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末,我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15310亿美元,对外负债15689亿美元,对外净负债379亿美元,其中,人民币净负债4625亿美元,外币净资产4246亿美元。 在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中,分工具看,存贷款资产11101亿美元,债券资产2251亿美元,股权等其他资产1958亿美元,分别占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的73%、15%和13%。分币种看,人民币资产2304亿美元,美元资产10152亿美元,其他币种资产2855亿美元,分别占15%、66%和19%。从投向部门看,投向境外银行部门8450亿美元,占比55%;投向境外非银行部门6861亿美元,占比45%。 在银行业对外负债中,分工具看,存贷款负债8527亿美元,债券负债3228亿美元,股权等其他负债3934亿美元,分别占银行业对外负债的54%、21%和25%。分币种看,人民币负债6929亿美元,美元负债5631亿美元,其他币种负债3130亿美元,分别占比44%、36%和20%。从来源部门看,来自境外银行部门6196亿美元,占比39%;来自境外非银行部门9494亿美元,占比61%。(完) 2022-03-24/guizhou/2022/0324/906.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2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16.02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52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2.35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37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3.6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15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5.23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82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0.7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70万亿美元)。2022年1-2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35.4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5.58万亿美元)。 2022-03-25/guizhou/2022/0325/907.html
-
2021年四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7636亿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1526亿元,服务贸易逆差971亿元,初次收入逆差3324亿元,二次收入顺差404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顺差2611亿元,储备资产增加2708亿元。 2021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0348亿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35736亿元,服务贸易逆差6303亿元,初次收入逆差10152亿元,二次收入顺差1067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顺差13231亿元,储备资产增加12175亿元。 按美元计值,2021年四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194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803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52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520亿美元,二次收入顺差63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顺差408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422亿美元。 按美元计值,2021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3157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554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977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1577亿美元,二次收入顺差166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顺差2048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1886亿美元。 按SDR计值,2021年四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849亿SDR,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283亿SDR,服务贸易逆差108亿SDR,初次收入逆差371亿SDR,二次收入顺差45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顺差290亿SDR,储备资产增加299亿SDR。 按SDR计值,2021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222亿SDR,其中,货物贸易顺差3899亿SDR,服务贸易逆差685亿SDR,初次收入逆差1109亿SDR,二次收入顺差117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顺差1435亿SDR,储备资产增加1322亿SDR。(完)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 单位:亿元 项 目 行次 2021年四季度 2021年 1. 经常账户 1 7,636 20,348 贷方 2 70,494 250,553 借方 3 -62,858 -230,206 1.A 货物和服务 4 10,556 29,433 贷方 5 66,454 229,593 借方 6 -55,898 -200,160 1.A.a 货物 7 11,526 35,736 贷方 8 59,900 207,750 借方 9 -48,374 -172,014 1.A.b 服务 10 -971 -6,303 贷方 11 6,554 21,843 借方 12 -7,524 -28,147 1.A.b.1 加工服务 13 227 870 贷方 14 240 916 借方 15 -13 -46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79 261 贷方 17 147 507 借方 18 -68 -246 1.A.b.3 运输 19 178 -979 贷方 20 2,725 8,196 借方 21 -2,547 -9,175 1.A.b.4 旅行 22 -1,719 -6,402 贷方 23 185 732 借方 24 -1,904 -7,134 1.A.b.5 建设 25 152 357 贷方 26 311 986 借方 27 -159 -629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210 -761 贷方 29 84 332 借方 30 -294 -1,093 1.A.b.7 金融服务 31 9 -37 贷方 32 90 337 借方 33 -80 -374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587 -2,265 贷方 35 202 758 借方 36 -789 -3,023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267 695 贷方 38 901 3,278 借方 39 -633 -2,583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678 2,185 贷方 41 1,619 5,607 借方 42 -941 -3,422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32 -118 贷方 44 26 94 借方 45 -59 -211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13 -109 贷方 47 25 100 借方 48 -38 -209 1.B 初次收入 49 -3,324 -10,152 贷方 50 3,086 17,773 借方 51 -6,410 -27,925 1.C 二次收入 52 404 1067 贷方 53 955 3187 借方 54 -550 -2120 2. 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5 -7,636 -14,415 2.1 资本账户 56 0 6 贷方 57 3 17 借方 58 -4 -11 2.2 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9 -7,636 -14,420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60 -4,928 -2,246 其中:2.2.1.1 直接投资 61 2,611 13,231 2.2.1.1.1 直接投资资产 62 -2,682 -8,206 2.2.1.1.2直接投资负债 63 5,292 21,437 2.2.2 储备资产 64 -2708 -12175 2.2.2.1 货币黄金 65 0 0 2.2.2.2 特别提款权 66 17 -2705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38 -6 2.2.2.4 外汇储备 68 -2687 -9464 2.2.2.5 其他储备 69 0 0 3. 净误差与遗漏 70 / -5933 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以人民币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折算方法为,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中间价折算 4.2021年初步数为前三季度平衡表正式数与四季度平衡表初步数累加得到。其中,2021年四季度初步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因含净误差与遗漏,与经常账户差额金额相等,符号相反。四季度初步数的金融账户、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同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2021年前三季度正式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金融账户和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均不含净误差与遗漏,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单独列示 5.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 单位:亿美元 项 目 行次 2021年四季度 2021年 1. 经常账户 1 1194 3157 贷方 2 11026 38855 借方 3 -9832 -35698 1.A 货物和服务 4 1651 4568 贷方 5 10394 35609 借方 6 -8744 -31040 1.A.a 货物 7 1803 5545 贷方 8 9369 32220 借方 9 -7566 -26676 1.A.b 服务 10 -152 -977 贷方 11 1025 3388 借方 12 -1177 -4365 1.A.b.1 加工服务 13 35 135 贷方 14 37 142 借方 15 -2 -7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12 40 贷方 17 23 79 借方 18 -11 -38 1.A.b.3 运输 19 28 -151 贷方 20 426 1272 借方 21 -398 -1423 1.A.b.4 旅行 22 -269 -993 贷方 23 29 114 借方 24 -298 -1106 1.A.b.5 建设 25 24 56 贷方 26 49 153 借方 27 -25 -97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33 -118 贷方 29 13 51 借方 30 -46 -170 1.A.b.7 金融服务 31 1 -6 贷方 32 14 52 借方 33 -13 -58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92 -352 贷方 35 32 118 借方 36 -124 -469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42 108 贷方 38 141 508 借方 39 -99 -400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106 339 贷方 41 253 870 借方 42 -147 -531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5 -18 贷方 44 4 15 借方 45 -9 -33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2 -17 贷方 47 4 16 借方 48 -6 -32 1.B 初次收入 49 -520 -1577 贷方 50 482 2752 借方 51 -1002 -4329 1.C 二次收入 52 63 166 贷方 53 149 494 借方 54 -86 -329 2. 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5 -1194 -2238 2.1 资本账户 56 0 1 贷方 57 0 3 借方 58 -1 -2 2.2 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9 -1194 -2239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60 -772 -353 其中:2.2.2.1 直接投资 61 408 2048 2.2.2.1.1 直接投资资产 62 -420 -1275 2.2.2.1.2直接投资负债 63 828 3323 2.2.2 储备资产 64 -422 -1886 2.2.2.1 货币黄金 65 0 0 2.2.2.2 特别提款权 66 3 -418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6 -1 2.2.2.4 外汇储备 68 -419 -1467 2.2.2.5 其他储备 69 0 0 3. 净误差与遗漏 70 / -919 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2021年初步数为前三季度平衡表正式数与四季度平衡表初步数累加得到。其中,2021年四季度初步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因含净误差与遗漏,与经常账户差额金额相等,符号相反。四季度初步数的金融账户、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同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2021年前三季度正式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金融账户和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均不含净误差与遗漏,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单独列示 4.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 单位:亿SDR 项 目 行次 2021年四季度 2021年 1. 经常账户 1 849 2,222 贷方 2 7,851 27,302 借方 3 -7,002 -25,080 1.A 货物和服务 4 1,175 3,214 贷方 5 7,402 25,026 借方 6 -6,227 -21,812 1.A.a 货物 7 1,283 3,899 贷方 8 6,671 22,644 借方 9 -5,388 -18,745 1.A.b 服务 10 -108 -685 贷方 11 730 2,382 借方 12 -839 -3,067 1.A.b.1 加工服务 13 25 95 贷方 14 27 100 借方 15 -1 -5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9 28 贷方 17 16 55 借方 18 -8 -27 1.A.b.3 运输 19 20 -105 贷方 20 304 895 借方 21 -284 -1,000 1.A.b.4 旅行 22 -192 -698 贷方 23 21 80 借方 24 -212 -777 1.A.b.5 建设 25 17 39 贷方 26 35 108 借方 27 -18 -68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23 -83 贷方 29 9 36 借方 30 -33 -119 1.A.b.7 金融服务 31 1 -4 贷方 32 10 37 借方 33 -9 -41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66 -247 贷方 35 22 83 借方 36 -88 -330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30 76 贷方 38 100 357 借方 39 -71 -281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76 238 贷方 41 180 611 借方 42 -105 -373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4 -13 贷方 44 3 10 借方 45 -7 -23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1 -12 贷方 47 3 11 借方 48 -4 -23 1.B 初次收入 49 -371 -1,109 贷方 50 343 1,929 借方 51 -714 -3,038 1.C 二次收入 52 45 117 贷方 53 106 348 借方 54 -61 -231 2. 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5 -849 -1,580 2.1 资本账户 56 0 1 贷方 57 0 2 借方 58 0 -1 2.2 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59 -849 -1,580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 60 -550 -258 其中:2.2.2.1 直接投资 61 290 1,435 2.2.2.1.1 直接投资资产 62 -300 -897 2.2.2.1.2直接投资负债 63 590 2,332 2.2.2 储备资产 64 -299 -1322 2.2.2.1 货币黄金 65 0 0 2.2.2.2 特别提款权 66 2 -294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7 -4 -1 2.2.2.4 外汇储备 68 -297 -1028 2.2.2.5 其他储备 69 0 0 3. 净误差与遗漏 70 / -642 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季度SDR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由当季以美元计值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当季SDR对美元平均汇率折算得到 4.2021年初步数为前三季度平衡表正式数与四季度平衡表初步数累加得到。其中,2021年四季度初步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因含净误差与遗漏,与经常账户差额金额相等,符号相反。四季度初步数的金融账户、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同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2021年前三季度正式数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金融账户和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均不含净误差与遗漏,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单独列示 5.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022-02-18/guizhou/2022/0218/900.html
-
2022年1月27日,人民银行、外汇局召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暨纪检监察工作电视会议。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总结人民银行、外汇局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作了讲话,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主持会议,外汇局党组书记潘功胜就做好外汇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徐加爱就做好全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作出部署。 郭树清指出,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把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落实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央行工作各方面,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郭树清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勇于自我革命重要论述中蕴含的历史逻辑和深邃道理,将自我革命精神贯穿于中央银行工作之中。一要善于用政治眼光分析问题,以扎实工作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二要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三要进一步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水平,加强预期管理,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四要高质量完成中央巡视整改,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五要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更加重视把加强党的建设与培养专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六要深入整治金融服务领域作风顽疾,防止“四风”反弹回潮。七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筑牢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的防线。 潘功胜在讲话中指出,外汇局党组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全面从严治党和外汇管理工作取得新的成绩。2022年,外汇局党组将再接再厉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一是心怀“国之大者”,切实维护好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外汇储备规模稳定,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助力宏观经济稳定。二是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三是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链条,强化内部管理,着力防范廉政风险。四是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锻造敢于善于斗争、勇于自我革命的干部队伍。五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中小进出口企业为重点优化外汇服务,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六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格落实行政许可清单管理,依法依规开展行政检查处罚,规范权力运行,杜绝利益输送。 徐加爱在讲话中对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全面分析了人民银行、外汇局系统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新形势。他指出,人民银行、外汇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成效不断显现,但全面从严治党形势好转的基础还不稳固,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变。2022年,人民银行、外汇局系统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要坚持不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更好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一是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坚定不移沿着党中央指明的正确方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二是持续吹响反腐败冲锋号,坚定不移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三是持续纠治作风领域突出问题,坚定不移以好作风带动央行系统干部职工担当作为。四是监督整改中央巡视反馈问题,坚定不移以高质量整改落实成效推进央行治理再上台阶。五是贯通融合、协调联动各类监督,坚定不移健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央行系统监督体系。六是坚持更高标准、更严纪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易纲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全系统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学习、传达和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以及人民银行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求上来,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坚持不懈将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向纵深推进。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出新招、出实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确保金融平稳运行。本次会议以电视会议形式召开。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外汇局党组成员,人民银行、外汇局各司局、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直属单位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和审计署金融审计一局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 2022-01-29/guizhou/2022/0129/899.html
-
2022年1月,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5014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出口2300亿元,进口2713亿元,逆差413亿元。主要项目为:运输服务进出口规模1948亿元,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规模892亿元,旅行服务进出口规模836亿元,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规模547亿元。 按美元计值,2022年1月,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362亿美元,进口427亿美元,逆差65亿美元。(完)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数据 2022年1月 项目 按人民币计值 (亿元) 按美元计值 (亿美元) 1.服务贸易差额 -413 -65 贷方 2300 362 借方 -2713 -427 1.1加工服务差额 69 11 贷方 75 12 借方 -5 -1 1.2维护和维修服务差额 21 3 贷方 42 7 借方 -21 -3 1.3运输差额 33 5 贷方 990 156 借方 -957 -151 1.4旅行差额 -720 -113 贷方 58 9 借方 -778 -122 1.5建设差额 -6 -1 贷方 68 11 借方 -74 -12 1.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差额 -122 -19 贷方 20 3 借方 -142 -22 1.7金融服务差额 6 1 贷方 24 4 借方 -18 -3 1.8知识产权使用费差额 -137 -22 贷方 63 10 借方 -200 -31 1.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144 23 贷方 346 54 借方 -201 -32 1.10其他商业服务差额 306 48 贷方 599 94 借方 -293 -46 1.11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差额 -5 -1 贷方 7 1 借方 -12 -2 1.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 -3 0 贷方 8 1 借方 -11 -2 注: 1.因海关将于3月公布1月和2月进出口数据,2022年1月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数据也将与2月数据一并发布。 2. 本表所称服务贸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服务口径一致,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月度数据为初步数据,可能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季度数据不一致。 3. 国际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编制,当月人民币计值数据由美元数据按月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折算得到。 4.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指标解释: 1.服务贸易:包括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贷方记录提供的服务,借方记录接受的服务。 1.1加工服务:又称“对他人拥有的实物投入的制造服务”,指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在所有者和加工方之间发生转移,加工方仅提供加工、装配、包装等服务,并从货物所有者处收取加工服务费用。贷方记录我国居民为非居民拥有的实物提供的加工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加工服务。 1.1维护和维修服务:指居民或非居民向对方所拥有的货物和设备(如船舶、飞机及其他运输工具)提供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维护和维修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维护和维修服务。 1.3运输:指将人和物体从一地点运送至另一地点的过程以及相关辅助和附属服务,以及邮政和邮递服务。贷方记录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借方记录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 1.4旅行:指旅行者在其作为非居民的经济体旅行期间消费的物品和购买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在我国境内停留不足一年的非居民以及停留期限不限的非居民留学人员和就医人员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境外旅行、留学或就医期间购买的非居民货物和服务。 1.5建设服务:指建筑形式的固定资产的建立、翻修、维修或扩建,工程性质的土地改良、道路、桥梁和水坝等工程建筑,相关的安装、组装、油漆、管道施工、拆迁和工程管理等,以及场地准备、测量和爆破等专项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在经济领土之外提供的建设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在我国经济领土内接受的非居民建设服务。 1.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指各种保险服务,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 1.7金融服务:指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但不包括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项目所涉及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 1.8知识产权使用费: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经许可使用无形的、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和专有权以及经特许安排使用已问世的原作或原型的行为。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使用的非居民知识产权服务。 1.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通信服务以及与计算机数据和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但不包括以电话、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媒介交付的商业服务。贷方记录本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借方记录本国居民接受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 1.10其他商业服务: 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其他类型的服务,包括研发服务,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技术、贸易相关等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其他商业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其他商业服务。 1.11个人、文化娱乐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与个人、文化和娱乐有关的服务交易,包括视听和相关服务(电影、收音机、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其他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健康、教育等)。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相关服务。1.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指在其他货物和服务类别中未包括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和购买的各项货物和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购买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 2022-02-25/guizhou/2022/0225/903.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月,银行结汇15399亿元人民币,售汇13632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顺差1766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2年1月,银行结汇2422亿美元,售汇2144亿美元,结售汇顺差278亿美元。 2022年1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7251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33539亿元人民币,涉外收付款顺差3712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2年1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5858亿美元,对外付款5274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584亿美元。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银行,售汇是指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 远期结售汇平仓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无法履行资金交割义务,对原交易反向平盘,了结部分或全部远期头寸的行为。 远期结售汇展期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调整原交易交割时间的行为。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2022-02-18/guizhou/2022/0218/901.html
-
3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强调,外汇局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金融委的工作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切实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两会”部署落到实处。会议要求,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保护产权和“两个毫不动摇”。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以中小企业为重点优化外汇服务,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宏观经济稳定。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加强外汇市场监测研判和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主体更广泛使用汇率避险工具,积极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配合有关部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台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及时回应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稳定市场预期,共同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完) 2022-03-16/guizhou/2022/0316/904.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24.11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79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3.65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57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20.4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21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8.45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33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5.6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46万亿美元)。2021年1-12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237.7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6.87万亿美元)。 2022-01-28/guizhou/2022/0128/897.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19.45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06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3.32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52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6.13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54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6.52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03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2.93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03万亿美元)。 2022-02-25/guizhou/2022/0225/902.html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1月21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2021年外汇收支数据,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继续进行经济数据的例行发布,非常高兴邀请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女士,请她为大家介绍2021年外汇收支数据,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王春英女士作介绍。 2022-01-21 10:00:28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先通报一下2021年我国外汇收支情况,然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国家外汇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沉着应对外部冲击,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外汇储备总体稳定,积极助力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2021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在此背景下,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金流动合理有序,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 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21年,按美元计价,银行结汇25616亿美元,售汇22940亿美元,结售汇顺差2676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银行结汇16.5万亿元,售汇14.8万亿元,结售汇顺差17236亿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按美元计价,银行代客涉外收入60399亿美元,对外付款56835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3564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9.0万亿元,对外付款36.7万亿元,涉外收付款顺差22965亿元。 2021年,我国外汇收支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2022-01-21 10:04:24 王春英: 第一,涉外交易保持活跃,跨境资金流动有序。2021年,银行结汇和售汇交易合计4.9万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支规模11.7万亿美元,比2020年分别增长24%和35%,主要是由于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货物贸易和各类投融资活动总体保持较高活跃度。 第二,售汇率基本稳定,跨境融资意愿趋稳。2021年,衡量购汇意愿的售汇率,我们用的公式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3.6%,与2020年基本持平。从外汇融资意愿看,呈现总体趋稳态势。截至2021年末,境内外汇贷款余额3554亿美元,较2020年末增长8.4%,其中下半年以来余额总体稳定;进口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跨境贸易外币融资余额1322亿美元,较2020年末增加116亿美元,与疫情前的2019年规模基本相当。从客户角度来看,售汇是基本稳定的,跨境融资意愿是趋稳的。 第三,结汇率稳中有升,外汇存款余额较快增长。2021年,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66.4%,较2020年略升1.4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末,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境内外汇存款余额6959亿美元,较2020年末增加954亿美元,体现了企业合理安排外汇资金用途,一部分结汇,一部分以存款形式持有。 2022-01-21 10:07:44 王春英: 第四,外汇套期保值比率稳步增长,企业风险中性意识提升。2021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同比增长59%,高于同期银行结售汇增速36个百分点,推动企业套保比率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至21.7%,显示企业汇率避险意识增强,风险中性经营理念提升。 第五,外汇储备余额保持基本稳定。截至2021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2502亿美元,较2020年末略升1.0%。2021年,外汇储备规模变化主要受汇率折算、资产价格变化以及储备投资收益等因素综合影响。 2022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全球疫情以及世界经济形势仍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外汇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助力宏观经济稳定,着力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健康秩序,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下面,欢迎大家就我国外汇收支状况有关问题提问。 2022-01-21 10:10:21 寿小丽: 谢谢王春英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2-01-21 10:11:2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2021年我国外汇市场的形势有何变化?它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如何判断2022年的外汇收支形势?谢谢。 2022-01-21 10:37:23 王春英: 谢谢你关心的问题。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扰动了全球经济复苏,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转向,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很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健,跨境资金流动合理有序,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双向波动,汇率预期比较平稳。去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总体小幅升值2.6%,它的稳健性强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货币。分阶段来看,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保持了双向波动,前五个月人民币汇率在波动中总体升值2.8%,6月份贬值1.6%,7月-9月窄幅波动,10月以来升值1.4%,年底收在6.37的位置。全年看,人民币兑美元最高升在6.35,最低贬在6.57,最高点和最低点大概是两毛二的差别。汇率双向波动主要是受国际金融环境和国内外汇市场供求影响,还有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我们也观察到,外汇远期和期权等专业指标显示市场对汇率预期合理分化、比较平稳。 第二,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活动推动跨境资金流入。中国的货物进出口继续保持了比较高的顺差,按美元计,较去年增长30%,展示了疫情下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优势。受此影响,去年企业等部门的货物贸易涉外收支顺差达到3395亿美元,相当于整个跨境收付汇顺差的95%。同时,我们看到商务部的数据,我国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到17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处于历史高位,这体现了中国良好经济发展前景对境外长期资本的吸引力。此外,2021年境外投资者增持境内的债券达到1666亿美元,人民币资产已经成为外资增配的重要资产。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活动成为推动跨境资金流入的主要动力。 第三,我国民间部门对外资产显著增加。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观察,在经常账户顺差以及境外资本总体流入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尤其是民间部门的对外投资相应增长。从2021年前三季度来看,民间部门对外投资净增加4890亿美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854亿美元。境内居民通过港股通、QDII渠道对外进行证券投资接近1000亿美元。除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外的其他投资超过3100亿美元。这显示了境内主体外汇比较充裕,增加了在境外的存款和放贷。总的来看,国内企业、金融机构等民间部门的跨境资金流动有进有出,形成了国际收支自主平衡的格局。这是2021年整年跨境收支、外汇市场表现出的三大特点。 再看2022年,内外部环境都会影响到2022年我国外汇收支的形势。从外部看,如果全球经济金融逐步向常态回归,会使得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更加平稳。未来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可能会继续存在,但全球经济从疫情中逐步恢复仍是大趋势,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并趋向正常化,这会带动国际贸易和投资向常态恢复,将有助于中国的跨境资金流动向更加平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从内部看,国内的基本面稳中向好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继续支持中国外汇市场稳健运行。我国会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国家方方面面的努力会维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推进,这些努力会为跨境资金的稳定均衡流动创造非常好的政策环境。人民币汇率还会很好发挥稳定宏观经济和调节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所以,从以上两个方面分析来看,2022年我国外汇市场有望呈现总体稳定,更加趋向均衡的发展态势。谢谢。 2022-01-21 10:37:35 凤凰卫视记者: 在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从2020年至今,中国的货物进出口顺差明显上升,这也导致经常账户顺差明显上升。您对此怎么看?对于未来经常账户趋势有何判断?谢谢。 2022-01-21 10:41:20 王春英: 谢谢你的提问。你的观察很重要。从国际收支分析来看,经常账户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察视角。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经常账户的变化。通常我们会总结以前发生的变化情况。2020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值是1.9%,去年前三季度是1.5%。初步估计,去年全年经常账户顺差和GDP的比在2%以内,处在国际认可的合理均衡区间。从中可以发现,中国经常账户运行是比较稳健的,保持合理的顺差规模。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二是凸显了中国近些年在推动跨境贸易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也取得了成效,这对货物贸易的作用比较明显。 详细来看,货物贸易顺差上升不仅体现了疫情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势,大家感到很欣慰,外贸提质增效深层次因素的推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贸易伙伴日益多元化,这既拓宽了我们的国际市场,同时也为更多区域贸易恢复作出了贡献。欧洲和美国依旧是我们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传统市场,近两年平均贸易规模分别比2019年增长19%和24%,表现要好于2019年还没有疫情前。同时,我们的贸易向其他市场的拓展成效也显现出来,比如对东盟、拉美地区的外贸规模分别增长了22%和21%。在疫情背景下,我们的贸易伙伴实现了日趋多元化。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传统优势项目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9%,增速比2020年提高2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出口增速也提高了20个百分点;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成为推动贸易发展的新动能,据外汇局统计,2020年至2021年网络购物平均收支规模比2019年增长79%。 我们外贸经营主体活力增强。据外汇局统计,2021年发生过货物贸易收付的企业数是50多万家,比2019年增加了8000多家。从货物贸易角度来说,不仅体现了我国供应链、产业链的优势,同时外贸提质增效等深层次因素也是一个推动。这是从货物贸易角度来分析。 从服务贸易角度来看,受疫情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逆差维持在低位。我国服务贸易过去一直是比较大的逆差,但现在逆差维持在低位。同时,我们观察到这里有一个变化,和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加快。近两年服务贸易平均逆差规模大概约1200亿美元,比2019年收窄53%。主要是疫情蔓延使留学等跨境活动受到影响,所以支出也相应下降了53%。另外,随着信息技术更迭和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贸易持续发展,2021年相关的进出口呈现小幅顺差,2019年和2020年都是逆差。生产性服务贸易包括传统的加工、运输、建筑等服务,以及新兴的生产性服务比如金融、保险、电信、计算机、信息等,这些生产性服务在2021年呈现小幅顺差,这是一个新的变化。 再来看经常账户未来趋势,我们判断可能逐步向常态回归,并且保持在合理均衡区间。在这方面,我多说几句关于对经常账户的影响问题。我们觉得全球疫情对国际经贸活动冲击应该会有所缓和,外部需求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作用会更加平稳,也更具可持续性,留学等旅行支出可能会缓慢回升。刚才讲到的亮点,我们制造业规模大、门类全、韧性强,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不断显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会不断提升。这些情况都会支撑我们经常账户顺差运行在合理均衡区间,这些支撑还是比较坚实的,这是我们初步的判断。 谢谢。 2022-01-21 10:41:49 澎湃新闻记者: 有分析认为,今年美联储或将采取更加激进的加息缩表组合以提振经济,请问外汇局如何预判其对我国国际收支和外汇市场形势产生的影响?将采取怎样的政策工具进行应对?谢谢。 2022-01-21 11:11:58 王春英: 谢谢你的问题。目前来看,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货币政策在趋向正常化的阶段。我们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想到上一轮收紧的时候发生了什么,那时面临着一定的资金流出压力,那么这一轮会怎么样。因此我们对于上一轮的情况和当前的情况作了对比分析。和上一轮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相比,近年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更加突出,而且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稳定性显著增强,所以可以比较好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第一,近一段时间,企业的外汇资金比较充裕,主要源自于出口创汇。近年来,中国稳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全球疫情情况下得到了充分体现,出口保持强劲,这是近期外汇流入的主导因素。2020年到2021年境内外汇存款累计增加1600亿美元,这不是加杠杆的资金流入,有利于提升外汇市场的自主调节能力。 第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外资增加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逐渐成为资金跨境流入的重要渠道。这里有几个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快。2017年扩大资本市场开放以来,2018年到2021年,外资累计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超过7000亿美元,年均增速34%。二是提升潜力大。过去每场发布会都会交流这个问题,外资在我国股市和债市中的占比保持在3%-5%的水平,和日本、韩国、巴西等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相比都比较低,所以未来提升潜力比较大。三是投资价值高。人民币资产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资产价格、收益的相关度比较低,是国际投资组合分散风险非常好的选择。所以,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这是在上一轮紧缩之后所发生的新变化。 第三,本轮发达经济体在量宽期间,跨境贷款和贸易融资等资金流入有限,未来去杠杆的压力是弱的。上一轮美联储量宽期间,人民币还有升值预期,境内更多主体借了很多低成本的钱进来,所以在结束量宽的时候,这些外债要归还,压力就比较大。这一轮量宽期间,人民币汇率总体预期平稳,2020年二季度到2021年二季度,跨境贷款和贸易融资合计增长8%,低于2009年到2013年上一轮量宽期间年均21%的增速。因此,2021年下半年,美联储政策调整预期增强以后,无论是跨境贷款还是贸易融资,相关跨境资金变动比较平稳,所以未来调整压力比较低。 2022-01-21 11:12:17 王春英: 第四,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外汇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可以比较好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这里说一组数据,2018年到2021年,上一轮宽松紧缩之后的一段时期,人民币兑美元一年期历史波动率日均3.9%,高于2014年到2015年2.2%的水平,所以现在弹性是增强的,这能够比较及时、充分、准确地反映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外汇供求状况,有助于市场预期稳定和外汇交易有序发展。 美联储这次货币政策紧缩,外溢影响可能低于上一轮。我们主要的判断是,美国和非美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的同步性比上一轮好一些。美联储很注意和市场的沟通,关注就业和通胀情况,国际市场的定价会作出相应调整,因此,其外溢影响已经得到部分释放。 再有,国内经济基本面有比较强的支撑,国际收支结构稳健,经常账户顺差规模比较稳定,外汇储备也比较充裕,都会支撑我们比较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当然,说了这么多乐观的判断,我们也要坚持底线思维,在未来外汇管理工作中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随时做好准备,做好应对预案。谢谢。 2022-01-21 11:25:40 香港中评社记者: 有观点预测,2021年国际收支可能呈现双顺差。请问对此您怎么看?谢谢。 2022-01-21 11:25:45 王春英: 我们编制完成了2021年前三个季度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我先说说基本情况。2021年的国际收支,虽然数据只发布到三季度,但是我们对四季度的情况也作了初步分析。从经常账户角度来看,刚才提到前三季度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值为1.5%,规模1963亿美元,处在合理均衡区间。经常账户运行比较稳健,顺差占比也是合理的。前三季度,金融账户有小幅顺差418亿美元。你的问题中提到了双顺差,关于金融账户,一个是境外资本流入,它看好国内经济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所以资金愿意流入,特别是直接投资、长期投资一定是看好中国长期发展的。境外资本愿意配置境内人民币资产,是因为境内股票、债券等人民币资产是有吸引力的。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都是收和支的结果,资金有来就有出。近些年,境内投资者对自己资产多元化的配置也有所增加,所以我们对外投资规模,刚才谈到的民间部门对外投资规模也很大。从国际收支平衡表来看,金融账户在去年前三季度是418亿美元的小规模顺差。外汇储备交易稳中有增,储备余额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2021年全年可能会继续保持这样的结构。 2022年的情况,前两个提问都已经涉及到了,在此就不再多赘述了。总的来说,观察这个问题,主要从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两个方面来看,其中储备的变化体现在金融账户里。你讲的双顺差,隐含意思是把储备拿出去了,否则一定是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逆差。所以,我觉得观察的角度是对的。我先回应这些。 2022-01-21 11:25:47 封面新闻记者: 在服务中小微实体方面,外汇局2021年做了哪些工作?2022年将有哪些新举措?谢谢。 2022-01-21 11:26:00 王春英: 谢谢你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中国中小微企业很重要,它贡献了80%的就业,贡献了60%的GDP和50%的税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2021年外汇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开展了一系列“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们坚持深入推进外汇管理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实施惠及企业的政策,有效服务中小微企业。这是我们工作中一个高度关注的重点。 根据涉外收付款统计,2021年涉外收付规模小于100万美元的企业大概有65万家,占发生跨境收付款企业的70%,所以中小微企业是我们很重要的服务对象。针对中小微企业数量多、发生交易规模小、交易特别散等特点,我们开展工作的时候突出了精准施策原则,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在这里我给大家作个汇报。 第一,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引导企业更好应对汇率风险。一是通过新媒体或者线下开展培训、宣传,以多渠道形式普及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指导企业有效运用外汇市场产品管理好汇率风险,应对汇率的变化,更加稳健经营。二是优化考核评价和激励导向,通过考核评比引入了激励机制,就是希望银行能够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汇率避险服务。三是和商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通过增加授信支持、专项担保等方式帮扶中小微企业在外汇套保时降低套保授信和保证金成本。四是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的汇率避险服务。对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所做的外汇衍生产品服务,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减半收取交易手续费。2021年全年外汇套保率上升4.6个百分点。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参与到套保中,首办企业明显增加,这是很重要的。企业首先得接触套保产品,接触过尝到甜头后,未来就愿意更多选择避险保值产品,在经营中就避免了受汇率风险因素的影响。所以,首办企业我们放在政策导向中提出来。 第二,助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9年,外汇局牵头建设了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逐渐建立起政府部门、银行部门、保险公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端到端的核验机制。我们陆续推出了五个融资类场景和两个外汇业务便利化场景。这些场景在2021年末累计完成了跨境贸易融资超过1200亿美元,便利化办理外汇业务5600亿美元,很多中小外贸企业从中受益,有效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和银行风险控制成本,增强了银行融资办理意愿,融资效率显著提高。这五个融资场景,包括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出口信保保单融资、中欧班列融资。比如要做出口应收账款的融资,这方面的信息共享到金融服务平台,银行就可以到平台上去查询,获得信息以后银行就敢给企业贷款,因为这个信息是真实、可靠、可依赖的。企业再小,因为有这些支撑,就可以获得融资。这对服务中小微企业是非常有效的。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策方面,还有进一步扩大外债便利化试点范围,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微高新企业在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第三,进一步便利中小微企业贸易新业态发展。从事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的市场主体以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主,小额、高频业务非常多。2021年外汇局继续支持支付机构、银行发挥跨境结算优势,办理贸易新业态外汇结算接近18亿笔,金额合计348亿美元,70%以上市场采购贸易收结汇都可在线上自助办理。 2022年,我们会把上述有效政策继续巩固下去,全方位支持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管理,继续和政府部门进一步协商,通过政府、银行、第三方机构几家抬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避险成本,吸引更多企业使用衍生产品,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担心和面对汇率风险问题。在这方面,我们要增加政策供给,比如鼓励银行提供更多的衍生产品为企业服务,支持银行发展线上交易服务,便利企业开展询价、交易。 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小微企业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刚才讲到,2019年我们建立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会增加新的应用场景,比如海运费支付的便利化场景、扩大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中的险种支持范围等。我们的工作会很细,小微企业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就尽可能发展什么样的场景,为他们做好服务,这是政府部门应该做的,我们正在做,还会继续做。我们会鼓励更多的中小银行参与到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的试点中来,适时扩大外债便利化试点范围,助力更多中小微高新企业开展跨境融资。 关于在服务中小微实体方面,我就交流这些情况。谢谢。 2022-01-21 11:38:51 新华社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外汇局在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2022年外汇管理工作方面都有哪些思路和政策举措?谢谢。 2022-01-21 11:46:10 王春英: 在年底和年初的时候,我们总是要总结过去和规划未来。2022年,外汇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的安全。外汇局主要的工作,我想交流四个方面: 第一,深化外汇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是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比如,股权私募基金的跨境投资试点要继续扩大,包括优化QFLP资金募集、汇兑以及投资管理,规范QDLP投资运作管理;推进外债便利化改革,扩大外债一次性登记和外债便利化试点范围,在部分地区试点企业的外债签约由银行直接办理;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股票债券资金管理,继续推动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的业务试点。二是推进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改革创新。扩大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支持银行把材料多、环节多的业务和办笔数多、信用好的企业纳入到试点范围;支持外贸新业态规范创新发展,保障冬奥会用汇便利。三是建设开放多元、功能健全的外汇市场,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衍生产品。四是支持区域开放创新,做好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落地工作。 第二,防范化解外部冲击的风险。强化外汇形势的监测预警,加强外汇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不断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适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 特别是要防止市场主体的“羊群效应”。 第三,完善外汇市场微观监管。坚持微观监管执法标准的跨周期一致性、可预期性和稳定性,建立实质真实、方式多元、尽职免责、安全高效的外汇业务真实性管理机制,同时零容忍打击外汇领域的违法违规活动,切实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第四,完善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推进专业化的投资能力建设,科技化的运营管理能力建设,市场化的机构治理能力建设,保障外汇储备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谢谢。 2022-01-21 11:46:41 中国日报记者: 北京冬奥会期间将有很多境外人士来京,请问外汇局为保障用汇提供了哪些便利措施?谢谢。 2022-01-21 11:47:01 王春英: 冬奥会对我国来说是一件大事,对北京来说也是一件盛事。在2021年12月,外汇局发布了保障北京冬奥会用汇政策措施,目的是切实提升北京冬奥会期间的用汇便利化水平。在符合有关部门疫情防控要求、坚持闭环管理的背景下,进一步提供便利。我们同意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开辟外汇“绿色通道”,为冬奥会外汇账户开立、资金汇兑、境外个人移动支付等外汇业务办理提供便利。我们出台了几个措施: 第一,简化流程。简化规定区域内境外个人外汇业务流程和材料审核,提供冬奥会外币代兑和自助机服务,便利北京冬奥会相关区域内境外个人办理外汇业务。 第二,便利开户。便利相关境内外机构开立经常项目外汇结算账户,办理外汇补贴、奖金以及退税。 第三,创新服务。支持更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来华外国游客使用移动支付工具进行小额消费,提供便利化服务。 第四,特事特办。北京冬奥会期间,如遇紧急和特殊的外汇业务,我们要给予特事特办政策,满足办理业务的需求。 通过这几个措施,我们希望能够为参与冬奥会的境外人士办理外汇业务,提供便利的服务,为冬奥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 2022-01-21 11:47:19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 刚才王局长有提到2021年下半年人民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值,我们比较关注的是最近人民币升破6.34。这种升值是哪些原因促成的?2022年这种升值情况是否能够持续?谢谢。 2022-01-21 11:48:21 王春英: 谢谢你的提问。虽然近些年汇率弹性增强、双向波动,但汇率问题还是触动着大家的神经。近一段时期,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健,2022年以来升值0.5%。近期的稳健,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的经济稳定恢复,出口韧性比较强,海关统计的进出口顺差按美元计增长30%,我们跨境收支的顺差也比较高,市场预期也比较好,这些都是支撑汇率的因素。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还有季节性因素。通常来讲,临近春节一般企业都需要在节前支付职工的工资、奖金,所以收结汇的意愿也比较强。说到汇率变化,前几天人民银行在发布会上也给出了他们的看法,我们是表示赞同的。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未来人民币的走势,我们觉得还是会受到市场供求、国际金融市场走势等多因素影响,汇率弹性增强,双向波动。 说到汇率的时候,汇率确实有可能升,有可能贬,这也是人民币汇率能够发挥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的一个体现,也有利于促进内外部均衡。 关于汇率问题,我就回应这些。谢谢。 2022-01-21 11:48:39 寿小丽: 谢谢王春英副局长,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 2022-01-21 11:48:58 (原文载于中国网) 2022-01-20/guizhou/2022/012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