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8月,银行结汇15864亿元人民币,售汇14162亿元人民币。2022年1-8月,银行累计结汇116814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109719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2年8月,银行结汇2335亿美元,售汇2084亿美元。2022年1-8月,银行累计结汇17827亿美元,累计售汇16733亿美元。 2022年8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8184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37418亿元人民币。2022年1-8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277683亿元人民币,累计对外付款272335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2年8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5619亿美元,对外付款5506亿美元。2022年1-8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42362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41527亿美元。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银行,售汇是指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 远期结售汇平仓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无法履行资金交割义务,对原交易反向平盘,了结部分或全部远期头寸的行为。 远期结售汇展期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调整原交易交割时间的行为。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2022-09-16/xiamen/2022/0916/1966.html
-
近年来,外汇局天津市分局大力支持天津融资租赁业发展,积极做好飞机、船舶离岸融资租赁外汇政策指导和业务服务。截至今年上半年,已为59个离岸融资租赁项目办理离岸融资租赁对外债权登记业务,资金达10.28亿美元。 以往境内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跨境融资租赁业务时,企业通常需要设立境外项目公司,用以收取租金,企业运营成本较高。利用离岸融资租赁对外债权登记业务,境内融资租赁公司可将从境外制造商处采购的飞机或船舶交付给境外承租人使用,办理相关业务备案后,直接开立账户收取租金,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助力企业发展。 为全力支持天津市离岸融资租赁业务发展,进一步便利和服务企业,外汇局天津市分局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一方面,简化事前审批内容,在确保业务真实性审查的基础上,将审批内容由20项删减至11项,有效减少了企业办理业务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另一方面,优化事后管理手段,取消了租赁公司按月向外汇局天津市分局报送的相关报表,改由外汇局天津市分局自行通过系统查询、向经办银行问询等方式了解业务开展情况,减轻企业负担。2022年上半年,随着疫情形势缓解,离岸融资租赁业务快速回升,对外债权登记业务量同比增长近1倍。 2022-09-15/tianjin/2022/0915/2018.html
-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天津辖内银行和涉外企业对外汇管理及跨境人民币改革创新政策的理解和落实,8月29日至9月6日,在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天津市分局的指导下,天津市银行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律机制成功举办了外汇管理及跨境人民币改革创新政策培训会。 本次培训共举办5期,通过腾讯会议形式,天津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天津辖内涉外企业人员踊跃参加,累计参加培训达1000人次。培训邀请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天津市分局相关处室业务骨干,对企业汇率风险中性管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资本项目便利化政策、跨境人民币政策、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政策等内容进行讲授。培训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外汇管理及跨境人民币创新政策覆盖面,有效提升政策触达率,为外汇管理及跨境人民币改革创新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巩固了基础。 2022-09-30/tianjin/2022/0930/2019.html
-
2022年8月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分地区) 2022-09-30/shanxi/2022/0927/1069.html
-
外汇局河北省分局认真落实外汇支持疫情防控和各项外汇便利化政策,多措并举为涉外企业提供前置服务、精准服务、定向服务,不断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一、以政务服务网上办理为“着力点”,保障疫情期间外汇服务“不中断” 6月份,河北某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与境外银行签订7亿元人民币贷款协议,主要用于偿还即将到期的境内银行贷款,但受疫情影响,贷款协议跨境寄回时间较长。为帮助企业按时偿还贷款,河北省分局指导该公司通过线上方式申请办理外债签约登记,并加急为其当日办结。今年以来,河北省分局开辟线上办理“绿色通道”,另增设“预约办、邮寄办”等“非接触”办理方式,积极引导企业网上办理各项外汇业务。2022年1-6月,累计为1374家企业办理线上名录登记业务;办理线上外债登记业务9笔,涉及金额2.1亿美元。 二、以优质企业便利化政策为“发力点”,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河北某大型化工企业,每年对外贸易付汇笔数约3000笔,纳入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后,平均每笔业务办理时长由3-4小时缩短至2-3分钟,贸易结算效率大幅提升。为确保银行及优质企业“应纳尽纳”,进一步扩大便利化政策覆盖面,河北省分局修订完善便利化工作指导意见,统筹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优质企业“后备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和辅导。截至2022年6月末,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规模达到31.7亿美元。 三、以全口径跨境融资业务为“突破点”,持续释放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红利 某制药企业是河北省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当前面临产业升级,急迫需要资金支持,但其在某银行的授信无法直接提款使用。为解企业燃眉之急,河北省分局指导授信银行成功为企业提供担保,完成跨境融资1300万美元。据企业介绍,该笔融资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成本较以往融资还低了不少,节约利息支出约70多万元。河北省分局实行“银企一体化”培训模式,搭建对接平台,便利企业深入了解跨境融资政策和办理流程,助力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省新签约全口径跨境融资业务48笔,签约金额合计10.98亿美元,同比增长22.41%。 2022-09-21/hebei/2022/0921/2043.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8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2年8月份外汇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2年8月份我国外汇收支形势有何特点和变化? 答:我国外汇市场表现出较强的韧性,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为顺差。8月份,银行结售汇顺差250亿美元,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顺差113亿美元,均高于今年以来的月均水平。 市场预期保持平稳,外汇市场交易理性有序。近期,美元走强背景下非美货币普遍贬值,人民币汇率表现相对稳健,外汇市场反映汇率预期的相关指标运行平稳。8月份,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71%,较今年以来月均值提升3个百分点,显示市场主体保持“逢高结汇”的理性交易模式,结汇意愿有所增强;衡量售汇意愿的售汇率(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7%,与今年以来月均值基本持平,市场主体购汇意愿总体稳定。 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延续较高规模,直接投资等渠道外资流入稳中有增。8月份货物贸易跨境收支顺差552亿美元,较7月份增长31%。同时,来华直接投资项下净流入较7月份增加,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和股票市场情况持续改善,凸显了我国市场以及人民币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更加稳健,市场化调节机制日益成熟,外汇市场参与主体更趋理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为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2022-09-30/shanxi/2022/0927/1067.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7月,银行结汇14833亿元人民币,售汇14894亿元人民币。2022年1-7月,银行累计结汇100950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95556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2年7月,银行结汇2203亿美元,售汇2212亿美元。2022年1-7月,银行累计结汇15492亿美元,累计售汇14649亿美元。 2022年7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4628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35376亿元人民币。2022年1-7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239498亿元人民币,累计对外付款234918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2年7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5143亿美元,对外付款5255亿美元。2022年1-7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36743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36021亿美元。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银行,售汇是指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 远期结售汇平仓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无法履行资金交割义务,对原交易反向平盘,了结部分或全部远期头寸的行为。 远期结售汇展期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调整原交易交割时间的行为。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2022-09-19/hebei/2022/0919/2045.html
-
问:国家外汇管理局刚刚公布了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请问造成2022年7月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外汇储备规模趋势是怎样的? 答:截至2022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41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328亿美元,升幅为1.07%。 2022年7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稳定,境内外汇供求基本均衡。国际金融市场上,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前景及通胀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主要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充满挑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但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支持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2022-09-14/hebei/2022/0914/2044.html
-
2022年8月银行结售汇数据(分地区) 2022-09-30/shanxi/2022/0927/1070.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统计数据,并发布《202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2年以来国际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2022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形势有何特点,近期表现如何? 答: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经常账户、直接投资均呈现较高顺差。2022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664亿美元,同比增长43%,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值为1.9%,仍处于合理均衡水平。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增长36%,服务贸易逆差收窄33%。上半年,直接投资顺差740亿美元,与经常账户形成的基础性国际收支顺差合计2404亿美元,同比增长3%,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有效发挥平衡跨境资金流动、稳定外汇市场的基本盘作用。 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运行总体平稳,基础性国际收支顺差继续发挥主导作用。目前三季度国际收支数据仍在统计中,从相关数据表现看,基础性国际收支仍总体呈现一定规模顺差。经常账户方面,根据海关统计,7-8月进出口顺差同比增长57%,体现了我国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以及稳外贸、保市场主体等政策的支撑作用;外汇局数据显示,7-8月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收窄3%,主要是运输、计算机信息服务、商业服务等收入增长14%。直接投资方面,据商务部统计,7-8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同比增长14%,显示资本项下中长期投资渠道表现稳健。此外,9月以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平稳,银行结售汇以及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延续基本平衡。多方面数据均表明当前我国国际收支运行总体稳健。 二、您如何看待未来我国国际收支趋势? 答:我国经常账户将保持合理规模顺差。近一段时期,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保持增长,在全球主要顺差国中表现突出,充分体现了我国货物贸易等经常账户收支的稳定性和韧性,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首先,近年来我国货物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出口新动能逐步涌现。今年前8个月,传统优势项目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纺织、服装出口增速均高于10%,汽车等出口增长56%,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成为推动外贸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贸易伙伴多元化拓展取得积极成效,欧美仍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市场,对东盟、拉美地区的外贸规模也在增长。其次,服务贸易发展将会继续提档升级。随着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以及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正在为服务贸易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跨境双向投资将呈现更加均衡的发展态势。首先,直接投资保持顺差格局。国内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将继续吸引外资来华投资兴业。同时,我国对外投资仍将保持合理有序的发展态势。其次,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稳定的投资回报和分散化投资价值,长期看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总体依然较强。 总体看,未来国内经济持续恢复的趋势是确定的,继续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是坚定的,物价稳定等优势更加明显,制造业转型升级效果逐步显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内在基础依然稳固,这也是我国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根本支撑。 2022-09-30/henan/2022/0930/1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