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 K2366987-X-2024-00135
-
- 分 类:
- 新闻报道
-
- 来 源:
- 金融时报
-
- 发布日期:
- 2024-05-14
-
- 名 称:
- 外汇局河南省分局坚持供需两端发力 推动外币兑换服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
- 文 号:
外汇局河南省分局积极落实国务院、省政府以及总分行、总分局关于优化境外来华人员支付服务工作部署,发挥部门联动,加强实地调研,在全省确立了包括机场、旅游景点、重要商圈、重点文物场所在内的8个重要外币兑换场景,形成了“1+8+5”即中国银行作为示范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8家银行作为主要银行,郑州、开封、洛阳、焦作、安阳5个地区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致力于打造以“特许兑换为主,酒店代兑为辅,银行网点兑换为补充”的货币兑换框架,按照“有重点、分批次”的工作方法,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推进辖区外币兑换业务取实质进展,“现金兜底”的基础保障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重调查,全面掌握辖内兑换底数。该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摸清辖内外币兑换底数,有的放矢优化外币兑换环境。一是联动摸底。与河南省文旅厅、河南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等单位对接,了解河南省外籍人员入住较多酒店、常去景点,作为外币兑换渠道建设的重点地区。二是统计家底。多轮统计核实全省结售汇银行、代兑机构、兑换特许机构位置分布、可兑换币种等情况,摸清辖内兑换机构底数,指导银行按照“重点区域兑换渠道多元配置、其他地区兑换渠道加快完备”的思路,有针对性增加兑换币种、加大兑换机构供给。三是调研探底。局领导带队到机场、高校、5A景点等10个重点场景、3所高校实地走访对接外币兑换工作,了解重点场景兑换需求、兑换堵点。根据掌握底数,对外公布全省2496家银行结售汇网点、18家兑换机构信息及位置分布;针对高校外籍教职工、学生用汇问题,建立微信群,实现常驻外籍人员用汇问题“秒答复”、“速解决”的效果。
强供给,兑换供需失衡明显改善。针对重点场景兑换缺口情况,该局从完善兑换渠道及丰富兑换币种两方面着手,加强金融资源供给。一是扩大兑换渠道供给。印发《关于优化境外来华人员外币兑换工作的通知》,确定了以中、工、农、建、交、中信、浦发、招商8家银行为外币供给方的工作格局,将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行,督促辖内8家重点银行协同发力,与60余家四星级以上酒店、景点深度对接,有序恢复已停业的外币代兑点,积极拓展新代兑合作点。二是丰富兑换币种。以“河南省东盟人文交流月”为契机,指导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等加快库存外币现钞出库,增加对基层网点新加坡元、韩元、泰铢小币种外币现钞配置,提升基层网点外币现钞兑换能力。推动在新郑机场增设4家兑换特许网点,增设1台支持外卡取现的ATM设备;在全省新增6家代兑机构,其中,登封少林寺、安阳殷墟博物馆、红旗渠风景区售票处成功建设外币代兑点,多个重点地区“老外”旅游汇兑问题根本解决。
优服务,外币兑换软环境有效提升。该局推出三项举措,着力优化全省兑换服务环境。一是加强外汇兑换宣传。先后制作《河南省外币兑换服务指南》、《外币兑换宣传册》,拟在银行网点、机场、酒店进行宣传,帮助外籍人员了解货币兑换渠道、兑换流程。二是打造外币兑换服务标杆。印发《关于建立河南省优化境外来华人员外币兑换服务示范银行的指导意见》,将外籍人员货币兑换较为集中的中国银行打造为河南省货币兑换示范银行,从加强人员培训、设置外币兑换窗口等方面,对优化兑换服务提出要求,进一步提升银行外币兑换工作效率及服务形象。三是突出机场货币兑换功能。在新郑机场到达厅设置支付服务中心、增设货币兑换指示牌,对入境游客提供货币咨询、代兑引导等服务,一站式解决境外来豫人员外币兑换烦恼。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全辖2496家银行网点,24家兑换机构全部规范张贴兑换标识,河南省外币兑换服务指南浏览人次近4000次,新郑机场同时具备自助外币兑换及人工外币兑换两种渠道,全省外币兑换软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抓落实,工作目标扎实推进。该局制定了优化外币兑换服务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根据既定目标狠抓落实。一是建立周通报工作机制。以《河南省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周报》为载体,每周向专班组成部门、金融机构通报全省优化境外来华人员支付服务工作组织情况、重点工作进展,保障工作目标如期实现。二是建立暗访工作机制。该局针对工作推进情况,会同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不定期组织工作专班对银行网点、兑换机构服务质量进行督导,行领导不定期组织专班组成部门进行工作调度,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督促银行在协议签订、人员培训、外币配置等环节提升效率,确保代兑机构“成熟一家,营业一家”。工作部署以来,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外汇局河南省分局共召开工作调度会2次、开展工作暗访2次,推动全省落地外币兑换机构6家,推动4家代兑合作有序推进,外币代兑区域由郑州、洛阳、新乡、漯河4地扩大至安阳、焦作、开封7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