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4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36698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货物贸易出口17982亿元,进口14059亿元,顺差3923亿元;服务贸易出口1748亿元,进口2910亿元,逆差1162亿元。服务贸易主要项目为:运输服务进出口规模1420亿元,旅行服务进出口规模1065亿元,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规模880亿元,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规模528亿元。 按美元计值,2023年4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2865亿美元,进口2465亿美元,顺差401亿美元。(完) 中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 2023年4月 项目 按人民币计值 (亿元) 按美元计值 (亿美元) 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 2761 401 贷方 19729 2865 借方 -16969 -2465 1.货物贸易差额 3923 570 贷方 17982 2612 借方 -14059 -2042 2.服务贸易差额 -1162 -169 贷方 1748 254 借方 -2910 -423 2.1加工服务差额 66 10 贷方 70 10 借方 -4 -1 2.2维护和维修服务差额 17 3 贷方 49 7 借方 -31 -5 2.3运输差额 -488 -71 贷方 466 68 借方 -954 -139 2.4旅行差额 -909 -132 贷方 78 11 借方 -987 -143 2.5建设差额 27 4 贷方 67 10 借方 -41 -6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差额 -56 -8 贷方 13 2 借方 -69 -10 2.7金融服务差额 7 1 贷方 24 3 借方 -17 -2 2.8知识产权使用费差额 -152 -22 贷方 89 13 借方 -241 -35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136 20 贷方 332 48 借方 -196 -28 2.10其他商业服务差额 204 30 贷方 542 79 借方 -338 -49 2.11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差额 -13 -2 贷方 8 1 借方 -21 -3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货物和服务差额 -2 0 贷方 10 1 借方 -12 -2 注: 1.本表所称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货物和服务口径一致,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月度数据为初步数据,可能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季度数据不一致。 2.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编制,当月人民币计值数据由美元数据按月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折算得到。 3.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指标解释: 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进出口,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口径相同。 1.货物贸易:指经济所有权在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的货物进出口。贷方记录货物出口,借方记录货物进口。货物账户数据主要来源于海关进出口统计,但与海关统计存在以下主要区别:一是国际收支中的货物只记录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的货物(如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的货物),所有权未发生转移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或出料加工贸易)不纳入货物统计,而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二是计价方面,国际收支统计要求进出口货值均按离岸价格记录,海关出口货值为离岸价格,但进口货值为到岸价格,因此国际收支统计从海关进口货值中调出国际运保费支出,并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三是补充了海关未统计的转手买卖下的货物净出口数据。 2.服务贸易:包括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贷方记录我国提供的服务,即服务出口;借方记录我国接受的服务,即服务进口。 2.1加工服务:又称“对他人拥有的实物投入的制造服务”,指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在所有者和加工方之间发生转移,加工方仅提供加工、装配、包装等服务,并从货物所有者处收取加工服务费用。贷方记录我国居民为非居民拥有的实物提供的加工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加工服务。 2.2维护和维修服务:指居民或非居民向对方所拥有的货物和设备(如船舶、飞机及其他运输工具)提供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维护和维修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维护和维修服务。 2.3运输:指将人和物体从一地点运送至另一地点的过程以及相关辅助和附属服务,以及邮政和邮递服务。贷方记录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借方记录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 2.4旅行:指旅行者在其作为非居民的经济体旅行期间消费的物品和购买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在我国境内停留不足一年的非居民以及停留期限不限的非居民留学人员和就医人员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境外旅行、留学或就医期间购买的非居民货物和服务。 2.5建设服务:指建筑形式的固定资产的建立、翻修、维修或扩建,工程性质的土地改良、道路、桥梁和水坝等工程建筑,相关的安装、组装、油漆、管道施工、拆迁和工程管理等,以及场地准备、测量和爆破等专项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在经济领土之外提供的建设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在我国经济领土内接受的非居民建设服务。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指各种保险服务,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 2.7金融服务:指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但不包括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项目所涉及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 2.8知识产权使用费: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经许可使用无形的、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和专有权以及经特许安排使用已问世的原作或原型的行为。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使用的非居民知识产权服务。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通信服务以及与计算机数据和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但不包括以电话、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媒介交付的商业服务。贷方记录本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借方记录本国居民接受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 2.10其他商业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其他类型的服务,包括研发服务,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技术、贸易相关等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其他商业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其他商业服务。 2.11个人、文化娱乐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与个人、文化和娱乐有关的服务交易,包括视听和相关服务(电影、收音机、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其他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健康、教育等)。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相关服务。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货物和服务:指在其他货物和服务类别中未包括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和购买的各项货物和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购买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 2023-07-13/ningxia/2023/0713/2175.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灵武市支局(以下简称“灵武市支局”)积极践行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理念,以提升外汇管理与服务水平为抓手,多举措助力宁夏全区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晓星氨纶(宁夏)有限公司快速投产见效。该项目一期工程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280天,创造了宁夏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投产达效的新标杆,2022年已完成进出口产值1亿1千万美元,至2023年6月,该企业三期工程也已进入投产阶段。 主动上门问需送服务。灵武市支局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解决企业在外汇领域“急难愁盼”问题,多次深入外汇企业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服务活动,通过一对一宣讲政策,面对面了解诉求,实打实纾困解难,打通政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店小二”。2022年以来,深入企业服务约10余次,为多家企业现场解惑答疑,其中,及时为辖区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以“投注差”方式办理外债借入2000万美元,促成了外债快速落地,顺利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大力推行贸易便利化、业务网上办。灵武市支局积极推行外汇管理行政许可事项、个人购汇等各类业务“网上办、一次办”,将原有业务办理渠道由线下单一渠道拓展为线上线下双渠道。2022年以来,外债业务“网上预审+当日办结”率100%,个人结购汇网上办理率100%,实现业务办理“零跑腿”,惠企资金“秒到账”。各项便利化政策、业务网上办动能显现,2022年,全辖涉外收支申报714笔,共13147.12万美元,辖内外贸交易额呈逐步上升趋势。 落实资本项目收支便利化政策。灵武市支局按照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要求,积极指导业务经办银行按照审慎监管原则,为外汇企业便利化办理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业务,最大程度方便企业。2023年一季度,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实现零的突破,已累计办理资本项目外汇支付便利化业务14笔,金额达490.98万美元,占辖区资本项目外汇支付的75.69%。 聚焦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灵武市支局建立上下联动、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深入涉外企业宣讲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引导外汇企业聚焦主业,建立健全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将汇率风险管理纳入日常财务决策,通过金融工具进行汇率套期保值,帮助企业保持财务状况稳健和可持续发展。2022年以来,已有10余家外贸企业与辖区外汇银行签订汇率避险协议,签约额1798.47万美元。 2023-07-13/ningxia/2023/0713/2171.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65亿美元,较4月末下降283亿美元,降幅为0.88%。 2023年5月,受主要经济体财政和货币政策预期、全球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升,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2023-07-13/ningxia/2023/0713/2172.html
-
2023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会见了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范洁恩(Jane Fraser)一行。双方就国际经济金融市场形势、深化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2023-07-13/ningxia/2023/0713/2173.html
-
2023年5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会见了富兰克林邓普顿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庄丽雅(Jenny Johnson)一行,双方就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全球及中国投资机会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红燕陪同会见。 2023-07-13/ningxia/2023/0713/2174.html
-
2023年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会见来访的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就共同关心的经济金融议题交换了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参加会见。(完) 2023-07-13/safe/2023/0713/22932.html
-
尊敬的陈吉宁书记、龚正市长,罗塞夫行长,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再次参加陆家嘴论坛。首先,我代表人民银行,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这次论坛聚焦“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绿色发展是经济复苏的重要新动力,借此机会,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有关思考与大家做一个分享。 一、认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以赴促进30/60目标平稳实现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后,中央就实现30/60目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实现30/60目标,中国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意味着我国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必须发生深刻转变,其中绿色金融将在平稳实现30/60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实现30/60目标的难点在于解决碳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降低绿色溢价 实现30/60目标的任务很多、内涵丰富,集中到一点就是减少碳排放,其中难点有两个方面: 一是逐步降低碳排放的负外部性。排碳增加了温室效应,对整个社会是有成本的,但排碳企业和用户没有付出相应成本,大部分成本由社会承担,因此具有重大负外部性。只有排碳有了合理定价,比如排碳需要缴纳碳税或购买排碳指标,逐步实现“谁排碳谁承担成本”,使各微观经济主体将排碳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才能有效激励企业和家庭改变行为方式。 二是逐步降低绿色溢价。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实现30/60目标,关键在于抓住绿色能源这个“牛鼻子”。当前,绿色能源、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迅速,成本下降很快,但总的来看绿色能源的成本还是比传统化石能源高(因为化石能源没有承担全部的碳排放成本),高出的部分就是绿色溢价。降低绿色溢价,一个渠道是提高排碳成本,增加使用化石能源的支出成本;另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通过市场化激励机制,降低绿色能源的成本。 我国和各国经验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助力解决上述两个难点,为信息披露和绿色能源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激励机制。 三、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积极成效 中央作出30/60部署后,人民银行坚决把绿色金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环境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就是让社会知道是谁排的碳、排了多少碳,社会各方能够测算并验证排碳和减碳行为。只有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确保排碳数据真实准确,才能防范“洗绿”、资金套利、项目造假等风险,其他一系列碳减排政策才有基础。近年来,我们逐步明确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鼓励金融机构逐步披露相关环境信息,同时也要求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披露相关环境信息。 二是完善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实现30/60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显著提高排碳成本可以理解为“大棒”,适度提高则是“中棒”或“小棒”,而人民银行设立的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制中的“胡萝卜”。2021年,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的发展。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发放的碳减排贷款,由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一定期限的再贷款资金支持,利率为1.75%,精准直达绿色低碳项目。人民银行提供给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到期收回,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碳减排贷款自担风险,这样的“胡萝卜”激励机制是适中的、市场化的。同时,接受人民银行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承诺对外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余额、利率及相应碳减排效应等信息,并接受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核查和社会监督。截至2023年4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近40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约6700亿元,带动碳减排量超过1.5亿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是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工作,于2021年搭建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框架,组织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开展了针对电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航空、石化、化工、造纸等八个重点排碳行业的碳成本敏感性压力测试。此外,还结合区域经济结构和转型政策,组织部分地区银行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通过开展相关工作,金融机构管理气候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处理好减排与发展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节奏和力度更加合理。 在上述工作中,我们注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实现30/60目标,需要在绿色转型、绿色技术领域进行大量投资。据有关方面测算,所需资金达到百万亿元人民币的量级。如此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一小部分,主要靠引导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金融工具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实现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增长路径。金融部门通过制定绿色金融标准,推动环境信息披露,适当提高信息透明度,同时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可以降低社会资金参与绿色转型的成本,促进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均居全球前列。 四、气候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协同应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我们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和引领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牵头推进G20可持续金融工作。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作为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席主席,于2021年牵头制定《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成为国际层面引导市场资金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指引。2022年,人民银行牵头推动制定《G20转型金融政策框架》,并在去年11月的G20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上通过,为各方建立转型金融体系提供了指引。 与欧盟委员会有关部门共同发布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世界各地对绿色内涵的理解并不统一,需要加强协商,逐步实现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定价在全球市场上的互认和交易。近三年来,人民银行与欧方持续推动中欧绿色金融标准趋同,于2021年共同发布、并于2022年6月更新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在最新一版目录中,中欧趋同率达到80%。多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基于该目录发行、发放了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得到市场高度认可。 在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等多边机制下,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2019年,在人民银行指导下,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伦敦金融城一道,联合多家中外金融机构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增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近年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上海市委市政府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上海作为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金融风险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优质营商环境中心、金融人才中心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上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在地,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起步较早。近年来,上海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目标,率先推出了多个绿色金融产品,充分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力,未来可以在绿色金融领域发挥更大先导作用。人民银行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助力上海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谢谢大家! 2023-06-14/jilin/2023/0614/2011.html
-
2023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5605亿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8890亿元,服务贸易逆差3218亿元,初次收入逆差435亿元,二次收入顺差369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逆差2061亿元,储备资产增加1740亿元。 按美元计值,2023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820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299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470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63亿美元,二次收入顺差54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逆差302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255亿美元。 按SDR计值,2023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612亿SDR,其中,货物贸易顺差970亿SDR,服务贸易逆差351亿SDR,初次收入逆差47亿SDR,二次收入顺差40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逆差225亿SDR,储备资产增加190亿SDR。(完)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 单位:亿元 项 目 行次 2023年一季度 1. 经常账户 1 5605 贷方 2 61017 借方 3 -55411 1.A 货物和服务 4 5672 贷方 5 56393 借方 6 -50721 1.A.a 货物 7 8890 贷方 8 50582 借方 9 -41691 1.A.b 服务 10 -3218 贷方 11 5812 借方 12 -9030 1.A.b.1 加工服务 13 199 贷方 14 212 借方 15 -13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55 贷方 17 140 借方 18 -85 1.A.b.3 运输 19 -1300 贷方 20 1526 借方 21 -2826 1.A.b.4 旅行 22 -2969 贷方 23 203 借方 24 -3173 1.A.b.5 建设 25 123 贷方 26 235 借方 27 -112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68 贷方 29 353 借方 30 -285 1.A.b.7 金融服务 31 19 贷方 32 80 借方 33 -61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458 贷方 35 217 借方 36 -675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253 贷方 38 1023 借方 39 -771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817 贷方 41 1770 借方 42 -954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23 贷方 44 23 借方 45 -46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2 贷方 47 27 借方 48 -30 1.B 初次收入 49 -435 贷方 50 3838 借方 51 -4273 1.C 二次收入 52 369 贷方 53 786 借方 54 -417 2. 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5 -5605 2.1 资本账户 56 0 贷方 57 6 借方 58 -6 2.2 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9 -5606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60 -3865 其中:2.2.1.1 直接投资 61 -2061 2.2.1.1.1 直接投资资产 62 -3469 2.2.1.1.2直接投资负债 63 1408 2.2.2 储备资产 64 -1740 2.2.2.1 货币黄金 65 -240 2.2.2.2 特别提款权 66 -90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5 2.2.2.4 外汇储备 68 -1406 2.2.2.5 其他储备 69 0 3. 净误差与遗漏 70 / 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以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折算方法为,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中间价折算。 4.资本和金融账户因含净误差与遗漏,与经常账户差额金额相等,符号相反。 5.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 单位:亿美元 项 目 行次 2023年一季度 1. 经常账户 1 820 贷方 2 8916 借方 3 -8096 1.A 货物和服务 4 829 贷方 5 8240 借方 6 -7411 1.A.a 货物 7 1299 贷方 8 7392 借方 9 -6092 1.A.b 服务 10 -470 贷方 11 849 借方 12 -1319 1.A.b.1 加工服务 13 29 贷方 14 31 借方 15 -2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8 贷方 17 20 借方 18 -12 1.A.b.3 运输 19 -190 贷方 20 223 借方 21 -413 1.A.b.4 旅行 22 -434 贷方 23 30 借方 24 -464 1.A.b.5 建设 25 18 贷方 26 34 借方 27 -16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10 贷方 29 51 借方 30 -42 1.A.b.7 金融服务 31 3 贷方 32 12 借方 33 -9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67 贷方 35 32 借方 36 -99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37 贷方 38 149 借方 39 -113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120 贷方 41 259 借方 42 -139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3 贷方 44 3 借方 45 -7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0 贷方 47 4 借方 48 -4 1.B 初次收入 49 -63 贷方 50 561 借方 51 -624 1.C 二次收入 52 54 贷方 53 114 借方 54 -61 2. 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5 -820 2.1 资本账户 56 0 贷方 57 1 借方 58 -1 2.2 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9 -820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60 -565 其中:2.2.2.1 直接投资 61 -302 2.2.2.1.1 直接投资资产 62 -506 2.2.2.1.2直接投资负债 63 205 2.2.2 储备资产 64 -255 2.2.2.1 货币黄金 65 -35 2.2.2.2 特别提款权 66 -13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1 2.2.2.4 外汇储备 68 -206 2.2.2.5 其他储备 69 0 3. 净误差与遗漏 70 / 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资本和金融账户因含净误差与遗漏,与经常账户差额金额相等,符号相反。 4.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 单位:亿SDR 项 目 行次 2023年一季度 1. 经常账户 1 612 贷方 2 6655 借方 3 -6044 1.A 货物和服务 4 619 贷方 5 6151 借方 6 -5532 1.A.a 货物 7 970 贷方 8 5517 借方 9 -4548 1.A.b 服务 10 -351 贷方 11 634 借方 12 -985 1.A.b.1 加工服务 13 22 贷方 14 23 借方 15 -1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6 贷方 17 15 借方 18 -9 1.A.b.3 运输 19 -142 贷方 20 167 借方 21 -308 1.A.b.4 旅行 22 -324 贷方 23 22 借方 24 -346 1.A.b.5 建设 25 13 贷方 26 26 借方 27 -12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7 贷方 29 38 借方 30 -31 1.A.b.7 金融服务 31 2 贷方 32 9 借方 33 -7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50 贷方 35 24 借方 36 -74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28 贷方 38 112 借方 39 -84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89 贷方 41 193 借方 42 -104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2 贷方 44 3 借方 45 -5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0 贷方 47 3 借方 48 -3 1.B 初次收入 49 -47 贷方 50 419 借方 51 -466 1.C 二次收入 52 40 贷方 53 86 借方 54 -45 2. 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5 -612 2.1 资本账户 56 0 贷方 57 1 借方 58 -1 2.2 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9 -612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60 -422 其中:2.2.2.1 直接投资 61 -225 2.2.2.1.1 直接投资资产 62 -378 2.2.2.1.2直接投资负债 63 153 2.2.2 储备资产 64 -190 2.2.2.1 货币黄金 65 -26 2.2.2.2 特别提款权 66 -10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1 2.2.2.4 外汇储备 68 -153 2.2.2.5 其他储备 69 0 3. 净误差与遗漏 70 / 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 季度SDR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SDR对美元平均汇率折算得到。 4.资本和金融账户因含净误差与遗漏,与经常账户差额金额相等,符号相反。 5.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023-05-23/jilin/2023/0523/1993.html
-
2022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92580亿美元,对外负债67267亿美元,对外净资产25313亿美元。 在对外金融资产中,直接投资资产27950亿美元,证券投资资产10335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资产304亿美元,其他投资资产20925亿美元,储备资产33065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30%、11%、0.3%、23%和36%;在对外负债中,直接投资负债34956亿美元,证券投资负债17810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负债183亿美元,其他投资负债14318亿美元,分别占对外负债的52%、26%、0.3%和21%。 按SDR计值,2022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69565亿SDR,对外负债50544亿SDR,对外净资产19021亿SDR。 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最新获得的数据,修订了2021年以来各季度国际投资头寸表数据,并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栏目公布。 为便于社会各界解读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同时发布《2022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完) 2022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项目 行次 期末头寸 (亿美元) 期末头寸 (亿SDR) 净头寸 1 25313 19021 资产 2 92580 69565 1 直接投资 3 27950 21002 1.1 股权 4 24307 18265 1.2 关联企业债务 5 3643 2738 1.a 金融部门 6 3912 2939 1.1.a 股权 7 3692 2774 1.2.a 关联企业债务 8 220 165 1.b 非金融部门 9 24039 18063 1.1.b 股权 10 20615 15491 1.2.b 关联企业债务 11 3423 2572 2 证券投资 12 10335 7766 2.1 股权 13 5902 4435 2.2 债券 14 4433 3331 3 金融衍生工具 15 304 229 4 其他投资 16 20925 15723 4.1 其他股权 17 97 73 4.2 货币和存款 18 5140 3862 4.3 贷款 19 8397 6309 4.4 保险和养老金 20 261 196 4.5 贸易信贷 21 6176 4641 4.6 其他 22 854 641 5 储备资产 23 33065 24845 5.1 货币黄金 24 1172 881 5.2 特别提款权 25 512 384 5.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26 108 81 5.4 外汇储备 27 31277 23502 5.5 其他储备资产 28 -4 -3 负债 29 67267 50544 1 直接投资 30 34956 26266 1.1 股权 31 31686 23809 1.2 关联企业债务 32 3270 2457 1.a 金融部门 33 1986 1492 1.1.a 股权 34 1739 1306 1.2.a 关联企业债务 35 247 186 1.b 非金融部门 36 32970 24774 1.1.b 股权 37 29947 22502 1.2.b 关联企业债务 38 3023 2271 2 证券投资 39 17810 13382 2.1 股权 40 11243 8448 2.2 债券 41 6567 4935 3 金融衍生工具 42 183 138 4 其他投资 43 14318 10759 4.1 其他股权 44 0 0 4.2 货币和存款 45 5269 3959 4.3 贷款 46 4031 3029 4.4 保险和养老金 47 267 201 4.5 贸易信贷 48 3826 2875 4.6 其他 49 443 333 4.7 特别提款权 50 482 362 说明:1.本表记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净头寸是指资产减负债,“+”表示净资产,“−”表示净负债。 3.SDR计值的数据,是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数据通过SDR兑美元季末汇率折算得到。 4.《国际投资头寸表》采用修订机制,最新数据以“统计数据”栏目中的数据为准。 2023-04-14/jilin/2023/0414/1968.html
-
6月26日,外汇局通化市中心支局联合辖内1家银行赴辖内企业走访调研。调研组聚焦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结合企业业务办理需求,详细讲解贸易融资便利化政策及汇率避险相关知识,征求企业意见建议,解决企业难题。下一步,通化市中心支局将继续加强与涉外企业沟通交流,携银惠企,打通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6-29/jilin/2023/0629/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