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简体中文繁体中文用户登录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索  引  号:
    78116973-X-2019-00025
  • 分       类:
    新闻报道  外汇综合管理  各类社会公众
  • 来       源: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
  • 发布日期:
    2019-01-22
  • 名       称:
    推动开放不停步 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力促涉外经济发展纪实
  • 文       号:
推动开放不停步 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力促涉外经济发展纪实

“生益的发展受益于广东外汇管理政策的改革,尤其是取消核销制度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切实为企业减负增效”。生益财务负责人林小姐表示。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益”)是东莞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也是我国最大的覆铜板生产企业,年进出口贸易金额超过6亿美元。

生益是一个缩影,反映了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在外汇管理政策方面的不断改革和优化。与涉外经济紧密相关的外汇管理工作,从改革开放号角吹响那一刻起,便注定与这一伟大进程共同发展和深化。近40年来,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始终紧紧围绕中央的各项改革举措,不断推进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与管理方式转型,推进各项外汇管理改革举措在南粤大地孕育、生根、结果。

 

便利货物贸易收支 促进跨境贸易大发展

 

据了解,在2012年货物贸易核销制度改革前,繁琐的外汇核销业务流程经常让生益感到头疼。从最初到外汇管理部门领取出口收汇核销单,然后向海关提交核销单并报关,再到外汇管理部门递交核销单存根,继而凭核销单等凭证到银行收汇,最后将出口收汇核销单和结汇水单等单据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核销手续,一笔出口收汇大概要经历5道手续,还要承受逾期不核销被处罚的风险。

2012年8月,货物贸易外汇管理体制实施改革,将19项行政许可项目简化到4项,并废止116件与贸易外汇管理有关的规范性文件。出口收汇仅剩银行办理收结汇环节,使生益平均每笔货物贸易收结汇业务办理时间由26分钟缩短为9分钟。林小姐感慨道:“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后,我们公司的对口外汇管理员工由原来的4人减少至1人,只需按时在网上进行贸易信贷报告,业务成本大幅降低,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明显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作为全国主要出口口岸,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1979年到2017年,广东进出口贸易增长了517倍,出口约占全国的三成,进口约占全国的1/4,进出口规模连续33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外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持续便利化的贸易收支环境:经常项目由不可兑换到1996年实现完全可兑换,贸易收支由90年代人工逐笔核销到2003年实行网上核销再到2012年取消核销手续,银行代办企业办理名录登记、网上政务服务功能开发等经验近年来向全国推介,货物贸易便利化程度逐年提高,成为广东外贸增长的重要催化剂。2017年广东银行代客结售汇5682亿美元,较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时增长15.5倍,占全国规模的17.8%;跨境资金流动规模1.24万亿美元,较1996年经常项目可兑换时增长38.6倍,占全国的两成,居全国第一。

 

简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 推动“引进来”“走出去”

 

为吸引外资企业在粤发展,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全力推动直接投资项目实现基本可兑换,为外资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尤其是2009年以来直接投资可兑换进程加快,至2015年6月基本所有直接投资外汇业务均可在银行直接办理,直接投资项下取消35项、简化合并14项行政审批事项。

“以前我们办理一笔外商直接投资增资登记业务需在外汇局、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往返多趟,单笔增资完成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当时既担心资金汇兑影响投资进程,又担心人民币汇率升值产生汇兑损失。”玖龙(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关财务人员回忆称。如今,直接投资外汇业务下放银行办理后,实施再投资只需在一家银行就可以办理完毕所有手续,资本金入账后还可以意愿结汇划入被投资企业账户,手续简单快捷,从登记到资本金结汇一般两天内就可完成,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脚底成本”和财务成本。“现在意愿结汇政策让我们再也不担心汇率波动风险了!”该财务人员表示。

在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中,外汇局广东省分局积极配合国家外汇管理局部署,率先在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外商投资外汇登记业务下放银行办理、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等业务试点,为直接投资业务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开辟跨境融资新途径 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2016年,外债业务发生重大变革,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政策推广至全省,允许中资企业同外资企业一样可在净资产的2倍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这改变了过去中资企业难以利用外债促进企业发展的局面,有利于境内企业从国际资本市场以更低的融资成本筹措资金。截至2018年10月末,广东企业已办理全口径跨境融资备案金额折合400亿美元。

政策实施推广仅两年多时间,广东省内诸多企业已切实享受到外债政策变革带来的红利。粤电集团财务负责人表示,“之前在国内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境内资金一度紧缺,成本攀升,全口径跨境融资政策大大拓宽了我们的融资渠道,提高了跨境融资的自主性和境外资金利用效率。”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有同感,“2017年和2018年我们分别向境外银行融资2700万美元和9000万港元,加上锁汇成本在内,跨境融资利率仍低于境内银行贷款利率,节省融资成本超300万元人民币!”

除推广全口径跨境融资政策外,外汇局广东省分局不断拓展视野,积极支持广东市场主体以境外上市、境外发债等方式,利用境外市场直接融资支持境内企业发展。截至2018年10月末,广东累计已有36家企业和金融机构境外上市融资,募集资金合计382亿美元。

 

推动外汇业务创新 支持广东对外开放走在前列

 

40年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除推动落实全国统一部署的外汇管理“放、管、服”改革外,还积极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探索外汇管理新模式、创新外汇管理新手段,中资企业借用外债、中资企业内保外贷、企业出口收入存放境外、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以及合作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等创新业务均在广东试点后推向全国。目前,广东外汇市场发展良好,银行远期结售汇年签约额在600亿美元以上,交易额占全国近两成,为企业开展涉外交易活动提供了有效保障。

近年来,依托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外汇局广东省分局推动了多项外汇业务创新发展:不断完善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降低自贸区企业业务准入门槛;积极争取率先开展银行不良资产跨境转让、非银行债务人外债注销登记、个人留学缴费便利化等政策试点。充分发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外汇创新业务试验田作用,相继在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片区开展了十多项外汇创新业务试点,既大幅提高了区内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也为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进入新时代,虽然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坚定改革开放步伐、落实各项改革举措、服务实体经济的动力不减。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将坚持推动外汇管理改革创新,让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自贸区跨境资源有效动起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枢纽。同时,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下,守住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底线,维护好广东外汇市场秩序。

【打印】 【关闭】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主办 版权所有 授权转载 最佳分辨率:1280*768

网站标识码bm74070001 京ICP备0601724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