项目管理处合并更名为外汇管理处,搬迁至人民南路四段23号办公楼13层。 新设定的外汇检查处搬迁至人民南路四段23号办公楼9层。 如有疑问,请拨打业务咨询电话:028-85261002。 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 2024年10月25日 2024-10-25/sichuan/2024/1025/2697.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9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24.84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51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3.93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56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20.90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95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9.5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35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5.25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15万亿美元)。 2024年1-9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215.1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0.27万亿美元)。 2024-10-25/safe/2024/1025/25261.html
-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SAFE), the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excluding foreign currency pairs, the same below) recorded total transactions of RMB 24.84 tr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3.51 trillion) in September 2024. In terms of markets, the transactions volume of client market was RMB 3.93 tr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0.56 trillion), and the transactions volume of interbank market was RMB 20.90 tr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2.95 trillion). In terms of products, the cumulative transactions volume of the spot market was RMB 9.59 tr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1.35 trillion), and that of the derivatives market was RMB 15.25 tr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2.15 trillion).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2024, a total of RMB 215.17 trillion (equivalent to USD 30.27 trillion) was traded in the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2024-10-25/en/2024/1025/2242.html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24-10-18/anhui/2024/1018/2689.html
-
尊敬的尹力书记、殷勇市长,尊敬的王江、云泽、吴清、傅华、鹤新同志,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金融街论坛。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一揽子增量货币政策的落实情况 按照中央部署,9月24日,金融管理部门宣布了一揽子支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大家都很关心,也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前天,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召集主要商业银行、证券和基金公司召开座谈会,就金融机构抓紧落实好一揽子政策进行了专门部署。这里我报告一下人民银行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 降准降息方面,9月27日,已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年底前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2个百分点;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降0.3个百分点,从2.3%下降到2%。今天早上,商业银行已经公布下调存款利率,预计下周一(10月21日)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会下行0.2-0.25个百分点。四项房地产金融政策已经全部发布。其中,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是中央决定的一项重要惠民生政策,惠及5000万户家庭,每年减少家庭的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金融工具,人民银行与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组建了工作专班,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已开始接受金融机构申请,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政策文件于今天正式发布实施。 一揽子政策发布实施以来,国内外给予了积极正面评价,有力提振了社会信心,对于促进经济金融平稳运行发挥了较好作用。我们在政策制定和形成过程中,主要有三点考虑。 第一,当前经济运行需要实施较强的宏观总量支持政策。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在宏观层面上主要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物价低位运行等,市场普遍认为需要推出有份量的宏观政策。按照中央部署,前期人民银行作了深入研究并准备了政策预案。中央果断决策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体现了稳经济、稳预期、促消费、惠民生的坚定决心,市场作出了积极反应。 第二,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挑战,主要是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基于国际经验和中国过去的实践,需要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予以应对。 房地产市场方面,人民银行基于自身的职责,优化调整了四项房地产金融政策,从金融宏观审慎的角度支持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化解和健康发展。 资本市场方面,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制定了助力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工具。这两项工具是完全基于市场化原则设计的,在国际上也有成功的实践。其中,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不是央行直接向市场提供资金支持,不会扩大央行的货币供给和基础货币的投放;央行提供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具有特定的指向性,信贷资金不能违规进入股市仍是金融监管的一条红线。这两项工具体现了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拓展和新的探索。我们将与证监会合作,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 第三,中央银行需要从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观察、评估金融市场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断或弱化金融市场风险累积。近一段时间,人民银行就长期国债收益率运行多次与市场加强沟通,目的是遏制羊群效应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单边下行潜藏的系统性风险。金融市场高度敏感,会对各种政策和因素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和定价。从宏观和深层次角度看,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过程,估值修复有助于资本市场发挥投融资功能,阻断市场走弱与股权质押风险的负向循环,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改善社会预期,提振消费和投资需求。 二、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动态平衡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侧重于短期,在于校正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的轨迹;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侧重于中长期,在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突出强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增强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性。 物理学中,平衡是指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经济运行中的平衡则是各种经济结构和比例关系相互作用、优化调整的动态过程。这也是各国经济运行的一种普遍现象。 本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三轮重要的动态平衡,中国都深入参与其中,并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2001~2007年,中国加入WTO后,低成本要素与全球产业分工充分融合,有效扩大全球供给、促进生产效率提升,起到了抑制全球通胀、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是2008~2017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呈现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的“三低一高”特征,需求走弱,中国主动作为,大力度扩大内需,起到了拉动全球经济、避免陷入通缩的作用,十年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 三是疫情以来,由于供给冲击和需求侧强刺激,全球通胀一度高企,中国供应链体系保持稳定,弥补了全球供给缺口,为全球通胀回落和经济平衡持续贡献了中国力量。 中国经济自身也经历了深刻的结构调整和动态平衡过程。近年来,中国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战略举措,持续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传统的经济高速增长导向转向创新驱动型和质量效益型。供给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稳步提升。消费的作用持续增强,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49%、47%、4%,调整为2023年的56%、42%、2%。 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在经济运行中,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动态平衡。 一是经济增速和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平衡。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需要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带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需要我们把握好动态平衡,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经济增长中内部和外部的动态平衡。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外部平衡得到有效改善,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已从2007年的10%左右下降到2011年的2%左右,这些年来这一指标一直处于1%~2%的国际公认合理区间。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导致经济逆全球化、国际贸易政治化和工具化,阻碍了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全球福利增加。我们倡导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坚持扩大双向开放,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三是投资和消费的动态平衡。在历史上的历次经济周期中,我们主要依靠扩大投资、保存供给侧产能来对抗经济下行压力,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资需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有增有减,更多投向科技创新、基本民生等领域。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增加居民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扩大消费,形成“政府培育消费,消费激活市场,市场引领企业,企业扩大投资”的良性循环。 实现经济的动态平衡,需要把握好几个重点。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应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二是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把握和平衡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提高政策与市场关切的交集度和针对性。三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法治经济环境,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三、中央银行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人民银行既是金融管理部门,也是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我们将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加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提升金融支持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为经济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稳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动态平衡。 一是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框架。这方面的考虑,我在6月份的陆家嘴论坛上已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这里再强调几点。目标体系方面,将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执行机制方面,会持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人民银行已与财政部建立了联合工作组,不断优化相关制度安排。传导机制方面,要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提升金融机构的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增强与财政、产业、监管等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二是提升金融服务对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动态平衡的适配性和精准性。进一步加强宏观信贷管理,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持续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金融市场,支持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推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现代科技创新投资周期长、资金量大,风险和不确定程度高,金融服务需求多元。特别是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更多依赖股权融资,积极、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PE)、风险投资(VC)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人民银行将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着力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 三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人民银行将立足宏观视角,着力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动态平衡,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体系,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密切关注经济金融运行,及时加强逆周期调节,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 四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坚持以市场驱动和自主选择为基础,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与合作,促进中国和全球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24-10-24/anhui/2024/1024/2693.html
-
尊敬的尹力书记、殷勇市长,尊敬的王江副主任、功胜行长、云泽局长、吴清主席、傅华社长,各位来宾: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本届金融街论坛年会。下面,我结合外汇市场形势,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外汇领域改革,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谈几点想法。 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反复调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明显,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 面对各项风险挑战,我国外汇市场总体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较强韧性。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保持基本稳定,外汇市场交易理性有序。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处于合理均衡区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随着内外部环境改善,我国外汇市场形势逐步趋稳向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企稳回升,外商直接投资有所改善,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积极性提升,企业对外投资活动更加平稳有序。 展望未来,我国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仍将是形势发展主基调。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多部门加力推出一系列增量政策,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我国外汇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国际收支结构也将在改革开放中持续优化。首先,经常账户将在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中继续发挥基础性作用。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支持全球贸易伙伴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将推动跨境贸易均衡发展。其次,跨境资本流动稳健性有望增强。我国不断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将促进跨境资本双向均衡流动。第三,外汇市场韧性将继续提升。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将更好发挥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更多运用人民币跨境收支,能够更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第四,外汇储备将继续发挥维护国家经济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多元分散投资。未来将进一步推进专业化投资、科技化运营和市场化机构治理能力建设,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女士们,先生们! 当前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环境正发生边际变化,为我们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决策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健全与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以外汇管理“四个聚焦”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第一,聚焦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创新。 一方面,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加力推动银行外汇展业改革提质扩面。近年来,我们探索推动商业银行外汇业务流程再造,在防控风险的同时,解放了银行生产力,试点银行为优质客户办理外汇业务的平均时间缩短了50%以上。下一步,按照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要求,我们将以展业改革为抓手,全面优化事前尽职调查、事中差异化审核、事后监测报告的管理框架,把更多银行纳入政策范围,营造“越诚信越便利”的外汇政策环境。 另一方面,更加注重突出重点,健全外汇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创企业、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全链条外汇服务。迭代式、集成化升级外汇便利化政策体系,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跨国公司资金池等政策提质增效,扩大外债登记便利化、“科汇通”等试点,支持贸易新业态健康发展,探索出台更多便利化举措,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坚持商业化原则,统筹支持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第二,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提升资本项目开放的质量。 首先,研究制定外商直接投资(FDI)外汇便利化中期改革方案。着力提升外商直接投资汇兑便利,优化外汇登记、账户、资金使用等管理要求,简化业务流程,缩减管理链条,为外资企业在华展业兴业营造良好环境。 其次,稳步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支持壮大耐心资本。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扩大债券市场高水平开放。 再次,深化跨境融资管理改革。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差异化外债管理。优化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将更多轻资产的初创、小微企业纳入政策范围,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第三,聚焦政策实效和人民群众的切实感受,加强政策评估和市场沟通。 坚持以是否符合国家战略定位、是否符合地方发展实际、是否取得惠企利民的改革实效为标尺,对北上广等重点地区、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等重要外汇政策落地情况开展全面评估,有针对性地推动政策优化升级,适时复制推广。同时,加强市场沟通和开门问策,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不断增强经营主体改革获得感。 第四,聚焦提升开放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 宏观方面,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微观方面,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要求,充分运用监管科技,强化外汇领域监管全覆盖,严厉打击各类外汇违法违规活动,维护外汇市场健康秩序。 女士们,先生们! 北京作为首都,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担负着重要使命。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纵深推进各领域改革成果丰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多项首创性外汇改革措施在北京落地,北京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连续三年突破3万亿元,服务贸易规模位居全国前三,近四年累计吸引外资企业超过7000家。 下一阶段,国家外汇局将加力支持北京“四个中心”和“两区”建设,一如既往在北京先行先试外汇改革举措,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多贡献。 最后,预祝本届金融街论坛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2024-10-24/anhui/2024/1024/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