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 K0807494-X-2017-00096
-
- 分 类:
- 国际收支统计与结售汇管理 统计数据 各类社会公众
-
- 来 源:
- 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
- 发布日期:
- 2017-05-23
-
- 名 称:
- 2001-2016年中国外债流动与国民经济、外汇收入
-
- 文 号:
2001-2016年中国外债流动与国民经济、外汇收入
项目/年度
|
外债流入(十亿美元)
|
外债流入比上年增长
|
外债流出(十亿美元)
|
外债流出比上年增长(%)
|
外债净流入(十亿美元)
|
国内生产总值(十亿元人民币)
|
外债流出/国内生产总值
|
外汇收入(十亿美元)
|
偿债率
|
2001
|
25.16
|
1.0%
|
31.28
|
-10.7%
|
-6.12
|
11027.0
|
2.3%
|
299.4
|
7.5%
|
2002
|
60.87
|
141.9%
|
69.67
|
122.7%
|
-8.80
|
12100.2
|
4.8%
|
365.4
|
7.9%
|
2003
|
101.54
|
66.8%
|
98.13
|
40.8%
|
3.41
|
13656.5
|
5.9%
|
485.0
|
6.9%
|
2004
|
205.97
|
102.8%
|
190.24
|
93.9%
|
15.73
|
16071.4
|
9.8%
|
655.0
|
3.2%
|
2005
|
281.05
|
36.5%
|
271.59
|
42.8%
|
9.46
|
18589.6
|
12.0%
|
836.8
|
3.1%
|
2006
|
385.43
|
37.1%
|
365.15
|
34.4%
|
20.28
|
21765.7
|
13.4%
|
1061.7
|
2.1%
|
2007
|
500.20
|
29.8%
|
479.81
|
31.4%
|
20.39
|
26801.9
|
13.6%
|
1342.2
|
2.0%
|
2008
|
575.90
|
15.1%
|
557.16
|
16.1%
|
18.74
|
31675.2
|
12.2%
|
1581.7
|
1.8%
|
2009
|
387.52
|
-32.7%
|
390.85
|
-29.8%
|
-3.33
|
34562.9
|
7.7%
|
1332.9
|
2.9%
|
2010
|
679.25
|
75.3%
|
611.93
|
56.6%
|
67.32
|
40890.3
|
10.1%
|
1876.8
|
1.6%
|
2011
|
773.31
|
13.8%
|
682.51
|
11.5%
|
90.80
|
48412.4
|
9.1%
|
2086.6
|
1.7%
|
2012
|
648.12
|
-16.2%
|
651.79
|
-4.5%
|
-3.67
|
53412.3
|
7.7%
|
2248.3
|
1.6%
|
2013
|
1010.92
|
56.0%
|
908.07
|
39.3%
|
102.85
|
58801.9
|
9.6%
|
2425.0
|
1.6%
|
2014
|
2353.40
|
n.a.
|
1695.98
|
n.a.
|
657.42
|
63591.0
|
16.4%
|
2545.1
|
2.6%
|
2015
|
1195.73
|
-49.2%
|
1590.14
|
-6.2%
|
-394.41
|
68905.2
|
14.4%
|
2360.2
|
5.0%
|
2016
|
1264.81
|
5.8%
|
1240.94
|
-22.0%
|
23.87
|
74412.7
|
11.1%
|
2197.9
|
6.1%
|
注:1.自1998年起,本表将原使用的“国民生产总值”数据调整为“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以前年份数据均按《中国统计提要1998》中公布数据进行了调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数据均为国家统计局最新修正数据。计算负债率时将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年平均交易中间价折算为美元。
|
|||||||||
2.自1998年起,本表中的外汇收入指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收入,以前年份的数据均按此国际规范口径进行了调整,据此计算的偿债率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
|||||||||
3. 偿债率是指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中长期外债还本付息额加上短期外债付息额)与当年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收入的比率。
|
|||||||||
4. 2001年,我国按照当时的国际标准对原外债口径进行了调整,由于调整后的外债数据与2000年及以前年度的外债数据不具可比性,故未计算上表中2001年“外债余额比上年增长”项。
|
|||||||||
5. 2015年,我国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调整了外债统计口径并对外公布全口径外债数据,将人民币外债纳入统计,并按照签约期限划分中长期和短期外债。为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将2014年末外债数据相应调整为全口径外债数据,由于全口径外债数据与此前外债数据(原口径为外币外债数据)不具可比性,故未计算上表中2014年“外债余额比上年增长”项。同时,由于全口径外债较原来的外币外债增加了人民币外债(余额略低于外币外债余额),因此,2014年和2015年的“偿债率”这一外债风险指标较2013年有所上升,但仍在公认的安全线(20%)以内。
|
|||||||||
6.2016年,本表中2015年数据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最新修正数据对进行了相应调整。
|