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的工作部署,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拟加快推进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进一步支持并便利本市企业对外贸易活动,优化本市营商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切实推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结合辖区实际,上海市分局修订并形成了《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关于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全文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社会各界人士可将意见和建议传真至:021-58845729,或寄送至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经常项目管理处(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东路181号705室),并在信封上注明《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关于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1年5月14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 2021年4月13日 附件: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关于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2021-04-14/shanghai/2021/0414/1497.html
-
2021-04-09http://www.gov.cn/xinwen/2021-04/08/content_5598368.htm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2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13.7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13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2.31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36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1.4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78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5.4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85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8.2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28万亿美元)。 2021年1-2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31.95万亿元人民币(等值4.94万亿美元)。(完) 2021-04-14/neimenggu/2021/0414/1050.html
-
2021-04-13http://www.gov.cn/premier/2021-04/12/content_5599126.htm
-
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 (2021年4月20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尊敬的各位国际组织负责人, 尊敬的各位博鳌亚洲论坛理事,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很高兴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同大家在“云端”相聚。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出席会议的线上线下所有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新老朋友,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今年是论坛成立20周年。20年来,亚洲国家深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亚洲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亚洲和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恐怖主义、印度洋海啸、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努力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作为亚洲大家庭重要成员,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动地区合作,与亚洲同进步,与世界共发展。论坛见证了中国、亚洲、世界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力、推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本届年会是在特殊背景下召开的。年会以“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为主题,恰逢其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中方倡议,亚洲和世界各国要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共克疫情,加强全球治理,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 ——我们要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全球治理应该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也不能由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给整个世界“带节奏”。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 ——我们要开放创新,开创发展繁荣的未来。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疫后经济复苏的关键。我们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巩固供应链、产业链、数据链、人才链,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要深化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建设,推进基础设施联通,畅通经济运行的血脉和经络。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融通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人为“筑墙”、“脱钩”违背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损人不利己。 ——我们要同舟共济,开创健康安全的未来。战疫仍在进行,胜利终将到来。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提升卫生医疗合作水平,充分发挥世界卫生组织关键作用。要加强疫苗研发、生产、分配国际合作,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让各国人民真正用得上、用得起。要全面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加大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解决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的关切。 ——我们要坚守正义,开创互尊互鉴的未来。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经历了疫情洗礼,各国人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要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反对任何形式的“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对抗。国与国相处,要把平等相待、互尊互信挺在前面,动辄对他国颐指气使、干涉内政不得人心。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在此,我宣布,中方将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即举办第二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和世界文明对话发挥积极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多次说过,“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面向未来,我们将同各方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 ——我们将建设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企业已经在印度尼西亚、巴西、阿联酋、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共建“一带一路”伙伴国开展疫苗联合生产。我们将在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传统医药等领域同各方拓展合作,共同护佑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们将建设更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中方将同各方携手,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以及规则标准“软联通”,畅通贸易和投资合作渠道,积极发展丝路电商,共同开辟融合发展的光明前景。 ——我们将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多边合作平台,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我们将建设更紧密的开放包容伙伴关系。世界银行有关报告认为,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我们将本着开放包容精神,同愿意参与的各相关方共同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为人类走向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求索奋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不仅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拓展同各国友好合作,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将继续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各国开展抗疫合作,坚守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战胜疫情提供更多帮助。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备竞赛。中国将积极参与贸易和投资领域多边合作,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和相关配套法规,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欢迎各方分享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尽管有时会遭遇惊涛骇浪和逆流险滩,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把准航向,人类社会发展的巨轮必将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2021-04-23/shanghai/2021/0423/1498.html
-
推动亚洲区域合作 共促绿色金融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 很高兴今天以视频方式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组织的金融支持碳中和圆桌会。我今天主要想谈三方面内容,一是如何更好地动员资金支持低碳转型,二是如何管理好因气候变化引起的金融风险,三是国际协调与合作,特别是G20等平台可发挥重要作用。 一、动员各方资金,支持经济可持续转型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促进资金流入绿色行业和领域。首先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人民银行在2015年、2018年分别制定了针对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的标准,即将完成修订《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删除化石能源相关内容。其次是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金融机构目前需要披露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报告绿色信贷的资金使用情况和投向,未来我们还将分步建立强制的信息披露制度,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统一披露标准。三是构建激励机制。我们已将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纳入央行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范围,并将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人民银行还将通过商业银行评级、存款保险费率、宏观审慎评估等渠道加大对绿色金融和碳减排的支持力度。 促进跨境绿色资金流动。一方面,我们将尽快制定绿色金融共同分类标准。目前,我们正与欧盟共同推动绿色分类标准的国际趋同,争取年内出台一套共同的分类标准,供国际投资者参考,促进国际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将继续扩大金融业开放,便利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我们将在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增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 二、管理气候相关的金融风险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目前中国宣布的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较欧美发达地区要短得多,碳中和曲线斜率更陡峭,因此我们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提前做好应对,也要督促金融机构尽早转型。 在央行层面,我们将及时评估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我们正研究在对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中,系统性地考虑气候变化因素。我们还将在外汇储备中继续增加对绿色债券的配置,控制投资高碳资产,在投资风险管理框架中纳入气候因素。 在金融机构层面,我们将鼓励金融机构早做准备,积极应对气候挑战。人民银行已经指导试点金融机构测算项目的碳排放量,评估项目的气候、环境风险,正在探索建立全国性的碳核算体系,已按季评价银行绿色信贷情况,正在研究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的业绩评价体系。 当然,我们目前的绿色金融发展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资产的价格未充分体现环境的负外部性,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企业的环境信息还没有有效披露,另一方面是许多行业还没有纳入碳定价。我们将要求金融机构做好有序、渐进绿色转轨。在转型过程中,安全第一,节能优先,在充分考虑现有基础设施设计使用寿命和折旧的前提下,加快绿色转型。 三、加强国际协调,共同推动绿色发展 亚洲区内对经济绿色转型有广泛共识。主要经济体已积极行动,韩国政府于去年推出“绿色新政”,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均提出了减排目标,日本已颁布《绿色债券指引》。区域层面的合作也在有序推进。在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下,各方正探讨通过亚洲债券基金投资本地区绿色债券。在东盟与中日韩财金合作机制下,各方正研究绿色和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近期,东盟财长和央行行长决定设立绿色分类标准委员会,制定符合本地区需求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分类体系。可见,亚洲经济体对绿色转型有需求,合作潜力巨大。 加强国际合作,有助于共促亚洲绿色金融发展。今年,在G20主席国意大利的积极推动下,G20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得以重启并升级为工作组。 从人民银行的角度,我认为有两项重要工作要持续推进。一是继续落实绿色投资原则。2018年底提出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鼓励金融机构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了解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做好环境信息披露、运用绿色金融工具等,已有39家中外金融机构加入。人民银行将继续鼓励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投融资中深化落实,特别是要评估环境和气候风险,加强信息披露。二是多渠道加强绿色发展能力建设。人民银行将继续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增强他们支持自身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我们也支持多边开发机构发挥专长,为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金融相关能力建设。 金融体系可以在支持绿色转型、管理气候相关风险上发挥积极作用。亚洲国家普遍重视绿色金融与经济转型,我们可以一道积极作为,同世界各国加强绿色金融方面的交流合作,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博鳌智慧”,共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谢谢大家! 2021-04-23/shanghai/2021/0423/1499.html
-
一、什么是FT账户? FT账户(自由贸易账户-Free Trade Account),简单来说是一个本外币一体化、账户内可自由兑换的银行账户体系。它独立于传统账户体系,实行分账核算,是人民银行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金融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二、广东FT账户的发展历程 2019年9月,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发布《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横琴片区分账核算业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2019年11月,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成功上线FT账户。 2020年5月,中信银行广州分行成功上线FT账户。 2020年10月,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银行广东省获得FT业务试点资格。 2020年12月,FT账户适用主体拓展至广州开发区科创企业。 2021年1月,FT账户适用主体进一步拓展至广州科创企业,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FT系统成功上线。 未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不断深化FT账户功能,指导试点银行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供高水平便利化服务,便利企业用好离岸在岸“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发展,为广东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再添动力。 三、FT账户的特点和优势 FT账户的特点 一是以人民币为主账户、其他外币为子账户,本外币规则统一的账户体系。二是本质上为在岸账户,但具有离岸账户的特征。账户内资金参照离岸汇率自由汇兑、可参照离岸利率进行借贷。 FT账户的优势 四、哪些企业和个人可以开通FT账户? 从开户主体的性质看,FT账户可分为以下五类: (1)区内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E(Free Trade Enterprise),适用于在自贸区内依法成立的企业(包括企业法人和非法人)、境外机构驻自贸区内机构以及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 (2)境外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N(Free Trade Non-resident),适用于在境外(含港澳台地区)注册成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3)同业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U(Free Trade Accounting Unit),适用于其他金融机构在自贸区内的分账核算单元和境外金融机构。 (4)区内个人自由贸易账户FTI(Free Trade Individual),适用于在自贸区内工作,并由其区内工作单位向中国税务机关代扣代缴一年以上所得税的中国公民。 (5)境外个人自由贸易账户FTF(Free Trade Foreigners),适用于持有境外身份证、在自贸区内工作一年以上、持有中国境内就业许可证的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的自然人。 2021-04-26/guangdong/2021/0425/2021.html
-
为促进全辖外汇指定银行交流学习,全面做好2021年外汇管理工作,3月30日,萧山支局组织召开全辖外汇管理工作会议,31家外汇指定银行的外汇业务分管行长参加。会上,外汇管理科负责人总结回顾了萧山2020年外汇管理工作,通报了年度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情况评估结果,并对2021年外汇管理工作进行部署。农行萧山分行、中行萧山分行、萧山农商银行围绕外汇便利化政策落实情况、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举措、外汇业务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萧山支局要求各银行切实做好“抓落实”工作:一是增强政治意识抓落实,围绕大局并结合省市区实际,提高外汇金融工作的政治站位;二是增强服务意识抓落实,坚守金融为民初心,主动走访对接涉外企业;三是增强创新意识抓落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推出新的支持举措;四是增强合规抓落实,处理好优服务和防风险的关系,将外汇管理理念落到实处。 2021-04-15/zhejiang/2021/0415/1390.html
-
3月19日上午,国家外汇管理局台州市中心支局组织召开2021年台州市外汇管理工作通报会,传达2021年全省外汇管理工作会议精神,通报全市各外汇银行2020年外汇管理政策执行情况,结合台州实际部署2021年外汇管理重点工作。会上,台州市中心支局传达了2020年全省外汇工作会议精神,客观分析了当前外汇市场面临的形势,全面回顾了2020年全市外汇银行执行外汇管理政策情况,充分肯定了各外汇银行工作中在统筹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业务风险、夯实数据质量和正确引导市场预期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明确指出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并对2021年全市外汇管理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2021-04-14/zhejiang/2021/0414/1389.html
-
2021-04-23http://www.gov.cn/xinwen/2021-04/22/content_5601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