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申报直接投资存量权益的公告见附件 关于申报直接投资存量权益的公告 2019-04-02/zhejiang/2019/0402/903.html
-
尊敬的尹力书记、殷勇代市长、傅华社长,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今年以来,受“高通胀”和“紧货币”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经历了剧烈震荡的一年,中国外汇市场展现了较好的韧性。下面我就“美元周期与中国外汇市场”,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美元呈现长周期波动特征,是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元共经历三轮升贬值大周期。本轮美元升值周期自2011年中开始已延续11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曾较长时间处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环境,直到2021年通胀开始快速上升。 美元大周期受多重因素共同驱动。一是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变化是重要决定因素,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速与美元走势高度相关。二是政策分化带来的利差优势驱动跨境资金流动,放大周期波动。三是美元升值存在自我强化机制。美元作为全球主要融资货币,存在“美元升值→新兴市场资产价格调整→资金回流美国→美元升值”的循环。 从历史长周期看,全球宏观环境可能由“大缓和”走向“高波动”。二十世纪80年代到2019年,全球宏观环境以低通胀、低波动为突出特征,可视为“大缓和时代”。但这一趋势在2021年已发生转变。疫情后主要发达国家的大规模刺激政策提振了需求,但供应链扰动、劳动力市场紧张、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限制供给恢复,主要发达国家通胀远高于政策目标。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数据波动幅度大幅上升,全球宏观环境或步入“高波动时代”。 为对抗通胀,全球主要央行快速收紧货币政策。美联储大幅加息并缩表,货币政策紧缩之快历史罕见。欧央行也大踏步加息,政策利率已升至2009年以来最高。由于通胀尚在高位而经济增长动能已放缓,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将面临稳增长和控通胀的两难权衡。 今年以来,“高通胀”和“紧货币”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全球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全面下跌。美元快速走强,年初以来美元指数最高升值接近20%至114以上,创20年新高。10月以来,市场预期主要央行加息放缓,美元指数高位回落,但年初至今升值幅度在过去40年中仍少见。 中国外汇市场展现新特征,韧性不断增强。与前两次美元升值时期相比,202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指数波动的敏感性降低。从全球范围看,与主要发达和新兴市场货币相比,人民币贬值幅度处于平均水平。跨境资金流动虽有波动,但总体平稳有序。 外汇市场韧性增强受多方面因素推动。一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更加明显,能够及时有效释放外部压力。二是基础性国际收支顺差发挥主导作用。今年前3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3104亿美元,为历史同期最高值,顺差规模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4%,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直接投资呈现净流入,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三是外债结构总体优化,传统融资型外债增幅较小,外债债务类型结构、币种结构以及期限结构都有所优化。四是人民币在企业跨境使用中的占比持续提高,有助于降低跨境交易的货币错配风险。五是汇率避险工具推广普及,企业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明显增强。 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日益凸显。今年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债券普遍收益率上升、价格下跌,人民币债券成为少数价格稳定的金融资产。与其他新兴市场债券不同,人民币债券为准安全资产,风险收益特征与发达国家债券更接近。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以我为主,利率和汇率走势相对独立,令人民币债券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呈现较好分散化效果。 向前看,中国外汇市场将保持稳健运行。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风险上升,通胀仍高于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将总体维持紧缩,美元短期仍可能高位震荡,市场机构预测美元升值动能减弱、强升值周期或已接近尾声。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不会改变。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提升防控科学性、精准性,将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前期稳定经济增长的多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也将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此外,金融部门出台了多项金融支持政策,配合房地产市场主管部门和各地政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力度,保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坚决阻断、弱化风险外溢,稳定市场预期与信心。上述政策较好地发挥了逆周期调节的作用,产生了积极的市场效果。我们将坚持中央关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方针政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推动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未来,内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将有助于维护中国外汇市场稳健运行。 十年来,我们统筹开放与安全,外汇领域的改革开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逐步完善,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双向波动成为常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二是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进,已实现较高可兑换水平。其中,跨境直接投资实现基本可兑换,跨境证券投资实现多渠道、多层次的双向开放,跨境融资实现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市场主体自主开展相关融资活动。三是外汇市场交易的主体、规模、产品快速增长,开放多元、功能健全、竞争有序的外汇市场基本形成。四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稳定性和韧性进一步增强。经常账户与GDP之比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近年来一直在2%左右。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更加活跃,跨境收支规模较快增长。五是建立起“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外汇市场管理框架。跨境资金流动监管预警和响应机制不断健全,宏观审慎工具更加完善。六是外汇储备资产实现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未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全力构建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外汇管理体制,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预祝本届金融街论坛年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22-11-23/zhejiang/2022/1123/1722.html
-
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外汇局浙江省分局日前发布《推进中国(浙江)自贸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着重从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外汇市场业务三大领域提出了外汇管理支持浙江自贸区建设的具体措施。 简化手续放宽管理,促进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据了解,《实施细则》围绕推进贸易便利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出了A类企业货物贸易收入无需开立待核查账户,简化经常项目收结汇、购付汇单证审核,放宽货物贸易电子单证审核条件等多项便利化措施,着力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提高资金运行效率,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 围绕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据介绍,《实施细则》以自贸区先行先试为切入点,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准入条件下调至5000万美元。同时,允许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外汇NRA账户)结汇,提升境外企业在区内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 支持外汇金融创新,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实施细则》明确,自贸区内具备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资格的银行,可以按照外汇管理规定为自贸区相关业务提供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服务;对于境外机构按规定可开展即期结售汇交易的,注册且营业场所在自贸区内的银行可以为其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交易。同时,允许自贸区内融资租赁业务收取外币租金业务。 实施宏观审慎管理,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实施细则》细化自贸区内机构、个人数据报送、单证留存要求,对自贸区外汇业务进行非现场统计监测,完善外汇收支预警指标体系,对异常或可疑情况进行风险提示,按照《外汇管理条例》等进行检查处罚。 2018-01-11/zhejiang/2018/0111/656.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有何特点?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3104亿美元,为历史同期最高值,同比增长56%,顺差规模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4%,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直接投资呈现净流入,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 一是货物贸易顺差创历史同期新高。2022年前三季度,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5216亿美元,同比增长37%。其中,货物贸易出口25306亿美元,同比增长10%;进口20090亿美元,同比增长5%。 二是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收窄。2022年前三季度,服务贸易逆差656亿美元,同比下降23%。其中,旅行逆差797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主要是跨境留学支出有所增加;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238亿美元,同比下降8%,主要是收入增长21%,反映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运输逆差89亿美元,同比下降62%,主要是我国运输服务收入增速整体快于支出。 三是直接投资总体保持顺差。2022年前三季度,直接投资净流入469亿美元。其中,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1608亿美元,显示我国经济前景长期向好,持续吸引外资来华投资兴业;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1139亿美元,投资节奏平稳有序。 总体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经济回稳向好的态势将进一步巩固,为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平衡提供根本支撑。 2022-11-08/zhejiang/2022/1108/1714.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统计数据,并发布《202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2年以来国际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2022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形势有何特点,近期表现如何? 答: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经常账户、直接投资均呈现较高顺差。2022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664亿美元,同比增长43%,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值为1.9%,仍处于合理均衡水平。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增长36%,服务贸易逆差收窄33%。上半年,直接投资顺差740亿美元,与经常账户形成的基础性国际收支顺差合计2404亿美元,同比增长3%,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有效发挥平衡跨境资金流动、稳定外汇市场的基本盘作用。 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运行总体平稳,基础性国际收支顺差继续发挥主导作用。目前三季度国际收支数据仍在统计中,从相关数据表现看,基础性国际收支仍总体呈现一定规模顺差。经常账户方面,根据海关统计,7-8月进出口顺差同比增长57%,体现了我国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以及稳外贸、保市场主体等政策的支撑作用;外汇局数据显示,7-8月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收窄3%,主要是运输、计算机信息服务、商业服务等收入增长14%。直接投资方面,据商务部统计,7-8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同比增长14%,显示资本项下中长期投资渠道表现稳健。此外,9月以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平稳,银行结售汇以及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延续基本平衡。多方面数据均表明当前我国国际收支运行总体稳健。 二、您如何看待未来我国国际收支趋势? 答:我国经常账户将保持合理规模顺差。近一段时期,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保持增长,在全球主要顺差国中表现突出,充分体现了我国货物贸易等经常账户收支的稳定性和韧性,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首先,近年来我国货物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出口新动能逐步涌现。今年前8个月,传统优势项目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纺织、服装出口增速均高于10%,汽车等出口增长56%,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成为推动外贸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贸易伙伴多元化拓展取得积极成效,欧美仍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市场,对东盟、拉美地区的外贸规模也在增长。其次,服务贸易发展将会继续提档升级。随着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以及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正在为服务贸易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跨境双向投资将呈现更加均衡的发展态势。首先,直接投资保持顺差格局。国内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将继续吸引外资来华投资兴业。同时,我国对外投资仍将保持合理有序的发展态势。其次,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稳定的投资回报和分散化投资价值,长期看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总体依然较强。 总体看,未来国内经济持续恢复的趋势是确定的,继续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是坚定的,物价稳定等优势更加明显,制造业转型升级效果逐步显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内在基础依然稳固,这也是我国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根本支撑。 2022-09-30/zhejiang/2022/0930/1706.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11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2年11月份外汇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2年11月份我国外汇收支形势如何? 答:11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更加平稳,境内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11月,银行结售汇逆差环比收窄47%,综合考虑外汇市场其他供求因素,境内外汇供求更趋平衡。从主要渠道看,11月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343亿美元,环比增长4%;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净流入环比增长较快,外资投资境内证券市场呈净增持。预计未来货物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跨境资金仍会稳步流入,将继续发挥稳定外汇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近期,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出现边际变化,美元汇率从高位回落,相关外溢影响有所缓和。随着我国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经济有望持续回稳向上态势,将进一步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同时,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稳健、外汇市场内在韧性增强,也将有利于我国外汇市场保持平稳运行。 2022-12-16/zhejiang/2022/1216/1729.html
-
问:国家外汇管理局刚刚公布了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请问造成2022年9月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外汇储备规模趋势是怎样的? 答:截至2022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290亿美元,较8月末下降259亿美元,降幅为0.85%。 2022年9月,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平稳,境内外汇供求延续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受主要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进一步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下降。 当前外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但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 2022-10-08/zhejiang/2022/1008/1708.html
-
1 月11日,金融时报和浙江日报针对浙江省分局近日发布的《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进行了报道。 2018-02-24/zhejiang/2018/0224/702.html
-
附件1: 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 2018-01-03/zhejiang/2018/0103/655.html
-
2022年1月27日,人民银行、外汇局召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暨纪检监察工作电视会议。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总结人民银行、外汇局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作了讲话,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主持会议,外汇局党组书记潘功胜就做好外汇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徐加爱就做好全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作出部署。 郭树清指出,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把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落实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央行工作各方面,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郭树清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勇于自我革命重要论述中蕴含的历史逻辑和深邃道理,将自我革命精神贯穿于中央银行工作之中。一要善于用政治眼光分析问题,以扎实工作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二要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三要进一步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水平,加强预期管理,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四要高质量完成中央巡视整改,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五要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更加重视把加强党的建设与培养专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六要深入整治金融服务领域作风顽疾,防止“四风”反弹回潮。七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筑牢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的防线。 潘功胜在讲话中指出,外汇局党组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全面从严治党和外汇管理工作取得新的成绩。2022年,外汇局党组将再接再厉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一是心怀“国之大者”,切实维护好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外汇储备规模稳定,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助力宏观经济稳定。二是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三是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链条,强化内部管理,着力防范廉政风险。四是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锻造敢于善于斗争、勇于自我革命的干部队伍。五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中小进出口企业为重点优化外汇服务,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六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格落实行政许可清单管理,依法依规开展行政检查处罚,规范权力运行,杜绝利益输送。 徐加爱在讲话中对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全面分析了人民银行、外汇局系统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新形势。他指出,人民银行、外汇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成效不断显现,但全面从严治党形势好转的基础还不稳固,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变。2022年,人民银行、外汇局系统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要坚持不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更好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一是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坚定不移沿着党中央指明的正确方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二是持续吹响反腐败冲锋号,坚定不移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三是持续纠治作风领域突出问题,坚定不移以好作风带动央行系统干部职工担当作为。四是监督整改中央巡视反馈问题,坚定不移以高质量整改落实成效推进央行治理再上台阶。五是贯通融合、协调联动各类监督,坚定不移健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央行系统监督体系。六是坚持更高标准、更严纪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易纲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全系统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学习、传达和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以及人民银行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求上来,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坚持不懈将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向纵深推进。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出新招、出实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确保金融平稳运行。 本次会议以电视会议形式召开。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外汇局党组成员,人民银行、外汇局各司局、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直属单位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和审计署金融审计一局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 2022-02-09/zhejiang/2022/0209/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