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2月云南省金融机构外汇存贷款主要项目表 2019-02-19/yunnan/2019/0219/575.html
-
2018年第四季度云南省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简述 2019-02-19/yunnan/2019/0219/576.html
-
2018年第四季度云南省企业家问卷调查简述 2019-02-19/yunnan/2019/0219/577.html
-
2018年,西双版纳州通兑四方货币兑换有限公司成功与富滇银行西双版纳磨憨支行办理首笔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调剂业务,调剂兑入5亿元老挝基普现钞,折合人民币39.84万元。这标志着西双版纳州兑换特许机构与银行间金融合作范围首次拓展到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现钞调剂业务,既解决特许机构老挝基普现钞不足的困难,又使得富滇银行跨境调入的富余现钞“活”起来,对推动中老双边货币流通及结算具有积极意义。 2019-02-19/yunnan/2019/0219/579.html
-
2018年11月云南省金融机构外汇存贷款主要项目表 2019-02-19/yunnan/2019/0219/571.html
-
2018年第四季度云南省银行家问卷调查简述 2019-02-19/yunnan/2019/0219/578.html
-
2018年12月云南省货币信贷运行简况 2019-02-19/yunnan/2019/0219/572.html
-
2018年以来,云南省金融机构主动作为有效扩大人民币在老挝跨境使用。截至9月末,云南省对老跨境人民币结算额为1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0%,占全省对老本外币收支的38.4%,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一是借助“一带一路”投资项目,助推人民币走进老挝。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云南省金融机构强化做好金融服务工作,推动全省对老项目投资结算量大幅增长。截至9月末,全省对老直接投资结算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34倍,投资主要集中在老中铁路建设、老中联合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是依托滇老央行双边会谈,提升人民币在老挝接受度。昆明中心支行9月组团赴万象参加由老挝央行主办的双边本币会谈,双方就“畅通双边本币结算渠道、推动跨境反假货币合作、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等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和深入交流,在加深老挝央行对现行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理解同时,进一步向老挝市场主体宣传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有效促使老方考虑采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 三是创新中老边民互市贸易结算方式,引导互市贸易结算进入正规金融体系。边境地区商业银行依托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边民互市系统,联合边民互市服务中心平台,创新“一单一证”管理形式,有效提高银行结算可得性和便利性,降低边民跨境汇划资金成本,成功引导边民互市贸易结算进入银行体系,显著改变边民长期以来的现金交易习惯。截至9月末,滇老边民互市通过银行渠道结算人民币200余笔,结算金额由上年同期不足2万元增长至1.62亿元。 四是打通中老本外币现钞调运通道,节约头寸调运成本。2018年5月,首条中老双边本外币现钞陆路调运通道在中老“磨憨-磨丁”跨境合作区建立,大幅降低人民币面向东南亚陆路调运成本,有效满足老方边境地区对人民币现钞的需求。截至9月末,通过该通道已调出2000万元人民币,调入5亿元老挝基普。 2019-02-19/yunnan/2019/0219/581.html
-
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深入贯彻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切实增强打赢打好金融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全省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一是贫困地区信贷投入持续增加。截至2018年9月末,88个国定贫困县贷款余额6011.67亿元,新增贷款443.86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36%,高于同期全省各项贷款增速1.34个百分点。全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为2854.68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0.5%),排名全国第三,同比增长14.94%,高于同期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92个百分点。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已脱贫人口贷款余额388.76亿元,同比增长18.75%,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597.02亿元,同比增长19.71%,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868.9亿元,同比增长12.75%,贫困地区信贷投入持续增加;44.0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31万已脱贫人口获得直接信贷支持;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54.51万人(次),金融服务受益面不断扩大。 二是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2018年9月末,全省贫困地区共有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532个、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点3350个、证券机构35家、保险机构978家、小额贷款公司218家、惠农支付服务(站)点2.03万个,已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证券、保险、助农取款点协调配合、共同参与的金融扶贫开发新格局。 三是因地制宜推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金融扶贫模式。如农村信用社创新推出了“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等信贷支持模式;农业发展银行推出“农特贷”,以80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鲁甸花椒特色产业发展;农业银行创新推出了“七彩云南·脱贫贷款”系列产品;云南能投集团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云南省内首单扶贫票据10亿元,筹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昭通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诚泰保险开展了咖啡价格指数保险;中国人寿针对贫困人员降低起付线,提高保险理赔上限,创新推出大病保险精准扶贫产品。 四是金融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稳步推进。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农发行和国开行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项目对接,加快信贷评审速度,加大资金投放力度,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余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8年9月末,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已发放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283亿元,发放国家贴息贷款175亿元,实际支付资金115.3亿元,支付率为65.89%,涉及项目113个。 2019-02-19/yunnan/2019/0219/582.html
-
在德宏州第十七届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期间,德宏州政府于2018年12月13日在瑞丽市组织召开中缅贸易人民币结算非正式会谈。出席会议的缅方参会人员有缅甸中央银行副行长吴波波聂,缅甸中央银行、合作社银行、缅甸国家银行、国家经济联合协商委员会、甘波冉银行、联合阿马拉银行相关负责人等18人。经总行批准,人民银行德宏州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德宏州中心支局有关负责同志及中方部分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等25人参会。 人行德宏州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德宏州中心支局介绍了德宏州中缅跨境结算的简要情况。缅甸央行吴波波聂副行长询问了中缅边境地区跨境结算的政策、态度等相关情况,表达了缅方未来在金融领域政策打算:一是继续加强与中国央行以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层次的交流沟通;二是缅央行协同各部委商议挂牌人民币作为缅甸第二大货币等事宜;三是下一步将鼓励缅甸银行和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四是提高缅甸银行业的金融对外服务水平和能力,加强中缅银行间深度合作;五是研究出台规范边境地区民间兑换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边境地区的民间兑换市场。 缅方代表提出了五点意见建议:一是两国央行间签订相关框架协议,达成合作机制;二是加快推动账户互开等试点工作,促进两国银行间在互开账户的基础上的进行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边境贸易结算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三是请求中方放开缅资银行外债管理30亿元人民币额度的政策限制,力求满足中缅银行合作过程中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大额资金需求;四是双方合作共同化解缅甸账户被频繁冻结为中缅边贸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信息互通,加强反洗钱方面协作,共同规范中缅跨境结算;五是针对缅甸边境地区留滞的大量人民币现金未能回流的问题,希望与中方协商通过官方渠道解决。 此次会议,增进了双方银行的互信、互通,更清晰地了解了双方现存的合作障碍和困难,表达了双方开展深度金融合作的意愿和想法,将对下一步的中缅甸跨境金融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9-02-19/yunnan/2019/0219/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