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加强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规范特殊监管区域企业外汇收支行为,提升联合监管水平,2017年9月27日,青岛市分局组织举办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业务培训,邀请了青岛海关加工贸易处特殊区域管理科闵雪莲科长现场授课。分局经常项目处、国际收支处、资本项目处及外汇指定银行共计50余人参加了现场培训,各支局在分会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收听收看培训。 此次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及分类,主要介绍目前全国和青岛特殊监管区域的种类、数量、功能等。二是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法规进行解读,主要包括联网监管、分类管理、税收管理、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等。三是对青岛目前主要的特殊区域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管理模式和要求进行重点讲解。四是介绍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方向。培训结束后,闵雪莲科长与听课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 近年来,青岛市分局不断加强与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合作,先后与青岛海关、青岛市国税局等多个部门签署联合监管协议,联合监管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16年以来,青岛市分局先后三次向海关通报出口不收汇企业100余家,海关对多家企业实施了通关锁定,有效地抑制了青岛地区出口不收汇现象的蔓延。此次培训是在联合监管协议的基础上,双方进行的一次卓有成效的业务交流,培训提高了核查人员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了解,将推动外汇监管水平的提高 2017-09-28/qingdao/2017/0928/882.html
-
为更好地加强与市场主体沟通,宣传贸易投资便利化外汇政策,同时进一步推进对辅导期企业的管理, 9月19日青岛市分局组织召开了“青岛市涉外企业贸易外汇政策培训暨金融服务产品推介会”,重点对新设进出口企业进行了外汇政策辅导和银行金融服务产品推介。 本次会议突出了四个重点,一是加强贸易外汇政策的宣传。为增进新设企业对贸易外汇政策的了解,印发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法规指引及实施细则》和自主设计的《货物贸易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政策辅导指南》。二是强化对辅导期企业的业务辅导。本次培训主要针对新设立的辅导期企业,向企业全面介绍贸易外汇管理制度体系及各业务流程,重点就货物贸易监测系统的使用、辅导期报告、贸易信贷报告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增进企业对政策的了解和执行。三是帮助企业了解银行贸易外汇金融产品。邀请4家银行外汇业务专家向企业宣传和介绍外汇金融产品和服务,讲解各项贸易融资产品,如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福费廷等,提升企业运用金融产品提升经营能力和水平。四是帮助企业认知和规避汇率风险。针对当前新企业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的情况,重点就汇率避险工具进行详细介绍,如远期、期权、掉期等交易,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此次会议约150余家新设企业参加了培训,会上企业踊跃提问,气氛热烈,有效地帮助新设企业尽快熟悉了解外汇政策,依法合规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业务,科学选择金融产品规避汇率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完善对辅导期企业的管理,解决辅导期企业报告不及时、未报告等问题。此次宣传培训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17-09-21/qingdao/2017/0921/880.html
-
9月20日,青岛市分局召开局务会,研究支持辖内金融机构开展出口企业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应对汇率变动支持企业扩大出口的报告及政府融资平台境外融资报告等。顾延善副局长主持会议,分局国际收支处(外汇综合处)、经常项目管理处、资本项目管理处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 顾延善副局长强调,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是积极创新外贸融资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金融对外贸新旧动能转换并促进外汇回稳向好的重要举措,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外汇相关处室要积极配合,做好服务,加强督导,取得实效。 在应对汇率变动支持企业扩大出口方面,顾延善副局长认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已造成部分出口企业汇兑损失、财务风险增加。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企业、银行认识和应对方面的不足,应进一步加强分析,找准原因,因企施策,加大汇率避险工具的宣传培训,充分调动各市场主体积极性,在提高产品质量、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加大引进专业人才方面下功夫,促进支持企业稳定扩大出口。 针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境外平台公司进行境外融资方面,顾延善副局长要求在进一步摸清情况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加强跟踪监测分析,及时情况反馈。 2017-09-21/qingdao/2017/0921/881.html
-
2017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要求,外汇局继续积极深入开展重点领域立法和文件清理工作,更新截至2017年6月30日《现行有效外汇管理主要法规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并在政府网站公布。 本次更新后的《目录》共收录截至2017年6月30日发布的外汇管理主要规定217件。按照综合、经常项目外汇管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监管、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市场、国际收支与外汇统计、外汇检查与法规适用、外汇科技管理8大项目分类,并根据具体业务类型分为若干子项。新增入《目录》文件主要涉及完善真实合规性审核、电子报关信息开放、个人外汇业务信息系统优化、境外机构投资者外汇风险管理、银行卡境外交易信息报送、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数据报送等。 今后,外汇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强化监管能力建设,致力构建简明清晰的规则框架,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完) 2017-07-27/qingdao/2017/0727/883.html
-
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2018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较2017年12月末上升215亿美元。请问造成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外汇储备规模趋势是怎样的? 答:截至2018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615亿美元,较2017年12月末上升215亿美元,升幅为0.68%。 1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境内外主体交易行为总体平稳。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升值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各因素共同作用,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往前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进行,经济基本面有望延续稳中向好态势。全球经济同步复苏,主要央行将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在基本面因素的推动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将更趋平衡,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在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将保持总体稳定。 2018-02-08/xiamen/2018/0208/975.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16.92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57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2.3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630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4.52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20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6.1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9377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0.74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63万亿美元)。 2017年1-12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162.2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4.08万亿美元)。(完) 2018-01-31/xiamen/2018/0131/972.html
-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请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女士向大家介绍2015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提问。王司长是第一次和大家见面,首先请王司长和大家介绍。 2015-07-23 09:46:58 · 王春英: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并和大家见面。下面,我首先通报一下2015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之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2015年以来,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依然较为复杂。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继续分化;国内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总体处于合理区间,近期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深化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呈现双向波动,近期外汇供求趋向基本平衡。 2015-07-23 09:55:54 · 王春英: 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15年上半年,银行累计结汇5.3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8665亿美元),售汇5.96万亿元人民币(折合9719亿美元),结售汇逆差6474亿元人民币(折合1054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2015年上半年,累计涉外收入10.0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6461亿美元),对外付款9.8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6016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2716亿元人民币(折合445亿美元)。 2015-07-23 09:57:42 · 王春英: 上半年我国外汇收支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银行结售汇呈现逆差,而代客涉外收付款呈现顺差。2015年上半年,按美元计价(下同),银行结汇同比下降10%,售汇增长25%,结售汇逆差1054亿美元。上半年,银行代客涉外收入同比增长1%,支出增长3%,涉外收付顺差445亿美元。这一结果,改变了去年下半年银行结售汇和代客涉外收付汇双逆差的局面,去年下半年银行结售汇逆差625亿美元,而代客涉外收付汇为逆差491亿美元。 第二,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性仍然较大,近期趋向基本平衡。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15年一季度,结售汇逆差914亿美元,月均305亿美元,二季度结售汇逆差大幅收窄至139亿美元,其中4月份逆差收窄至173亿美元,5、6月份分别转为顺差13亿和21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1月至2月涉外收付款为月均顺差275亿美元,3月至4月转为月均逆差223亿美元,5月至6月又重回月均顺差170亿美元。 2015-07-23 09:59:08 · 王春英: 第三,市场主体结汇意愿由降转升、购汇动机由强转弱。一季度,衡量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不保留涉外外汇收入而兑换为人民币的银行代客结汇占涉外外汇收入的比重为69%,较2014年四季度下降3个百分点;二季度结汇率为74%,较一季度上升5个百分点。一季度,衡量购汇动机的售汇率,也就是用人民币购买外汇的银行代客售汇占客户全部对外外汇支付的比重为79%,较2014年四季度上升6个百分点;二季度售汇率为75%,较一季度下降4个百分点。可见4月份以来,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企业涉外收支行为已经作出调整。 第四,银行远期结售汇虽为逆差,但逆差大幅收窄。2015年上半年,银行对客户远期结汇签约同比下降47%,远期售汇签约增长31%,远期结售汇签约逆差68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顺差504亿美元。其中,一季度逆差470亿美元,二季度逆差收窄至215亿美元,表明二季度以来市场对人民币的汇率预期趋于稳定。 2015-07-23 10:02:16 · 王春英: 第五,外汇供求趋向基本平衡。2015年上半年,反映零售市场外汇供求状况的银行即远期结售汇差额(即银行结售汇差额与未到期远期净结汇余额变动合计)波动性较大,一季度为逆差1200亿美元,月均逆差400亿美元;二季度逆差大幅收窄至326亿美元,而且逆差逐月下降,4月至6月逆差分别为185亿、71亿和70亿美元。 以上就是我要通报的2015年上半年外汇收支主要统计数据。相关数据也正在外汇局官方网站同步发布,敬请关注。 下面,我愿意就我国外汇收支状况有关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 2015-07-23 10:04:39 · 胡凯红: 谢谢王司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你所在的新闻机构。 2015-07-23 10:05:53 · 中国日报记者: 近期美联储加息预期逐渐增强,未来美国货币政策将逐渐趋于常态化。欧洲方面,虽然希腊退出欧元区的警告暂时解除,但未来仍有很大不确定性。近来国际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会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产生怎样的影响?外汇局将对这种变化有怎样的政策调整? 2015-07-23 10:06:18 · 王春英: 感谢你的提问。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和影响一直都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外汇局对此也保持高度关注,并实时评估这一因素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的影响。在以前的数据发布会上也曾经就此问题作过比较详细的阐述。从目前情况看,我们仍然可以维持以下几个基本判断: 第一,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但目前依然是总体可控的。2014年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性退出,给新兴经济体带来了普遍冲击,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双向波动也进一步加大,但没有改变全年跨境资金净流入、国际收支口径外汇储备资产增长的局面。今年一季度,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因素带动了美元较快升值,一季度美元指数上升9%,并在3月中上旬突破了100,这是我国跨境资金流出的一项重要推动力。但二季度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资金流出的势头明显放缓,外汇供求趋向基本平衡,说明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影响仍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2015-07-23 10:07:53 · 王春英: 第二,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有挑战也有机遇。挑战方面: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可能影响境内企业的财务运作,加大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性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并且给人民币汇率政策带来一定挑战。机遇方面:一是改善外需。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是渐进的过程,影响将是逐步释放的。而且,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经济的复苏前景较好,有利于改善我国外需。二是推动改革。可以把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我国带来的压力看成是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动力。举例来讲,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可能会分化人民币汇率预期,有利于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有可能会增加跨境资金的流出,但这是对前期长期大规模流入的一种纠正,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有可能造成全球流动性收紧,但有利于倒逼国内企业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减少货币错配等。比如2014年下半年企业已经开启了“资产外币化、负债去杠杆化”的财务调整进程,也就是说大家更愿意持有外币资产,而希望尽快偿还或者更少举借外币债务。 2015-07-23 10:19:09 · 王春英: 第三,中国有信心、有实力、有能力应对外部冲击,但对相关风险也不能掉以轻心。由于我国经济体量较大、货物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抵御跨境资金流动冲击的能力较强。但即使宏观层面的风险可控,微观个体的风险也需要高度重视。如不排除个别企业可能存在债务负担较重、期限或者货币错配比较突出等问题,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积极调整。 第四,进一步应对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挑战,关键还是要做好中国国内自己的事情。应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内平稳运行,妥善处理和化解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不断巩固和提升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外汇管理部门将继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大力发展外汇市场,扩展市场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吸收内外部冲击。二是要进一步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预警,加快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充实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工具,完善有关应对预案。三是要继续加大对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教育,通过各种方式督促和引导企业更好地管理自身风险,企业自己要有意识去运用市场上已经提供的工具或渠道。四是要继续提高数据透明度,完善数据的发布和信息披露制度,为市场全面、准确地判断和分析形势变化提供更多帮助。 2015-07-23 10:30:23 · 王春英: 刚才你还提到希腊债务问题。目前看,希腊债务问题还没有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较大影响。近期希腊政府和国际债权人就新一轮救助计划达成了一致,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压力暂时缓解。但是,当前国内外的经济金融形势仍较复杂,未来希腊债务问题如果有新的变数,可能通过影响国际汇市,间接影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因此还需结合欧元、美元的其他影响因素进一步观察。未来,我们将继续跟踪希腊债务问题的发展演变以及对外传导渠道,高度关注国际金融市场作出的相关反应,及时评估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的影响,做好各种应对预案。谢谢。 2015-07-23 10:43:19 · 中新社记者: 根据央行此前发布的一些数据,截至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水,比去年末下降了大概1500亿美元,这是不是意味着上半年我国面临比较大的资本外流压力?而根据您刚刚发布的数据,上半年涉外收付又是顺差,请问应如何理解? 2015-07-23 10:49:08 · 王春英: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目前反映资本流动的数据有很多层面,包括国际收支数据、结售汇数据、涉外收付款数据,也包括外汇储备以及国际投资头寸表等数据,各数据反映的侧面不同,有时还呈现顺差、逆差的不同方向,要想搞明白确实不容易。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作个解释,希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涉外收付款统计的是企业和个人通过银行进行跨境资金收付的情况,不包括银行自身的跨境资金流动。在目前没有完全放开境外存放的情况下,涉外收付款数据反映了资金跨境流动基本面的情况。结售汇是人民币与外币间兑换的情况,既包括企业个人,也包括银行自身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是一个全口径反映人民币和外币兑换的数据。结售汇、涉外收付款以及外汇存贷款数据结合起来看,能够了解客户的外汇收入究竟是兑换成人民币还是变成外汇存款;也能够了解客户对外付款是用人民币购买外汇还是借银行的外汇贷款,或者使用自身外汇存款来对外支付。 2015-07-23 10:51:20 · 王春英: 结售汇差额和外汇储备变化的联系比较紧密。外汇储备余额的变化除了受结售汇差额影响外,还包括银行外汇头寸的变化、储备收益以及储备所投资的资产价格和汇率变化等等。比如,银行结售汇顺差时,如果银行愿意借此多持有外汇头寸,则外汇储备不会因此增加。相反,结售汇逆差时,如果银行愿意降低自身的外汇头寸,就相当于直接向客户提供了外汇来源,储备就不因此下降。另外,外汇局还发布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这两张表加在一起,能最全面地反映我国涉外经济状况,既包括经常项目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还包括资本和金融项下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金融衍生工具等项目。 2015-07-23 11:11:30 · 王春英: 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数据看,上半年并未出现持续大规模的资本外流,而且二季度资金流出压力比一季度有所减弱并趋于均衡。从外汇储备余额变化看,一季度外汇储备下降1130亿美元,二季度下降362亿美元,降幅明显收窄。从银行结售汇看,一季度银行结售汇逆差914亿美元,二季度逆差大幅缩小到139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看,一季度顺差312亿美元,二季度顺差132亿美元,顺差虽然收窄但银行代客项下涉外收支仍呈现净流入。从零售市场外汇供求看,一季度逆差1200亿美元,二季度逆差大幅下降到326亿美元。这些数据都表明,二季度资金流出的压力减小,外汇收支更为均衡。 2015-07-23 11:20:39 · 王春英: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涉外收付款顺差但外汇储备余额下降的情况呢?首先,涉外收付款数据反映的是非银行部门本外币跨境收入和支出情况。其中,上半年本币跨境收支为顺差、外币跨境收支为逆差。而且,外币跨境收支只有发生结售汇才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化,如果企业收入了外汇不卖而变成外汇存款持有,外汇储备就不会因此增加;如果企业购买了外汇以后不对外支付,而是存到银行,储备也会下降,这也是“藏汇于民”的一种表现,上半年企业外汇存款余额上升384亿美元。其次,储备余额变化还与资产价格和汇率变化有关,即账面价值变化。例如,上半年欧元对美元总体贬值,储备中的欧元资产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折算为美元显示的储备资产就会下降。也就是说,即便涉外收付款和结售汇都呈现顺差,也可能出现外汇储备余额下降的情况。另外,储备资产余额变化中还包括了储备经营收益。当然,这通常是储备增加的因素。谢谢! 2015-07-23 11:25:49 · 彭博社记者: 二季度以来,我们看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在不断地下降,能否分析一下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5-07-23 11:33:00 · 王春英: 上半年人民币汇率还是比较稳定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升值0.09%,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即期交易价(CNY)升值0.05%,境外市场人民币即期交易价(CNH)升值0.16%。从波动趋势看,今年1-2月份,境内和境外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交易价分别贬值1.05%和1.1%,3月份分别反弹1.13%和1.29%,4月份以来保持基本稳定。上半年,境内外人民币兑美元价差经历了由扩大到收窄的过程:一季度境外市场人民币即期交易价相对境内银行间市场即期交易价的日均价差为98个基点,显示境内购汇比境外便宜;第二季度价差是37个基点,环比明显收窄,这与二季度结售汇、涉外收付款、储备、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都是匹配和一致的,即二季度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明显减弱并趋向均衡。 2015-07-23 11:33:56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中港基金互认机制7月启动,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步伐持续加快。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是否会出现跨境资金的大进大出?外汇局将如何作出应对? 2015-07-23 11:45:02 · 王春英: 首先,随着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我国跨境资金有进有出、双向波动将更加常态化。资本项目可兑换本身是双向开放的中性政策。中港基金互认和沪港通一样,是资本和金融账户双向开放的又一例证。正式实施以后,内地投资者可以在境内购买香港的公募基金,内地的公募基金也可以在香港市场出售。这必将紧密境内外的经济金融联系,活跃跨境投融资活动,促进跨境资本流动有进有出双向波动更加常态化。而且,没有历史经验证明资本账户开放必然会造成资金的单向流入或者单向流出。 2015-07-23 11:46:30 · 王春英: 其次,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背景下,近一段时期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更加均衡。5、6月份即远期结售汇逆差每个月都是低于100亿美元的,比前四个月明显下降,没有看到跨境资金波动加剧、大进大出的情况。当然,资本账户开放必将增加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因素,资金流动的波动性和复杂性也将有所加大。我们一方面需要在合理、可控范围内逐渐适应和容忍,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应对、防范相关风险。 2015-07-23 11:51:02 · 王春英: 最后,应对跨境资金流动冲击最好的做法是练好内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外汇局将顺应资本账户开放新形势,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一方面,继续推动外汇管理简政放权,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积极培育发展外汇市场;另一方面,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分析,加快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充实有关政策预案,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备。 2015-07-23 11:54:28 · 日本NHK电视台记者: 人民币汇率改革迎来了十周年。十年来,人民币越来越升值,随着中国经济的增强,国际化程度会更高。你怎么看待未来人民币汇率?会不会逐步成为国际货币?什么时候会超过日元呢? 2015-07-23 11:58:25 · 王春英: 这个问题和今天的数据发布主题有点远。但你提到了汇改十周年,最近很多市场人士也都在以各种方式回顾这十年的发展过程。我愿意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十年来的一些变化,但各方面变化很多,取得的成就也很多,所以这里也不是一个全面的总结。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看,现在已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弹性有所增强,外汇市场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比如,交易产品更加丰富,从原来的只有即期和远期两类产品,扩大至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产品;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也配套完善,从原来的正区间管理发展到正负区间管理,以便于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汇率风险、提供服务;此外,市场基础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015-07-23 11:59:43 · 王春英: 外汇管理方面的变化也很多。货物贸易项下取消了逐笔匹配的核销管理,实施总量核查;服务贸易项下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下的每年近1500万笔服务贸易收付汇业务无需审核单证;直接投资改革后,境内外投资主体可以直接到银行办理直接投资项下相关外汇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实行意愿结汇,企业可自由选择结汇时机;跨境担保改革后,国内母公司可通过提供担保为其海外子公司寻求当地银行放款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也可以通过境外母公司的跨境担保获得国内银行贷款;跨境电子商务方面,企业、个人“海淘”等跨境网购支付都更为便利;个人用汇更加便利,渠道更加多元化,随着电子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兴起,个人通过网上银行、自助终端、电话银行等渠道都可以办理结售汇业务,这个比重已经占全国个人结售汇总量的50%以上。 汇改十年的成就相当多,这里并不是全面的总结,希望有机会可以作更系统的梳理,这有利于指导我们未来把工作做得更好。谢谢。 2015-07-23 12:26:14 · 人民日报记者: 刚才您提到了今年一季度我国银行结售汇呈现较大逆差,二季度逆差明显收窄,请问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说明一季度我国资金流出压力较大的局面得到了扭转,未来趋势又是如何? 2015-07-23 12:39:25 · 王春英: 二季度跨境资金流动趋于基本平衡,主要体现了境内市场主体本外币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首先,二季度企业结汇意愿上升,结汇率从一季度的69%升至二季度的74%,上升了5个百分点。企业持汇意愿有所下降,一季度企业外汇存款余额上升730亿美元,但二季度下降345亿美元。其次,企业购汇意愿下降,购汇率从一季度的79%降至二季度的75%,下降了4个百分点。借用外汇贷款的增幅加快,一季度境内外汇贷款余额只增加了5亿美元,二季度增加66亿美元。最后,市场主体对外债务去杠杆化有所放缓。二季度,银行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进口跨境融资余额下降185亿美元,而一季度下降了227亿美元。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企业财务行为的调整使得二季度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比一季度下降。 2015-07-23 12:40:04 · 王春英: 上述调整主要是由于境内外环境变化所致。从国内看,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7%,比去年四季度低0.3个百分点,PMI一直保持在50上下。二季度部分经济指标出现企稳迹象,GDP保持了7%的增长,好于市场预期;6月份PMI为50.2,连续4个月在“荣枯线”以上,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从国际看,受美元加息预期、欧元区推出QE等因素影响,一季度美元指数快速上升9%,3月中上旬突破了100,同时欧元、日元和新兴市场货币继续承压。二季度以来,美元指数改变了一季度的快速升势,进入了盘整阶段。在此背景下,二季度跨境资金流出放缓并趋于均衡。 上述变化说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尚未形成趋势性的流入和流出,仍处于双向波动的格局中,未来仍将延续这一局面。一方面,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的逐步落实,国内经济逐步企稳,提振市场信心,有助于吸引跨境资金流入,海关进出口也会呈现较大顺差。另一方面,国内外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势分化,近期希腊债务违约及其处置等问题还可能扰动国际金融市场。对此,我们将继续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和预警,充实逆周期调节的工具,做好各方面的预案和准备。 2015-07-23 12:50:14 · 经济日报记者: 近期外汇局发布了2015年一季度末国际投资头寸表,它是按照最新国际标准制定的,净资产下降比较大,但数据与往期不可比。如何判断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的实际变化?变化中是否存在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撤离的现象? 2015-07-23 13:12:40 · 王春英: 从2015年起,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和公布我国的国际投资头寸表。根据最新标准,我们全面采用市值法统计和编制我国国际投资头寸表里的各项数据,替代以往个别项目用历史流量累计的方法。但是,由于部分重要数据的统计制度是在近期开始实施的,更多的历史数据无法获得,因此往期数据没有办法追溯调整,这使得2014年以前和以后的数据不可比。我们对外发布数据的时候对此做了注释和说明。比如,证券投资股权负债项目使用市值替代历史累计数据后,股权负债项目总额较原先的数据合计增长约3000亿美元。 为能够大体分析判断一季度对外资产负债变化情况,我们按照新的方法试编了2014年末我国国际投资头寸表主要项目。总体来看,按照可比口径,2015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资产小幅下降,对外负债变动较小,对外净资产比2014年末下降1177亿美元。 从对外资产存量看,2015年一季度下降1136亿美元,其中主要是储备资产的交易和非交易变动合计下降1144亿美元,而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合计增长383亿美元,占总资产的比例较上年末增加了1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对外资产结构得到了改善,这得益于我国对外投资政策的不断放宽,也显示“藏汇于民”的政策导向在逐步发挥作用。从对外负债存量看,一季度增加41亿美元,其中,来华直接投资(FDI)增长654亿美元,证券投资增长815亿美元,这说明外国投资者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前景。此外,其他投资下降1504亿美元,说明国内企业根据境内外汇率和利率等市场因素的变化主动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 2015-07-23 13:13:23 · 王春英: 关于你提到的外资撤资问题,这也是我们一直关注的。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呈增长态势,并未出现大规模撤资。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周期长、稳定性强的特点,从可比口径的一季度国际投资头寸表数据看,一季度FDI净增长654亿美元。从来华直接投资的涉外收支数据看,2015年上半年非银行部门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筹备资金等流入共计670亿美元,同比增长6.1%;非银行部门因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清算撤资、减资等流出103亿美元,同比增长22%,但规模仅相当于一季度末FDI股权投资存量的0.4%。可见,由于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存量较大,且流入的绝对量大于流出,因此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净流入仍保持增长态势。 2015-07-23 13:30:06 · 胡凯红: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王司长,谢谢各位! 2015-07-23 13:42:21 (原文载于中国网) 2015-07-29/qingdao/2015/0729/41.html
-
2015年6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12468亿元,支出10461亿元,顺差2007亿元。其中,货物贸易收入11202亿元,支出8287亿元,顺差2916亿元;服务贸易收入1265亿元,支出2174亿元,逆差909亿元。 2015年1-6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68797亿元,支出58767亿元,顺差10030亿元。 按美元计价,2015年6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2038亿美元,支出1710亿美元,顺差328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收入1831亿美元,支出1355亿美元,顺差476亿美元;服务贸易收入207亿美元,支出355亿美元,逆差149亿美元。 按美元计价,2015年1-6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11227亿美元,支出9589亿美元,顺差1638亿美元。 中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口径,按人民币计价)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目 2015.6 2015.1-6累计 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 贷方 借方 2,007 10,030 12,468 68,797 -10,461 -58,767 1.货物贸易差额 贷方 借方 2916 15643 11202 61952 -8287 -46309 2.服务贸易差额 -909 -5613 贷方 1265 6845 借方 -2174 -12458 2.1加工服务差额 102 600 贷方 103 605 借方 -1 -5 2.2维护和维修服务差额 5 66 贷方 14 104 借方 -9 -38 2.3运输差额 -253 -1359 贷方 217 1212 借方 -470 -2571 2.4旅行差额 -815 -5258 贷方 367 1681 借方 -1181 -6939 2.5建设差额 26 180 贷方 79 489 借方 -53 -309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差额 -12 -87 贷方 26 124 借方 -38 -211 2.7金融服务差额 -30 -35 贷方 13 68 借方 -43 -103 2.8知识产权使用费差额 -111 -605 贷方 2 38 借方 -114 -643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73 361 贷方 133 696 借方 -60 -335 2.10其他商业服务差额 118 614 贷方 302 1782 借方 -183 -1168 2.11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差额 -3 -27 贷方 4 23 借方 -7 -50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 -10 -56 贷方 5 29 借方 -15 -86 注: 1. 本表所称货物和服务贸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货物和服务口径一致,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月度数据为初步数据,不进行修订,可能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季度数据不一致。 2. 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编制,当月人民币计价数据由美元数据按月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折算得到,累计数由各月人民币数据累加得到。 3.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中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口径,按美元计价)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15.6 2015.1-6累计 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 328 1,638 贷方 2,038 11,227 借方 -1,710 -9,589 1.货物贸易差额 476 2554 贷方 1,831 10110 借方 -1,355 -7556 2.服务贸易差额 -149 -916 贷方 207 1117 借方 -355 -2033 2.1加工服务差额 17 98 贷方 17 99 借方 -0 -1 2.2维护和维修服务差额 1 11 贷方 2 17 借方 -1 -6 2.3运输差额 -41 -222 贷方 36 198 借方 -77 -420 2.4旅行差额 -133 -858 贷方 60 274 借方 -193 -1132 2.5建设差额 4 29 贷方 13 80 借方 -9 -50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差额 -2 -14 贷方 4 20 借方 -6 -34 2.7金融服务差额 -5 -6 贷方 2 11 借方 -7 -17 2.8知识产权使用费差额 -18 -99 贷方 0 6 借方 -19 -105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12 59 贷方 22 114 借方 -10 -55 2.10其他商业服务差额 19 100 贷方 49 291 借方 -30 -191 2.11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差额 -1 -4 贷方 1 4 借方 -1 -8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 -2 -9 贷方 1 5 借方 -2 -14 注: 1. 本表所称货物和服务贸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货物和服务口径一致,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月度数据为初步数据,不进行修订,可能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季度数据不一致。 2.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指标解释: 货物和服务贸易: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交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口径相同。 1.货物贸易: 指经济所有权在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的货物交易。贷方记录货物出口,借方记录货物进口。货物账户数据主要来源于海关进出口统计,但与海关统计存在以下主要区别:一是国际收支中的货物只记录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的货物(如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的货物),所有权未发生转移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或出料加工贸易)不纳入货物统计,而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二是计价方面,国际收支统计要求进出口货值均按离岸价格记录,海关出口货值为离岸价格,但进口货值为到岸价格,因此国际收支统计从海关进口货值中调出国际运保费支出,并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三是补充部分进出口退运等数据;四是补充了海关未统计的转手买卖下的货物净出口数据。 2.服务贸易:包括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贷方记录提供的服务,借方记录接受的服务。 2.1加工服务:又称“对他人拥有的实物投入的制造服务”,指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在所有者和加工方之间发生转移,加工方仅提供加工、装配、包装等服务,并从货物所有者处收取加工服务费用。贷方记录我国居民为非居民拥有的实物提供的加工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加工服务。 2.2维护和维修服务:指居民或非居民向对方所拥有的货物和设备(如船舶、飞机及其他运输工具)提供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维护和维修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维护和维修服务。 2.3运输:指将人和物体从一地点运送至另一地点的过程以及相关辅助和附属服务,以及邮政和邮递服务。贷方记录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借方记录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 2.4旅行:指旅行者在其作为非居民的经济体旅行期间消费的物品和购买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在我国境内停留不足一年的非居民以及停留期限不限的非居民留学人员和就医人员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境外旅行、留学或就医期间购买的非居民货物和服务。 2.5建设服务:指建筑形式的固定资产的建立、翻修、维修或扩建,工程性质的土地改良、道路、桥梁和水坝等工程建筑,相关的安装、组装、油漆、管道施工、拆迁和工程管理等,以及场地准备、测量和爆破等专项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在经济领土之外提供的建设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在我国经济领土内接受的非居民建设服务。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指各种保险服务,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 2.7金融服务:指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但不包括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项目所涉及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 2.8知识产权使用费: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经许可使用无形的、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和专有权以及经特许安排使用已问世的原作或原型的行为。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使用的非居民知识产权服务。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通信服务以及与计算机数据和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但不包括以电话、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媒介交付的商业服务。贷方记录本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借方记录本国居民接受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 2.10其他商业服务: 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其他类型的服务,包括研发服务,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技术、贸易相关等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其他商业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其他商业服务。 2.11个人、文化娱乐服务: 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与个人、文化和娱乐有关的服务交易,包括视听和相关服务(电影、收音机、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其他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健康、教育等)。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相关服务。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指在其他货物和服务类别中未包括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和购买的各项货物和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购买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 2015-07-31/qingdao/2015/0731/43.html
-
2015年二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4687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账户(含二季度净误差与遗漏,下同)逆差4687亿元人民币,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3892亿元人民币,储备资产增长802亿元人民币。 2015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9326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5786亿元人民币,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9927亿元人民币,储备资产减少4123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价,2015年二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76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376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504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76亿美元,二次收入逆差3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766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顺差1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636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131亿美元。 按美元计价,2015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522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56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955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58亿美元,二次收入逆差3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945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顺差3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1619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671亿美元。(完)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初步数)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 目 行次 2015年二季度 2015年上半年 1. 经常账户 1 4,687 9,326 贷方 2 40,296 77,944 借方 3 -35,608 -68,619 1.A 货物和服务 4 5,335 9,866 贷方 5 35,823 68,891 借方 6 -30,488 -59,025 1.A.a 货物 7 8,422 15,719 贷方 8 32,304 61,988 借方 9 -23,881 -46,269 1.A.b 服务 10 -3,087 -5,853 贷方 11 3,520 6,903 借方 12 -6,607 -12,756 1.A.b.1 加工服务 13 290 595 贷方 14 293 600 借方 15 -3 -5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44 66 贷方 17 63 104 借方 18 -19 -38 1.A.b.3 运输 19 -725 -1,348 贷方 20 616 1,214 借方 21 -1,341 -2,562 1.A.b.4 旅行 22 -2,767 -5,530 贷方 23 936 1,727 借方 24 -3,703 -7,257 1.A.b.5 建设 25 77 190 贷方 26 236 503 借方 27 -159 -312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46 -87 贷方 29 62 124 借方 30 -108 -211 1.A.b.7 金融服务 31 -27 -27 贷方 32 33 63 借方 33 -60 -90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361 -606 贷方 35 9 38 借方 36 -370 -644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182 362 贷方 38 367 698 借方 39 -185 -335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287 613 贷方 41 879 1,779 借方 42 -591 -1,166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12 -26 贷方 44 11 23 借方 45 -23 -50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30 -56 贷方 47 14 29 借方 48 -44 -86 1.B 初次收入 49 -462 -356 贷方 50 3,904 7,901 借方 51 -4,367 -8,257 1.C 二次收入 52 -186 -185 贷方 53 568 1,152 借方 54 -754 -1,337 2. 资本和金融账户(含二季度净误差与遗漏) 55 -4,687 -5,786 2.1 资本账户 56 7 18 贷方 57 7 22 借方 58 -1 -4 2.2 金融账户 59 -4,694 -5,804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60 -3,892 -9,927 其中:2.2.2.1 直接投资 61 2,161 5,259 2.2.2.1.1 直接投资资产 62 -1,805 -3,252 2.2.2.1.2直接投资负债 63 3,966 8,510 2.2.2 储备资产 64 -802 4,123 2.2.2.1 货币黄金 65 0 0 2.2.2.2 特别提款权 66 -23 -24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15 59 2.2.2.4 外汇储备 68 -794 4,089 3. 净误差与遗漏 69 / -3,539 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以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折算方法为,当季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人民币对美元季平均汇率中间价折算。2015年上半年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一季度人民币计值的正式数与二季度人民币计值的初步数累加得到。 4.2015年二季度初步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因含净误差与遗漏,与经常账户差额金额相等,符号相反。二季度初步数的金融账户、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同样含净误差与遗漏。2015年一季度正式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金融账户和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均不含净误差与遗漏,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单独列示。 5.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初步数) 单位:亿美元 项 目 行次 2015年二季度 2015年上半年 1. 经常账户 1 766 1,522 贷方 2 6,584 12,718 借方 3 -5,818 -11,196 1.A 货物和服务 4 872 1,610 贷方 5 5,853 11,241 借方 6 -4,981 -9,631 1.A.a 货物 7 1,376 2,565 贷方 8 5,278 10,114 借方 9 -3,902 -7,549 1.A.b 服务 10 -504 -955 贷方 11 575 1,126 借方 12 -1,080 -2,081 1.A.b.1 加工服务 13 47 97 贷方 14 48 98 借方 15 0 -1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7 11 贷方 17 10 17 借方 18 -3 -6 1.A.b.3 运输 19 -118 -220 贷方 20 101 198 借方 21 -219 -418 1.A.b.4 旅行 22 -452 -902 贷方 23 153 282 借方 24 -605 -1,184 1.A.b.5 建设 25 13 31 贷方 26 39 82 借方 27 -26 -51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8 -14 贷方 29 10 20 借方 30 -18 -34 1.A.b.7 金融服务 31 -4 -4 贷方 32 5 10 借方 33 -10 -15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59 -99 贷方 35 1 6 借方 36 -60 -105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30 59 贷方 38 60 114 借方 39 -30 -55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47 100 贷方 41 144 290 借方 42 -97 -190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2 -4 贷方 44 2 4 借方 45 -4 -8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5 -9 贷方 47 2 5 借方 48 -7 -14 1.B 初次收入 49 -76 -58 贷方 50 638 1,289 借方 51 -713 -1,347 1.C 二次收入 52 -30 -30 贷方 53 93 188 借方 54 -123 -218 2. 资本和金融账户(含二季度净误差与遗漏) 55 -766 -945 2.1 资本账户 56 1 3 贷方 57 1 4 借方 58 0 -1 2.2 金融账户 59 -767 -948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60 -636 -1,619 其中:2.2.2.1 直接投资 61 353 858 2.2.2.1.1 直接投资资产 62 -295 -531 2.2.2.1.2直接投资负债 63 648 1,388 2.2.2 储备资产 64 -131 671 2.2.2.1 货币黄金 65 0 0 2.2.2.2 特别提款权 66 -4 -4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2 10 2.2.2.4 外汇储备 68 -130 666 3. 净误差与遗漏 69 / -577 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 2015年上半年初步数为一季度平衡表正式数与二季度平衡表初步数累加得到。其中,2015年二季度初步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因含净误差与遗漏,与经常账户差额金额相等,符号相反。二季度初步数的金融账户、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同样含净误差与遗漏。2015年一季度正式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金融账户和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均不含净误差与遗漏,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单独列示。 4.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015-08-10/qingdao/2015/0810/46.html
-
为进一步提高外汇管理政策透明度,2015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继续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法规清理工作,涉及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非银行机构内保外贷业务、保险业务外汇管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外处置不良资产、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和外币代兑业务等多方面规定,并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部分外汇管理法规予以集中废止或宣布失效。在此基础上,为便利社会公众查询使用,国家外汇管理局更新了《现行有效外汇管理主要法规目录(截至2015年6月30日)》(以下简称《目录》),并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政府网站上对外公布。 更新后的《目录》共收录截至2015年6月30日发布的外汇管理政策法规231件。按照综合、经常项目外汇管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监管、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市场、国际收支与外汇统计、外汇检查与法规适用、外汇科技管理8大项目分类,并根据具体业务类型分为若干子项。 今后,国家外汇管理局将继续建立健全法规清理长效机制,定期梳理更新《目录》,提高政策透明度,便利银行、企业、个人等了解和使用外汇管理法规,推进外汇管理依法行政。(完) 2015-07-29/qingdao/2015/072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