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42704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货物贸易出口21277亿元,进口15243亿元,顺差6034亿元;服务贸易出口2393亿元,进口3791亿元,逆差1398亿元。服务贸易主要项目为:旅行服务进出口规模1751亿元,运输服务进出口规模1626亿元,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规模1005亿元,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规模700亿元。 按美元计值,2025年3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3299亿美元,进口2653亿美元,顺差646亿美元。(完) 中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 2025年3月 项目 按人民币计值 (亿元) 按美元计值 (亿美元) 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 4635 646 贷方 23669 3299 借方 -19034 -2653 1.货物贸易差额 6034 841 贷方 21277 2966 借方 -15243 -2125 2.服务贸易差额 -1398 -195 贷方 2393 334 借方 -3791 -528 2.1加工服务差额 65 9 贷方 73 10 借方 -7 -1 2.2维护和维修服务差额 31 4 贷方 80 11 借方 -49 -7 2.3运输差额 -315 -44 贷方 655 91 借方 -970 -135 2.4旅行差额 -1153 -161 贷方 299 42 借方 -1452 -202 2.5建设差额 55 8 贷方 97 14 借方 -42 -6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差额 -229 -32 贷方 18 3 借方 -248 -35 2.7金融服务差额 11 2 贷方 32 5 借方 -21 -3 2.8知识产权使用费差额 -285 -40 贷方 37 5 借方 -322 -45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 195 27 贷方 447 62 借方 -253 -35 2.10其他商业服务差额 246 34 贷方 625 87 借方 -380 -53 2.11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差额 -11 -1 贷方 18 2 借方 -28 -4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货物和服务差额 -9 -1 贷方 9 1 借方 -18 -3 注: 1. 本表所称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货物和服务口径一致,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月度数据为初步数据,可能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季度数据不一致。 2. 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编制,当月人民币计值数据由美元数据按月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折算得到。 3.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指标解释: 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进出口,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口径相同。 1.货物贸易: 指经济所有权在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的货物进出口。贷方记录货物出口,借方记录货物进口。货物账户数据主要来源于海关进出口统计,但与海关统计存在以下主要区别:一是国际收支中的货物只记录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的货物(如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的货物),所有权未发生转移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或出料加工贸易)不纳入货物统计,而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二是计价方面,国际收支统计要求进出口货值均按离岸价格记录,海关出口货值为离岸价格,但进口货值为到岸价格,因此国际收支统计从海关进口货值中调出国际运保费支出,并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三是补充了海关未统计的转手买卖下的货物净出口数据。 2.服务贸易:包括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贷方记录我国提供的服务,即服务出口;借方记录我国接受的服务,即服务进口。 2.1加工服务:又称“对他人拥有的实物投入的制造服务”,指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在所有者和加工方之间发生转移,加工方仅提供加工、装配、包装等服务,并从货物所有者处收取加工服务费用。贷方记录我国居民为非居民拥有的实物提供的加工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加工服务。 2.2维护和维修服务:指居民或非居民向对方所拥有的货物和设备(如船舶、飞机及其他运输工具)提供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维护和维修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维护和维修服务。 2.3运输:指将人和物体从一地点运送至另一地点的过程以及相关辅助和附属服务,以及邮政和邮递服务。贷方记录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借方记录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 2.4旅行:指旅行者在其作为非居民的经济体旅行期间消费的物品和购买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在我国境内停留不足一年的非居民以及停留期限不限的非居民留学人员和就医人员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境外旅行、留学或就医期间购买的非居民货物和服务。 2.5建设服务:指建筑形式的固定资产的建立、翻修、维修或扩建,工程性质的土地改良、道路、桥梁和水坝等工程建筑,相关的安装、组装、油漆、管道施工、拆迁和工程管理等,以及场地准备、测量和爆破等专项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在经济领土之外提供的建设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在我国经济领土内接受的非居民建设服务。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指各种保险服务,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 2.7金融服务:指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但不包括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项目所涉及的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 2.8知识产权使用费: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经许可使用无形的、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和专有权以及经特许安排使用已问世的原作或原型的行为。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使用的非居民知识产权服务。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通信服务以及与计算机数据和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但不包括以电话、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媒介交付的商业服务。贷方记录本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借方记录本国居民接受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 2.10其他商业服务: 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其他类型的服务,包括研发服务,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技术、贸易相关等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其他商业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其他商业服务。 2.11个人、文化娱乐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与个人、文化和娱乐有关的服务交易,包括视听和相关服务(电影、收音机、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其他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健康、教育等)。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相关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相关服务。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货物和服务:指在其他货物和服务类别中未包括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和购买的各项货物和服务。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购买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 2025-04-27/shanxi/2025/0427/1483.html
-
一是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再加速。要求外汇银行从优化信贷流程、提升企业融资可获得性、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发挥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场景应用在数字外管科技赋能增效方面的重要作用。跨境平台“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场景应用在2023年12月取得尝试性突破基础上,2024年5月推动当地1家知名白酒企业通过该平台场景一举获得2500万元人民币融资。同时,及时推动工商银行巴中分行实现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银企融资对接”新场景应用,为1家“专精特新”企业授信500万元人民币。 二是汇率避险服务再拓面。持续开展“汇率避险管理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按照“拓展首办户、巩固续做户、激活休眠户”的要求,强化线上线下形势与政策、产品运用与案例宣传,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组织开展专题座谈研讨。2024年上半年,新增“首办户”2家、“续做户”3家,并新增业务续做银行1家。 三是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再发力。在货物贸易便利化方面,通过前期的政策宣传和培训指导,顺利实现辖内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下放银行直接办理改革,辖内2家外汇银行在6月1日改革首日完成本机构首笔登记,并推动外汇银行将此项业务及时从“网上办”、“就近办”方面进一步提升便利性。在外商直接投资便利化方面,深入开展“一线查访”,及时加强现场与非现场督导,从便利企业和业务占比两个层面,推动提高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应纳尽纳、应享尽享”。 四是科技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再突破。召开“科技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服务专项行动”启动会,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拟定《跨境融资便利化业务十问十答》学习宣传资料,支持银行开展科技企业名单筛选,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按内部程序审查审批,推动1笔从事清洁能源生产经营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500万元人民币跨境融资便利化外债登记落地,利率3%。 五是个人经常项目外汇服务水平再提档。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和上级外汇局部署要求,召开提升境外个人外汇服务水平专题推进会暨个人经常项目外汇业务培训会、重点旅游度假区外币兑换服务工作协调推动会,开展专项明察暗访和调研走访,统一编印《巴中市本外币现钞兑换服务指南》,推动3个重点旅游度假区设立银行授权外币代兑机构。 六是争取政策激励引导再增效。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多次沟通协调,在2024年5月巴中市出台的《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中,进一步争取到地方财政对科技企业跨境融资贴息、涉外企业汇率避险和跨境人民币结算奖补政策,与2023年相比,科技企业跨境融资贴息增加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跨境融资支持,涉外企业汇率避险奖补标准由2023年的30元/万美元提高至50元/万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奖补范围由2023年的结算量在500万元以上的前两名企业扩大至所有结算量在500万元以上企业。 2024-07-10/sichuan/2024/0710/2607.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5年3月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就2025年一季度外汇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情况如何? 答: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风险挑战增加。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力有效应对外部挑战,经济保持回升向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第一,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保持相对稳定。截至4月21日,境内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CNY)为7.288,较2024年末升值0.1%。4月以来,美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径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贬后升,与4月3日美宣布对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前的水平大体相当。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属于市场正常变化,也反映了经济基本面对汇率的支撑作用。 第二,外汇市场交易理性有序,跨境资金呈现净流入。银行结售汇差额逐步趋向均衡,3月小幅逆差20亿美元。企业等主体购汇需求回落,3月衡量购汇意愿的购汇率(银行代客购汇与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4.4%,较1月高位回落近11个百分点。市场结汇意愿总体平稳,3月结汇率与1月基本持平。一季度,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517亿美元,处于同期较高水平。4月以来,外汇市场交易保持平稳,跨境资金延续净流入,银行结售汇呈现小幅顺差。 第三,主要渠道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一是货物贸易资金净流入较快增加。一季度,我国外贸克服外部压力呈现较强韧性,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2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二是外资配置人民币债券增多。2-3月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269亿美元,同比增长84%,4月1日至18日净买入332亿美元,保持较高规模。三是服务贸易、外资企业利润汇出总体平稳。一季度,服务贸易跨境资金净流出同比增长25%,其中旅行项下资金净流出增长12%。外资企业利润汇出处于季节性低位,同比下降7%。 问:您对未来我国外汇市场走势有何判断? 答:展望未来,尽管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我国加快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经济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将继续支撑外汇市场稳健运行。 首先,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今年以来,我国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部署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制定并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1.2%。国内需求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较2024年全年加快1.1和1.0个百分点。3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连续2个月处于景气区间。未来我国将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形成支撑。 其次,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有助于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贸方面,近年来我国外贸企业主动开拓多元化市场,稳步推进区域经贸合作,2024年我国对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分别为15.9%和50.3%,较2017年分别提高3.4和23.8个百分点。我国企业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加快培育外贸新模式,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外贸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稳固。外资方面,今年2月国家出台《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为外资来华展业兴业提供良好营商环境。同时,我国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人民币多元化资产配置功能凸显,境内证券市场对外资吸引力有望继续增强。国家外汇局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将继续出台支持跨境贸易发展、便利跨境投融资的政策措施,助力更好稳外贸稳外资。 第三,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提升,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汇率弹性增强。同时,企业积极运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并更多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降低货币错配风险。2025年一季度,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率较上年均有所提升,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增强,市场预期和交易更趋理性有序。 下一步,外汇管理部门将持续强化外汇形势监测,保持汇率弹性,有效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同时不断丰富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防止汇率超调风险,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2025-04-27/dalian/2025/0427/2404.html
-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魏玉坤、李沛原)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24日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相比2022年版清单,新版清单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至106项,减少了11项,事项下的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减少了17条,地方性管理措施减少了16条。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以清单形式将我国境内禁止和经政府许可才能够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汇总列出,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各类经营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建立和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版清单作出了多方面优化,完善“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和市场准入事项实施要求,境内外经营主体在中国境内开展投资经营,统一适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各项规定,落实国民待遇要求。 据介绍,新版清单降低了准入门槛,直接删除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部分放开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取消电视剧制作单位设立、试办新型电信业务等管理措施,相关领域保持必要市场准入管理,但准入环节更加精简;取消了一批地方性措施,如取消有关地方设立的船舶设计修造、酒类生产经营等管理措施,按照全国统一的准入方式进行管理。 同时,新版清单依法规范重点领域准入,依据已出台的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等,对部分领域市场准入作了进一步规范,如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核发(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除外)等新业态新领域管理措施纳入清单。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于2018年印发首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经过2019年、2020年、2022年、2025年四次修订,清单内的事项数量已由2018年版的151项压减至目前的106项,压减比例约30%,一大批行业准入限制得以放宽,“清单越缩越短、市场越放越活”。 2025-04-27/dalian/2025/0427/2405.html
-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税收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绿色发展稳中向好,呈现四方面亮点: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一季度,全国绿色低碳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6%,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5个百分点;新办企业户数同比增长19.3%,较上年同期提高12.3个百分点。 ——绿色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季度,全国核电、水电、光电、风电和生物质发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发电销售收入较火力发电高20.3个百分点,占全部发电销售收入比重为31.7%,较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 ——环保节能投入持续加大。一季度,全国企业购进环保治理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1%,其中,制造业购进金额同比增长16.5%,增长较快。节能、环保等绿色技术推广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8.9%和17.6%,绿色治理投入呈快速增长态势。 ——节能降耗成效较为明显。一季度,全国企业单位销售收入耗电量同比下降2.4%,其中,工业企业在上年四季度同比下降1.2%的基础上再下降5.5%,工业生产能耗强度持续下降。绿色低碳产业单位销售收入耗电量同比下降9.4%,能耗强度下降明显。 国家税务总局财产行为税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持续优化税费服务举措,充分释放税费优惠政策红利,积极发挥税收调节引导作用,为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5-04-27/dalian/2025/0427/2406.html
-
记者从4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52亿元,规模总体保持高位,多个重大项目顺利推进,行业经济运行起步平稳、总体实现良好开局。 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颖主持发布会,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金敬东、部公路局副局长陶汉祥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积极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谋划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联通提质工程、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网完善工程等20个重大工程(包)和新藏铁路、三峡水运新通道、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45个重大项目。 交通运输部全力推进交通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进一步提质完善。其中,沪渝蓉沿江高铁、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平陆运河、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藏铁路、三峡水运新通道、中国邮政第二航空枢纽(郑州)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今年一季度,货运量增速快于去年全年水平,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港口吞吐量保持增长,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较快。全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130.6亿吨、同比增长4.9%;完成快递业务量451.4亿件、同比增长21.6%;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2.2亿吨、同比增长3.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303万标箱、同比增长8.2%。 数据的稳步提升彰显了中国经济的蓬勃生机,也带动了跨区域人员流动持续旺盛。今年一季度,全国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173.9亿人次、同比增长4%,其中铁路客运量完成10.7亿人次、同比增长5.9%,公路人员流动量完成160.7亿人次、同比增长3.9%。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预计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约6200万辆,小客车自驾出行火热,跨省车流量与新能源车流量双增长。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重要通道、重点区域的路网运行监测调度,针对繁忙易拥堵路段“一段一策”制定疏堵保畅措施,同时加强公路气象会商研判,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做好人员、装备、物资准备,全力以赴保障群众平安、便捷、温馨出行。 2025-04-27/dalian/2025/0427/2407.html
-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定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的要求,根据例行工作安排,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6件外汇管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会同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止相关文件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对具有内容已被新文件替代、已过适用期等情形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 《通知》共废止5件外汇管理规范性文件,宣布失效1件外汇管理规范性文件。《公告》宣布废止《国家外汇管理局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公告》(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12年第1号)。 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将继续深化法规清理,进一步提升外汇管理透明度,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3-28/sichuan/2025/0328/2914.html
-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记者 谢希瑶)商务部2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至3月,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409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56.8亿美元,同比增长4.4%,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8.7亿美元,同比增长15.6%。 数据显示,1至3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41.8亿美元,同比增长5.5%;新签合同额586.7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其中,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75.2亿美元,同比增长4.1%;新签合同额4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6.3%。 2025-04-27/dalian/2025/0427/2408.html
-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3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26.9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76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3.7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53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23.21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24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9.50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32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7.4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44万亿美元)。 2025年1-3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71.23万亿元人民币(等值9.93万亿美元)。 2025-04-27/shanxi/2025/0427/1482.html
-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5年3月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就2025年一季度外汇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情况如何? 答: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风险挑战增加。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力有效应对外部挑战,经济保持回升向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第一,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保持相对稳定。截至4月21日,境内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CNY)为7.288,较2024年末升值0.1%。4月以来,美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径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贬后升,与4月3日美宣布对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前的水平大体相当。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属于市场正常变化,也反映了经济基本面对汇率的支撑作用。 第二,外汇市场交易理性有序,跨境资金呈现净流入。银行结售汇差额逐步趋向均衡,3月小幅逆差20亿美元。企业等主体购汇需求回落,3月衡量购汇意愿的购汇率(银行代客购汇与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4.4%,较1月高位回落近11个百分点。市场结汇意愿总体平稳,3月结汇率与1月基本持平。一季度,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517亿美元,处于同期较高水平。4月以来,外汇市场交易保持平稳,跨境资金延续净流入,银行结售汇呈现小幅顺差。 第三,主要渠道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一是货物贸易资金净流入较快增加。一季度,我国外贸克服外部压力呈现较强韧性,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2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二是外资配置人民币债券增多。2-3月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269亿美元,同比增长84%,4月1日至18日净买入332亿美元,保持较高规模。三是服务贸易、外资企业利润汇出总体平稳。一季度,服务贸易跨境资金净流出同比增长25%,其中旅行项下资金净流出增长12%。外资企业利润汇出处于季节性低位,同比下降7%。 问:您对未来我国外汇市场走势有何判断? 答:展望未来,尽管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我国加快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经济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将继续支撑外汇市场稳健运行。 首先,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今年以来,我国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部署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制定并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1.2%。国内需求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较2024年全年加快1.1和1.0个百分点。3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连续2个月处于景气区间。未来我国将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形成支撑。 其次,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有助于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贸方面,近年来我国外贸企业主动开拓多元化市场,稳步推进区域经贸合作,2024年我国对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分别为15.9%和50.3%,较2017年分别提高3.4和23.8个百分点。我国企业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加快培育外贸新模式,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外贸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稳固。外资方面,今年2月国家出台《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为外资来华展业兴业提供良好营商环境。同时,我国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人民币多元化资产配置功能凸显,境内证券市场对外资吸引力有望继续增强。国家外汇局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将继续出台支持跨境贸易发展、便利跨境投融资的政策措施,助力更好稳外贸稳外资。 第三,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提升,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汇率弹性增强。同时,企业积极运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并更多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降低货币错配风险。2025年一季度,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率较上年均有所提升,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增强,市场预期和交易更趋理性有序。 下一步,外汇管理部门将持续强化外汇形势监测,保持汇率弹性,有效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同时不断丰富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防止汇率超调风险,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2025-04-25/shaanxi/2025/0425/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