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1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166033亿元人民币(等值25266亿美元,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区、中国澳门特区和中国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余额为74118亿元人民币(等值11279亿美元),占45%;短期外债余额为91915亿元人民币(等值13987亿美元),占55%。短期外债余额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39%。 从机构部门看,广义政府外债余额为26596亿元人民币(等值4047亿美元),占16%;中央银行外债余额为2429亿元人民币(等值370亿美元),占2%;银行外债余额为76743亿元人民币(等值11678亿美元),占46%;其他部门(含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外债余额为60265亿元人民币(等值9171亿美元),占36%。 从债务工具看,贷款余额为29800亿元人民币(等值4535亿美元),占18%;贸易信贷与预付款余额为24255亿元人民币(等值3691亿美元),占15%;货币与存款余额为37245亿元人民币(等值5668亿美元),占22.5%;债务证券余额为50983亿元人民币(等值7758亿美元),占31%;特别提款权(SDR)分配为651亿元人民币(等值99亿美元),占0.5%;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债务余额为18796亿元人民币(等值2860亿美元),占11%;其他债务负债余额为4303亿元人民币(等值655亿美元),占2%。 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余额为71305亿元人民币(等值10851亿美元),占43%;外币外债余额(含SDR分配)为94728亿元人民币(等值14415亿美元),占57%。在外币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84%,欧元债务占8%,港币债务占4%,日元债务占2%,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币外债合计占比为2%。 我国外债主要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附 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关于外债期限结构分类。按照期限结构对外债进行分类,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签约期限划分,即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外债为中长期外债,合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外债为短期外债;二是按照剩余期限划分,即在签约期限划分的基础上,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外债纳入到短期外债中。本新闻稿按签约期限划分中长期外债和短期外债。 与贸易有关的信贷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除贸易信贷与预付款外,它还包括为贸易活动提供的其他信贷。从定义上看,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包括贸易信贷与预付款、银行贸易融资、与贸易有关的短期票据等。其中,贸易信贷与预付款是指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非居民之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对外负债,即由于商品的资金支付时间与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债务。具体包括供应商(如境外出口商)为商品交易和服务直接提供信贷,以及购买者(如境外进口商)为商品和服务以及进行中(或准备承担)的工作预先付款;银行贸易融资是指第三方(如银行)向出口商或进口商提供的与贸易有关的贷款,如外国金融机构或出口信贷机构向买方提供的贷款。 附表:中国2021年3月末按部门划分的外债总额头寸 2021年3月末 2021年3月末 (亿元人民币) (亿美元) 广义政府 26596 4047 短期 957 146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957 146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长期 25639 3901 SDR分配 0 0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22055 3356 贷款 3584 545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中央银行 2429 370 短期 1429 217 货币与存款 690 105 债务证券 739 112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0 0 长期 1000 153 SDR分配 651 99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0 0 贷款 0 0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349 54 其他接受存款公司 76743 11678 短期 55520 8449 货币与存款 36546 5561 债务证券 4362 664 贷款 14167 2156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445 68 长期 21223 3229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16572 2522 贷款 4551 692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0 0 其他债务负债 100 15 其他部门 41469 6311 短期 28725 4371 货币与存款 10 1 债务证券 108 16 贷款 3208 488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23830 3626 其他债务负债 1569 240 长期 12744 1940 货币与存款 0 0 债务证券 6190 942 贷款 4291 653 贸易信贷与预付款 424 65 其他债务负债 1839 280 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 18796 2860 直接投资企业对直接投资者的债务负债 11657 1774 直接投资者对直接投资企业的债务负债 951 145 对关联企业的债务负债 6188 941 外债总额头寸 166033 25266 注:1. 本表按签约期限划分长期、短期外债。 2. 本表统计采用四舍五入法。 2021-06-25/beijing/2021/0625/1602.html
-
2021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4503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4507亿元。 按SDR计值,2021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483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484亿SDR。 按美元计值,2021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694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187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22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294亿美元,二次收入顺差23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695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逆差0.4亿美元,直接投资顺差757亿美元,证券投资顺差35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顺差18亿美元,其他投资逆差1155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350亿美元。(完) 2021年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览表) 项 目 行次 亿元 亿美元 亿SDR 1. 经常账户 1 4,503 694 483 贷方 2 54,684 8,433 5,870 借方 3 -50,180 -7,739 -5,386 1.A 货物和服务 4 6,257 965 672 贷方 5 49,700 7,665 5,335 借方 6 -43,443 -6,700 -4,663 1.A.a 货物 7 7,696 1,187 826 贷方 8 45,013 6,942 4,832 借方 9 -37,317 -5,755 -4,006 1.A.b 服务 10 -1,439 -222 -154 贷方 11 4,687 723 503 借方 12 -6,126 -945 -658 1.B 初次收入 13 -1,905 -294 -205 贷方 14 4,308 664 462 借方 15 -6,213 -958 -667 1.C 二次收入 16 151 23 16 贷方 17 675 104 72 借方 18 -524 -81 -56 2. 资本和金融账户 19 -4,507 -695 -484 2.1 资本账户 20 -2 -0.4 0 贷方 21 2 0 0 借方 22 -4 -1 0 2.2 金融账户 23 -4,505 -695 -484 资产 24 -19,562 -3,017 -2,100 负债 25 15,057 2,322 1,616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26 -2,235 -345 -240 2.2.1.1 直接投资 27 4,909 757 527 资产 28 -1,421 -219 -153 负债 29 6,329 976 679 2.2.1.2 证券投资 30 228 35 24 资产 31 -4,647 -717 -499 负债 32 4,874 752 523 2.2.1.3 金融衍生工具 33 116 18 12 资产 34 229 35 25 负债 35 -113 -17 -12 2.2.1.4 其他投资 36 -7,488 -1,155 -804 资产 37 -11,454 -1,766 -1,229 负债 38 3,966 612 426 2.2.2 储备资产 39 -2,269 -350 -244 3.净误差与遗漏 40 4 1 0 注: 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资本和金融账户中包含储备资产。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季度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人民币对美元季平均汇率中间价折算得到,季度累计的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由单季人民币计值数据累加得到。 4. 季度SDR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SDR对美元季平均汇率折算得到,季度累计的SDR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由单季SDR计值数据累加得到。 5.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6.细项数据请参见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互联网站“统计数据”栏目。 7.《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修订机制,最新数据以“统计数据”栏目中的数据为准。 2021-06-25/safe/2021/0625/19270.html
-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1, China's current account registered a surplus of RMB 450.3 billion, and the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s recorded a deficit of RMB 450.7 billion. In SDR terms,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1, China posted a surplus of SDR 48.3 billion under the current account, and a deficit of SDR 48.4 billion under the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s. In the US dollar terms, in the first quarter, China's current account recorded a surplus of USD 69.4 billion, including a surplus of USD 118.7 billion under trade in goods, a deficit of USD 22.2 billion under trade in services, a deficit of USD 29.4 billion under primary income and a surplus of USD 2.3 billion under secondary income. The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s recorded a deficit of USD 69.5 billion, including a deficit of USD 38 million under the capital account, a surplus of USD 75.7 under direct investment, a surplus of USD 3.5 billion under portfolio investment, a surplus of USD 1.8 billion under financial derivatives, a deficit of USD 115.5 billion under other investment, and reserves assets increased by USD 35 billion.(End) Abridged Balance of Payments, Q1 2021 Item Line No. RMB 100 million USD 100 million SDR 100 million 1. Current Account 1 4,503 694 483 Credit 2 54,684 8,433 5,870 Debit 3 -50,180 -7,739 -5,386 1. A Goods and Services 4 6,257 965 672 Credit 5 49,700 7,665 5,335 Debit 6 -43,443 -6,700 -4,663 1.A.a Goods 7 7,696 1,187 826 Credit 8 45,013 6,942 4,832 Debit 9 -37,317 -5,755 -4,006 1.A.b Services 10 -1,439 -222 -154 Credit 11 4,687 723 503 Debit 12 -6,126 -945 -658 1.B Primary Income 13 -1,905 -294 -205 Credit 14 4,308 664 462 Debit 15 -6,213 -958 -667 1.C Secondary Income 16 151 23 16 Credit 17 675 104 72 Debit 18 -524 -81 -56 2.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19 -4,507 -695 -484 2.1 Capital Account 20 -2 -0.4 0 Credit 21 2 0 0 Debit 22 -4 -1 0 2.2 Financial Account 23 -4,505 -695 -484 Assets 24 -19,562 -3,017 -2,100 Liabilities 25 15,057 2,322 1,616 2.2.1 Financial Account Excluding Reserve Assets 26 -2,235 -345 -240 2.2.1.1 Direct Investment 27 4,909 757 527 Assets 28 -1,421 -219 -153 Liabilities 29 6,329 976 679 2.2.1.2 Portfolio Investment 30 228 35 24 Assets 31 -4,647 -717 -499 Liabilities 32 4,874 752 523 2.2.1.3 Financial Derivatives (other than reserves) and Employee Stock Options 33 116 18 12 Assets 34 229 35 25 Liabilities 35 -113 -17 -12 2.2.1.4 Other Investment 36 -7,488 -1,155 -804 Assets 37 -11,454 -1,766 -1,229 Liabilities 38 3,966 612 426 2.2.2 Reserve Assets 39 -2,269 -350 -244 3. Net Errors and Omissions 40 4 1 0 Notes: 1.The statement is compiled according to BPM6. Reserve assets are included in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s. 2."Credit" is presented as positive value while "debit" as negative value, and the difference is the sum of the "Credit" and the "Debit". All items here in refer to difference, unless marked with "Credit" or "Debit". 3.The RMB denominated quarterly BOP data is converted from the USD denominated BOP data for the quarter using the quarterly average central parity rate of RMB against USD. The quarterly accumulated RMB denominated BOP data is derived from the sum total of the RMB denominated data for the quarters. 4.The SDR denominated quarterly BOP data is converted from the USD denominated BOP data for the quarter using the quarterly average exchange rate of SDR against USD. The quarterly accumulated SDR denominated BOP data is derived from the sum total of the SDR denominated data for the quarters. 5.This statement employs rounded-off numbers. 6.For detailed data, please see the section of “Data and Statistics” at the website of the SAFE. 7. The BOP data is revised regularly; please find the latest data in “Data and Statistics”. 2021-06-25/en/2021/0625/1837.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1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正式数和2021年3月末国际投资头寸表。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1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如何? 答:2021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694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8%,仍处于合理区间;跨境双向投融资均较为活跃,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一是货物贸易保持较高顺差。2021年一季度,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外贸运行保持增长态势,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1187亿美元。其中,出口6942亿美元,同比增长49%;进口5755亿美元,同比增长29%。 二是服务贸易逆差收窄。2021年一季度,服务贸易逆差222亿美元,同比下降53%。其中,旅行项目逆差242亿美元,同比下降42%。主要原因是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出境旅行依然低迷,以及2020年初旅行支出基数相对较高。 三是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2021年一季度,直接投资净流入757亿美元,其中,外商来华直接投资976亿美元,显示境外投资者对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219亿美元,保持平稳有序。 四是跨境双向证券投资均较活跃。2021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证券投资717亿美元,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752亿美元,相关投资活跃,反映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较好满足了境内外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 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仍面临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但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有助于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的格局。 问:2021年3月末我国国际投资头寸状况如何? 答:2021年3月末,我国国际投资头寸状况继续保持稳健,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增加。 一是对外金融资产总规模增加。2021年3月末,我国对外资产88776亿美元,较2020年末增长2%。其中,直接投资资产24319亿美元,增长0.8%;证券投资资产9658亿美元,增长7.3%;对外存贷款等其他投资资产21662亿美元,增长7.5%;储备资产32971亿美元,规模继续位列全球第一。 二是对外负债总规模增加。2021年3月末,我国对外负债67375亿美元,较2020年末增长2.8%。其中,直接投资负债32386亿美元,增长1.9%;证券投资负债20289亿美元,增长3.8%;吸收存贷款等其他投资负债14596亿美元,增长3.7%。 2021-06-25/beijing/2021/0625/1601.html
-
自昌吉辖区某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外汇管理局纳入首批非金融企业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申报企业名单后,外汇局昌吉州中心支局多措并举,有序推进辖区非金融企业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申报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周密安排,指导企业做好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申报的系统配置工作。二是疫情封闭期间,为确保辖区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不停滞,采取线上辅导方式,理清企业直接投资关系框架,为经办人员解疑答惑,熟悉填报工作等。三是深入企业,现场指导。昌吉州中心支局在复工后第一时间深入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直接申报工作的准备情况,并针对企业提出的疑难问题逐一进行解答,并对后期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2020-09-04/xinjiang/2020/0904/1026.html
-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间序列(BPM6) 2021-07-02/gansu/2021/0702/1324.html
-
李强书记、龚正市长、易纲行长、会满主席,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再次参加陆家嘴论坛,与中外同事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交流看法。 上海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也是一个不断见证奇迹的地方。去年以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迈出更大步伐,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的进步。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上海保持第三位,与第二位的评分已非常接近。“十四五”时期,金融管理部门将和上海市及国内外金融机构一道,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共同推动上海金融业实现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2020年以来,为应对百年一遇的疫情大流行,发达国家纷纷推出超级经济刺激计划。在财政猛烈扩张的同时,货币政策达到前所未有的宽松程度。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扩张将近一倍,欧央行扩张一多半,日本银行扩张超过四分之一。这些超常规举措,短期内确实起到了稳定市场、稳定人心的作用。但是相伴而来的负面效应则需要全世界各国来共同承担。首先,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价格普遍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特别是股票市场很快就达到了创纪录的高水平。经常爬山的人都知道,越是陡峭的山峰,上去不易,下来更难。第二,通货膨胀像约定好了一样,如期而至。而且比美欧同事们所预料的幅度要高出一截,至于将要持续的时间似乎也不像许多专家预测的那样短暂。 第三,当财政支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靠中央银行印钞来支撑时,就像一架飞机在空中进入自转旋涡,很难由自己顺利改飞出来。2008年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只有8000多亿美元,如今已将近8万亿美元,而且美国联邦债务与GDP之比已超过二战时期创造的最高记录。第四,世界疫情现阶段还有诸多不确定性,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局部受阻或断裂的风险仍然较大。本来最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但还有少数发达国家不断制造麻烦,继续奉行所谓本国优先的单边主义,事实上首先损害其本国人民的利益。例如,对来自中国的产品保留高关税,客观上推动通货膨胀上升更快。第五,面对美欧开闸泄洪产生的溢出效应,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采取痛苦的应对举措。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央行已启动加息,有的发达经济体也开始释放收缩信号。从全球宏观经济来观察,这些政策取向的利弊得失目前还很难作出结论。 中国在强化宏观政策应对时,没有搞“大水漫灌”。一些国家批评中国应对政策力度不够、对全球经济恢复的贡献不足。这显然是出于偏见或误解。事实上,我们的政策力度并不算小。从货币金融政策来看,2020年,银行贷款新增19.6万亿元,增速12.8%,社会融资规模增加35万亿元,增速13.3%,这在世界上是很少有的。通过降低贷款利息和减少服务收费,去年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从财政税收政策看,2020年我国对企业和居民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公共预算赤字率3.7%,加上新增抗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银行额外增加投入等,这些数字合计起来与名义GDP之比已超过10%。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应对政策取得最好效果。2020年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促进了周边国家和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复苏,阻止了世界经济陷入更大萎缩。中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供应了全球一半左右最终产品,而且总体上没有提高出口离岸价格,为全球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如果说最发达国家大量印发的货币形成了拉动全球通胀的动力源,那么,中国数亿劳动者生产的商品就是稳定全球通胀的千钧锚。 为什么我们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有那么大的力度,而央行资产负债表能够保持不变呢?首先是因为党中央着眼全局的宏观决策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国务院和国务院金融委的安排指挥切合实际、精准有效。其次是因为金融系统坚定不移地整治脱实向虚现象,坚决降低内部杠杆率,同业理财、同业投资、委托贷款和信托通道业务持续减少,高风险影子银行不断收缩。第三是因为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具有特殊优势,持续多年的稳健政策使得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与此同时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又卸下了沉重包袱。所以,和发达国家央行购买资产扩表不同,我国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适当增加定向再贷款,推动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发放更多贷款,与此同时引导更多社会储蓄转化为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显著地扩大了中国和世界迫切需要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能力,推动了经济的绿色转型进程。 中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强和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从金融角度来看,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市场化兼并重组,规范互联网平台,促进公平竞争。要抓紧推进传统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促使金融机构能够更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更精准防范金融风险。发展普惠金融,加强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金融服务,切实促进共同富裕。发展绿色金融,为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金融支撑。发展科技金融,通过多种方式支持自主创新和自立自强。 现阶段最突出的一项任务就是进一步加大直接融资比重。在去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中,债券和股票融资占比已经达到37%左右,还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债券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妨碍其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短板是,债券市场法制还不够健全。迫切需要让各级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投资者都认识到逃废债不仅是不道德的行为,而且是违法违规甚至是犯罪的行为。根本性举措是加快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真正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确保发行方、中介机构、投资者严格依法履行各自义务,承担各自责任。 经过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三年攻坚战,过去我们面临的多个方面的金融风险都出现了收敛趋势。但是,防范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一刻也不能松懈。就当前而言,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应对不良资产反弹。为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施延期,预计将有一定比例最终劣变为不良。一些地方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倾向严重,相当数量的政府融资平台偿债压力很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债务违约比例上升,加剧了银行机构的信用风险。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必须督促银行机构做实资产分类,加大拨备计提力度,确保能够更快更多地处置不良资产。 第二,严密防范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我国高风险影子银行与国外不同,具有典型的“体系内”和“类信贷”特征。经过整治后,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已较历史峰值压降20万亿元,但存量规模依然较大,稍有不慎就极易反弹回潮。要防止金融机构再次通过交叉性金融产品无序加杠杆,对各种“类信贷”新花样必须遏制在初期阶段。要认真落实资管新规,确保存量资管产品整治任务顺利完成。 第三,坚决整治各类非法公开发行证券行为。金融市场目前仍然存在大量名为“私募”实为“公募”的各类产品。过往的非法集资案件,许多实质上属于非法公开发行证券。这些产品参与投资的人数都突破200人的限制,发行对象实际上面向不特定的投资者,对市场、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严重损害。一旦发现“假私募、真公募”,应依法予以严惩,并按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或虚假披露追究发行人等相关方的法律责任。 第四,切实防范金融衍生品投资风险。在前期发生风险的金融衍生品案例中,有大量个人投资者参与投资。从成熟金融市场看,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的主要是机构投资者,非常不适合个人投资理财。道理在于,受不可控制甚至不可预测的多种因素影响,金融衍生品价格波动很大,对投资者的专业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具有很高要求。普通个人投资者参与其中,无异于变相赌博,损失的结果早已注定。那些炒作外汇、黄金及其他商品期货的人很难有机会发家致富,正像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一样。 第五,时刻警惕各种变换花样的“庞氏骗局”。当下,各种以高息回报为诱饵,打着所谓的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等旗号的骗局层出不穷,其实质都是击鼓传花式的非法集资活动。大家一定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宣扬“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要自觉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远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 希望出席论坛的嘉宾和业内同仁们在就高深问题发表真知灼见之余,也能不厌其烦地宣传这些最基本的金融常识。 衷心感谢主持人的热情介绍和协助! 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2021-06-17/gansu/2021/0617/1312.html
-
尊敬的李强书记、龚正市长、吴清副市长,树清主席、会满主席、功胜局长,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作为本届论坛的共同轮值主席,我谨代表主办方,向出席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陆家嘴论坛已成功举办12届,见证了中国金融事业的进步,见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稳妥应对疫情冲击,为经济快速恢复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比如,引入了全国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募基金和外资控股理财公司;推出了国内首批利率期权产品、多个国际期货新品种;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走在全国前列;超过90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市场,持债规模达到3.3万亿元。我们很高兴看到,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已连续两次位居第三。在此,我代表人民银行向上海市表示祝贺! 这次论坛聚焦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金融业对外开放等重大议题,这些议题都是金融系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围绕货币政策、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等话题同大家进行交流。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观察到人口结构、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和变化,对潜在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产生影响。 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经济总量基数越来越大,同时受劳动生产率增速下降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会有一定减缓。人口结构变化也会对经济供给和需求两侧产生影响,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以资本和劳动投入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未来可持续增长主要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去年以来,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但如果从去年和今年两年平均来看,我们预测我国GDP增速将接近于潜在增长率水平。 货币政策要关注结构变化对物价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上升、消费倾向下降,因此对通胀产生抑制作用。而绿色转型会使物价走势有所上升。什么是绿色转型?绿色转型就是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向低碳模式。因为碳排放能源是大头,简单地说绿色转型就是鼓励大家多用清洁能源,少用化石能源。但问题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从整体上看化石能源便宜且稳定,清洁能源贵且尚不稳定,这就是所谓“绿色溢价”,因为化石能源碳排放成本基本上没有体现。绿色转型的任务就是对碳排放加以限制,使碳排放的成本显性化,也就是说要求排放者对增量的碳排放付出成本,同时对存量的碳排放权通过定价实现可交易,使得减排者获得收益,也使得排放者付出适当成本,从而鼓励生产和消费向低碳方式转型。这一过程客观上会导致和碳排放有关的成本上升,进而带来结构性价格上涨的压力。以上分析有对价格下跌的压力,有对价格上涨的压力,不同方向的价格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冲,从而有利于在整体上稳定物价。 近期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全球通胀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实,但对通胀是否能长期持续下去,存在着巨大分歧。我国去年疫情期间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国内总需求比较平稳,有利于保持物价总体稳定。今年以来我国PPI增幅较高,一定程度上与去年PPI为负形成的低基数有关,所以我们可以用去年今年和明年连续三年的整体视角来观察PPI变化。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今年我国CPI走势前低后高,全年的CPI平均涨幅预计在2%以下。当然,外部的疫情形势、经济回升、宏观形势和宏观政策等都有不确定性,对来自各方面的通胀和通缩的压力均不可掉以轻心。 考虑到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物价走势整体可控,货币政策要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尤其是注重跨周期的供求平衡,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目前国内利率水平虽比主要发达经济体高一些,但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仍相对较低,总体保持在适宜的水平,有利于各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要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要继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促进内外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保持总量政策适度的前提下,货币信贷政策将主要强调两大结构性方面。 第一,扎实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人民银行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等工具,多措并举助力经济的绿色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较早制定了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的标准。同时与欧盟有关部门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分类标准的趋同。二是建立气候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推动国内主要商业银行披露气候变化相关信息,并研究推广至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未来,将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三是激励金融部门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研究碳减排支持工具。四是引导金融机构防范气候变化风险。人民银行已开展金融机构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并持续监测评估金融机构绿色转型。要充分考虑现有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预期使用寿命和折旧的实际情况,稳妥设计转轨参数和动态风险权重,努力实现在绿色转型的过渡期平稳转轨。 第二,坚持发展普惠金融。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实现保就业保民生,实现增收入促消费,从而稳住经济基本盘。我们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健全激励相容机制,强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能力。目前普惠小微贷款已支持3600多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我们将继续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部门政策合力,引导银行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与企业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强贷款风险防范。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推广随借随还模式,促进商业银行加快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近日,中央再次就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提出明确意见和要求,支持上海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我曾在之前的陆家嘴论坛上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定是基于人民币资产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随着全球配置人民币资产需求的增加,将衍生出对人民币资产的风险管理、法治环境、人才供给等一系列需求。在此过程中,上海将成为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风险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优质营商环境示范中心和金融人才中心,将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支持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打造促进双循环的绿色金融枢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助力上海成为新发展格局下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枢纽和桥梁。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2021-06-17/gansu/2021/0617/1311.html
-
中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更新至2021年5月) 2021-06-30/gansu/2021/0630/1322.html
-
问:国家外汇管理局刚刚公布了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请问造成2021年5月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外汇储备规模趋势是怎样的? 答:截至2021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18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236亿美元,升幅为0.74%。2021年5月,外汇市场运行延续稳定态势,市场交易总体保持理性有序。国际金融市场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疫苗进展、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及通胀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非美元货币总体走强,主要国家金融资产价格有所上涨。外汇储备以美元为计价货币,非美元货币折算成美元后金额上升,加上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当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依然持续,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仍面临较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今年我国经济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将继续为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2021-06-17/gansu/2021/0617/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