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外汇局机关召开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专题党课辅导报告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李东荣同志作了题为“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报告。会议由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先宏主持,外汇局全体干部职工、离退休人员及汇金公司部分党员干部参加了报告会。 李东荣系统介绍和深入分析了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主要内容和突出特点。他表示,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指出今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尤其是避免经济发展由“较快”转向“过热”;更要求坚持好中求快,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李东荣回顾了我国不同阶段国际收支的发展状况,指出在当前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把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之一,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工作提出新的和更高要求。目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外汇短缺转变为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国际收支状况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任务日益艰巨和复杂。他同时指出,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总量、结构和体制问题的综合反映。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是涉及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大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评估决策,加强外贸、外资、外汇、货币、财政、产业和投资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统一认识,统一步伐。 李东荣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对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做好下一步外汇管理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判断和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当前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外汇管理部门应承担的任务和要求,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二是要牢固树立资金流动均衡管理的观念,杜绝资金流动均衡管理是国际收支顺差环境下权宜之计的想法,坚定不移地朝着经济金融改革的方向前进,稳妥有序地推进各项改革。三是要忠实履行国家赋予的国际收支统计分析和跨境资本流动监测的职责,提升外汇管理电子化水平,提高数据采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及时从纷繁复杂的统计数据中找出带有趋势性和规律性的变化,为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提供科学可信的依据。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党支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自觉实践党员领导干部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倡导积极向上、勤奋钻研业务的学习氛围,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作风优良,能够掌握先进管理理念和科技手段的外汇管理队伍,为全面履行外汇管理职责、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做出新的贡献。(完) 2007-04-26/safe/2007/0426/4343.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南京市召开2007年度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会议,总结2006年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07年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东荣出席会议并讲话。 2006年国家外汇管理局紧紧围绕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按照资本流出入均衡管理的原则,配合国家宏观调控,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创新对外金融投资管理,引导证券项下资金有序双向流动。2006年,推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分别批准境内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对外金融投资外汇额度134亿美元、34.88亿美元和5亿美元,新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34亿美元投资额度。同时,加强和改进跨境资本流动的统计监测,严格控制短期外债,进一步规范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和返程投资的外汇管理。配合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规范外资流入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结汇以及外资房地产企业借用外债情况得到有效抑制。进一步深化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取消境外投资购汇额度限制,允许其先行汇出境外投资相关的前期费用,充分满足境内投资者对外投资的外汇需求。 会议对2007年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深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继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宽对外投资渠道;与有关部门合作,改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统计监测和资本金结汇管理,完善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管理;二是加强外债管理,改进外债统计监测,抑制短期外债过快增长。控制外债资金结汇,改进对外担保管理。三是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促进资金有序双向流动。改善QFII和QDII等合格机构投资管理制度的实施;规范个人资本项目外汇管理,逐步放宽个人对外金融投资的限制。 李东荣强调指出,当前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资本项目外汇管理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为切实做好2007年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他提出六点要求:一是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国际收支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充分认识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指导做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二是狠抓工作作风建设,求真务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三是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积极推动各项改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四是尊重科学,依靠科技手段改进监管和服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五是增强金融安全意识,在坚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中,注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六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打造一支思想和业务都过硬的外汇管理队伍。(完) 2007-03-16/safe/2007/0316/4335.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广东东莞召开2007年全国外汇检查工作会议暨外汇资金流入及结汇检查工作会议。会议对2006年的外汇检查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07年的外汇检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到会并发表讲话。 2006年,面对国际收支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快速增加的形势,外汇局突出对异常资金和短期投机资金的检查和打击。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银行外债和外汇资产负债业务、延期付汇、跨境关联交易、服务贸易、外商投资企业外债、中外资企业应付暂收科目、部分地区收结汇、待结汇账户、银行挂牌汇率、外资流入房地产等一系列专项检查或专项调查,在全国范围内捣毁70多个地下钱庄及非法外汇交易窝点,破获了网络炒汇、非法买卖核销单、韩币地下流通、境外兑换店大量异常资金流入等一大批大案要案。外汇检查系统全年共立案1914起,结案1915起,累计处罚金额1.39亿元人民币,累积收缴罚没款1.38亿元人民币。2006年的检查工作为全面掌握外汇资金流入总体态势、遏制违规资金流入和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发挥了积极作用。 会议对2007年的外汇检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07年,外汇检查工作要紧密结合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围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标,加大对短期异常资金流入的监测和检查力度。结合外汇收支和国际收支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主要因素的检查力度。配合外汇管理政策的调整,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检验新政策的执行效果。严厉打击各种外汇违法行为,加大对外汇领域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加强非现场检查手段研究,建立非现场检查系统。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深化外汇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内控管理和检查队伍建设,防范执法风险。 会议重点布置了即将全面开展的外汇资金流入及结汇检查和部分地区银行自身收结汇检查工作。外汇资金流入及结汇检查将分为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两个阶段进行,目前即将开展的非现场检查将对外汇业务量较大的10个地区的银行、企事业单位、驻华机构以及个人收汇和结汇业务、结汇人民币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银行自身收结汇业务专项检查将对上海、天津、北京和深圳4个地区的外汇指定银行进行检查,通过检查掌握银行自身收结汇业务的合规性情况,了解银行自身收结汇业务对结售汇顺差扩大的影响,查处银行自身收结汇业务中的违规行为。(完) 2007-03-30/safe/2007/0330/4338.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外汇指定银行检查情况通报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19家中资银行和渣打银行、瑞穗实业银行、东亚银行、比利时联合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等10家外资银行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到会并发表讲话。 会议通报了2006年外汇管理部门对外汇指定银行的检查和处罚情况。随着外汇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外汇管理的不断完善,各外汇指定银行对外汇业务经营的合规性越来越重视,守法经营意识进一步增强,合规经营的总体状况较以往有了明显改善,但部分银行仍存在一些违规行为。2006年,外汇管理部门对29家中、外资银行的2027个机构(包括总行、分行和支行)进行了检查,其中,265个分支机构存在外汇违规行为,被外汇管理部门处以约160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检查发现的外汇指定银行违规行为主要有短期外债超指标、外债资金违规结汇与划转、违反外汇贷款管理规定、违反外汇担保管理规定、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违规、挂牌汇价超规定的浮动幅度、违规办理收结汇业务、违规办理售付汇业务、违反出口核销管理规定等。检查还发现了拆分金额办理外汇业务等规避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 会议指出,随着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外汇管理正逐步由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管、由直接监管向间接监管转变,外汇指定银行在外汇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会议要求各外汇指定银行正确处理好发展业务与合规经营的关系,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外汇业务内控制度,切实提高外汇业务操作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外汇业务合规性水平。会议还要求各银行对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开展的外汇资金流入及结汇检查和银行自身收结汇业务专项检查积极予以支持和配合,认真准备和提供各种材料和数据,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协助检查人员完成各项检查工作。 外汇指定银行检查情况通报会进一步加强了外汇管理部门和外汇指定银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促进外汇市场健康发展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发挥了积极作用。参加会议的银行代表表示,将以此次通报会为契机,增强大局意识和宏观意识,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加强真实性审核工作,提高外汇业务合规性水平,切实防范外汇业务风险。(完) 2007-03-30/safe/2007/0330/4337.html
-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07年国际收支工作会议,总结2006年国际收支工作,部署2007年工作任务。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东荣、总经济师王小奕出席会议。 2006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按照中央提出的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标,积极加强国际收支统计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统计监测手段和分析方法,为国家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通过加强基础工作,统计数据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首次公布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增进统计合作和交流,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收支统计委员会;组织开展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实施十周年系列活动,增强了全社会申报意识;进行专项调研,提高形势分析水平;加快外汇市场建设,推进银行结售汇管理改革。 李东荣在会议上指出,2007年的国际收支工作要继续围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国际收支统计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完善国际收支和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及时分析国际收支和外汇形势变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研究推进银行外汇管理改革,进一步发展外汇市场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李东荣强调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要认真抓好基础工作,进一步提高国际收支统计分析水平,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服务。他对2007年的国际收支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国际收支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充分认识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指导做好国际收支统计分析工作;二是建立业务精良的国际收支统计分析队伍,生产高质量的国际收支统计产品;三是严格执行国际收支统计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作,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力求数据准确及时;四是加强调查研究,形成钻研业务和理论的工作氛围;五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打造一支思想和业务都过硬的国际收支统计监测队伍。(完) 2007-04-05/safe/2007/0405/4339.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广东省召开2007年科技工作会议,总结近年外汇管理科技工作,并部署2007年科技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东荣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科技工作。研究编制了“十一五”外汇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外汇管理网上服务平台,为企业和银行提供便利化服务;推广个人结售汇管理系统、升级外汇账户管理系统,保障各项外汇管理政策顺利实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会议指出,2007年的科技工作要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07年工作要点和“十一五”外汇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的任务,继续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实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加大外汇数据整合和综合利用力度,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资源共享,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李东荣强调,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同时也为科技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为做好2007年的科技工作,他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充分认识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指导做好外汇管理科技工作;二是要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勤奋工作,为外汇管理改革和支持经济发展服务,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服务;三是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为更好地承担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科技管理等任务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完) 2007-04-24/safe/2007/0424/4342.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共青团国家外汇管理局机关第五次大会,47名团员青年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李东荣出席并讲话。 会上,共青团国家外汇管理局机关第四届委员会做了题为《健全机制、服务青年、努力推动外汇局团员青年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报告从加强青年思想建设、完善组织建设和制度管理、丰富青年业余文体活动、关心和服务青年职工生活等方面回顾了第四届团委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果,总结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会上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共青团外汇局机关委员会。 李东荣在会上指出,外汇局青年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外汇管理的中心任务,做到方向清楚,目标明确。共青团组织要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成为共产党组织的有力助手。要努力提高团组织的服务能力,积极组织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调动局内青年的工作和生活积极性。要在加强组织建设的同时,着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局内青年借助外汇局广阔的平台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完) 2007-04-20/safe/2007/0420/4341.html
-
近年来,一些境外不法分子和不法机构通过互联网设立投资基金,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大肆招揽社会公众进行境外投资活动。这些通过互联网络设立投资基金进行的集资、传销活动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此类境外基金非法集资其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以互联网络为平台、以境外基金为幌子、以非法传销为手段、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以诈骗钱财为目的”。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一是以私募基金名义募集资金,投资者将资金委托公司经营并收取红利。二是以购买产品或发展会员为名义,投资者通过发展“下线”获利。三是向投资者推销境外准备上市的公司股票,期待公司上市后出售股票获利。一旦其后续资金跟不上,整个资金链立即断裂,投资者马上血本无归,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 为满足境内居民个人对外投资的合理需求,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06年底发布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境内个人可合法地以直接购买B股,或以委托境内商业银行在境外进行金融产品投资,或经国家境外投资主管部门批准后以境外直接投资等形式开展对外投资活动。广大投资者今后在进行境外投资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境外投资基金等各类骗局的警惕性,通过合法的境外投资渠道进行理财,有效保障自身财产安全。(完) 2007-03-26/safe/2007/0326/4336.html
-
截至2006底,我国外债余额为3229.88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增加419.43亿美元,增长14.92%。其中,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393.60亿美元,增加144.58亿美元,增长11.58%;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836.28亿美元,增加274.85亿美元,增长17.60%。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56.85%。 在3229.88亿美元外债余额中,登记外债余额为2189.88亿美元,贸易信贷余额为1040亿美元。登记外债余额中,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为343.54亿美元,占15.69%;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703.63亿美元,占32.13%;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608.42亿美元,占27.78%;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496.34亿美元,占22.67%;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35.21亿美元,占1.61%;其他机构债务余额为2.74亿美元,占0.12%。 2006年,我国登记中长期外债新借入260.3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3.64亿美元,增长5.53%;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178.99亿美元,减少28.52亿美元,下降13.74%;中长期外债项下支付利息31.05亿美元,增加0.23亿美元,上升0.75%。 据初步计算,2006年我国外债偿债率为2.09%,债务率为30.42%,负债率为12.30%,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之比为17.22%,上述债务指标均在国际标准安全线之内。(完) 2007-04-19/safe/2007/0419/4340.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较快增长。 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533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2177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88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152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292亿美元。 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7亿美元。其中,资本项目净流入40亿,直接投资净流入569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出676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入133亿美元。 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2006年末,外汇储备资产较上年末增加了2475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为便于社会各界解读国际收支数据,分析国际收支运行状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时发布了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006年 单位:千美元 项目 差额 贷方 借方 一.经常项目 253,267,862 1,147,900,802 894,632,940 A.货物和服务 208,912,147 1,061,681,544 852,769,397 a.货物 217,746,060 969,682,307 751,936,247 b.服务 -8,833,913 91,999,237 100,833,150 1.运输 -13,353,741 21,015,285 34,369,026 2.旅游 9,627,296 33,949,000 24,321,704 3.通讯服务 -26,202 737,871 764,073 4.建筑服务 702,918 2,752,639 2,049,721 5.保险服务 -8,282,919 548,176 8,831,094 6.金融服务 -746,042 145,425 891,467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1,218,860 2,957,711 1,738,851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6,429,577 204,504 6,634,081 9.咨询 -555,066 7,834,142 8,389,208 10.广告、宣传 490,073 1,445,032 954,960 11.电影、音像 15,954 137,433 121,480 12.其它商业服务 8,432,227 19,693,334 11,261,106 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72,306 578,685 506,379 B.收益 15,156,475 54,641,628 39,485,153 1.职工报酬 1,989,500 4,319,493 2,329,993 2.投资收益 13,166,975 50,322,135 37,155,160 C.经常转移 29,199,241 31,577,630 2,378,390 1.各级政府 -146,541 64,714 211,255 2.其它部门 29,345,782 31,512,916 2,167,135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 6,662,034 653,276,252 646,614,218 A.资本项目 4,020,115 4,102,477 82,362 B.金融项目 2,641,920 649,173,775 646,531,855 1.直接投资 56,934,666 87,285,179 30,350,513 1.1我国在外直接投资 -21,160,000 717,771 21,877,771 1.2外国在华直接投资 78,094,666 86,567,408 8,472,742 2.证券投资 -67,557,571 45,601,579 113,159,150 2.1资产 -110,418,771 2,740,379 113,159,150 2.1.1股本证券 -1,454,000 224,000 1,678,000 2.1.2债务证券 -108,964,771 2,516,379 111,481,150 2.1.2.1(中)长期债券 -106,736,771 2,516,379 109,253,150 2.1.2.2货币市场工具 -2,228,000 0 2,228,000 2.2负债 42,861,200 42,861,200 0 2.2.1股本证券 42,861,200 42,861,200 0 2.2.2债务证券 0 0 0 2.2.2.1(中)长期债券 0 0 0 2.2.2.2货币市场工具 0 0 0 3.其它投资 13,264,825 516,287,017 503,022,192 3.1资产 -31,853,101 15,755,781 47,608,882 3.1.1贸易信贷 -26,148,450 0 26,148,450 长期 -1,830,392 0 1,830,392 短期 -24,318,059 0 24,318,059 3.1.2贷款 4,927,570 8,311,514 3,383,945 长期 -2,947,000 0 2,947,000 短期 7,874,570 8,311,514 436,945 3.1.3货币和存款 -9,904,244 1,191,615 11,095,858 3.1.4其它资产 -727,977 6,252,652 6,980,629 长期 0 0 0 短期 -727,977 6,252,652 6,980,629 3.2负债 45,117,926 500,531,236 455,413,310 3.2.1贸易信贷 13,227,047 13,227,047 0 长期 925,893 925,893 0 短期 12,301,154 12,301,154 0 3.2.2贷款 11,037,860 438,447,496 427,409,636 长期 4,093,262 13,707,777 9,614,515 短期 6,944,598 424,739,720 417,795,121 3.2.3货币和存款 10,709,837 33,998,998 23,289,161 3.2.4其它负债 10,143,182 14,857,695 4,714,513 长期 3,862,519 4,297,088 434,568 短期 6,280,663 10,560,607 4,279,944 三.储备资产 -246,981,030 490,970 247,472,000 3.1货币黄金 0 0 0 3.2特别提款权 180,880 180,880 0 3.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310,090 310,090 0 3.4外汇 -247,472,000 0 247,472,000 3.5其它债权 0 0 0 四.净误差与遗漏 -12,948,867 0 12,948,867 (完) 2007-05-10/safe/2007/0510/4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