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2月深圳市存贷款情况 2022-03-21/shenzhen/2022/0321/1113.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外汇管理部(全辖)202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2022-03-21/chongqing/2022/0321/2150.html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安排,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部署综合施策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指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安排,针对当前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要抓紧出台实施。今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约1.5万亿元,这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各类市场主体直接高效的纾困措施,是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关键举措,也是涵养税源、大力改进增值税制度的改革。会议决定,一是对所有行业的小微企业、按一般计税方式纳税的个体工商户退税近1万亿元。其中,存量留抵税额6月底前一次性全额退还,微型企业4月份集中退还,小型企业5、6月份退还;增量留抵税额4月1日起按月全额退还,阶段性取消“连续6个月增量留抵税额大于0、最后一个月增量留抵税额大于50万元”等退税条件。二是对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6个行业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7月1日开始办理全额退还,年底前完成;增量留抵税额也要从4月1日起按月全额退还。三是中央财政在按现行税制负担50%退税资金的基础上,再通过安排1.2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设立3个专项,支持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和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等。其中,对新增留抵退税中的地方负担部分,中央财政补助平均超过82%、并向中西部倾斜。会议要求,建立资金预拨机制,逐月预拨、滚动清算,确保地方国库动态存有半个月的退税所需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和国库管理,确保退税资金直达市场主体、对地方的补助直达市县基层,对偷税、骗税、骗补等行为坚决打击、严惩不贷。 会议听取了国务院金融委汇报,指出要高度重视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办好自己的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科学有效施策,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同时及时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和社会融资适度增长。二是保持政策稳定性,近年来稳定经济运行、激发市场活力的政策要尽可能延续实施,同时开展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防止和纠正出台不利于市场预期的政策。三是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稳妥处理好资本市场运行中的问题,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四是加强部门协同,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未雨绸缪应对新挑战,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五是继续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2022-03-22/gansu/2022/0322/1532.html
-
近日,建行青白江支行“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合作制卡代理点通过验收,正式落地青白江铁路港片区。 “关银一KEY通”是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与建设银行为进一步便利企业口岸通关而合作开展的创新服务,采用“一KEY双证”技术打造电子口岸卡与网银盾合一的“共享盾”,可通过USB接口与PC端实现通讯,也可通过音频接口与蓝牙、智能手机连接,进而便利企业的管理和操作,一站式满足企业“电子口岸入网+线上金融”的综合业务需求,实现电子口岸业务跨关区通办。 建行青白江支行作为青白江区“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合作制卡首个代理点,极大地方便了成渝两地外贸企业办理电子口岸入网、电子口岸卡的领取、补办、解锁、证书更新等业务。企业可在川渝两地数据分中心及合作代理网点办理电子口岸业务,也可通过“中国电子口岸”官网线上办理,以“中心+网点、线上+线下”多轨并行模式便利两地企业业务办理。截至目前,川渝两地共有2000余家企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内,存在跨区域进出口业务办理需求。该创新举措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业务办理时间将压缩2/3以上。 该代理点的设立将为青白江区内存在跨关区办理电子口岸业务需求的企业带来实质性的业务便利,打通便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持续优化青白江区营商环境,有效推动中欧班列(成渝)一体化发展,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片区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2022-03-22/sichuan/2022/0322/1871.html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安排,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部署综合施策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指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安排,针对当前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要抓紧出台实施。今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约1.5万亿元,这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各类市场主体直接高效的纾困措施,是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关键举措,也是涵养税源、大力改进增值税制度的改革。会议决定,一是对所有行业的小微企业、按一般计税方式纳税的个体工商户退税近1万亿元。其中,存量留抵税额6月底前一次性全额退还,微型企业4月份集中退还,小型企业5、6月份退还;增量留抵税额4月1日起按月全额退还,阶段性取消“连续6个月增量留抵税额大于0、最后一个月增量留抵税额大于50万元”等退税条件。二是对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6个行业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7月1日开始办理全额退还,年底前完成;增量留抵税额也要从4月1日起按月全额退还。三是中央财政在按现行税制负担50%退税资金的基础上,再通过安排1.2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设立3个专项,支持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和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等。其中,对新增留抵退税中的地方负担部分,中央财政补助平均超过82%、并向中西部倾斜。会议要求,建立资金预拨机制,逐月预拨、滚动清算,确保地方国库动态存有半个月的退税所需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和国库管理,确保退税资金直达市场主体、对地方的补助直达市县基层,对偷税、骗税、骗补等行为坚决打击、严惩不贷。 会议听取了国务院金融委汇报,指出要高度重视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办好自己的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科学有效施策,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同时及时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和社会融资适度增长。二是保持政策稳定性,近年来稳定经济运行、激发市场活力的政策要尽可能延续实施,同时开展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防止和纠正出台不利于市场预期的政策。三是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稳妥处理好资本市场运行中的问题,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四是加强部门协同,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未雨绸缪应对新挑战,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五是继续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2022-03-22/shenzhen/2022/0322/1114.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2月,银行结汇10160亿元人民币,售汇9894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顺差266亿元人民币。2022年1-2月,银行累计结汇25559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23526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顺差2033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2年2月,银行结汇1601亿美元,售汇1559亿美元,结售汇顺差42亿美元。2022年1-2月,银行累计结汇4022亿美元,累计售汇3703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顺差320亿美元。 2022年2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6187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26598亿元人民币,涉外收付款逆差411亿元人民币。2022年1-2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63438亿元人民币,累计对外付款60137亿元人民币,累计涉外收付款顺差3301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2年2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4126亿美元,对外付款4191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65亿美元。2022年1-2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9984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9465亿美元,累计涉外收付款顺差519亿美元。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银行,售汇是指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 远期结售汇平仓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无法履行资金交割义务,对原交易反向平盘,了结部分或全部远期头寸的行为。 远期结售汇展期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调整原交易交割时间的行为。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2022-03-22/neimenggu/2022/0322/1293.html
-
2022-03-22http://www.gov.cn/premier/2022-03/21/content_5680311.htm
-
2022-03-22http://www.gov.cn/xinwen/2022-03/21/content_5680278.htm
-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发挥金融改革主力军作用,持续增加湾区金融有效供给,推动大湾区“硬联通”和“软联通”,助力湾区高质量发展。 “修路搭桥” 推动金融互联互通 粤港澳三地经贸活动频繁、人员往来密切,让市场主体更好利用不同市场、不同资源,需要推动三地金融市场的联通。过去的一年,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积极推动大湾区金融创新呈现新亮点。2021年10月19日,“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正式开通,这不仅为大湾区居民跨境投资提供了新通道,而且有利于三地金融机构优势互补、深化合作。试点启动以来,大湾区三地居民纷纷争饮“头啖汤”,截至2022年1月末,粤港澳三地已备案试点银行共82家,参与投资者人数2.3万人,结算规模超6亿元,有效推动大湾区金融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走深一步。 在绿色金融领域,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不断深化。近年来,碳排放权交易人民币跨境结算、大湾区企业跨境发行绿色债券、《内地非金融企业赴澳门发行绿色债券流程参考》发布,有效促进了粤港澳三地绿色金融市场互联互通。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建议积极探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提出把大湾区碳市场建设成为具有“内引外联”功能和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碳市场。 便利便捷 助力三地经贸往来 “自从成为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企业后,办理业务消耗的时间成本和准备单证的经营成本大幅降低。在地方外汇局的指引下,我们在试点首月向澳门支付一笔2000多万美元进口废纸浆货款,从提交指令到完成付款仅耗时5分钟,体验非常好!”东莞某龙头纸业公司负责人感叹道。企业跨境支付的新速度,折射出大湾区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正深入推进。 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推动下,各项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措施在大湾区遍地开花。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上线“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粤信融”平台推出“跨境金融”模块,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从粤港澳大湾区向粤东、粤西延伸,持续优化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办理流程;降低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企业的收支规模要求,进一步压缩企业办理收付汇业务所需时间;不断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人民币持续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大结算货币;协助地方将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资试点推广至全省,支持广州南沙自贸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服务民生 打造智慧生活圈 “现在不用过关,不用到办税厅,也不用办理内地银行卡,就可以直接在网上缴纳社保费,确实很方便。”在使用澳门银联信用卡于广东省电子税务局缴纳了4月份社保费894.64元后,澳门居民杨先生道。 随着粤港澳三地深度融合,像杨先生这样赴内地工作、投资、旅游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日渐增多。为更好满足日益旺盛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聚焦民生关切,持续推进账户开立、移动支付、征信查询、社保缴纳等民生领域的跨境金融服务创新,全力打造大湾区便民智慧生活圈。 为提升大湾区居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推出港澳地区代理见证开户业务,港澳居民“足不出澳”即可通过中银香港、工银澳门远程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享受大湾区支付便利。截至2021年末,港澳居民通过代理见证开立内地个人账户18.4万户,累计交易金额59.5亿元。此外,推动银联港澳版“云闪付”APP、微信(香港)电子钱包、中银澳门手机银行和澳门通钱包等进入大湾区使用,消费场景广泛覆盖,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 防范风险 构筑监管防火墙 随着金融服务大湾区建设的能力不断增强,跨境金融要素加速流动,跨境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如何处理好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关系,考验着监管智慧。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持续加强粤港、粤澳金融沟通联络机制,进一步深化金融监管合作。聚焦金融科技监管,加强粤港跨境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合作,推动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与香港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联网对接。聚焦金融纠纷调解,加强粤澳金融纠纷调解合作机制,指导成立横琴(珠澳)金融纠纷调解室,搭建大湾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渠道。聚焦反洗钱监管,加强粤澳反洗钱监管协作和信息交流机制,构建跨境风险防控合力。 白鹤祥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稳妥有序推进各项金融开放创新措施,持续优化民生金融服务,深化金融监管合作,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为大湾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来源:金融时报 2022-03-22/guangdong/2022/0322/2242.html
-
问:《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贷款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简称《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现行人民币境外贷款政策出台时间较早且限于“走出去”项目,外币境外贷款政策仅有原则规定,难以满足当前及未来业务发展和监管需要。为更好发挥跨境金融业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思路,人民银行会同外汇局起草了《通知》,旨在支持和统一规范境内银行开展境外贷款业务,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同时以风险防范为导向将银行境外贷款业务跨境资金流动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 问:《通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一是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的银行境外贷款政策框架。《通知》统一了银行境外人民币和外汇贷款业务办理规定,进一步便利了银行有序开展境外贷款业务。 二是拓展银行境外人民币贷款业务范围。《通知》将银行境外人民币贷款业务范围由原来的“走出去”项目拓展至所有境外非金融企业,同时便利银行以人民币开展境外贷款业务。 三是将银行境外贷款相关的跨境资金流动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通知》结合各行一级资本净额及境外贷款业务开展情况,将贷款余额上限设置为“一级资本净额*境外贷款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人民银行、外汇局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适时调整相关参数,以实现对跨境资金流动的逆周期管理。目前境外贷款余额上限设置充分考虑到了各行存量业务规模,并为银行开展业务预留了充足空间。 四是明确银行展业要求,做好风险防范。境内银行开展境外贷款业务的,应充分了解国际化经营规则和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业务操作规程和内控制度,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后实施。 问:人民银行、外汇局下一步对境外贷款业务发展的考虑是什么?答:下一步,人民银行、外汇局将按照《通知》规定,引导境内银行稳妥有序开展境外贷款业务,提升跨境业务风险防范水平,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通知》正式实施之日起有3个月过渡期,境内银行应在过渡期内完成备案工作,按《通知》要求开展境外贷款业务。 2022-03-22/hebei/2022/0322/1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