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24亿美元,较5月末下降97亿美元,降幅为0.30%。 2024年6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但我国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2024-07-07/safe/2024/0705/24720.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5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23.8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36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3.16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45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20.72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92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7.81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10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6.0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26万亿美元)。 2024年1-5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113.0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5.92万亿美元)。 2024-07-05/jiangxi/2024/0708/2495.html
-
2024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会见来访的巴西财政部副部长罗熙丹(Tatiana Rosito)。双方就促进双边投资合作、中巴产能合作事宜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红燕陪同会见。 2024-06-14/jiangxi/2024/0626/2487.html
-
7月2日,由交通运输部举办的“我们一起去看海”全媒体宣传活动在上海启动。记者在会上获悉:今年1至6月,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进出港船舶数量达1521.17万艘次,货物吞吐量达91.8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4.35%、4.85%。江河湖海之上,航运贸易蓬勃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有力。 过去十年间,我国沿海航标增长68.8%,达2.06万座,并实现遥测遥控全部北斗化,已建设了由23座北斗差分台、75座北斗连续运行基准站组成的沿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作为中国沿海港口分布最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货物进出口的重要门户。2023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70.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亿标准箱,分别占全国的41.5%和38.5%。 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水深12.5米,是大型船舶进出上海港和长江沿线各大港口的“黄金水道”,也是关系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水上交通运输命脉,长三角水路运输货物量占全国总量的50%。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门不断创新海事服务,服务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效明显。 行驶于长江口深水航道中,大江奔流,舟楫穿梭。目前,长江口深水航道年均通航大型船舶超过6万艘次,年均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百亿元,货运量增加带动GDP增长年均超千亿元。 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统一协调下,长三角各海事管理机构以“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为目标,通过改进业务流程、开发业务平台,逐步实现“信息互通、监管互动、资源共享”,不断推动长三角水域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 针对长三角水域“船舶流量大、重点船舶多、通航资源紧张”的情况,海事部门实施重点船舶“直进直靠、直离直出”,船舶平均每航次可节省运输周期8小时,按照2023年1万左右艘次进出江的“四直”通道船舶计算,可为船舶带来8亿元经济效益,同时减少碳排放10万吨。 2024-07-08/dalian/2024/0708/2171.html
-
生产端稳中有增 企业生产保持扩张。6月份,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继续保持扩张,生产指数为50.6%,虽较上月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从行业看,金属制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均高于55.0%,相关行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新订单指数基本持平。受基础原材料市场需求收缩影响,6月新订单指数为49.5%,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3%,与上月持平。 价格指数有所回落。受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和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1.7%和47.9%,比上月下降5.2和2.5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说,从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变化幅度来看,当前整体市场需求波动较小,但从指数水平和企业反馈来看,市场需求持续处于偏弱状态。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制造业企业比重为62.4%,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对市场需求偏弱的感受强烈。 微观主体活力改善 新动能加快增长。从重点行业看,6月份,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2.3%,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装备制造业PMI为5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保持扩张。赵庆河分析,这表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新质生产力继续发展壮大。 微观主体活力有所改善。大型企业稳定运行,中小企业回稳向好,微观主体活力有所改善。6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0.1%,连续14个月保持在50%及以上;中型企业PMI为49.8%,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7.4%,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 原料成本压力短期回落。6月份,在经历了连续2个月较快上升后,制造业原材料价格增速明显放缓,购进价格指数为51.7%,较上月下降5.2个百分点。 “从分项指数变化来看,生产端稳中有增,新动能加快增长,微观主体活力有所改善,原料成本压力短期回落,经济运行整体稳定。但市场需求不足问题需进一步重视。”文韬说。 总结1至6月制造业PMI走势,文韬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整体保持稳定恢复主基调,1至6月制造业PMI均值为49.8%,较2023年下半年均值上升0.3个百分点。各月指数虽有所波动,但是生产保持稳中有增、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型企业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朗。 制造业企业对后市预期也持续乐观,6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4%,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持续运行在54%及以上。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从非制造业情况看,6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服务业景气水平小幅回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从行业看,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低位运行,景气水平偏低。 建筑业扩张有所放缓。近期南方多地出现持续强降雨,建筑业施工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4.7%,表明多数建筑业企业对未来行业发展保持乐观。 赵庆河表示,6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5%,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保持扩张,但扩张步伐有所放缓。 近期,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持续加力、靠前发力。六部门联合对外发布《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部署8方面行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出台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落地落细,相关政策效能将进一步释放,持续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2024-07-08/dalian/2024/0708/2174.html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更好满足经营主体高效便捷办理行政许可业务的诉求,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新开通部分资本项目行政许可业务办理项网上办理功能。 前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开通26项可网上办理的资本项目行政许可业务办理项,本次新增网上办理功能的业务涉及4个事项共11个子项37个业务办理项,包括非银行债务人借用外债登记、银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等,均为经营主体办理频次较多的事项。自2024年7月6日起,各经营主体可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数字外管”平台(http://zwfw.safe.gov.cn/asone)互联网端办理相关行政许可业务。 此次开通后,近50%的资本项目行政许可业务办理项具备网上办理功能,经营主体既可以在所属地外汇局现场办理,也可以直接线上办理。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持续提升资本项目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惠及更多涉外经营主体,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附件:开通网上办理功能的资本项目行政许可业务办理项清单 2024-07-05/qinghai/2024/0705/1638.html
-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前5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行业整体增势明显,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7.6个和5.1个百分点。5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 主要产品生产稳步增长。前5月,手机产量6.2亿台,同比增长10.6%,其中智能手机产量4.6亿台,同比增长12%;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28亿台,同比增长1.9%;集成电路产量1703亿块,同比增长32.7%。 出口稳定恢复。前5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0.7%,较前4月提高0.5个百分点。5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7%。 效益逐月改善,投资增速加快。前5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5.95万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利润总额1946亿元,同比增长56.8%。前5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8%,较前4月提高1.7个百分点。 2024-07-08/dalian/2024/0708/2170.html
-
利用平均价格远期交易集中管理多笔出口收入的汇率风险 某企业在未来12个月有持续、稳定的月度出口美元收汇,计划将结汇成人民币使用。该企业相应产生一系列外汇风险敞口,面临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对出口收入的不确定性影响。 针对系列化的外汇风险敞口,该企业可以在银行叙做平均价格远期结汇交易,每月收汇日按照提前约定的单一价格结汇,一次性锁定未来12个月的出口收入,避免了叙做多笔价格不同的远期结汇交易的繁琐操作。对于周期性且系列化的外汇风险敞口,企业也可以利用平均价格亚式期权管理汇率风险。 小结:对于多个外汇风险敞口,是采用单独管理还是集中管理,外汇管理政策没有限制,主要取决于外汇风险敞口特征和外汇衍生产品功能的适合性,以及是否能提高汇率风险管理的效率。 2024-07-08/dalian/2024/0708/2175.html
-
2024年6月银行结售汇数据(分地区) 2024-07-22/shanxi/2024/0722/1369.html
-
2024年7月1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朱鹤新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成员参加会议。 党组成员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为做好各领域改革发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党组成员一致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会议强调,国家外汇局系统要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上来,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外汇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一是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二是助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开放多元、功能健全、竞争有序的外汇市场,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创新。 三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外汇政策供给,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健全以信用风险评估为导向的分类管理体系,赋予诚信合规主体更高便利度,将更多优质科技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纳入便利化政策范畴。加强外汇管理政策评估和跟踪问效,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四是积极支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不断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助力外贸体制改革以及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着力提升资本项目开放质量。支持重点区域开放发展。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五是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强化外汇领域监管全覆盖,严厉打击外汇违法违规活动。完善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会议强调,国家外汇局系统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下半年工作,高质量完成好全年工作任务。按照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支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防止形成单边预期和市场超调,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扎实推进中央巡视整改。 2024-07-22/dalian/2024/0722/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