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1月境内银行代客结汇为1297亿美元,代客售汇为844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为453亿美元。 2010年11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为1835亿美元,对外付款为1518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为317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代客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不包括外汇指定银行为自身办理的结售汇和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代客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代客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其客户间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目前包括外汇收付款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下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0-12-24/safe/2010/1224/4915.html
-
编者按: 近期,国家外汇管理局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五年来外汇管理改革发展实践,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外汇管理工作。过去五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紧紧围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大力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坚守风险底线,构建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体制机制,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切实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便利社会了解外汇管理改革发展进程,我们将分专题对相关情况进行详细阐述。 专题之一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就国际收支形势有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问1: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请问,这一目标的完成情况如何?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经济内外均衡发展问题,并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积极“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近年来,这项工作逐步取得成效,国际收支状况趋向基本平衡。2007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10.1%的历史峰值,2008年这一比例回落至9%左右,2009、2010年降至5%左右。2011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预计为3%左右,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 问2: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改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这里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既包含结构性因素也包含周期性因素,既有市场作用也有政策影响。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从根本上促进国际收支状况改善。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内生性进一步增强,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增长更趋均衡。2011年,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6%,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由2010年的37%提高到2011年的52%。 二是加快涉外经济政策调整,逐步消除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体制机制障碍。贸易政策上,充分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作用,2008年起进口增速超过出口,2011年贸易顺差较2008年减少48%。外资政策上,不断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年均391亿美元,是“十五”期间年均水平的8.7倍。外汇管理政策上,一方面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加大对热钱流入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鼓励机构和个人持有使用外汇。 三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推动了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动荡加剧,全球出现持续的去杠杆化趋势。这一方面抑制了我国外需增长,导致货物贸易顺差收窄;另一方面刺激了阶段性的套利资金流出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加大。 问3:具体来讲,在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方面,外汇管理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配合国家宏观调控,从多方面着手控流入、促流出、减顺差、促平衡:一是加强跨境资金双向流动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跨境资金流出入均衡管理;二是不断丰富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手段,完善应急预案,切实防范跨境资金大进大出的风险;三是加大对异常资金流入的管理力度,突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资金流入;四是推动外汇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拓宽外汇资金使用渠道,发展外汇市场,不断完善国际收支调节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上述措施已初现成效。2011年,我国非银行部门跨境收付顺差和结售汇顺差分别比上年减少9%和8%,剔除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化后的外汇储备增加额减少18%;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打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格局初步形成。 问4: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将会如何发展变化? 答:2011年底,在国内与国外、市场与政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振荡加剧,资本流出压力骤然增加。预计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顺差,但顺差大幅减少、波动加大,国际收支进一步趋向平衡。其主要理由:一是受累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将对我国出口增长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储蓄大于投资的结构性问题短期难以逆转,包括货物贸易在内的我经常项目有望继续保持顺差。二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落实各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和促进进口的政策措施,外贸发展将更加均衡,经常项目收支进一步趋向平衡。三是外部冲击没有改变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长期趋势,国际资本尤其是长期资本可能继续大量流入我国。四是发达国家的结构性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国际经济金融将持续动荡,我国可能面临跨境资本频繁进出的风险,甚至不排除出现阶段性的套利资本流出。 问5:未来我国在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方面还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尽管2011年底随着资金流出压力涌现,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放缓,但全年增幅依然较大。而且,导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许多基本面因素没有改变,外部环境也可能存在反复,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工作仍然不能松懈。“十二五”规划已将“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作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从宏观层面讲,我国将通过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使经济增长由较多依赖投资、出口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促进对外贸易更趋平衡,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同时,外汇管理部门也将进一步加强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监测,构建防范跨境资金双向流动冲击的体制机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 2012-02-09/safe/2012/0209/4949.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1年9月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统计显示,2011年9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46653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27761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8893亿美元。 在对外金融资产中,对外直接投资3455亿美元,证券投资2573亿美元,其他投资7847亿美元,储备资产32779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7%、6%、17%和70%;在对外金融负债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16256亿美元,证券投资2318亿美元,其他投资9187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负债的59%、8%和33%。 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它与反映交易流量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起,构成该国家或地区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完)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11年9月末 净头寸 18893 A.资产 46653 1.对外直接投资 3455 2.证券投资 2573 2.1股本证券 619 2.2债务证券 1954 3.其他投资 7847 3.1贸易信贷 2915 3.2贷款 1687 3.3货币和存款 2406 3.4其他资产 839 4.储备资产 32779 4.1货币黄金 550 4.2特别提款权 120 4.3在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 91 4.4外汇 32017 B.负债 27761 1.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 16256 2.证券投资 2318 2.1股本证券 2148 2.2债务证券 170 3.其他投资 9187 3.1贸易信贷 2566 3.2贷款 3570 3.3货币和存款 2780 3.4其他负债 272 说明:1.本表记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净头寸是指资产减负债,“+”表示净资产,“—”表示净负债。 国际投资头寸表编制原则与指标说明 一、国际投资头寸表编制原则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所制定的标准,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动是由特定时期内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和其他调整引起的。国际投资头寸表在计价、记账单位和折算等核算原则上均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一致,并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我国(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下同)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 二、国际投资头寸表主要指标解释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国际投资头寸表的项目按资产和负债设置。资产细分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部分;负债细分为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三部分。净头寸是指对外资产减去对外负债。具体的项目含义如下: 1.直接投资:以投资者寻求在本国以外运行企业获取有效发言权为目的的投资。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中包括我国境内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境内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所拨付的资本金和营运资金存量以及从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的存量。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包括我国非金融部门吸收来华直接投资存量和金融部门吸收境外直接投资存量(包括外资金融部门设立分支机构、中资金融部门吸收外资入股和合资金融部门中外方投资存量),以及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的存量。 2.证券投资:包括股票、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等形式的投资。证券投资资产是指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发行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等有价证券。证券投资负债为非居民持有我国居民发行的股票和债券。 2.1股本证券:包括以股票形式为主的证券。 2.2债务证券:包括中长期债券和一年期(含一年)以下的短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或可转让的债务工具,如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可转让大额存单等。 3.其他投资:指除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储备资产之外的所有金融资产/负债,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资产/负债四类形式。其中长期指合同期为一年期以上的金融资产/负债,短期为一年期(含一年)以下的金融资产/负债。 3.1贸易信贷:指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伴随货物进出口产生的直接商业信用。资产表示我国出口商的出口应收款以及我国进口商支付的进口预付款;负债表示我国进口商的进口应付款以及我国出口商预收的货款。 3.2贷款:资产表示我国境内机构通过向境外提供贷款和拆放等形式而持有的对外资产;负债表示我国机构借入的各类贷款,如外国政府贷款、国际组织贷款、国外银行贷款和卖方信贷。 3.3货币和存款:资产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存放境外资金和库存外汇现金,负债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吸收的海外私人存款、国外银行短期资金及向国外出口商和私人的借款等短期资金。 3.4其他资产/负债:指除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外的其他投资,如非货币型国际组织认缴的股本金,其他应收和应付款等。 4.储备资产:指我国中央银行可随时动用和有效控制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外汇。 4.1货币黄金:指我国中央银行作为储备持有的黄金。 4.2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4.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指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通账户中可自由动用的资产。 4.4外汇:指我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流动性资产和债权。 2012-01-31/safe/2012/0131/4948.html
-
2011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6949.97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4457.97亿美元,企业间贸易信贷余额为2492亿美元。 在外债余额中,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940.96亿美元;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5009.01亿美元,其中,企业间贸易信贷占49.75%,银行贸易融资占24.26%,二者合计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74.01%,主要与我国近年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2119.53亿美元,占47.54%;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1363.60亿美元,占30.59%;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540.54亿美元,占12.13%;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中资企业和其他机构债务余额分别为373.71亿美元、59.25亿美元和1.34亿美元。 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75.94%,日元债务和欧元债务分别占8.06%和7.49%,其他币种合计占8.51%。登记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余额中,投向制造业、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业、电力和煤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房地产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占25.20%、13.35%、7.67%、4.87%和3.65%。 2011年,我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444.47亿美元,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331.65亿美元,支付利息22.75亿美元。中长期外债项下净流入资金90.07亿美元,同比下降24.85%。 据初步计算,2011年,我国外债负债率为9.52%;债务率为33.31%;偿债率为1.72%;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15.75%,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之内。(完) 附: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企业间贸易信贷是指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非居民之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对外负债,即由于商品的资金支付时间与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债务。具体包括供应商(如境外出口商)为商品交易和服务直接提供信贷,以及购买者(如境外进口商)为商品和服务以及进行中(或准备承担)的工作预先付款。 银行贸易融资是指第三方(如银行)向出口商或进口商提供的与贸易有关的贷款,如外国金融机构或出口信贷机构向买方提供的贷款。 与贸易有关的信贷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除企业间贸易信贷外,它还包括了为贸易活动提供的其他信贷。从定义上看,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包括企业间贸易信贷、银行贸易融资、与贸易有关的短期票据等。 负债率是指年末外债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负债率安全线为20%。 债务率是指年末外债余额与当年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收入的比率。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债务率安全线为100%。 偿债率是指外债的本金和利息偿还金额(中长期外债还本付息与短期外债付息额之和)与当年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收入的比率。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偿债率安全线为20%。 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是指剩余期限的短期外债余额与货币当局掌握的外汇储备存量的比例。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的安全线为100%。 2012-03-22/safe/2012/0322/4953.html
-
截至2012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7851.72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4950.72亿美元,企业间贸易信贷余额为2901亿美元。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969.50亿美元,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5882.22亿美元,其中,企业间贸易信贷占49.32%,银行贸易融资占24.57%,二者合计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73.89%。 从债务人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2532.15亿美元,占51.15%;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1415.40亿美元,占28.59%;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572.84亿美元,占11.57%。从债务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国际商业贷款余额为4285.75亿美元,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余额为664.97亿美元。从币种结构看,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77.77%,欧元债务和日元债务分别占7.51%和6.99%。 从投向看,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登记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主要投向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占比分别为23.67%、13.31%和6.90%。 2012年上半年,我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212.55亿美元,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147.79亿美元,支付利息11.98亿美元。中长期外债项下净流入资金52.78亿美元,同比下降25.24%。(完) 附: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关于外债期限结构分类。按照期限结构对外债进行分类,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签约期限划分,即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外债为中长期外债,合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外债为短期外债;二是按照剩余期限划分,即在签约期限划分的基础上,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外债纳入到短期外债中。为便于区分两种分类方法,本新闻稿在中长期外债和短期外债后分别以签约期限和剩余期限注明分类方法。 企业间贸易信贷是指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非居民之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对外负债,即由于商品的资金支付时间与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债务。具体包括供应商(如境外出口商)为商品交易和服务直接提供信贷,以及购买者(如境外进口商)为商品和服务以及进行中(或准备承担)的工作预先付款。 银行贸易融资是指第三方(如银行)向出口商或进口商提供的与贸易有关的贷款,如外国金融机构或出口信贷机构向买方提供的贷款。 与贸易有关的信贷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除企业间贸易信贷外,它还包括了为贸易活动提供的其他信贷。从定义上看,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包括企业间贸易信贷、银行贸易融资、与贸易有关的短期票据等。 2012-09-17/safe/2012/0917/4976.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8月,银行代客结汇1278亿美元,售汇1342亿美元,结售汇逆差63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145亿美元,远期售汇签约157亿美元,远期净售汇12亿美元。2012年1-8月,银行代客累计结汇10004亿美元,累计售汇9768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结售汇顺差236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1102亿美元,累计远期售汇签约1202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远期净售汇100亿美元。 2012年8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238亿美元,对外付款2238亿美元,涉外收付平衡。2012年1-8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16675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15796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付款顺收879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代客结售汇是指银行结售汇中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结售汇部分。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代客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其客户间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2-09-25/safe/2012/0925/4977.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2月,银行代客结汇1140亿美元,售汇1096亿美元,结售汇顺差44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165亿美元,远期售汇签约107亿美元,远期净结汇58亿美元。2012年1-2月,银行代客累计结汇2376亿美元,累计售汇2138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结售汇顺差238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276亿美元,累计远期售汇签约184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远期净结汇92亿美元。 2012年2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933亿美元,对外付款1796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收137亿美元。2012年1-2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3765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3362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付款顺收403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代客结售汇是指银行结售汇中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结售汇部分。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代客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其客户间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2-03-28/safe/2012/0328/4954.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月,银行代客结汇为1236亿美元,银行代客售汇为1042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为194亿美元。同期,银行远期结汇签约为111亿美元,远期售汇签约为77亿美元,差额为净结汇34亿美元。 2012年1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为1832亿美元,对外付款为1567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收为265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代客结售汇是指银行结售汇中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结售汇部分。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代客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其客户间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2-02-28/safe/2012/0228/4952.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1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011年第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加。经常项目顺差534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853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03亿美元,收益逆差164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不含净误差与遗漏)662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287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99亿美元,其他投资净流入262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917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921亿美元。 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41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不含净误差与遗漏)2501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754亿美元。(完) 附件1: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11年第三季度 附件2: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11年前三季度 2012-01-11/safe/2012/0111/4946.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2月,银行代客结汇为1425亿美元,银行代客售汇为1578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为153亿美元。2011年,银行代客累计结汇15979亿美元,累计售汇12300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结售汇顺差3678亿美元。 2011年12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为2307亿美元,对外付款为2300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收为7亿美元。2011年,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23382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20607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付款顺收2775亿美元。(完) 附: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代客结售汇是指银行结售汇中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结售汇部分。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代客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其客户间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2012-01-21/safe/2012/0121/4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