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8月,银行结汇9422亿元人民币(等值1412亿美元),售汇9677亿元人民币(等值1450亿美元),结售汇逆差256亿元人民币(等值38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8849亿元人民币,售汇9125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276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结汇573亿元人民币,售汇552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顺差21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877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671亿元人民币,远期净结汇206亿元人民币。截至本月末,远期累计未到期结汇1705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售汇6585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净售汇4880亿元人民币;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3782亿元人民币。 2017年1-8月,银行累计结汇71132亿元人民币(等值10414亿美元),累计售汇78880亿元人民币(等值11546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逆差7748亿元人民币(等值1132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累计结汇67580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73194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5614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累计结汇3552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5686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2134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6325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售汇签约5291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净结汇1034亿元人民币。 2017年8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7653亿元人民币(等值2645亿美元),对外付款17890亿元人民币(等值2681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237亿元人民币(等值35亿美元)。 2017年1-8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28808亿元人民币(等值18862亿美元),对外付款136312亿元人民币(等值19960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7504亿元人民币(等值1097亿美元)。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客户及其自身之间发生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签约额与累计未到期额之间的关系为: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上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本期远期结售汇签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履约额。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银行为管理这部分风险敞口,在期权合约存续期间通常会在外汇市场进行对冲。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7-09-18/safe/2017/0918/6788.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7月,银行结汇8632亿元人民币(等值1276亿美元),售汇9681亿元人民币(等值1431亿美元),结售汇逆差1049亿元人民币(等值155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8163亿元人民币,售汇8591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428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结汇469亿元人民币,售汇1089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621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689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511亿元人民币,远期净结汇177亿元人民币。截至本月末,远期累计未到期结汇1527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售汇6990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净售汇5463亿元人民币;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3747亿元人民币。 2017年1-7月,银行累计结汇61710亿元人民币(等值9003亿美元),累计售汇69202亿元人民币(等值10096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逆差7492亿元人民币(等值1093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累计结汇58731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64068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5337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累计结汇2980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5134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2154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5448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售汇签约4620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净结汇828亿元人民币。 2017年7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5691亿元人民币(等值2319亿美元),对外付款17180亿元人民币(等值2539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489亿元人民币(等值220亿美元)。 2017年1-7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11155亿元人民币(等值16217亿美元),对外付款118422亿元人民币(等值17279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7268亿元人民币(等值1062亿美元)。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客户及其自身之间发生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签约额与累计未到期额之间的关系为: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上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本期远期结售汇签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履约额。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银行为管理这部分风险敞口,在期权合约存续期间通常会在外汇市场进行对冲。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7-08-16/safe/2017/0816/6783.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7年8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就近期跨境资金流动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问8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情况如何? 答:8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更趋平衡。具体来看,一是境内外汇供求继续呈现基本平衡。2017年8月份,银行结汇环比增长11%,售汇增长1%,结售汇逆差38亿美元,下降75%;远期结售汇签约顺差31亿美元,环比增加18%,连续第5个月顺差。综合上述银行即远期结售汇以及期权等外汇供求因素,8月份境内外汇供求状况总体较7月份更加平衡。二是非银行部门涉外收付款逆差大幅收窄。8月份,非银行部门涉外收入环比增长14%,涉外支出增长6%,涉外收付款逆差35亿美元,下降84%。此外,8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0915亿美元,较7月末增加108亿美元,已连续7个月上升。 境内主体涉外交易行为进一步趋稳,贸易投资等主要渠道资金流入增多。第一,市场主体结汇意愿有所上升,购汇意愿创新低。8月份,银行客户结汇与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62.2%,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银行客户购汇与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1.5%,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已回落到2014年年初水平,第二,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和净结汇增多。8月份,虽然货物贸易进出口顺差较7月份略有下降,但银行代客货物贸易(海关统计口径)涉外收支和结售汇顺差环比增长48%和26%。第三,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和结汇均呈较快增长。8月份,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流入环比增幅超过30%,资本金结汇环比增长20%以上。此外,8月份,企业投资收益项下购付汇开始从峰值回落,个人购汇规模也明显低于2016年同期水平。 近期,我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继续提振市场信心,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稳中有升,使得境内主体在涉外交易中的预期及行为更趋理性。未来在国内经济基本面更加稳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预期进一步趋稳的环境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将保持稳定有序、基本平衡的格局。 2017-09-18/safe/2017/0918/6789.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7年7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就近期跨境资金流动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上半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回稳向好,请问7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情况如何? 答:7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延续基本平衡格局。具体来看:一是境内外汇供求呈现基本平衡。2017年7月,银行结售汇逆差155亿美元,环比下降26%,其中,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63亿美元,下降53%。7月,远期结售汇签约顺差26亿美元,连续第4个月保持顺差。综合上述银行即远期结售汇以及期权等外汇供求因素,7月份境内外汇供求平衡状况好于前两个月。二是非银行部门涉外收付款逆差规模保持稳定。7月,非银行部门涉外收付款逆差220亿美元,与5、6月规模基本持平。其中,人民币和外币涉外收付款逆差分别为138亿和82亿美元。另外,从7日公布的7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看,已连续6个月上升,达到30807亿美元,较6月末增加239亿美元。 境内主体涉外收支行为更加平稳有序。第一,市场主体结汇意愿保持稳定,购汇意愿继续下降。7月,银行客户结汇与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62%,下降1个百分点;银行客户购汇与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3%,较6月回落4个百分点。第二,企业使用外币融资的积极性稳步提高。7月份,我国登记外债余额继续稳步上升;企业用于偿还境内外汇贷款的购汇规模处于近几年较低水平,环比下降46%。第三,个人购汇有所回落。今年以来,随着市场预期进一步趋稳,个人用汇更加合理有序,7月个人购汇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35%和27%。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更趋明显,市场预期更加稳定,推动我国外汇形势明显好转。未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将保持总体稳定,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国内市场扩大开放的效果有望逐步显现,境内主体对外资产负债调整也将趋于平稳。 2017-08-16/safe/2017/0816/6784.html
-
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2017年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较7月底上升108亿美元,请问造成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是什么? 答:截至2017年8月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0915亿美元,较7月末上升108亿美元,升幅为0.4%,为连续第七个月出现回升。 8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外汇市场供求延续基本平衡格局;国际金融市场上,资产价格有所上升,推动外汇储备规模出现上升。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结构调整深化,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国际金融市场相对稳定,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回稳向好,外汇市场供求趋向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往前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步伐进一步加快的背景下,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积极因素将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将继续向纵深发展。随着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未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企稳的基础更加坚实,将进一步推动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合理适度。 2017-09-07/safe/2017/0907/6787.html
-
2017年二季度,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入233.04亿元人民币,流出90.28亿元人民币,净流入142.76亿元人民币;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流出179.91亿元人民币,流入148.71亿元人民币,净流出31.21亿元人民币(见表1)。 按美元计值,2017年二季度,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入34.00亿美元,流出13.17亿美元,净流入20.83亿美元;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流出26.25亿美元,流入21.70亿美元,净流出4.55亿美元(见表2)。 表1: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量表(季度)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目 2017年二季度 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 142.76 流入 233.04 流出 90.28 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 31.21 流入 148.71 流出 179.91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季度流量人民币值通过当季流量美元值折算而成,折算率采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季度平均值。 表2: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量表(季度)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17年二季度 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 20.83 流入 34.00 流出 13.17 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 4.55 流入 21.70 流出 26.25 注: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附:名词解释 金融机构包括在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从事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及其他金融业务的机构总部及分支机构。 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是指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或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企业进行股权或债权投资,且相关股权投资使直接投资者在直接投资企业中拥有10%或以上的表决权。 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量表统计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和来华直接投资的股权或债权投资流量数据情况(不含收益再投资)。其中:来华直接投资流入是指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投入或新增的股权或债权投资,流出是指境外投资者从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减少或撤出的股权或债权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资金流出是指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企业投入或新增的股权或债权投资,流入是指我国境内金融机构从境外企业减少或撤出的股权或债权投资。 2017-08-09/safe/2017/0809/6782.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8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15.2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29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2.11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166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3.1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97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6.26万亿元人民币(等值9386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9.02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35万亿美元)。 2017年1-8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101.15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4.82万亿美元)。(完) 2017-09-22/safe/2017/0922/6790.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7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13.84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05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1.9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908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1.8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76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5.46万亿元人民币(等值8078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8.3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24万亿美元)。 2017年1-7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85.8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2.53万亿美元)。(完) 2017-08-25/safe/2017/0825/6785.html
-
2017年8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13784亿元人民币,支出12640亿元人民币,顺差1144亿元人民币。其中,货物贸易收入12593亿元人民币,支出9808亿元人民币,顺差2785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收入1191亿元人民币,支出2832亿元人民币,逆差1641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17年8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2065亿美元,支出1894亿美元,顺差171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收入1887亿美元,支出1470亿美元,顺差417亿美元;服务贸易收入178亿美元,支出424亿美元,逆差246亿美元。(完) 中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口径) 2017年8月 项目 按人民币计值 (亿元) 按美元计值 (亿美元) 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 贷方 借方 1,144 171 13,784 2,065 -12,640 -1,894 1.货物贸易差额 贷方 借方 2,785 417 12,593 1,887 -9,808 -1,470 2.服务贸易差额 -1,641 -246 贷方 1,191 178 借方 -2,832 -424 2.1加工服务差额 91 14 贷方 92 14 借方 -1 -0 2.2维护和维修服务差额 20 3 贷方 33 5 借方 -13 -2 2.3运输差额 -321 -48 贷方 220 33 借方 -541 -81 2.4旅行差额 -1,431 -214 贷方 199 30 借方 -1,629 -244 2.5建设差额 39 6 贷方 81 12 借方 -42 -6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差额 -18 -3 贷方 36 5 借方 -54 -8 2.7金融服务差额 10 1 贷方 17 3 借方 -7 -1 2.8知识产权使用费差额 -144 -22 贷方 28 4 借方 -172 -26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30 5 贷方 134 20 借方 -104 -16 2.10其他商业服务差额 105 16 贷方 339 51 借方 -234 -35 2.11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差额 -12 -2 贷方 4 1 借方 -16 -2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 -11 -2 贷方 8 1 借方 -19 -3 注: 1. 本表所称货物和服务贸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货物和服务口径一致,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月度数据为初步数据,可能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季度数据不一致。 2. 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编制,当月人民币计值数据由美元数据按月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折算得到。 3.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指标解释: 货物和服务贸易: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交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口径相同。 1.货物贸易: 指经济所有权在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的货物交易。贷方记录货物出口,借方记录货物进口。货物账户数据主要来源于海关进出口统计,但与海关统计存在以下主要区别:一是国际收支中的货物只记录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的货物(如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的货物),所有权未发生转移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或出料加工贸易)不纳入货物统计,而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二是计价方面,国际收支统计要求进出口货值均按离岸价格记录,海关出口货值为离岸价格,但进口货值为到岸价格,因此国际收支统计从海关进口货值中调出国际运保费支出,并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三是补充了海关未统计的转手买卖下的货物净出口数据。 2.服务贸易:包括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贷方记录提供的服务,借方记录接受的服务。 2.1加工服务:又称“对他人拥有的实物投入的制造服务”,指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在所有者和加工方之间发生转移,加工方仅提供加工、装配、包装等服务,并从货物所有者处收取加工服务费用。贷方记录我国居民为非居民拥有的实物提供的加工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加工服务。 2.2维护和维修服务:指居民或非居民向对方所拥有的货物和设备(如船舶、飞机及其他运输工具)提供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维护和维修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维护和维修服务。 2.3运输:指将人和物体从一地点运送至另一地点的过程以及相关辅助和附属服务,以及邮政和邮递服务。贷方记录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借方记录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 2.4旅行:指旅行者在其作为非居民的经济体旅行期间消费的物品和购买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在我国境内停留不足一年的非居民以及停留期限不限的非居民留学人员和就医人员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境外旅行、留学或就医期间购买的非居民货物和服务。 2.5建设服务:指建筑形式的固定资产的建立、翻修、维修或扩建,工程性质的土地改良、道路、桥梁和水坝等工程建筑,相关的安装、组装、油漆、管道施工、拆迁和工程管理等,以及场地准备、测量和爆破等专项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在经济领土之外提供的建设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在我国经济领土内接受的非居民建设服务。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指各种保险服务,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 2.7金融服务:指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但不包括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项目所涉及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 2.8知识产权使用费: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经许可使用无形的、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和专有权以及经特许安排使用已问世的原作或原型的行为。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使用的非居民知识产权服务。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通信服务以及与计算机数据和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但不包括以电话、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媒介交付的商业服务。贷方记录本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借方记录本国居民接受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 2.10其他商业服务: 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其他类型的服务,包括研发服务,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技术、贸易相关等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其他商业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其他商业服务。 2.11个人、文化娱乐服务: 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与个人、文化和娱乐有关的服务交易,包括视听和相关服务(电影、收音机、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其他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健康、教育等)。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相关服务。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指在其他货物和服务类别中未包括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和购买的各项货物和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购买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 2017-09-27/safe/2017/0927/6792.html
-
2017年二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3488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31亿元人民币,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2131亿元人民币,储备资产增加2163亿元人民币。 2017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4754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2676亿元人民币,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4669亿元人民币,储备资产增加1985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17年二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509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321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744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30亿美元,二次收入逆差3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4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顺差0.1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311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316亿美元。 2017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693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144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351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34亿美元,二次收入逆差67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389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逆差1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679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290亿美元。 按SDR计值,2017年二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368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3亿SDR,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225亿SDR,储备资产增加228亿SDR。 按SDR计值,2017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504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287亿SDR,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497亿SDR,储备资产增加209亿SDR。 为便于社会各界解读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同时发布《2017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完) 2017年二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览表) 项 目 行次 亿元人民币 亿美元 亿SDR 1. 经常账户 1 3,488 509 368 贷方 2 46,237 6,746 4,876 借方 3 -42,749 -6,237 -4,508 1.A 货物和服务 4 3,956 577 417 贷方 5 41,321 6,029 4,357 借方 6 -37,365 -5,452 -3,940 1.A.a 货物 7 9,054 1,321 955 贷方 8 37,829 5,520 3,989 借方 9 -28,775 -4,199 -3,034 1.A.b 服务 10 -5,098 -744 -538 贷方 11 3,492 510 368 借方 12 -8,590 -1,253 -906 1.B 初次收入 13 -206 -30 -22 贷方 14 4,393 641 463 借方 15 -4,599 -671 -485 1.C 二次收入 16 -263 -38 -28 贷方 17 523 76 55 借方 18 -786 -115 -83 2. 资本和金融账户 19 -31 -4 -3 2.1 资本账户 20 1 0 0 贷方 21 4 1 0 借方 22 -3 0 0 2.2 金融账户 23 -32 -5 -3 资产 24 -7,612 -1,111 -803 负债 25 7,581 1,106 799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26 2,131 311 225 2.2.1.1 直接投资 27 95 14 10 资产 28 -1,408 -205 -148 负债 29 1,503 219 158 2.2.1.2 证券投资 30 -793 -116 -84 资产 31 -1,739 -254 -183 负债 32 945 138 100 2.2.1.3 金融衍生工具 33 23 3 2 资产 34 37 5 4 负债 35 -15 -2 -2 2.2.1.4 其他投资 36 2,807 410 296 资产 37 -2,340 -341 -247 负债 38 5,147 751 543 2.2.2 储备资产 39 -2,163 -316 -228 3.净误差与遗漏 40 -3,457 -504 -365 注: 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资本和金融账户中包含储备资产。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季度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人民币对美元季平均汇率中间价折算得到,季度累计的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由单季人民币计值数据累加得到。 4. 季度SDR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SDR对美元季平均汇率折算得到,季度累计的SDR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由单季SDR计值数据累加得到。 5.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6.细项数据请参见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互联网站“统计数据”栏目。 2017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览表) 项 目 行次 亿元人民币 亿美元 亿SDR 1. 经常账户 1 4,754 693 504 贷方 2 87,093 12,680 9,258 借方 3 -82,339 -11,987 -8,754 1.A 货物和服务 4 5,444 793 577 贷方 5 77,500 11,283 8,238 借方 6 -72,057 -10,490 -7,661 1.A.a 货物 7 14,720 2,144 1,562 贷方 8 70,537 10,269 7,497 借方 9 -55,817 -8,126 -5,935 1.A.b 服务 10 -9,276 -1,351 -986 贷方 11 6,964 1,014 741 借方 12 -16,240 -2,364 -1,726 1.B 初次收入 13 -233 -34 -25 贷方 14 8,586 1,250 913 借方 15 -8,819 -1,284 -938 1.C 二次收入 16 -457 -67 -49 贷方 17 1,007 147 107 借方 18 -1,464 -213 -156 2. 资本和金融账户 19 2,676 389 287 2.1 资本账户 20 -8 -1 -1 贷方 21 9 1 1 借方 22 -17 -2 -2 2.2 金融账户 23 2,684 390 288 资产 24 -11,199 -1,632 -1,188 负债 25 13,883 2,021 1,475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26 4,669 679 497 2.2.1.1 直接投资 27 959 139 103 资产 28 -2,821 -411 -300 负债 29 3,780 550 403 2.2.1.2 证券投资 30 -1,339 -195 -142 资产 31 -2,753 -401 -292 负债 32 1,413 206 150 2.2.1.3 金融衍生工具 33 23 3 2 资产 34 36 5 4 负债 35 -13 -2 -1 2.2.1.4 其他投资 36 5,026 732 534 资产 37 -3,677 -536 -390 负债 38 8,703 1,267 924 2.2.2 储备资产 39 -1,985 -290 -209 3.净误差与遗漏 40 -7,430 -1,081 -791 注: 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资本和金融账户中包含储备资产。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季度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人民币对美元季平均汇率中间价折算得到,季度累计的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由单季人民币计值数据累加得到。 4. 季度SDR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SDR对美元季平均汇率折算得到,季度累计的SDR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由单季SDR计值数据累加得到。 5.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6.细项数据请参见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互联网站“统计数据”栏目。 2017-09-28/safe/2017/0928/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